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 第16章 第 16 章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何到关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8 23:36:51 来源:文学城

距上次天幕已过一旬,各朝俱有动作,将豆类谷物茶籽坚果等翻来覆去折腾,略见成效,榨出些新油,历代油价皆往下沉了一二文。朱门绣户不以为意,贫苦人家却欢欣。

天幕也一如往日到来。

【初汉的刘盈讲完,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线一直拉到汉末了。魏蜀吴轰轰烈烈打了好些年,三家归晋给了司马氏,这段历史大家还挺熟的,毕竟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嘛。虽说艺术加工部分很多,但也确实让大家熟悉了这一时代的大致走向。

很多历史穿越小说的主角发现自己一觉醒来穿到三国大魏阵营后,会先选择让曹操砍了司马懿,堪称新手村必做任务,认为这样David朝就无后顾之忧了,怎么说呢……没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晋朝开国史,也就是司马氏上位史哈。

司马懿其人,一开始是曹操征辟来的,当时他家有个“司马八达”的美名,兄弟八人在外经营得都挺好。曹操封魏王加九锡,给他安排了太子中庶子的官,辅佐曹丕,曹丕登基后他自然受到重用,慢慢升职了。】

罗贯中从书页里挣扎出来,他写三国只是小说戏言,居然也能名传后世。

笔墨之作能被列入四大名著,他不知该激动还是羞愧,只是想到自己写书时抱着满腔喜爱为诸葛丞相和刘皇叔添加的那些情节……希望天幕不要通向三国位面罢。

·

蜀地,诸葛亮莫名其妙打了个喷嚏,刘备同样,吴地的周瑜更是不知为何浑身发寒,与孙策说:“今年好似又冷了些。”

孙策耸肩:“还是挺暖和的,公瑾回去记得添衣。天幕说那《三国演义》,不知会不会有你我。”

周瑜笑了笑,并不在意。

东风要来了。

【曹丕去世,给儿子曹叡挑选的几个辅政大臣主要是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有人说就不该在这里用司马懿,但论曹丕的托孤对象,其实没啥大问题。

陈群,颍川陈氏的人,九品中正制主要推手之一,属于朝廷中清流人物代表,陈寿写其“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曹真曹休,曹操的养子和族子,和曹丕关系不错,看姓氏就能看出来是宗族代表,还是俩带兵打仗的,军事实权人物。

司马懿,河内司马氏,在曹丕一朝四处打工,从尚书到侍中,右仆射到抚军大将军,可以说是文职武职全都干,哪里有活哪里搬,本朝很好用的一个打工人。

就这个辅政大臣的结构来看,清流,宗室,军权,世家,各种因素还是比较平衡的,奈何大家都不太能活,或者司马懿太能活,到曹叡死的时候,他还在。】

曹丕不知该疑惑他挑选的托孤之臣全死了还是该疑惑司马懿活太长,曹叡也是,居然还没活到司马懿去世。他刚打好自己身后事的框架,还未往里填,便闻此噩耗。

长文是个文人也就罢了,子丹和文烈两个带兵的,看上去并无病痛,如何也早早离去?

他能放心把司马懿安置在托孤大臣中,自然相信曹叡能摁得住他,这儿子看上去也挺健康,怎么就活了这么点时间,莫非失去生母打击太大,以至于忧虑早亡……

·

未来的明帝也对着司马懿一张老脸倍感荒谬。

他对这几年的胡闹有数,心知自己活不了多久,但司马懿都老成这样了,居然还撑得住?

【曹叡个人玩政治是有一手的,上位不久就把曹真曹休司马懿调度来调度去,让能经手军事的这几个都在外奔波,陈群一个人对他造成的影响不太大,同时延续他爹的政策,削弱宗室。

然而他活得不够久。曹叡将死,“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看得出来,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占多数,可以说是以宗亲为中心的托孤方案,而且,都是武将。

但后面又变了,都是亲戚不太放心啊,找个能和宗亲拼一拼的。最后给养子曹芳定下的辅政人选就是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曹真的儿子,宗室代表,一个三朝老臣,世家代表。

曹叡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朕登基的时候就没怎么受掣肘啊,养子掌政不是易如反掌?

怎么说呢,一来他爹死得早,哪怕过了一朝,曹操时代留下的人杰们依然活着,这些人对曹叡的态度很积极;二来曹丕选的人各方面势力都很均衡,没有特别偏重的一方。】

曹芳的臣子简直要在心中呐喊了,陛下,时代变了啊!当年的英豪基本上死光了,宗室在你们父子两代的打压下早就不如往日,根本无法与其他势力抗衡,您托孤的曹爽还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根本玩不过司马懿这老东西。

辅政大臣这种存在,传一代还能说受重用,传两代简直是出鬼了。

而且您究竟是怎么想的,当年曹真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如今他儿子和司马懿一起——这不是天然矮他一头吗。

还有加倍不幸的,您选的曹芳才七八岁,正是憨吃憨玩的时候,书都读不明白,更别提摆脱辅政大臣的指导自己处理朝政了。

就问这个年纪的小孩儿能做什么呢……您继位时好歹已经知事成人,曹芳实在年幼,权柄不落到别人手里才怪。

【曹爽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大家都姓曹,我爹曹真还那么牛,你一个小娃娃算啥?旁边那个马上就要入土的老东西也边上去,当个没实权的太傅玩一玩吧。

