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全职]小龙人的日常 > 第26章 【番外】十一胡同记事(上)

陈林是个怪小孩,十一胡同孤儿院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他最常做的事情是爬到后院挂着鸟笼的老树上,挨着院长养的八哥,一坐就是一整天。那是十一胡同里最高的一棵树,往前可以看到前院里玩耍的其他孩子,往后能望见隔壁的古玩街。

邻里有时会被树上突然冒出的黑影吓一跳,为此院长被投诉了好几次,而他的解决方案就是把陈林关进储物间里。

但就算没有这些投诉,陈林也会被关进去。

他是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被人捡来的,说是在垃圾箱里发现了他。那时他满脸青紫,不知是被垃圾捂的,还是抛弃他的人想把他捂死。被发现的时候只剩一口气了,小小的一个躺在烂菜叶里,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

捡到他的人是个老太太,心善,就送去了北京当地有名的大家族——陈家——资助的孤儿院,取了个名字叫陈林。

陈林最开始并不是那么不受待见,孤儿院的大人们还是心疼这些没有家的小孩,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不同之处逐渐显露了出来。

院长并不想承认自己以貌取人,但他着实有些怵那双浅色的眼睛,尤其是眼睛的主人生来一张精致得不似真人的脸,让他看上去格外像一尊高高在上的雕塑。

人会恐惧超出理解范围内的事物,院长能接受一个富家公子拥有这样淡然又目空一切的眼神,却不能接受一个几岁的小孩这样看他。同龄的孩童也不愿与陈林有太多接触,像是小动物与生俱来的警觉一般,在还未懂事时就尽量避开他玩耍,一度让大人们以为这孩子身上是否有什么脏东西。

他们请了和尚、道士,教堂里的神父也被叫来看过,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是这样。

自然而然的,在陈林拥有稍微独立的能力后,他就从其他孩子们中间被隔离了出来,一人住在封闭的后院,负责照顾他的人一天过来查看几次,确保他还活着。

是的,仅仅只是活着。

对于孤儿院的大人来说,看望陈林是一件痛苦的工作,甚至可以和清理厕所相提并论。当他们推开大门时,小孩会用一种可以被称为“蔑视”的眼神看向他们,他不哭不闹,只是静静地盯着大人忙碌的方向。

就像一个鬼魂,或者是更可怕的什么东西。

那种眼神看得他们心底发毛,最初的几次有人忍不住朝他挥拳,把他打得满脸是血,院长听说后非常生气,却也疑心是陈林蛊惑了这些人的心神。最后打了人的几个员工被解雇,接触陈林的频率也减少到一天两次,如果不是小孩后来学会了爬树,院长怕是不会再见到他。

陈林喜欢爬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发现高处的风与低处带给人的感觉不同,二是院长养的八哥平时挂在老树上,时不时说上几句话,一听就知道是老北京老胡同里的味道。

因为没人同他说话,他就从这只黑色的老鸟身上学到了两句——“您好”“谢谢”。

六岁前,他总共会说三句话,除开在老八哥身上学到的两句,还有一句来自于按照排班给他送饭的一个留着羊须胡的男人。他们靠猜拳来决定谁来送饭,羊须胡男人来得多,每回进后院时总是垮着张脸,手上拿着狗盆似的碗,嘴里低低地说着几个词。

陈林听得见,羊须胡说的是“他妈的”。

“您好”“谢谢”“他妈的”就是陈林全部的词汇量了,但小孩逗老八哥时不会说“他妈的”,他隐约感觉自己和老八哥之间不是羊须胡男人和他之间的关系,这句话不应该和老八哥说。

树上的世界是全新的。当微风吹过时,老树会发出窸窸窣窣的轻柔的声响,柠檬黄与嫩绿或深绿的树叶相杂,轻轻摇动着,像是母亲的双手。

这样闲适的日子常出现在金色的秋季,傍晚是享受气流抚摸的最好时间,不只是他,胡同里的其他住户也会出门走走,等卖古玩的人收了摊,挑着零嘴和杂货的小贩就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树是老槐树,叶子细细小小的,陈林偏爱临近黄昏时坐在一丛槐树叶底下,朝西南细数一丝一缕漏下来的日光。秋蝉也趴在棕灰色的树干上,他就把这小动物捧在手里,看它鼓动透明的翅膀,通过振动传达“嗡嗡”的声音。此刻的太阳已经不刺眼了,照在小孩的脸上呈现出温暖的橙红色,把他浅色的瞳孔也染上淡淡金芒。

如果他再往高点的树枝上爬,就能看到外头遛弯的人们,凉爽的秋风把他们说的话带进了墙里面。

有人说话拖得很长,逢着熟人打招呼就是“唉,天可真凉了——”“您吃了吗?”

