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提着心关注着动静的乌若立时奔了过来,伸手抚上殷齐的额头,触手一片温热,终于不是烫人的模样。
“快,去禀告太后娘娘,阿哥醒了。”皇太后在床边守着殷齐喝完了药,到底年岁上来了,难挡困乏,被苏曼劝说着回了寝殿歇息,离开前再三嘱咐,阿哥这边有任何动静,都要及时禀告。
在殷齐开始发热的时候,乌若便已后悔不迭,倘若一早便将尚书房发生的事情上报,及时请太医开个安神汤压惊,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
“主子,您现在感觉如何?”乌若吩咐完宫人后,将一直煨在红泥火炉上的葡萄缠枝花鸟纹银壶取下,将温热的蜜水倒入一整块由绿玉凿空而成的方斗杯,小心地喂给依靠在床上的主子。
奇异的是,此时乌若说的话,依旧是先前的音节,但这些早先毫无意义的音节,听在殷齐的耳中,却瞬间就明了意思。
殷齐一愣,这反应被乌若看在眼中,更加着急,连连问道:“还有哪里不舒服,奴婢请周太医过来。”
这是自小服侍着的掌事宫女,乌若。
这句话突然就浮现在殷齐的脑中,他将诧异压下,忙忙说道:“不用。”
话一出口,殷齐更加感到惊讶,他说出来的,并不是刻在骨子里的汉语,而是和乌若同样的语言。
“给我。”殷齐从乌若手中接过杯子,小口小口的喝着,温热的蜜水顺着喉咙入腹,甜滋滋的味道让他混乱的思绪平复。
殷齐环视四周,果然,随着他目光所及,一个个东西的名称浮现出来,顺着这些线索抽丝剥茧,原身的记忆终于挥开层层雾气,显露给殷齐。
这儿确实是大清朝,但不知在入关时出了什么变动,十从十不从没有提出来,并未强制要求剃发易服,不过在入关后的几十年里,满汉服饰逐渐融合,有了新的发展。
再加上满人没有缠足的习俗,对三寸金莲欣赏不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中贵人不爱小脚,达官贵人,普通人家也慢慢的放弃了缠足这个事情。
但除了这些,其他的历史进程,却又和殷齐记忆中完全一致。
在得到这些记忆后,殷齐终于对现状有了概念。
此处是大清朝的紫禁城,当今年号康熙,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就是原身的父亲。
原身名为胤祺,是康熙活下来的第五子,也是康熙朝宠妃宜妃的大儿子,对,就是后世每年暑假都会放的神剧,一直陪康熙微服私访的那个美人宜妃。殷齐不由想起前些日子见到的那个宫装美人,不愧能占尽帝宠的,这般长相,放娱乐圈也能碾压众人。
不过,胤祺在出身之后,并未在宜妃身旁长大,反而被送到了当朝皇太后的宁寿宫,被皇太后亲自抚养,皇太后又是个溺爱孩子的,要星星不给月亮,胤祺在宫中过得十足快意,肆无忌惮地长大。
可惜,还是没有逃过风寒,让殷齐入了他的身子,只能最后在梦中和殷齐交代几番。
“小五,怎么样了?”殷齐刚捋顺思绪,皇太后扶着苏曼的手,匆匆赶了过来,头发凌乱,胡乱搭着衣裳,着急间连胤祺小时候的小名都喊了出来。
而低着头跟在皇太后身后的,是听到儿子生病急忙赶来宁寿宫求见的宜妃。
听见宫人回禀,得知胤祺终于醒了,已经躺下歇息的太后立时掀开帐子,趿拉着鞋便走了出来,一直坐在宁寿宫正殿里,心急如焚等着消息的宜妃,趁机走了进来。
殷齐循声望去,见到的就是仓促狼狈的两人,望着皇太后脸上掩不住的焦急神情,再望着宜妃不敢言语,却憔悴了许多的神色,殷齐暗暗叹了口气,罢了,既然用了这个身子,日后,便以这个身份活下去,如此也不算辜负了这番造化。
以后,便再没有殷齐,他是爱新觉罗.胤祺。
“皇玛嬷,孙儿无事。”殷齐,不,爱新觉罗.胤祺,亲昵地回着皇太后的话,轻松的语调间,丝毫没有重病的难受。
“有什么不舒服的,都要和皇玛嬷说。”皇太后慈爱地望着小孙子:“你皇阿玛从小便聪明,对谁都要求高,咱们慢慢来,别着急。”
“嗯。”胤祺轻轻点了点头,羞赧地将头埋进枕头:“是胤祺不孝,让皇玛嬷和额娘操心了。”
“这孩子。”皇太后点着额头嗔道:“才几岁的人,怎么就这么懂事,还知道安慰我和你额娘了,你好好养好身子,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在皇太后面前,宜妃没有说话的地儿,她觑着胤祺松快许多的神情,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无声的点着头,赞同着太后的话。
这番动作,正好被胤祺看在眼中,他一怔,为这份隐忍的母爱而动容。
“你额娘也担心你许久,你们娘儿俩好好说说话。”皇太后顺着胤祺的动作,也见着了眼巴巴望着儿子的宜妃,想着她到底是胤祺的生母,看在胤祺的份上,也得给份体面,遂轻声吩咐。
“谢娘娘恩典。”宜妃眼中透光,激动地连连谢恩。
“不可说太久,胤祺还得休息。”皇太后颔首,受了宜妃的礼,又吩咐一番,才扶着苏曼的手离开。
“你快吓死额娘了。”皇太后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时,跪在地上恭送的宜妃立时便站了起来,几步跨到床前,扑到胤祺身旁,手忙脚乱地摸着他的脸、脖子,确认着儿子确实没事。
“额娘,让您担心了。”胤祺轻声安慰着,这份略显陌生的慈母心,让他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宜妃搂住胤祺的身子,凑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皇阿玛说的话,别往心里去,大清的江山有万岁爷和太子撑着呢,额娘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当个安乐王爷就够了。”
这,难道是大清版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1),宜妃对儿子,真是够溺爱的,胤祺由衷感叹。
(1)出自苏轼的诗,谢谢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