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剑三]今天女主掉马了吗 > 第63章 倘若无我(1)

[道黎]

作为少林道字辈的大师兄,道黎此人总是过于不食人间烟火。

倒也不是贬义,只是在众多弟子中,道黎是最不留恋尘世私欲的那一个。

道黎常伴青灯古佛,虽然举止超然,但并非不通人情。

他的修为担得上大师兄这个称呼,所以即便面对少林下一届的弟子,他依旧是弟子们喜欢攀谈、请示的存在。

比起总与他讨论经书的少林新弟子清梵,道黎的来历清清白白。

没什么令人动容的家庭悲剧,更没有痛失所爱之类的经历。

道黎只是单纯与佛法有缘,所以主动与家人沟通,最后亲自爬上嵩山,凭借对经书的阅历与理解,入了少林方丈的眼,成了少林的一份子。

“世道要乱了。”

战乱开始前,方丈这么对道黎说。

与尚且天真、还未经历世俗洗礼,只是单纯怀有仁心的清梵不同,已经下山游历数次的道黎,显然更清楚如果大唐陷入战乱会发生什么。

他用一种类似悲悯的目光,看向山外的天地,却一句话也没说。

战乱兴起的那年,道黎主动向方丈请命下山,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战乱中的普通百姓。

“道黎,在战乱之中流离失所的不是零星几人……你要知道,自己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弟子明白。”

道黎眼中没有迷茫,他不是天真地觉得自己能普渡众生,救天下人于水火。他是明知个人力量有限,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那份力量。

“正因如此,弟子才更要下山。”

在他的坚持下,方丈准许了他的离去。

也因为他的提早离去,战火蔓延到少林的时候他没能及时赶回,更没能提前为清梵过去凄惨的遭遇、点化他的心结。

道黎行走在战火蔓延的村庄。

并非他一人有帮助乱民的心思,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道黎总能发现来自其他门派、甚至无门无派的侠客也在帮助那些乱民重新生活。

“阿婆,喝些水吧,我给您打些水来。”

“秋娘啊,阿婆知道自己没几天可活啦……”

“……阿婆别这么说,您只是病了,很快会好的。”

路过长安城时,无名的瘟疫正在蔓延。

道黎那时刚为疫病死去的人念诵经文,无意中听到了隔壁帐中的对话。

他突然想起驻扎这里的医师说,隔壁生病的阿婆并无儿女。

——或许是旁系的亲戚?

道黎这么想。

他并未停顿地走远,赶去了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他不会知道,就在他走后没多久,阿婆连水都没喝上便停止了呼吸。

他也不会知道,那个和阿婆无亲无故、只是出于不忍前来照顾的女子,在接回水后见到死去的阿婆,眼中露出的无力绝望。

她少有的一腔热血,和滑落地面的水碗一起,摔得粉碎。

他有太多的不知道。

正如这乱世,有太多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连名字都未能留下。

正如道黎向方丈说的那样,他知道自己救不了所有人。

可若能再多救一人,便是舍弃他的性命,道黎也不会犹豫。

——于是睢阳之战[1],道黎成了坚守其中的一份子。

直到十个月后,将最后一名敌军斩杀的道黎,终于闭上了他的双眼。

一睡不起。

[陆昭]

在明教还未彻底惹恼李唐,得以留在中原时,陆昭经常隐瞒身份、帮教主处理一些不方便被普通教徒知道的事情。

正如明教的功法大多走飘逸、闪躲的路子,陆昭最拿手的便是暗杀技术。

悄无声息地潜入人群却不被发现,瞬息之间夺人性命甚至被杀者毫无察觉……在其他人眼中困难的事情,在陆昭看来却如呼吸般简单。

他是被陆危楼认可的、天生的杀手,也是少有的面对自身天赋、却没什么欲求的人。

当初他被陆危楼救下、赏识,说要以自身能力报答。

结果留在明教多年,他还真就只为报答,没升出一点儿私心,甚至都不求更高的地位——不少人在多年后,对半路杀出来的护法何方易有所微词。但被抢了职位的陆昭,却一脸漠然地看着旁人,对教主的决定毫无异议。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

现在的陆昭,接了一个和往日没什么不同的暗杀任务。

“小孩?”得到目标画像的陆昭扫了眼画中不过十来岁的女孩,觉得让他来执行这个任务有些大材小用。

但他还是接下了画像,没有因为任务目标是个年龄不大的孩子而轻视。

“虽然是个孩子,但长老们对她很关注。”

陆危楼也不想降低格调对孩子出手,只是现在非常时期,他若是不主动出击,最后被动的还是自己,“听说这孩子和五毒教有关——叛出五毒的乌蒙贵,最近突然派人搜寻她的踪迹,看样子十分重视。而长老们明知五毒教和我们一样地位尴尬,却主动与他们牵扯一起。”

“……真不知他们作何打算。”

“长老们不是有心进宫逼谏?”

“他们哪有本事做到。”陆危楼一顿,随即若有所思,“不,正因如此他们才……看来这孩子的身份的确有异。”

“弟子只需杀了她?”

