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乒乓]绝对球感 > 第28章 封训碎记(一)

[乒乓]绝对球感 第28章 封训碎记(一)

作者:现眼包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00:05:11 来源:文学城

在训练馆的左侧,一面鲜艳的国旗高悬,仿若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空间。下方,一块倒计时牌静静矗立,数字如同跳动的脉搏,提醒着每一个人:“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距2011年5月8日开赛倒计时52天”。

门口一侧还贴着一条标语:“展现个人才能,夯实奥运基础”,它提醒队员,她们的最终目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

陆筝每天的训练都从凝视这些标语开始。

公寓到训练馆的走廊上挂满了国家队教练和队员的照片,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不懈的追求。正前方,另一条标语如同晨钟暮鼓:“凝聚团队精神,勇夺世乒冠军”,两侧则是女乒的成功秘诀,被每一位队员铭记于心:“抗压力、比坚韧、展激情、显霸气”、“敢突破、变为先、抢先手、强对抗”。

陆筝觉得,这些标语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是激励,是信念,是每天训练的动力源泉。

每次训练结束后,陆筝都会习惯性地走到那块倒计时牌前,看着逐渐递减的数字,心中默念:“又近了一天,加油!”

这份仪式感,成了她每天的强心针。

在训练馆的一隅,林立骅正对陆筝的正手挥拍动作进行着纠正,仅仅针对这一细节动作,就训练了半小时。

不远处,方穗禾正在和徐梦进行对练,邓琳在练新的发球,由于还不太熟练,有的球碰到台子边飞得老高,有的直接发在球台底下。

主教练施皓因参加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未来蓉城,但这并未影响到队伍的训练节奏。所有人都按部就班,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在没来蓉城前,国乒队就制订好了每天的科学训练计划。每天从“两练”到“三练”不等,晚上没有训练时也会安排队员集体观看比赛录像。

经过冬训的洗礼后,陆筝已经坚强了许多,面对一天三练也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

两只脚分别绑上一斤重的沙袋成为陆筝在训练前必做的一件事,此举是为了加强她的的腿部力量,是体能教练给她安排的针对性训练。

因为每天都在跑都在颠,体力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尤其练完一天的时候,她晚上走回公寓都觉得腿软。

虽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但陆筝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或退缩,相反,她将这些辛苦视为通往成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磨砺,每一次脚步的沉重都是对意志的锤炼,每一次腿软的感受都是身体极限被不断突破的证明。她知道,通过这样近乎苛刻的训练,赛场上的她会拥有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有力的回击。

曾经,陆筝的训练强度不如队友,她心中不免焦虑。但现在,尽管疲惫,她却感到无比踏实。

封训的第四天,陆筝一行人赶往波兰准备比赛,队里的几大主力都未参赛,陆筝夺冠的几率大增。

结果也的确如此。

徐梦在八强赛输给了杨雾,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无疑遭遇了挫折,然而,这样的经历对于任何运动员来说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乒乓球这样竞争激烈的项目中,每一次的失败都可以当作对未来成功的投资。

半决赛是两场中韩对战,陆筝和杨雾携手赢得胜利。

女单决赛,陆筝VS杨雾。

陆筝一开始就积极进攻,一路领先以11:7先声夺人。

第二局陆筝又是迅速取得领先,打到9:7时杨雾不甘示弱加强了削中反攻,连下四城以9:11扳回一局。

第三局中杨雾的失误增多,陆筝抓住机会以4:2开局,杨雾又增多了搏杀,以7:10拿到了局点,但陆筝连续挽救了三个局点扳成10平,成功逆转局势,11平后又连拿2分赢下第三局。

第四局陆筝乘胜追击,她打得很有耐心,用抢攻压制住杨雾,大比分变为3-1。

第五局两人争夺更加激烈,她们几次战平,比分交替上升,最终杨雾在8平后连得3分,把比赛拖入第六局。

第六局关键局,陆筝心态平稳以3:0开局,杨雾喊了一个暂停调整战术。回到场上后她追回1分,陆筝连续两板正手抢攻得分,比分优势扩大到5:1。交换场地后陆筝继续保持优势,拿到了10:3的局点。在正手打丢一个机会球后,陆筝没有气馁,她迅速调整状态,以一记精准的正手抢拉直线球,将大比分定格在4-2,夺得了第二个公开赛冠军。

