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曹魏]当郭嘉穿成司马家的兔小主 > 第51章 兔语攻心

昨日夜晚,司马懿已吩咐一部分人抄小路去樊城通报,只留下能说会道的二十人继续扮演商贩。

次日。

荆州水网纵横,南郡与襄阳、樊城之间隔了条汉水。汉水两岸分属于不同阵营,原本桥梁也被摧毁,故而只能走水路。

受蜀军管辖阻拦,一般的渔船和商船都是走蜿蜒曲折的小水道。虽然南郡在上游,襄阳在下游,逆流而上有些费时,但是今日司马懿一行人搭承蜀军军船,沿途江阔水深,也无人敢阻扰,反倒行程顺畅,节省了大把时间。

越靠近南郡,岸边的烽火台也愈发密集。沿途汉水南岸停了近百艘的船,似乎还有几处正在演习。

司马懿抱着郭嘉坐在江船尾,表面在眺望着川河光景,实则在心中暗暗记下蜀军部署格式。

船近渡口,不远处的沙洲由几座浮桥相连,沙洲旁边还有几座规模极大的船只,上面有士兵在操练。

“那是什么新船,之前没见过。”

在郭嘉那个年代,如此样式的船只还尚未生产出。

“那是楼船。每艘楼船的甲板上都建有数层楼,每层四周设有围墙和战格,极其适合防护和攻击。”司马懿一边用颍川方言和郭嘉说话,将郭嘉放在自己头顶,方便郭嘉看清状况,“以往楼船最大的缺点就是反应迟钝,但我看过,这几艘楼船有过明显改良。”

郭嘉早已闻讯,关羽执掌荆州数载,精心打造了一支勇猛无畏、技艺高超的水军。曹军兵力多来自北方陆地,在汉水一带作战,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水性方面,都不如蜀吴。

若荆州一带真要开战,曹魏恐怕全无优势。

眼前船只体型庞大、气势恢宏,其建造成本也必定极为高昂,定是水军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若能暗中使些手段,从内部将此船破坏……

郭嘉虽有想法,但一时还酝酿不出什么好主意。

而在船上人员看来,司马懿完全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起初还有人想去听听司马懿在念叨什么,可在得知司马懿是个傻子后,便不再理会。

傻子么,疯言疯语很正常,就算是真做出什么怪诞举动也不稀奇。

大船靠岸后,一行人又从商贩装束换上了蜀军的军服,由樊筱领着下了船。

南郡口,戒备森严。

过关队伍极长,一眼望不到头。嘈杂环境中,前方隐约有人在争论。

关津主司是负责在各个关卡检查行人与货物的官员。

郭嘉连忙钻过人群,凑上前观望,只见主司带着几个士兵将一个商贩围住。

“主司老爷,您就行行好,通融一下吧。我也是想多挣点钱养家糊口,我可以补交税款的。”最前端的商贩焦急万分,几乎要跪下来磕头哀求。

不知是因戒严的严格要求,还是官员办事过于死板,只听“咔嚓”一声,过所被官兵折成两半,随手扔在地上。

“货物数量对不上,统统拖走!”主司厉声喝道,命人将队伍前面的货物连同商贩的车马一并拖走。

商贩早已面如土色,周围也纷纷投去同情的目光。

邓艾不知蜀军会查得这么严,开始回想起怀中临时伪造的过所,一时有些紧张。

“唉,这些人就是死板。邓老乡,等会过关口的时候别出声,跟在我队伍里进去就好了。”樊筱拍肩嘱咐道。

“喂,记得管好你那表弟!”手下人也提醒道。

邓艾连连点头,牵着司马懿,大气也不敢喘。

不得不说,有人带路果然是方便许多。比起一旁的长队,司马懿乔装在押粮大队之中,成功蒙混过关。

“邓老乡,等绕过前面那个转弯,你们就可以把衣服换回来走了。”樊筱指着前方的转角道。

“好,有劳将军帮忙。”邓艾点头哈腰。

樊筱客气道:“这有啥,都是同乡。”

司马懿一行人心里正偷乐着,却见迎面来位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的长髯公。

“关将军,粮草送到了。”樊筱上前禀告道。

关羽一双丹凤眼掠过辎重,责问道:“比预计的晚了两日,你曾在前线作战,不会不知道粮草的重要性。索幸这次没有酿成大祸,通判罚军杖三十,其余人十杖。”

“关二爷,我们一路走来原有百来个弟兄,之前是大雨,前几日又在襄阳附近遭遇魏军伏兵,现在人数只剩下三成不到,能够从魏军的眼皮子底下把粮草送到南郡,已是极限。”军中那位满脸胡渣的士兵站出陈情道。

押粮人员虽有损失,但是又有司马懿等人的混入,故而表面上来看并未少太多人。

关羽抬眸,算了算人数,不由冷笑,不屑道:“是我不会算数还是你不会算数,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胡钟。”