“不错。”

陆昭明白他的意思。

陆危楼想的是,如果长老们想找到画中的孩子以讨好乌蒙贵,用来换取能够让他们成功进宫逼谏的筹码,那就不让他们得逞。

在明教被朝廷格外关注的现在,陆危楼不可能大张旗鼓地阻止长老,于是便决定派陆昭先把女孩杀了,断了长老们的念想,也让已经被猜忌的明教与五毒教撇清干系。

陆昭借着夜色离开。

虽说目标是个不大的女孩,但陆昭心里没多少怜悯。

他找到了目标最后出现的镇子,花了几天的时间找到她暂住的地方——但陆昭没有立刻动手。

不是因为他突然对目标产生恻隐之心,而是单纯发现他没法悄无声息地杀了目标。

目标身边总是跟着的两个男孩当然不是陆昭不动手的理由,真正让陆昭忌惮的,是随着这三个孩子,一同暂住到镇子的老者。

——陆昭知道那个老者不是一般人。

因为在陆昭准备杀掉目标,顺便为了隐藏身份把她身边两个男孩也一并解决时,坐在老远喝茶的老者突然向他藏身的方向投来一瞥。

仅一个眼神,陆昭便知道如果他再动一步,这个人便能从那头瞬间过来将他制住。

陆昭权衡利弊,暂时放弃了行动,等待其它时机。

一周后,他等到了。

背着旁人偷偷外出采药,想要治疗同行男孩疯症的女孩,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了住所。

陆昭跟了上去。

他在等待女孩找到药草,心生喜悦而放松心神的那一刻。哪怕依女孩的能力,他没必要如此认真对待。

隐于暗处的杀手按住了武器,下一秒就要闪身过去。

然后就在他调转心法的那一刻,天空传来一道类似爆竹的声响。

女孩被突然的声音吓得一跳,但很快看到了空中亮起的花火,没什么兴趣地收回了视线,转而借着变亮的周围加快了自己采药的速度。

可陆昭和她不同,他看出空中炸裂的是伪装成烟花的、教主专用紧急信号。

任务和教主哪个重要?

陆昭没有犹豫,直接放弃索取女孩的性命,一秒也没有耽搁地往火光的方向赶去。

正是那天夜晚,陆昭得知长老们没有耐住性子直接逼宫。他们彻底惹火了唐玄宗,导致唐玄宗派了天策府将明教全部赶出中原。

陆昭跟着信号,一路暗中解决追兵。

他随着陆危楼的脚步一前一后去往大漠,将他曾经的任务目标忘了个干净[2]。

采药的女孩当然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趟。

她正满心忧虑伙伴的疯病,下决心暗中使用失忆后也被她保留的虫笛,帮小伙伴缓解痛苦。

至于草药?

虽然对治头疼有一定疗效,但本质还是女孩用来掩盖她特殊治疗方法的幌子。

[许临舒]

整个纯阳乃至大唐,都鲜少有人清楚许临舒的来历。

除了对他有识才之恩的李忘生和徐老先生,谁都不知道有君子如玉美称的许临舒,曾经也冷漠、狠戾,出身低贱到泥里。

如今对谁都温文尔雅,让侠女们心中惦记的人,曾经也有过偷偷摸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骗人的时候。

——不对。

即便是已经成为李忘生大弟子的许临舒,依旧浑身充满了谎言。

他的温和是谎言,他的无私是谎言,他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合理地得到想要的东西、无师自通学会的演技。

在所有人因为他表现出的温柔性格称赞他的时候,藏在许临舒内心、依旧冷漠地看着外界的那个他,却是小心谨慎地将自己的谋算掩藏。

许临舒总是有礼而温和,旁人总说是他性情好,可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无法真正回应常人强加在他身上的感情,所以始终与他们保持着距离。

有了距离,便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亲密。而面对毫不相关的外人,他又何须放在心上?

他不懂什么是憧憬,什么是爱。

既像是被幼时的经历消磨,又仿佛天生无法理解。

“安禄山反了。”

同在李忘生门下的师弟李玙是唐玄宗的儿子,自然比外人更早知道宫内的变故,“还好我将母妃接来了华山,不过这么短时间洛阳便沦陷,想来长安城也不安宁了。”

“只怕陛下不等他打进长安,便先坐不住了。”

“师兄说的不错。”

若是别的皇亲国戚在这里,定会指责许临舒的话大不敬。只是站在许临舒面前的,是毫无皇子自觉、也不在意他人评价的李玙,“父皇已经连夜收拾,让人迁都马嵬。”

所以李玙才庆幸。

若他没有离开皇宫来到纯阳,若他放任母妃留在长安,没准马上就会死在乱军刀下。

——即便没有亲自经历,但看过史书的李玙还是有种后怕和紧张。

倒不是担忧别人,他从头到尾担心的都是自己在意的人。

只能说他虽然有奇妙的经历,但本质上还是个合格的皇子——别人与自己,他选自己,面对抉择,该狠心时从不留情。

若非如此,李玙也不可能被许临舒默认跟随,甚至偶尔主动帮他在皇帝面前谋取好处。

很快,长安城如他们所想地沦陷。

与此同时,许临舒向自己的师父提出了建议。

“你要为师接纳皇族?”