跟杨雾打的这一场属实有点累,陆筝发自内心的感叹一句削球手真不好打。

杨雾在队内并不算主力,陆筝赢过罗晓溪,赢过邓琳,赢过方穗禾,可她跟杨雾打的时候依旧感到吃力。

可见乒乓球的输赢并不仅仅取决于对手的排名或是以往的胜负记录,而是每一分、每一局的较量,每一次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的对抗。

波兰公开赛男队没有参加,比起跋山涉水以赛代练,李国伦选择在鹭岛狠狠加练。

陆筝再次夺冠,《乒坛纵横》的记者们坐不住了。

《乒坛纵横》是中国乒乓球协会和中国体育报合办的国内唯一乒乓球专业性刊物,除了报道国内外重大赛事和乒坛重要信息,还及时介绍世界乒坛的新动向、新打法、新技术,展示中外优秀选手的成才之路及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技术。

陆筝的胜利,不仅是她个人能力的展现,也是国乒队训练成果的体现,这对于《乒坛纵横》来说,是绝佳的报道素材。

高然是《乒坛纵横》的文字记者,她和摄影记者韦文州是出勤率最高的搭配组合,国乒队的众人都对俩人比较熟悉,可以说每年见他(她)俩的次数比见家人还多。

这次封闭集训自然少不了选题,男队女队各出一篇稿子,韦文州先去鹭岛的男队取材,而后和高然会师一起去女队。

高然得到了主编的新指示,除三位主力队员外,多抓取陆筝的素材。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陆筝在乒坛的地位日益上升,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对于《乒坛纵横》的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一旦她在世乒赛取得成绩,可以负责任的说,短期内乒坛不会再有比她更有话题度的球员。

高然和韦文州到达训练中心时,距离陆筝波兰公开赛夺冠已过去八天,她正在和邓琳进行左右式的配对训练。

由于男队女队分开封训,女双的训练先提升日程。

双打和单打有明显的差异,单打是选手自主控制每个球的节奏,而双打是两个人之间的配合,因为来了球以后选手处理完自己的球,还要考虑队友下一板球好不好处理,要时刻留出足够的击球位置和空间给队友。

两个人在相互转换的过程当中,球路的衔接,落点的把控,以及节奏的配合都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单打是孤独的战士,独自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如同指挥着一场无声的交响乐。而双打,则是两位舞者在球桌上的华尔兹,每一次挥拍都是对彼此的信任和默契的考验。球来球往,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陆筝和邓琳在衔接转换时脚下不停的进行碎步和垫步的调整,高然不愧是敏锐的记者,目光如猎鹰一般锐利,她注意到陆筝那份“初来乍到”的生涩,于是轻声向林立骅探寻:“她们是新配对的吗?”

林立骅点了点头,回答道:“对,她们最近才开始配对训练的。陆筝之前一直专注于单打,但考虑到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术需要,我们决定让她尝试双打。邓琳在双打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她能带动陆筝,快速提升她们的配合度。”

在说话艺术上,林立骅的造诣一点不比李国伦差。

明明一开始就是奔着让陆筝打双打去的,这么一解释倒显得国乒队的战略规划高瞻远瞩起来。

程斌在一旁指导着,他的声音坚定有力:“陆筝,注意你的站位,给邓琳留出足够的空间。邓琳,你的回球要更有攻击性,这样才能给陆筝创造机会。”

陆筝显然还没摸透双打的节奏,她有好几次抢占了邓琳的击球位置,导致邓琳接球失败。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二人没有撞在一起过,不像之后的混双训练,陆筝和冯戎玩了好一阵的“碰碰车”…

陆筝的目光紧紧锁定着球,同时努力理解邓琳的每一个动作和意图,邓琳也在不断地给予她指导和鼓励:“筝筝,不要急,我们慢慢来。”

韦文州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给陆筝的脸来了一张大特写,他在脑海中已经想好怎样描述这张图片了:陆筝,这位在单打赛场上屡创佳绩的选手,如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打。她的动作或许还不够流畅,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邓琳,经验丰富的双打选手,正耐心地引导着陆筝,她们之间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对胜利的渴望。

还有一章碎片记录,讲完女队捎带把男队那边也说说,这几章比较侧重日常,封训完可以继续愉快的做饭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封训碎记(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