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剑三]今天女主掉马了吗 > 第13章 京中疑云(1)

“你将听雨藏在了哪儿?”

“一个大人不会知道,且足够安全的地方。”

早知听雨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听到对方亲口承认,楚秋还是微微松了口气。

她虽然拆穿了凌雪阁门人的伪装,但没有刨根问底,甚至旁若无闻地重新看起了书。

而这凌雪阁的人也是奇怪,明明被楚秋揭穿身份,却依旧维持着听雨的外表,假装无事发生一般候在一旁。甚至在楚秋因看书觉得有些疲惫时,真就像个贴身丫鬟那样帮她捏肩捶背。

他垂眉顺目,她受得也是理所应当。

若非两人早就摊牌,怕是都被对方的表象迷惑了。

直到假听雨借着换茶水的功夫消失踪迹,楚秋才放下书,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间。

等到入夜,真正的听雨便回来了。

进门前还保持镇定的听雨,直到看到楚秋才露出些许慌张。

“大人,我——”

“嗯,我已经知道了。”

还不等听雨说出个所以然,楚秋便率先安抚。

“我认出了那人不是你,不用担心,没有暴露任何东西。”

“……是。”

听到楚秋这么说,听雨才松了口气,重回镇静地将她“消失”的遭遇说了出来。

——虽然没什么有用的情报。

毕竟听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失去的意识,只知道她醒来时,躺在隔壁镇子的客栈套房里。

听雨出客栈前遇到了店小二。

在她刻意套话下得知,自己几天前便交了一周的房钱,不仅吩咐没事不要打扰她,更是连饭也没让送。

“可惜让他给跑了!”

在楚秋说伪装自己的人不见时,听雨有些愤恨地说着。

楚秋摇了摇头,在听雨平复心态后,她依旧保持沉默。

——那个凌雪阁没走。

楚秋确信。

虽然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但即便暴露,他也不会轻易放弃目标。

楚秋只是隐约有个猜想,关于这个人的“任务”。

但这件事,没必要告诉听雨。

兜兜转转也花了不少时间,楚秋终于在裴先生的帮助下,从书中找到了解决旱灾的办法,并加以实施,改善了萧关的种植和用水。

而后不久,楚秋赶在年出发回京。

他们一行人走的时候,有不少百姓跑来送行,但楚秋让魏将军派人劝走了。

而在回程那天,楚秋借着系统的视角,果不其然地发现那个凌雪阁人还在回程的队伍里。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易容成听雨,而是变成保护楚秋的普通护卫中的一个。

他扮演得还挺成功。

如果不是系统帮忙一眼看穿,楚秋要认出他还真得一阵子。

毕竟同行这么多月,楚秋和那些普通护卫说过的话也不过寥寥数语,有的连名字楚秋都没过问。

这次,楚秋没再拆穿他,而是装作不知情地让他混在队伍中。

只是路途中,楚秋不再和听雨提起红衣教的事情了。

和去时有意识绕远查看不同,楚秋回京的路线简洁明了,时间比较之前也缩短了不少。

不过刚下昆仑山,楚秋便收到了一封信——那是行走的商队拦住了楚秋的马车,才成功送到她手中的。

是一封邀请函,落款是崔元。

楚秋没见过崔元,但听说过他的名声。

扬州最大的富商,是卖盐起家的官商[1],在民间有不小的影响力。虽然没有富可敌国那么夸张,但也有钱到能让任何人讨好。

——但楚秋是被他讨好的那一个。

因为淮南的节度使[2],是左相一派。

崔元想在淮南地区少走些弯路,免不了和部分官员打交道。但他觉得,与其拜访诸多官员,不如直接讨好这些官员的上司——也就是楚秋。

楚秋会记得崔元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她某天一觉醒来,就多了万两白银的进账——还不算价值连城的其它古玩。

“信中写了什么?”听雨见楚秋陷入思索,不由询问。

“是扬州的官商,想邀请我在成都一聚。”

楚秋倒不是犹豫该不该去,她是在思考崔元这个时候找她的目的。

她的行踪虽然不是机密,但也并非随意就能知道的。

崔元若要邀请她小聚,比起在她回京前花费人力物力找到她、并发出邀请,不如等她回京后再直接去府上。便是看在他曾经送过的钱财的份上,楚秋也不会驳了他的面子。

不论崔元的目的是讨好她亦或者有求与她,楚秋这番想法都该是最优解。

“那大人要去吗?”