“只是部分幼儿。”许临舒刻意表现出一丝同情,“他们只是孩子,便是留下也不会被叛军在意——况且,近年来因为师伯的原因,我们与皇族一直存在隔阂,现在出手帮助,也是一种缓和关系的方式。”

李忘生思考了一番,见许临舒对那些孩子心存不忍,又想到他说的话不无道理,便同样面露怜惜,“乱世之中本就难以独善其身,观中已经收留不少乱民,再多加几个也无妨……记得隐瞒他们的身份,省得节外生枝。”

“弟子明白。”

一切按照许临舒想的那样进行着。

他哪里是真的担心那些孩子,他只是想向皇族表明纯阳没有因为谢云流的关系和他们闹僵。将皇子们接过来保护,是示好,也是某种威胁。

即便送来的皇子并非日后太子的人选,依旧是送到纯阳手中的人质。

不论日后的皇帝是哪个皇族,都会对收留皇子的纯阳释放善意,以求“民心”。

战火蔓延,华山上暂时保持了宁静,只是谁都知道这份宁静并不长久。

战火兴起的不知第几个年头,李唐终于准备反击。

只是几年下来民不聊生,又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反攻呢?

“父皇最近认回了一个皇女。”

李玙提到这个,语气有种不该出现在他这个皇子身上的怜悯,“听说是当初父皇最为喜爱的那个公主,外表继承了她母妃的所有优点,是个美人。”

“曾经再得宠,如今也不过成了皇帝借兵的筹码。”许临舒没他那么委婉,直接点出了对方被认回的真相,“将公主嫁去回纥,再以长安昔日繁华为诱饵,借兵一事便稳了。”

李玙没有反驳。

他的怜悯也不过转瞬即逝,再难分辨。

“人生在世,难能自由。”许临舒从桌案挑出几份卷宗,交由李玙,“送出去和亲的公主不止她一人,而她的事情已成定局,师弟……若你当真在意,还是别让她的‘牺牲’白费,尽力快些结束战乱吧。”

李玙接过,没有反驳。

他忽而一笑,不知是否真心听了进去,只说了句,“师弟受教了。”

许临舒不再说教。

只要李玙做好他交代的事情,将卷宗里值得拉拢的将领从战乱中保下,许临舒也不在意他是否真的想通。

——和亲公主?

这些年送出去的公主可不少,许临舒本就不是个有同理心的人,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他完全不会细想她们的牺牲到底可不可怜,又或者对她们而言如何。

他只会利用她们创造的条件,抓紧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只是偶尔。

偶尔许临舒也会替某些公主不值。

那些明明比男人还要有才识的公主,就这么为了掌权者稳固地位“自愿”远走和亲,这在他眼中实在太过浪费。

他隐约觉得,那些公主本来可以拥有不同的人生。

……如果不是她们身为女子的话。

[1]睢阳之战: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

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也就是大师在睢阳守城前,李秋嫁去了回纥借兵。虽然大师直接死在了睢阳之战,而几年后李秋被新可汗斩首,但作者桑突然莫名觉得又带感了。

[2]如果是李秋的话,面对喵哥的暗杀没有意外真的会死(乌蒙贵会在一周目发现李秋,是因为她跟着莫雨和毛毛出来闯荡,而他们的踪迹有些高调,毕竟传闻手握空冥决)……喵哥是合格的杀手,还未被“驯服”的喵哥,可是真正的冷血无情呀(毕竟现在没女主光环)。

老者是唐简,他没有认出李秋身份,只是看中了毛毛的天赋(但最后有事还是走了,回来的时候莫雨毛毛已经进了两个阵营)。

[3]道长就不提了,他是个切开黑,本质上是个“利己”的人。未被楚秋教做人的道长,觉得不认识的人怎么样都无所谓,连多余的同情都不会有(虽然认识之后也只是好了那么一点点)。战乱?出于对大师兄这个身份的维护,他会做出相应的行动,但暗中只会保存纯阳的战力,而不是让弟子们一股脑地加入战乱。

不过也正因为他本人利己却伪装完美,才能更接受男女(才学上)平等的想法,在闲暇之余替那些和亲公主不值(真正的想法是与其和亲,不如把她们的才情更彻底的利用起来,在他眼里男女无所谓,都是工具人)。

因为没有相识,他们这样的反应才正常,作者桑觉得挺合理的。

照这个势头,丐帮出场有望啊!

作者桑发现了,作者桑写长章你们反而不评论,作者桑要三千三千地写了!

顺便悄悄地疑惑,为什么最近评论骤减?难道是要期末考了?(毕业了几年的作者桑陷入沉思.jpg)

最后,无奖竞猜各位男主一周目的死亡场景/结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倘若无我(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