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曹魏]当郭嘉穿成司马家的兔小主 > 第41章 荀令当归

民间相传每年清明这日,鬼界之门会打开,让鬼魂可以来到人间。

为了不让荀令君寒心,司马懿连忙跑出驿站。

天才刚亮,街巷上却满是行人。或独身一人,或三两成群,提篮往郊外走去。

一路上,郭嘉看到了好多同自己一样的鬼魂飘在空中,一时间还有些困惑。不过看见满街百姓头戴柳枝编成的帽子,以及柳枝簪发的女子,恍然想起今日是清明。

司马懿从一旁药铺出来后,便策马抄着小路,往荀令君所在的简居直奔而去。

**

简居极其质朴,唯一的装点便是门前土地上插着的一根纤细柳条。

司马懿赶忙迈着大步上前,抬起手正要叩响门扉,那门却自行敞开了。

里面正好有人出来。

“荀令君还需好好休息,切不可忧思过度。” 一位身着医者服饰之人告辞离去。

“好,大夫慢走。”荀令君亲自将其迎送至门口,抬眼却见司马懿正屹立门外。

两人对视间,屋外清风拂过枝条,沙沙作响。

“令君可安好?”司马懿问候道。

荀彧一身素色长衫,许久未见,脸色比之前更加惨白。晨光沐浴之中,荀彧身影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他吹倒。

好久不见荀彧,郭嘉有些颤抖,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是仲达啊,好久不见。近来许都事务可忙?你这脸型都瘦了,快进来坐。”荀彧将司马懿迎到屋内。

自从被调离中枢,独居寿春后,荀彧便再也未焚过香了。如今,药的苦涩味充斥着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荀彧看出司马懿对这苦涩味有些不习惯,便轻轻走到窗前,缓缓推开窗户。

“仲达今日为何事而来啊?”荀彧起身煮茶。

自从被曹操独留寿春,荀彧心思便愈发消沉。人生地不熟,加上心思郁结,荀彧在此处没什么朋友可以交谈。

谪居卧病已近三个月,荀彧也会偶尔想起和旧友清谈对论的日子。如今,难得司马懿前来拜访,荀彧心情大好。

炉中茶汤滚沸,热气腾腾而上。

荀彧取下茶壶,为司马懿斟了七分满。

“令君,这次我为三件事而来。”司马懿笑道,“令君的一位旧友想来见见你。”

“旧友?”

荀彧往门外看去,想看看司马懿后面还跟着谁,却见有一个官吏制服的男子叩响门扉,朝司马懿惊奇看了一眼便去相迎,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那人。

“喂,等等,不是他!”

见小吏来了,司马懿赶紧追上去,跟在荀彧身后一起奔赴门口。

小吏有礼问道:“请问,荀令君可在?”

“文若在。”荀彧淡淡道。

“这是曹公特意命我带来给令君的。”

小吏将一个包袱恭敬交予荀彧掌中,荀彧打开,却见一木制食盒静卧其中。

“丞相这是何意?”

荀彧大开木盒,只见里面空无一物,有些错愕。

“下官也不清楚。”小吏挠挠头,“丞相未曾明示过。”

“空食盒,没有供养……汉禄已尽,我也没有价值了。”荀彧看着空食盒,独自念叨。

阳光宛如金色丝线,在地面上铺陈出一道纤细的光影。

忽然,荀彧眼眸黯淡,嘴角浮起一抹自嘲:“文若知道丞相的意思了。”

郭嘉不忍见到荀彧难过,连忙在耳边催促司马懿按既定计划走。

司马懿点点头,将食指和大指并在一起,抡成个圈,暗示郭嘉一切都在掌握中。

“诶,你才到啊。”

司马懿连忙上前,招呼道。

之前受门框视线所挡,小吏才看到司马懿:“好巧,今日早晨本想喊上司马先生一块来的,但是怕扰到司马先生好梦,故而就先行一步,没想到司马先生反而起得比我还早。”

“我才没有早起的习惯,只不过是抄了条近道。今日你走后,店家收拾房间说你落下了点东西。”