“去。”

楚秋将信撕碎,抛入一旁点燃的油灯里。

“下周便能到成都,到时候再递出回信。”楚秋看着信纸被烧为灰烬,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样子,“但我赴约一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她微微一顿,继而补充,“包括李振将军。若他问起,便寻个理由推托了吧。”

“是。”

一周后,楚秋一行到了成都。

发出回信后,楚秋在入夜前离开了回京的队伍,独自前往无名小镇赴约。

推开大院的门,楚秋以过人的耳力听到了院内的脚步声。

——是两人的脚步。

她的脚步没有停顿,而是径自往屋内的方向走。

还不等她的手碰到房门,门便从里面打开了。

开门的并非楚秋没见过的崔元,而是楚秋认识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韦心虚[3]。

“韦长史。”楚秋抬手,虚握成拳,“倒是未曾想能在成都见到你。”

“左相大人。”韦心虚看起来脸色并不好,但见到楚秋还是勉强露出笑。

“不提韦长史……”楚秋的目光落到屋内的另一个人身上,猜出了对方的身份,“倒是崔老板,竟能查到本相的行踪,并将信递到了本相手中。”

“哪里。”崔元低头哈腰,虽然有些市侩,却又不叫人反感,“做我这一行,总是有些人脉才好办事的……左相大人一行虽说低调,但也‘独一无二’,让同行的兄弟们留意留意,还是不难的。”

“崔老板好本事。”楚秋反客为主地踏进屋内,“这倒是叫本相越发好奇了。”

她走到桌前,侧头看了一眼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韦心虚,“能让韦长史费心,不惜以崔老板的名义也要暗中将本相邀请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楚秋落座,一旁站着的崔元,这时才端起茶水,给楚秋添了一杯。

但和之前的谈话不同,楚秋和韦心虚说话的时候,崔元变得十分安静,只有楚秋将目光转向他时,他才露出旁人熟悉的、属于商人的笑。

“扬州最近出了一些事。”韦心虚跟着落座,并不客套地说起正事,“大人这些月在关中解决旱情,想来对此没有太多关注。”

“此事涉及诸多势力,在即将解决的现在,更是被微臣找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只是此物的去向,并非微臣可以轻易定夺。随即想到左相大人即将回京,不得已以崔老板之名,将左相大人请到这里。”

楚秋的视线掠过藏在屏风后的木箱,这才食指轻点茶杯,笑问,“是什么东西,能让韦长史也不敢轻易处置?”

韦心虚走到了屏风后,他拖出一节木箱,并将之打开。

“微臣想交予左相大人的东西……便是这些。”

楚秋在他打开箱子后,随意拿了其中的竹简。

解开绳索,她扫了眼其中的内容。

原本置身事外的心态顿时转变,嘴边虚伪的笑意也变得凝重。

她没有出声,而是将竹简捏在手中,抬眸看了韦心虚一眼。

而对方十分镇定,只有捏得死紧的手暴露了他此刻的不平静。

——那哪里是她曾想的财宝,分明是能令不少人万劫不复的罪证。

又是一周过去。

离开成都前,楚秋联系了好久未主动联系的邓通等人。

当然,是私下见的面。

楚秋原本出行没带什么东西,但等她回来时,马车里却多了几箱竹简。

她到了长安,连夜赶回了长安城。

李振碍于规矩,选择先一步返回天策府复命。但他还是看着楚秋一行人进了长安城,这才调头走远。

“左相大人。”

刚进城,楚秋便听到有人叫她。

她挑起车帘,看到了外面的人。

“安公公。”

她带着些许惊讶,认出了对方。

“左相大人旅途劳累,陛下深表关心。”

来人是伺候唐玄宗的贴身太监安公公,也是唐玄宗除了高力士外的少数心腹之一,“知道大人回了城,还专门派咱家走了这一趟。”

“有劳公公了。”楚秋适时地给他递上银两,“不知陛下有何嘱托?”

