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聊斋]开局继承一座道观 > 第48章 过节了

[聊斋]开局继承一座道观 第48章 过节了

作者:夏夜观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7 14:48:08 来源:文学城

寒冬日短,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

进入腊月,金斗观就要准备着过年了。元黎把发财树养在了三清殿里,写着对联的桃符和福字斗方贴在门口,着手和胡珍珍商量起年节事项。

毕竟最要紧的就是吃饭。

时下的百姓家没有腊八粥的说法,观里自然而然地把腊八混了过去,一晃来到了冬至节。

编红绳活动告一段落,灶房里清闲不少,大伙儿围坐着烤火唠嗑。胡珍珍顺来一本小托班簿子,征询众人对年菜的想法。

元黎对硬菜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倒是冬至节,一个官府都连休七天的大日子,高低得整点仪式感。

元黎之前去市廬间看过,早期汤团是有的,摊贩称作“油槌”。

她吃了几个油炸圆子,感觉和麻球差不多,不是自己所了解的正经汤圆。

但此时饺子也没有,只有馄饨。

元黎吃过老婆婆摊上的偃月馄饨,颇有心得——面皮再厚点,做个大点的不就得了。

俗话说不吃饺子不过年,在元黎强烈要求下,胡珍珍欣然应允。

于是这天就吃大偃月馄饨。

有了胡大厨的技术指导,众人很快地包了百来个饺子。不多,堪堪只够他们吃上一顿。

饺子有三种馅,猪肉葱,鱼肉泥,韭菜蛋。

阿誉没吃过这种大馄饨,小人儿长大嘴,努力一口一个囫囵吞饺。吃得高兴,他聪明的小脑袋转了转,“面皮里能包些别的吗?”

元黎想起过年哄小孩的习俗,“下回给你包上一枚铜钱,或者把金锞子塞进去。吃到就算你今年走运!”

小狐狸在山上住了几个月,一块铜板已经哄不着他,对金锞子也兴致缺缺。

他放下筷子,从兜里抠出一颗饴糖,“能包糖吗?甜甜蜜蜜还能吃。”

饴糖多好,不像旁的,一不留神噎着咋办。

胡珍珍投来不赞同的目光,用眼神告诫阿誉,别往她的锅里下奇怪的东西。

阿誉并不怕她,大过节的,不打孩子。

但群众里不止一个坏人。

元黎一把打劫了他的糖,扔进自己嘴里,许诺道,“下次一定。”

话没说完,她有些疑惑,这糖味道不大对劲。

阿誉分外无辜,忙说,“这糖是端午你送我的,它可能坏了。”

元黎赶紧吐出来。

吃过饺子,日头渐高,陆续有人上门。

首先来访的是陶家村的乡亲父老。

村民们带了些纸马,上头都是手绘的金银力士,龙车凤撵,投进殿前崭新的香炉里化掉。

除了祭祀鬼神,冬至节最重要的是测算年景和收成。

里正自然也想图个彩头,双手收拢在袖子里摇了摇,道,“一年之始,小老儿想请道长帮忙占候,看看陶家村是否五谷丰登。”

元黎不懂这个,她不是罗道卿裴妤那种经过学习训练的专业人士,但是祈福嘛,她早有准备。

元黎从容不迫地引导里正去摔杯。

这几日陆陆续续有人上山,元黎为了方便,直接将茭杯摆在了三清殿里。供案上贴了张标识,指示香客们一切自助。

香客们甚至不需要解签问卜,直接就能投出“一切顺利”的结果,对来年充满信心,可谓妙哉。

里正投出一个圣杯,伙同村民们欢欢喜喜离去。

第二批山上的是许久未见的赵保儿。

听说他要去金斗观,当初车斗里的资深信徒一并跟了来。赵保儿是为探访元黎,信徒却是真正来敬香的。

他们刚到山脚,便觉得与上次不同。一路爬上山,对道两旁的石墩路灯也颇为震惊。近一年不见,金斗山变化巨大!

待到了道观门口,二人欣赏了会新修的山门,同迎出来的元黎赞道,“您这可真是家大业大!”

两人敬了香,又在三清殿掷了好意头的杯子,喜滋滋在客堂落座,带来份贺礼。

赵保儿出城时,看见路边有读书人的摊子卖字,他买了些数九图,也给元黎带了两份。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一直数到寒天结束。

当然数九图不是重点。赵保儿记着东家的嘱咐,“年节来了,东家知晓道长在路上相助之事,希望能捐点香油钱。”

赵保儿剩下的话没说完。

原本他们打算好了,金斗山上冷清,道观恐怕破败。众人凑钱,不图造像金身,给观里捐些瓦石,修缮下房屋,倒是很行。

只是大半年车队都在外边跑商,结果回头一看,这不就跟他家小子认不出他一样,他也不识得今日的金斗山了。

香油钱无所谓捐不捐,元黎惦记着当初贼人的后续。

“那起子贼人是陇右道来的,千里奔袭,府衙又把他们押解回去了。”

赵保儿说道,“后来东家便请了个武师傅镇场子。”

元黎颔首,听上去安全多了。

“此前我们只来往邻郡,现在远一些的地方也去。”

燕赤霞在旁击掌,“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就应当仗剑四海!”