“什么东西?”小吏翻找身上口袋,不知自己落下什么。

“这个啊。”司马将怀中一袋用白纱包裹好的当归放于那空食盒中。

小吏有些不明所以。

“你昨日还问我丞相为什么要给荀令君送当归呢,怎的,今日就把东西给忘了?”司马懿挤眉弄眼,拼命给小吏使眼色。

“啊对,丞相走前还特意交代过我,说是当归放在盒中怕撒漏受潮,便用纱布包好,等快到寿春再装入。确实是我走的太匆忙疏漏了。”小吏连忙躬身向荀彧致歉。

“不打紧。”荀彧嘴上虽谅解,但目光扔注视着司马懿手中的当归,将信将疑。

“当归当归,文若当归。”司马懿微微一笑,将掌中当归在盒中推开,正好铺满。

当归是今晨下楼时与郭嘉商量好的,量也是根据食盒尺寸精准抓取的。

荀彧看着满满当当的一盒当归,原本惨白的脸色渐渐回暖,和声相送:“有劳阁下替文若谢过丞相。”

“一定。”小吏任务完成,颔首告辞而去。

司马懿同郭嘉站在一起,如释重负。

“还好赶上,可把小爷憋坏了。”

“是谁在说话?”

荀彧依稀听到了第四个人的声音,腔调还有些熟悉。

“正是荀令君的旧友。”司马懿笑道。

可是接下来,郭嘉却没声了。

“嘉嘉?”司马懿诧异。

荀彧掩嘴轻咳,不由笑道:“你说的旧友是佳佳?”

今早郭嘉还因为要见荀彧乐乐叨叨个不停,这会怎么没声了?

难道是,又出什么状况了?

“郭奉孝,你人呢?”司马懿对空喊道

此时郭嘉早已哽住,喉间发不出一丝声响,好不容易平复情绪,直往荀彧扑去。

“文若!”

凭空传来呜咽骤起。

荀彧只是感觉一阵春风扑面,毫不犹豫敞怀相迎。

“是奉孝么,奉孝回来了?”

“是我啊,文若!”郭嘉激动得不能自已。

声音明明就在身侧,荀彧迟疑望向司马懿:“仲达,我这是出现幻觉了么?”

司马懿摇摇头,简单将郭嘉的事情长话短说讲了一遍。

“原来佳佳就是奉孝。”荀彧又惊又喜,连忙赶回房中,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精致的香炉。

“奉孝最喜欢我调的十里香了。”

荀彧小心翼翼点燃香料,伴随着一缕轻烟缓缓升起,整个房间顿时被一种宁静而深远的香气所充满。

郭嘉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是以前的味道。”

司马懿知两人交情匪浅,便安安静静坐在一旁。

只是,在第三方角度看来,荀彧一个人对着空气说个不停,画面有些滑稽。

“文若近日病情如何?”郭嘉关切道。

“方才医者言道,病势本不甚重,乃是心绪郁结,故而缠绵难愈。”荀彧本是笑着,忽地鼻头一酸,“前线战报传来时,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却没想到……还能有再见的一天。”

“文若近日可有心事萦怀?”郭嘉此番前来目的就是为荀彧解开心结。

“你瞧我困居此地,连个倾诉之人都没有,岂能不生抑郁之情?”荀彧无奈一笑。

荀彧忽然想起被冷落在一旁的司马懿,连忙招呼道:“今日幸得仲达引奉孝至此,使我得以重逢故交。对了,方才仲达提及的另两桩事宜,究竟是何事?”

司马懿答道:“第二件事就是近来受战乱影响,城中流民增多,不好管理。我受丞相所托,想来请令君回归,一同治理。”

提及曹操,荀令君眸间一漠,摇了摇头:“我还不想回去。”

“为何?方才令君不是说在这里连个倾诉之人都没有么?”