公公不着痕迹地收下银两,这才保持笑容道,“陛下听闻扬州出了些琐碎事,惊扰到了左相大人。”

楚秋的表情微动,并没有说话。

“现已入夜,陛下仁心,有意让左相大人先回府上好生休息,至于那些琐碎事……总该有轻重缓急。”他意有所指地看了楚秋一眼,这才面色如常地继续道,“待大人明日向陛下阐明关中之事,再做定夺也不迟。”

“谢陛下体恤,”楚秋谢过唐玄宗,这才向安公公道,“也拜托公公替本相向陛下问安。”

“好说,好说。”

安公公说完便离开了。

倒是楚秋在原地思考数秒,才按照圣意,让一行人先回了左相府。

大概是习武之人的特性,楚秋回了左相府没多久,已经位列七品的江城子便找了过来,并谈起了楚秋在韦心虚那接下的“麻烦”。

“听说扬州的长史大人,交给左相大人一件重要的东西。”

“你是如何知道这事的?”

被楚秋问到的江城子一僵,视线偏移了一秒才垂下眼解释道,“与王郎中商讨升迁事宜时,听到旁人谈了几句。”

“哦?本相倒是不知,这件事怎会叫旁人知晓了。”楚秋没有计较他怎么知道的,只是肯定了他的说辞,“不过,韦长史确实托人给了本相一些‘东西’。”

“是扬州官员与水匪勾结的证物?”江城子立刻接道。

扬州的某些官员与水匪合作,抢劫了不少扬州境内的商队。

这件事在楚秋回来的前一个月才被揭发,在长安也是人尽皆知,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在一个月后的现在,朝廷却只捉拿了一两个“勾结水匪”的官员。就连被水匪劫走的钱财,也只讨回了十分之三。

“是,也不是。”楚秋见他如此关心,不免在心里猜想这到底是来自他本人的关注,还是他身后的长歌门对此事有所想法。

“本相拿到的,是扬州境内七成官员犯下的罪证。”楚秋微微眯起眼,示意江城子看向她堆放在堂内的木箱,甚至在他的注视下,随意地挑起箱子中的一个竹简。

“不止是扬州与水匪有关的证物,还有不少其它事件的‘真相’——譬如楚州的‘黄金失窃’,安州的‘人口失踪’,舒州的‘佛像被夺’,以及庐州的‘杀人埋尸’。”

江城子不免震惊。

楚秋说的这些,都是近十年来的“无头案”——直到现在,这些案子的主谋都没有找到,被朝廷惩处的,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替罪羊”。

“虽说拿到了这些东西,但于本相而言,却是‘烫手山芋’。”楚秋甩了甩手中的竹简,露出兴致阑珊的表情,“真是一堆麻烦。”

“大人为何不将这些罪证上交给圣上?”江城子试探着问道。

“哦?”楚秋将手中的折子重新扔回了一旁的木箱,听到江城子的话,她饶有兴致地笑道,“你觉得应该上交这些证据?”

“犯下罪证的这些人皆是贪官污吏,若是留下岂不是祸害百姓?”江城子皱眉,显然对这些犯事的官员十分厌恶,又对楚秋的行为颇为不解,“但看大人的样子——是准备放过这些人?”

楚秋有些失笑地摇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水至清则无鱼’,本相不会处置他们。”

“可是——”

“没有可是。”楚秋合上了身边的木箱,“你以为这些人做的事情,陛下会不知情?不——他知道,应该说这朝中上下,就没有他、没有凌雪阁不知道的事情!”

楚秋还奇怪,为什么离开了成都,那个凌雪阁的人便彻底消失。

现在她知道了,他哪里是消失,分明就是提前一步回到长安,向唐玄宗汇报了她的事情!

不愧是眼线远超隐元会的凌雪阁。

不过是几个木箱,就知道她借着崔元和韦心虚见了面,甚至被委托了这些罪证。

但楚秋知道的事情,江城子却并不知情。

于是在楚秋说出这话后,他免不了出声,“那为何……”

“为何陛下还放任这些案子了结,甚至派人候在城门给本相传信,让本相先回府休息,晚些复命?”楚秋接过他的话,眉眼皆是了然,“——这不过是在提醒本相,要本相在明日前,拿出能让陛下满意的结果。”

“不提那些陈年旧案,便说现在。”

“如今扬州水匪一案的主谋早就缉拿归案。如今告示已发,他将于午后问斩……是与不是?”

江城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你觉得为何如此?”

“这人不过是推出的弃子,只因那些幕后人还动不得,这才草草结案。”楚秋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你以为陛下不想动他们?”

“错!不是不想,而是动不得!”

“这案子牵扯众多,各高官勾结,隐隐自成一派。他们一荣皆荣,一损皆损!”