司马懿很不爽,一边辞职在家装病,一边蓄力,在曹爽陪少帝扫墓的时候发动政变,他弟司马孚协助其控制京师。司马懿指洛水对曹爽发誓,你投降就行,我绝对不搞你,回头很痛快地把人屠三族了。

一个姓曹的、亲属关系很近的重臣,在大魏朝被诛三族,基本上可以宣告咱老曹家要完蛋了。

高平陵一变,曹氏宗族势力去了大半,王凌觉得皇帝也太不行了,谋划推楚王曹彪上位,司马懿杀曹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身为臣子,把曹氏宗亲都给收拾了,属于装都懒得装。】

少帝,行吧。

曹丕揉了揉额头,第一次怀疑自己也遗传了父亲的头风,不然他怎么会觉得天旋地转,曹叡究竟去得有多早,能把大魏留给一个少帝。

再说了,汉朝的少帝也不少,怎么人家就平稳过了四百年,他们大魏就没有一个可以力挽天倾的臣子,没有一个可以临朝辅政的太后吗!

·

另一时空的司马懿叹息:“不论陛下信不信,臣确实是大魏的忠臣,只愿做霍光。”

已成人的曹芳虚弱地应声,你做不做大魏忠臣无所谓,朕在意的是你儿子还是不是心向大魏。

司马师与司马昭侍立在父亲身侧,虎狼睁开了眼睛。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废曹芳,立曹髦,死了,弟弟司马昭揽政,进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桥段。

曹髦试图诛杀司马昭,被告密,曹髦亲临司马府,贾充呵斥众人,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便当街刺杀曹髦,刃出于背,魏帝于光天化日之下死于车中。

以臣谋君大不敬,那当街弑杀天子,又当如何?

司马昭装模作样痛苦一阵后立了曹奂,灭蜀,加九锡,时空重叠于此,九锡熟悉至此,司马昭也停住了脚步,病死。儿子司马炎接过他的位置,终于又踏出那一步。

咸熙二年,司马炎迫曹奂禅位,立晋。】

曹操看着曹芳含恨而去,曹髦血溅长街,曹奂战战兢兢,曹氏子弟不断覆灭,大魏王座上坐着的从天子变为人君,再变为傀儡。

“晋,司马氏天下,”他抚掌而笑,“孤竟不知司马公有这等好儿孙。”

司马防简直要晕厥过去,司马懿司马孚跪于左右,曹操想到外任兖州刺史的司马朗,笑意更深。

“常说河内名门,司马八达,别的世家还要为儿孙造势,司马公却不尽然。仲达眼见是我大魏股肱之臣,其他兄弟也不差。

中郎,鸿胪寺丞,刺史,文学掾,今日一观,司马公门生故吏,亲朋子孙,简直遍布我大魏啊。”

曹操悠然而思,不知这些人砍完,邺城街市可会被染红?

【如果说大宋的朝堂主线是新旧党争,大明的朝堂主线是党争加君臣拉锯,那么大魏的朝堂主线就是宗亲和士族的博弈,按道理是东风西风互相压倒,但到了后面完全失衡。

曹丕曹叡父子俩寿命都不长,对大魏朝堂本就不妙,俩人贯彻的又是打压宗亲政策,西风就很显然要扑过东风了。

曹操时期司马懿还是新人实习生,几个人捆在一起也就百分之三的股份,那曹丕曹叡死了司马懿就收拢大半,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个继续努力,还因为控股过多有了罢免CEO的权力。

不声不响同样苟了好几朝的司马孚一看,怎么就从文学掾到太傅了,手里的股份又是哪来的?不造啊,我就只是当了五朝的官而已,和兄长一样,除了帮忙搞曹爽,其他时候本人真的是非常纯粹的大魏忠臣一枚啊!

等到司马炎在爸爸安排下入职,嚯,咱家在David Company控股百分百啊!这公司凭啥还能姓曹?】

李治本想评价些什么,环顾周围又闭上嘴深思。

纵观这漫长的几代,不止一朝天子,不止一个司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代又一代政权被稳固地移交,司马氏逐渐膨大至帝王无可奈何。

看起来好像偶然,只是司马懿活太长而已,杀了就行,但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没了司马懿也有别的兄弟能推上来;弘农杨氏四世三公,不是司马也尚有其他士族。

最适合士族生长的土壤出现了,抓住这个机会的是司马氏,不幸的是,是司马氏。

那他呢,他还要继续放任某些门阀坐大,直至威胁李唐皇权么。

【大魏一朝所用的九品中正制是合时代的,但它为什么适合?

因为朝堂需要它,但士族也需要它。早期九品中正还唯才是举,但后期设州中正,中央的士族逐渐掌握选官,自然可以收拢于己有利的人才,让与自家有利益关系的士族上位。

只要有势大的士族,只要该士族出了一个位高之人,朝堂稍微动荡那么一点,世家就会逐步收拢权力,制衡朝堂,插手选官,让利益交织成新的网。

父亲死了尚有儿子,兄长死了还有弟弟,一代又一代的“士”成了“势”,就会慢慢成为庞然大物,最终侵吞皇权。

——晋兴于此,晋亡于此。】

感谢灌溉过的读者,一键感谢只能追溯一周以内的,意识到这个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有些朋友没有谢到,在此手动再感谢一下,非常非常谢谢大家。

前两天重排了一下部分章节过分臃肿的段落,有问题的话请大家指出哦。

本章参考来源

《晋书·宣帝纪》

《魏略》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三国志·三少帝纪》

《通典》卷32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司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