“不是不想回去,是不想见到丞相。”郭嘉替荀彧说出心声。

荀彧一怔,随即颔首:“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奉孝。我陪曹公已逾二十载,并非是我轻视宦官之后,而是我亲眼目睹他随着功业日隆、位望日崇而劣根渐显。昔者礼贤下士,今则颐指气使;昔之虚心纳谏,今乃盛气凌人。曹公本是我亲手为大汉锻造出的一把宝剑,可是从他受封魏公,妄想僭越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不可能再回去为他效力了。”

孤臣虽可弃,但绝不会折节。

“可是这次需要令君的,不是丞相,而是大汉的百姓。”司马懿诚恳道。

“大汉的百姓?为何?”荀彧失神问道。

郭嘉劝道:“如今内有疫病肆虐,民有凋伤。外有吴蜀联军乘机攻伐,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曹操已亲率大军迎战,而后方防线空虚,无人坐镇。眼下仲达资历未深,唯有文若你德高望重,深得民心,足以稳定后方,安抚民心。”

荀彧垂眸,似乎还在思考。

“令君可是担心曹操大权在握,会谋生篡位不臣之心?”司马懿一针见血。

荀彧苦笑:“难道曹孟德做得还不够明显么?”

“那令君可杞人忧天了。”司马懿笑道。

“仲达何出此言?”荀彧瞳孔一震。

“其一,曹操如今大权在握。即便代汉而称帝,手中之权与实利亦不会增添分毫。曹操精明过人,于他而言,篡位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为了虚名而给外界伐曹的借口,不过是自讨苦吃,这又何必呢?”

荀彧点点头,曹操精明,定不会把因为虚有的名衔而将自身设于险境。

“其二,曹操遣人给令君送来当归,已是变相向令君低头认错了。曹操有劣根性不假,但也是被家世所累。人在春风得意之时,难免骄纵。此番加九锡,称魏公不过是一时狂妄之举。但是曹操已经知错,领军征战,收复汉土。况且,曹家世受国恩,亦未曾对汉帝行过虐待不利之事。”

荀彧捧着满满一盒当归,知晓是曹操在向自己低头退步,心尖不由微微一暖。

“更何况,曹公将最宝贝的女儿嫁给汉帝,两人名为君臣,实则情同父子,于情于理于心,都是不忍的。”

“对呀。”郭嘉接着司马懿的话继续忽悠,“主公自己写的《述志令》,‘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公往上是王,他要是敢继续称王称帝的,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嘛!我和主公平日里臭味相投,他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文若,你可要信我。”

难得听到郭嘉在背后蛐蛐曹操,荀彧不由一笑:“平日里奉孝总爱跟在曹公身边,一口一个主公长主公短的。凡是有人非议主公,都要上前理论。怎么,难得改了性子,为哄我倒骂起主公来了?”

郭嘉挠挠头:“反正主公这不是也听不到嘛。”

“好好好。”荀彧被郭嘉和司马懿一唱一和逗笑,彻底放下心结,“为大汉百姓,我不归去也不可。对了,仲达说的第三件事是什么?”

“第三件事是小事,仲达就想问问,当年奉孝葬在何处?”

“我记得当时奉孝的尸骨是就地掩埋,具体地点不详。但之后衣冠带回洛阳,做了衣冠冢。地点就在洛水旁的贞侯祠。对了,为何要问这个?”

于是,司马懿便将郭照之前同自己说的传说告诉荀彧。

“这个传言我也曾听说。洛阳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为天下之中。流民多半是从洛阳关卡进入境内,若能在流民能在一开始就得到分流安置,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同你一起去。”

“对了,令君这里,可还有与奉孝相关之物么?”司马懿忽然想起。

“有,弱冠那年,奉孝曾送给我一件礼物。”

荀彧缓缓打开最高层的木柜,从期间取出一个精致的香炉。香炉上的花纹虽然在如今看起来比较旧,确实当年最新的款式。

香炉年份已久,但却被荀彧保存得极好,除了在细微之处有些岁月斑驳的痕迹,其余皆光鲜如昔。

事不宜迟,两人相视一眼,便开始整理行装,蓄势待发。

司马懿(回头看):我们明明是来哄令君的,我怎么感觉要把自己洗脑了?

郭嘉(咬帕子):二愣子你快别说了,一代枭雄被你洗成大汉忠臣,我都要觉得主公忍辱负重,深明大义了。

参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让县自明本志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荀令当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