也有小商贩,吆喝的调子跟唱歌似的,一句话拐七八个弯,声气很足。

“冰盏淋嘞个雪花酪,买的多来给的多,又甜又凉就是好喝。让您喝,您就喝,叫您来尝您就尝,冰当玫瑰往里头攘,好吃不贵拉拉主张——果子干嘞玫瑰枣,外带糊涂膏;玉泉山的水来,什刹海的冰,喝到您的嘴里是沙拉拉拉——”

“哎——净白的面嘞,净白面的包儿,有热的嘞。吃包儿,吃包儿,吃了我的发面包儿荤肉馅嘞——”

“香菜、辣青椒哎,香葱、嫩青菜来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卖大海茄,卖萝卜、胡萝卜、靛萝卜,嫩了芽的香椿儿、蒜嘞,好韭菜。”

“酸梅汤嘞个桂花味儿,又解渴,又带凉,不信你就弄碗尝——”

……

他们不光卖这些,有次一个穿着青布夹袄的瘦男人挑着个澡盆大小,中间有隔断的矮盆进来,就对着胡同口唱:“哎——大小,哎——小金鱼儿嘞,来几条不来几条,三两条就卖一毛,□□骨朵儿、大田螺蛳嘞——”

前院的小孩们都扒着墙头去看,陈林也学着他们探出身,灰黑的树枝跟着他摇动,又发出沙沙的声音。

那些卖东西的商贩和坐在墙根唠嗑的行人就是教他说话的老师,他们在下面吆喝,他在树上跟着念,语调是一样的七弯八拐。

他学得快,叫卖声来来回回也就几句,其他难一点的词语连带着也学会了,接着就听领居拉家常,这时候理解这些语句变得不那么容易,不过日积月累之下,他还是能听能说一些句子。

而冬春的季节里,北京偶尔会有沙尘暴,来自蒙古戈壁的黄沙在季风的影响下同冷空气一起南下,把胡同里搅得鸡飞狗跳。

遇到恶劣的天气,院长就不把八哥挂在树上了,但陈林照常爬上老槐树,那些风绕过他继续横行,只是风停的时候会得到一身沙石,把他变成一个灰扑扑的小孩。有几次他被摇摇欲坠的树枝甩了下去,好在小孩子耐摔,他也没有坐在过高的枝条上,拍拍衣服就又爬了上去。

几次下来街坊邻里对隐藏在树叶中的黑影感到深深的不安,关于陈林的传言也扰得他们心神不宁,几个中年妇女一合计,一起找到院长谈了这回事。

院长也发愁,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要说体罚吧,先前陈林被打得满脸是血时也不见低头,对六岁的小孩能有什么惩罚的办法呢?他只能把小孩拉到储物间锁起来,以免再次爬上树吓人或者把自己摔着了。

但他却意外发现这个在疼痛面前都面不改色的孩子格外抗拒储物间,那双没有情感的浅色瞳子第一次出现了类似于害怕的情绪。他的心中涌出一股隐秘的快意,似乎为这样改变而感到惬意。院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并非正确,越发坚定了将陈林与其他人隔离的决心,他已经认定,这个孩子就是魔鬼的使者,拥有扰乱人心的能力。

陈林对关小黑屋的恐惧是实打实的,但他并不害怕纯粹的黑暗,他所恐惧的是世间只有他一人的孤独感,碰巧这种感觉在黑暗的情况下会被放大而已。

大人们不会知道,他故意用那种眼神看向他们,以换得多一会儿的停留。这听起来或许很奇怪,但他们留下来的疼痛能够让他获得脚踏实地的安心感。就好像在只剩他一人的时候,痛觉把他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当然,如果用其他方式能让他免于被孤立,他不会选择去激怒那些大人,比起愤怒,他更想要的东西是爱。

他是被抛弃的,陈林从能够思考起就清楚地知道,无论他向谁乞求都不会得到回应。所以他不再天真地对“爱”抱有幻想,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并不需要这种感情,而现在,他需要让自己相信并不害怕孤独。

但处于压抑的环境下,相信一个虚构出来的想法是件艰难的事情。陈林试图用另一些鸡毛蒜皮来转移注意力,他想今天挑着扁担的商贩应该不出门了,风沙漫天的天气不适合卖东西;对门二楼的阿姨要收起她家的绛紫色被套,不然就得再洗一遍;前院的小孩也出不了门,院长会在屋子里点灯吗,会给他们讲故事吗?

