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 第1章 白龟衔玉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第1章 白龟衔玉

作者:爱初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7:13:11 来源:文学城

汉阳府禹稷行宫的赑屃碑前,金风过处,送来清幽的桂香,熙来攘往的人声,萦绕在黛玉的耳畔。

她轻抚汉白玉铸的赑屃石像,那似龟非龟的神兽,并没有如梦境中那样的神力,让自己离奇的眼眸恢复正常。

已是另一个林黛玉的她,至今都不敢相信,自己被梦中一只衔咬玉带的白龟,带入了嘉靖十六年的大明。

还记得那年中秋夜,大观园在经历了一场大抄检后,姊妹们各有烦难,再无吟诗作赋的雅兴。

只有她与湘云二人在凹晶溪馆联诗,对出来清奇诡谲的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翌日掌灯时分,贾母忽遣鸳鸯来,送了她一条纹饰精美透雕华丽的玉带。

那是先皇御赐给一品诰命夫人的佩带。

“鸳鸯成双送玉带,老太太这是要给姑娘和二爷放定了哩!”紫鹃收了玉带放在她枕畔,喜滋滋地猜想。

黛玉黯然苦笑:“傻丫头,前儿鸳鸯抗婚立誓终身不嫁,玉带、玉带,却是待玉之意……”

老太太还是叫她再等等,可等到何年何月是个头呢?

她咳嗽着转身伏倒在枕上,其实早该领悟了,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没有人能做她仰靠终身的支柱。

握着玉带默然垂泪,四更将尽时,才朦胧入眠。

谁知梦见自己乘船渡海,月光落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照得波涛金光灿烂,有一只壳甲雪白的大白龟,从波光粼粼的水中浮了上来。

见那白龟从壳中探头探脑的样子,实在憨态可爱,黛玉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它的龟壳,谁知白龟蓦然探头,咬住了她手里的玉带,黛玉不防被白龟扯落海中……