赵保儿与他一对视,两人知己般就着行走天涯的梦想聊了起来。

末了齐声感叹,只可惜他俩都是有家(观)牵挂之人,不然拎上一把剑一壶酒,就此游历未尝不可。

送别了聊得兴起的赵保儿一行,观里迎来了稀客。

裴相公携着他蜀中的老友,出城爬山来了。

两位虽年岁不小,兴头却十足。

先直径去了灵微观看花,又去城郊游了湖,回去之前,绕道金斗山转一圈。

哪怕对元黎来说,这个行程也有点特种兵了。

裴相公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他很是遗憾,“可惜那杏花移走后,却不开了,倒教我俩白跑一趟。”

元黎看向另一位老先生,裴相公的老友姓崔,近日方从蜀中赶来。

崔老先生乐呵呵捋着胡子,“无事无事,湖上风光极好,只是风大,老人家被刮得摇摇欲坠。小友观中树密避风,夏天定是个避暑好去处。”

“是极,那我来年入夏再来。”裴相公把他的园子抛诸脑后,一副“我夏天能来你来不了吧”的得意神情。

崔老先生不惧老友挑衅,施施然道,“那我也只好住到夏日了。”

两个老人家边走边拌嘴,走到客堂时,已然商定好春天再去看绛妃。

元黎招呼他两人坐下。桌椅朝外,正对着三清殿前的空地,早几波来客人的香火还没彻底燃尽,从大香炉里飘出轻烟。

裴老爷子指着香炉问,“那香丸你还有没有?年节无事,我俩老头在家点着玩。”

元黎还剩了大半盒,想了想,给他匀了几颗。

裴相公捏着香丸,探头看了看元黎手中的剩余,叹道,“唉,我们加起来也就这么点,怎么够呢。”

元黎无语,“等阿妤归家了,您老再问她要。”

裴相公毫无顾忌地拍拍肚子,“小友,观中可提供茶点?”

二人上午就出门,到此处爬了山,消耗略大。

元黎给他俩上了点大馄饨,想着裴相公清瘦却好吃的调性,又加了两碟酱肉和鱼酢。

崔老先生与裴相公志趣相投,两人饕餮争食般,把碗碟搜刮得干干净净。

分完香丸,吃过了饭,裴相公叫仆从奉上一个灰溜溜的麻袋。

元黎觉着这麻袋分外眼熟,打开一看,几卷纸筒,几根竹管。

“这是罗道卿的麻袋?”

“正是,他托我带的,说是新制的爆竹。我游湖替你试燃了一个,火光四射,就是白天看不大出来。”

裴相公丝毫不觉得偷点一个有什么问题,进而向元黎进货。

“这些小辈也不知道孝敬老人家,我不便问卢太守要,下回他再送你,你匀我些。”

裴相公拍了拍无辜的崔老先生,“我老友要看。”

元黎拿出罗道卿的爆竹研究。

寻常百姓家的爆竹都是晒干的竹子,拿火一点,烧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起到震慑年兽的作用。不过本朝道家盛行,炼丹士不少,火药初见雏形。

元黎闻了闻,都是硫磺木炭的味道。

裴相公提醒道,“注意避火。”

他顿了顿,又说,“注意防潮。”

元黎收下了这些新型烟花爆竹。

又过了小半个月,除夕正式来临了。

元黎特地起了个大早,冒着寒风出门,发现外面的人来得齐整,大伙儿都比她更早。

连冬天懒得动弹的阿白都顶着一头起静电的毛发,老实蹲在灶边做烧火工。

赤狐们在观里各个角落打扫。

元黎也被分发了一把扫帚,说是要辞旧迎新,将去年的扫除出去。

元黎打扫完自己负责的区域,早午饭简单吃了顿大饺子,便开始准备年夜饭。

她兴冲冲来到原来的静室,如今的小托班课堂。

客堂窗明几净,最是适合新年聚会。大伙儿挪动桌案,拼凑成一方长几,供年节吃饭使用。

胡珍珍主厨,其余人打下手。

傍晚时分,席间陆续上了年菜。

红汤热锅子,炙好的豚肉,一钵梅花汤饼,还有功夫菜葫芦鸡。

节前空明大和尚送来寺里种的茗茶,此刻被倒进器皿,放在风炉上翻滚。

元黎瞧着林林总总数十道菜,被扑面而来的热气和年节氛围熏到。

过年了!

元黎撸起袖子转头往灶房去,今日她元大厨也要露一手!

*

过节期间,我决定中午更!(督促我自己早起[红心]

大家吃好喝好!

*架空唐朝。

唐代冬至是个大节,那时候就有数九了,占风占候也是有记录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过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