“砍了他们的头容易,但他们空出的位子,又该找谁接手?”楚秋问得江城子一时哑然,可她还继续道,“太多了……若是连根拔起,不仅朝中会弄得人人自危,更是让天家的颜面无存——所以他们现在杀不得。”

“本相便是将这些证据交于陛下,结果也不会变化。”

“相反,陛下若因此左右为难,被迁怒的便会是本相!”

“……那便由着那些人逍遥法外?”江城子并不赞同她的做法,“人命大于天。若是放了他们,日后——”

“——只是现在不动他们罢了。”

楚秋点燃了火折子,在江城子还没来得及阻止的情况下,一把火烧了这些木箱,“有些事急不得……这样一群人,就该抽丝剥茧,一个个剔除——这也是韦长史选择将这些罪证交于本相的原因。”

她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比起李林甫,她的立场也更加“飘忽不定”。

纵使她不会惩戒这些人,这些人也会因为她所代表的势力妥协,变得收敛。

——也是韦心虚的无奈之举。

比起轻拿轻放,韦心虚选择将楚秋变成悬在那些官员头上的剑。

只是以韦心虚的性子,应该很难想出这样“皆大欢喜”的点子。

除非……

是有人指点。

“况且,清官固然办得实事,但贪官,也有贪官的用法。”

楚秋将这件事记下,准备事后派人查查。

“他们的人脉非寻常官员能及,有些命令交于他们,反倒能更快办好——虽然其中,必然会产生中饱私囊的行为。”

“你若让那些清廉小官站在这些人的位置,却未必能做得更好。”

“……歪理。”

江城子这么说,却没有干预地任由楚秋将这些箱子一一点燃,“大人有大人的想法,我虽不赞同,却亦无立场干涉。”

他停顿了片刻,又像自言自语般轻声道,“而大人的想法,总比我考虑得更远。”

楚秋没想到他会说这样的话,心情不免好了些。

她露出笑容,回了句,“那就多谢小橙子的信赖了。”

这次江城子没对她的称呼产生反感,甚至难得感觉到不带负面情绪的羞耻。

火焰燃起。

这些足以惊动小半朝堂的罪证,也烧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楚秋如期上朝。

除了汇报这次的关中之行,楚秋还以“不小心失火”为由,将扬州的案子彻底了结。

一功一过。

唐玄宗判了她办事不利的罪,罚了她一个月的俸禄,但楚秋解决旱灾、惩处害臣有功,且大于过失……到最后,不仅免于责罚,更是添了不少奖赏。

这样的结果,也侧面说明她的举动正和唐玄宗不谋而合。

她最终,还是间接保下了此案涉及的诸多官员。

「宿主,真就这么烧干净了?」系统也有些唏嘘,「没了这些东西,那些人现在看起来感激涕零,但以后保不齐会反咬宿主你一口。」

「谁说我烧干净了?」

楚秋站在高处,看着整个长安城,淡定如常。

「烧的都是些不重要的东西,足以让他们‘一击毙命’的罪证,我早就在缴获的同时备了一份转运到了红衣教。」

系统沉默了一会,这才迟迟说出了感叹。

「不愧是宿主,真是老奸巨——咳,真是料事如神!」

楚秋没在意它的贫嘴,只是垂首,露出无声的笑来。

「有一种账,秋后才算。」

[1]唐朝扬州盐是暴利,盐商也在之后成为官商。

[2]扬州在淮南之中。节度使可以全权调度掌管地方,所以这里崔元想走捷径,就会选择讨好掌管扬州的淮南节度使。

[3]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韦心虚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相当于副市长)。之后无明确记载,但作者桑看到他74x年还兼任了其它职位,所以长史应该还是他。

后半段剧情灵感来源一个国产剧(名字忘了,是从B站一个UP的视频看到的),剧情就是和主角有恩怨的人,当着主角的面将朝中贪官的罪证展示出来。但当主角将这些罪证上交给皇帝时,皇帝假装失火,实际主动放火烧掉了。

继一闪而过的李振将军,咱们女主的“青梅竹马”唐11也要来了,呼呼,想到就有点小兴奋呢……嗯?好像第一部有说喵喵是第一个找到女主的?

没毛病,他还是(第一部男主中的)第一个。

题外话:

这章详写其实得有两章,但是算了直接合一。

不要问作者桑为什么这么久才更新,因为作者桑她复工了,又要开始节日加班,平时上班的辛苦工作日了。

感谢:

读者“鹤熙”,灌溉营养液 5 2020-04-30 21:06:25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京中疑云(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