他胡思乱想着,发散的思维最后还是回到了这个房间。

这里好黑啊,小小的房间摆了很多杂物,但是却给人空荡荡的感觉,怎么也填不满。

空气里有一股腐烂的气息,和灰尘一起被吸到肺里,木板封住了窗,大风冲击着门板,似乎是想要把他救出来。

男孩弯起双腿抱住自己,他开始数数,从一开始,封窗的铁钉每摇动一次就往后数一个。寒气从水泥地板向上侵蚀,让他忍不住地发抖。

他不清楚时间如何流逝,黑暗中的一切似乎都是静止的,但他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时就没有办法数下去了,因为他不知道下一个单位是什么,胡同里的人没有谈论过这么大的数字。

所以他数到已知的终点,然后从头开始。

没有光,没有声音,腐烂的味道也逐渐减弱,风慢慢地停了,一切都在远去,唯一能听见的是他自己梦呓般的计数,他在烦躁、不安和绝望的情绪中轮回。

不知道多少个来回后,那扇门终于松动了。

然而陈林没有抬头,任由清晨的微光和冷风倾泻在他身上。

开门的人带来了早餐,半块红薯和一个鸡蛋,用搪瓷的盘子装着放在地上,然后说了一句“他妈的”。

后来每一次陈林做了什么出格的事,院长就会把他关进小黑屋里,他渐渐适应了在封闭、黑暗又安静的狭窄空间中度过一夜或一天,不仅如此,他还成功接受了这是理所当然的生活环境这一观点,并不对此感到埋怨。

不过他实在过于聪慧了,在同龄人追逐打闹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学会了用铁丝撬锁,看守人的排班和行动规律也被他完全摸清楚了,轻而易举地就营造了一个陈林已经变老实了的假象。

随着年岁增长,孤儿院送来的饭菜已经很难满足他的胃口,而他选择观察古玩胡同中的行事准则,稍微了解到了那些商品流通的定律。

在陈林看来,部分特殊的古玩能换取数额较大的货币,而货币可以去换取食物和玩具,而他能清楚地看到那些古玩的共通之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挑了一个时间充裕的上午翻墙出去了,先是用一簇槐花和一个小女孩换了一支铅笔,然后用笔去换弹珠,换卡片,换金鱼……

最开始的几步一定要从那些愚蠢的同龄人身上下手,他们对自己手里物件儿的价值一无所知,能很轻易地通过引起他们兴趣来换取更高价值的物品。而每样东西在陈林眼里都有一个数字,他的每次交换都不会亏本。

第二步是得到能和成年人进行交换的东西。他把目标放在了一个带着女儿来摆摊的男人身上,这时他手上已经有半瓶散发着芳香的头油,这个东西引起了女孩的注意。

“我可以用这个换您的东西吗?”男孩蹲在地上,向男人展示了自己的半瓶头油,然后指了指摊位上一块不起眼的铁片,“那个东西很适合当我的宝剑的剑柄。”

男人在女儿和没有价值的铁片上看了几眼,砸吧砸吧嘴,把铁片丢给了他。

“谢谢您!”男孩高兴地道谢,和那些在街头游戏中赢了其他伙伴的孩子别无二致。

男人想可能是因为男孩找到了一个可以向伙伴炫耀的新玩具,并不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离开摊位后,陈林用相似的理由在胡同中交换,他手上的物事没一会儿就变一次,最后变成了一块青铜的圆盘。

圆盘上面覆盖着绿色的锈迹,一大半都被锈蚀得看不出原本的样貌,只有边缘还能辨认出几个歪歪扭扭的文字。

陈林感觉到这块青铜是活着的,其他能卖出好价钱的古玩大部分也是活的。

他能看到三种情况,没有生命的材料,活着的材料和活过又被杀死的材料,其中第一种随处可见,第三种最为稀少,也难以和第一种区分,所以他谨慎地选择了第二种。

最后要做的就是把这块东西换成货币,这是最难的一步,耗费了他不少口舌,才让买家尽量多的向他支付了钱款。

尽管算下来还是亏了,但他依旧很满意,现金是之后所有交易的基础,他可以不那么显眼地直接购买那些被错判的宝物,然后胡同的一头买入另一头卖出,或者推销给闲逛的散客,总之,他有了启动资金。

陈林留下了一部分作为下次购买的成本,剩下的钱则用来品尝了一碗豌豆黄——来自于那位接受了槐花的女孩儿的父亲。

怎么说也算是他的一个投资人了不是?

好久没更冒个泡,争取这周内把下写出来然后继续全职部分

写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设计课作业,总之如果语句不通顺的话大家见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番外】十一胡同记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