“胡钟夸大其词,樊通判失职,这月军饷一律扣除。”

“你!”胡钟本就不服关羽,脖子上青筋暴起,眼看就要冲上去与关羽争论,连忙被樊筱拉住。

“嗯?”关羽抬眸,不怒自威。

“樊某一延误时机,二管下不利,确实失职,是该领罚。”樊筱知道不是硬碰硬的时候,赶紧认错。

“你知道就好,把这些送到粮仓后,自己领罚。”

“是。”

众人虽不服,但人在屋檐下,却也不得不低头。

待关羽走后,司马懿一行人也于转角口与樊筱告别,分散于南郡内部查探虚实。

郭嘉则悄悄搭在车上,顺着押粮队伍的方向,一路用事先准备的磷粉做下标记。

**

樊筱等人走出粮仓,正要去领罚,却见邓艾带着几人还在转角处等自己。

“邓老乡,可还有事?”樊筱问道。

“樊将军,你是大好人,帮了我们大忙。见你和兄弟们被罚,我心有愧啊。”邓艾连忙拿出事先准备的酒来,“这次出行盘缠都用得差不多了,钱还没开始挣,只备了些薄酒,还请将军勿怪。”

“诶,这里就别叫将军了,若是被有心人听去,反倒不好。”樊筱推开酒壶,“邓老乡,你的心意我们都领了,这酒就不必了。”

“樊通判,我邓某人是知恩图报之人,今日是大家是因为我们才受罚,若是他日用得上我们的地方,我们也在所不辞。”邓艾早已将司马懿教给自己的说辞背得滚瓜烂熟,演绎得极其真切。

“害,不关你的事,是关羽那帮人不近人情。”那位名叫“胡钟”的站出,扶起邓艾。

这番话引起大家共鸣,正巧离军法处还有一段路,便都在彼此诉苦。

“樊通判,你当初是为何参军?是为建功立业,还是为了能混口饱饭?”邓艾见时机成熟,忽然问道。

“起初血气方刚,得知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我便一路追随,立志匡扶汉室。现在看来,我也不知该不该后悔,只是可怜我那弟兄们,从一开始就跟着我,如今死的死,残的残,只留下这些。”

樊筱虽然嘴硬,但内心早已后悔莫及。

自己受罚倒也罢了,如今连累手下的弟兄们也扣俸禄。

“我本以为蜀军的长官都同刘备一般仁厚,如今一看才知太过死板苛刻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可不是长久之计,樊通判可想过什么别的出路没有?”邓艾循循诱导。

“俺们早就劝过樊大哥另投他处了,大哥非不肯。”胡钟是心直口快之人,刚开口却被人捂住嘴。

“仔细你这些话全传到关二爷耳朵里去!”

邓艾一路观察下来,已经摸清樊筱等人的底,便鼓起勇气开口:“不瞒将军,我有个在魏营当过差事的远方亲戚,曾经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过后来挂彩退出,现在每月还能得到五钱的补贴。”

周围人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五钱虽不多,但这待遇感情好啊。”

邓艾描述得绘声绘色,就连樊筱也有些向往。

“唉,只是我在蜀**队尚且有军功傍身,若是去了魏营,就啥都没了。”樊筱不禁苦笑。

“不会,樊通判听说过曹操发布的《求贤令》没?以通判之才能,若是能入魏营,必当厚待。现在我亲戚他人正好也在南郡,要不我替樊通判引荐一番,不管成不成,樊通判先做个了解?”邓艾继续攻心。

樊筱本想拒绝,却拿不住身边兄弟们的撺掇,只好应下。

**

樊筱皮糙肉厚,加上曾对军法处的刑官有交情,故而三十杖后还尚能行动。

领完罚后,已是傍晚时分。

樊筱按照约好的时间步入酒楼雅间中,只见桌上珍馐美馔已尽数摆齐。

雅间正中立着一扇雕花精美的屏风,光影绰约间,屏风后隐隐约约映出一道人形轮廓。

毕竟只短短接触一日,司马懿不能保证百分百拿捏住樊筱心意。

为求万无一失,郭嘉决意亲自出马策反樊筱。

郭嘉将精心准备的人形立牌立于座前,借着灯光投射在屏风之上,继而不疾不徐开口试探:“樊通判,我备了些薄菜,还请莫要嫌弃。”

“怎么会?”樊筱入座,心中仍带有警惕。

“樊通判找我,是想询问魏营的待遇?”

樊筱执起筷子道:“算是为我弟兄们问问吧。”

郭嘉轻笑,便将魏营的基本待遇锦上添花般悉数告知樊筱。

“若是樊将军以官职投奔,俸禄五百石往上,还赠屋舍良田。”

五百石室郭嘉根据自己和司马懿的俸禄综合考量定下的。这个数字,对于樊筱来说,既不至于太过夸大,又有足够的诱惑力。

“五百?”樊筱显然没有想到,微微一怔。

樊筱的微动作很快被郭嘉从缝隙里捕捉。

“樊通判光是为弟兄们问,自己就没有动心么?”郭嘉料定樊筱已经上钩,便继续道,“我知樊通判追随刘备是为了心中大义。可如今曹操为汉家丞相,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反观刘备,虽对外宣称自己乃中山靖王之后裔,可细细究来,却并无确凿证物可佐。”

樊筱夹起一箸菜,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似在品味菜品,又似在斟酌这番话语。

见樊筱有所动摇,郭嘉启唇一笑:“如今曹操麾下兵强马壮,势力如日中天,中原根基已然稳固;而刘备不过才刚刚崭露头角,尚在积聚实力。通判,您与刘备既无手足情分,又怎敢笃定,日后他能给予您荣华富贵,保您半生无忧?待时移世易,一切变数难测,通判大人,您和兄弟们的前程又在哪里呢?”

樊筱思考良久,才缓缓开口:“先生所言有理,曹公如今的声势,天下有目共睹。可我樊筱在刘备麾下多年,一同经历风雨,他待我等将士,也并非毫无情义。”

樊筱虽然性情直爽,却也是一根筋的人。

郭嘉知其一时难以决断,也不强求:“樊通判重情重义,实在令人钦佩。只是在这乱世之中,情义填不饱将士们的肚子,保不住妻儿老小的安稳。曹公求贤若渴,广纳良才,以将军之才,若投身魏营,必能大展宏图,麾下弟兄们也能即刻过上富足日子,何乐而不为?”

郭嘉语气虽一如之前,但樊筱也不是傻子,听得出屏风背后那人是有心劝自己降魏。

樊筱搁下筷子,沉声道:“我若此刻背刘投曹,世人定会骂我不忠不义,这骂名,我担不起。再者,我虽非刘备至亲,可他信我、用我,曾将要职相托,此等知遇之恩,又怎能轻易忘却?”

郭嘉知道刚才自己的话有些着急,面对又当又立的樊筱,立刻换了副口吻,单刀直入道:“通判目光长远,想来也明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曹操一统北方,政令畅通,百姓渐安,正是顺应天意之举。通判为一人之恩义执着,可曾想过,若早日促成大一统,免去战火纷争,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届时樊通判功成名就,青史留名,不比这困守一方、怀才不遇要强得多?”

郭嘉此言正中樊筱下怀。

樊筱不由紧张,被人看穿心思,不禁恼羞成怒。

“你究竟是谁!”

樊筱正要上前时,雅间内的蜡烛忽然熄灭,只剩一片漆黑。

等樊筱摸出火柴再次点燃烛灯后,屏风后已经空无一人。

空荡荡的雅间内,只留下一张字条。

“将军若有意,明日寅时三刻可来远山亭相见。”

窗外,暮色渐浓。

樊筱将字条放在掌心里摩挲了许久,才放在烛台上焚烧殆尽。

樊筱回房后,只见众弟兄都捂着屁股趴在通铺上。

“大哥,那人怎么说?”见樊筱回房,众人连忙围了上来。

樊筱摇摇头,只是询问邓艾的去向。

“他去做生意了,您叫我们不要拦着,我们就任由他们去了。”

“罢了。”樊筱叹了口气。“大哥,急死俺了,你快告诉俺们,那人到底都说了啥呀,我可是听说魏军那边待遇不错啊。”胡钟赶忙凑上前。

樊筱想到自己极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心软将魏军奸细放进南郡,面色更加凝重,不得已才将刚才在雅间谈论的事情悉数告知。

“要是邓艾真是魏军奸细,关二爷问起责来,我们全得死。大哥,实在不行,咱干脆就放手搏上一回,干票大的?”胡钟早就对蜀营不满,率先发泄。

“没事,大哥,我们都听你的,你去哪,我们就去哪。”

“就是啊,大哥!这龙椅上究竟坐的是谁,与咱又有啥相干?咱兄弟们图的,不就是能有口安稳饭吃,有条活路可走嘛!”

众人纷纷开口,吵得樊筱心里五味杂陈。

熄灯后,樊筱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

远山亭地处城郊山谷之间,四周翠柏环绕,清幽静谧。

亭子六角飞檐,建于一方巨石之上。

天色微明,山间大雾弥漫。

司马懿一身玄服,卓然立于亭间。而邓艾则率一众精锐,手持刀刃,藏于四周草木之间。

山风轻拂,将亭角铜铃撩拨得叮叮作响。

蓦然——

大雾之中,一道身影快如闪电般疾驰而来,须臾之间,已然跃上了司马懿摊开的掌心。

“二愣子,优伶已至,好戏要开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