待她从梦中惊醒,手中玉带不翼而飞,而自己却身处在史书所载的大明王朝。

此身的主人林黛玉,祖籍姑苏,与她同名姓同姿容,年仅十岁。

父亲林海两榜进士出身,亦是七品巡盐御史,三年前已捐馆扬州城。母亲贾氏虽非国公之女,也系金陵名门之后,在小黛玉记事那年也病故了。

这个小黛玉与她本人的身世极为相像,也许这就是她意外梦入大明的因缘。

因林、贾两家支庶不盛,人丁极少,到小黛玉这一辈,已经没有血缘相近的亲族了。

在小黛玉的记忆中,能够投靠的只有两个远亲,一个是表舅顾璘,现今任湖广巡抚。一个是表姑毛氏,嫁给了荆州辽王朱格致为妃,偏偏辽王今年五月薨了。

黛玉记得史书有载,下代辽王朱宪節后期被废为庶人,关锁在凤阳高墙。

因此她随表舅到辽王府吊唁过后,就与表姑渐渐断了书信往来。

湖广巡抚顾璘是小黛玉母亲贾氏的表兄。他颇具才名擅诗文,既是“江东三才”之一,又与当世文豪并称“金陵四大家”。

黛玉喜读诗文,尚记得“西瞻苍梧吊虞舜,满江泪竹湘灵愁”之句,就是出自顾璘笔下,与表舅对谈之后,才确信果是真人。

又历经一年的摸索和适应,黛玉才方渐渐接受了自己投身大明的事实。

小黛玉的身体比黛玉健康,没有任何不足之症,唯一的疵点是,她的眼睛看得见万事万物,却偏偏看不清人。

所有人的形象,在她眼中都是一团光雾,有的是白光,大多数是灰光,极少数是黑光,而且会有所变化。

黛玉只能通过不同的话音,来辨识人物,经过一段时日的冷静观察,她总结出来,这三色光,其实代表了对方的发心善恶。

白光之人友善,灰光之人冷漠,而黑光之人则怀有恶意。

黛玉无法解释这一奇异现象,又因为身负来自异界的秘密,出于孤女的敏感谨慎,她不敢对任何人袒露实情。

只得对外声称,自己因痛失双亲,伤心过度以至目不能视,是个稍有光感的睁眼瞎罢了。

表舅顾璘很是怜爱她,因妻子与其他儿女,都在金陵老宅,不曾随行任上。他特意嘱咐积年的老嬷嬷刘氏,好好善待黛玉。

原本黛玉也不指望一个老妪,对主家“一表三千里”的孤女亲戚能有多好,维持礼上面子情也就罢了。

起初刘嬷嬷也是怜孤惜弱的慈善人,对黛玉很是照拂关爱。

哪知忽然有一天,她身上的光晕就由白转黑了。时常对黛玉冷嘲热讽,尖酸苛责。

虽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黛玉也并非逆来顺受之辈,单赌口齿又不输人,再加上任何人起心动念,她都能预见善恶,因此懂得趋利避害,不曾吃亏。

几番施谋用智,言语弹压,也常把寻衅刁难的刘嬷嬷气得倒仰,还不敢还言还手。

刘嬷嬷想必是忍了她许久,今日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带她渡江登山来到了汉阳府禹稷行宫。

说来,事情的起因,也是怪诞离奇,不可思议。

昨夜顾府上下人等,竟然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

“你说奇不奇?我昨儿梦见一只白龟从江中探头出来,咬了林姑娘的手指,她的眼睛就复明了。”

“我也梦到了!”

“我也是,我也是,老爷说他也梦见了!还让我去江边转转,买一只白龟回来。”

其实黛玉也梦见了,她就是被那只白龟给带到了大明,若是能再见它一面,或许就能离开这里,回到她原本熟知的世界去了。

刘嬷嬷趁机撺掇顾璘说:“老爷,老身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白色的乌龟,想必不是寻常之物,倒像是个神兽。

长江对面不是有个龟山么?听说龟山禹稷行宫里,就有个汉白玉龟驮的碑,说不定梦谶指的就是那里。

不如老身带着表小姐去碑前去拜一拜,说不定她的眼睛就好起来了。”

顾璘捻须思忖了片刻,同意了这件事,嘱咐黛玉道:“过几日就是乡试,我要巡察督考,须留守武昌府,不能陪你前去。

你跟着刘嬷嬷过江去汉阳府,见见那赑屃碑,若是能复明皆大欢喜。若是不见效,也不必失望,早些回来便好。舅舅会照顾好你的。”

黛玉也想见一见梦中白龟,好回到贾母身边,因此并未推辞,谢过表舅告辞出来。出于谨慎,还在袖中藏了一两银子,跟着一身黑光的刘嬷嬷登舟涉水,上山拜庙,来到了赑屃碑前。

刘嬷嬷见那驮碑的赑屃,果真是个石凿的死物,不见神效,对黛玉的态度越发敷衍轻慢。

趁着前来祭禹祈福,期盼蟾宫折桂的秀才们渐渐多起来,她老人家就支开了顾府的护卫和丫鬟,自己也脚底抹油溜了,临走时还顺走了黛玉的拐杖。

黛玉被这老货幼稚的报复行为给气笑了,难不成她还巴望自己会吓哭?

只要她立地不动,就死站在赑屃碑前,顾家人迟早要来寻的。

而况,她日益长大心性弥坚,眼泪比旧年少了许多,不会再轻易垂泪了。

可是黛玉还是低估了刘嬷嬷对自己的敌意和卑劣程度。

约莫三刻钟后,她被满身黑光的人架起胳膊,扔到禹稷行宫外的荒林中。

那人还撸走了她的璎珞金项圈和一对玉镯,就连藏在袖中的一两银子,也被搜走了……

风振幽篁,秋蝉噪鸣,僻静的石阶上积满残花落叶,儒巾襕衫的少年拈着一段桂枝,悠然拾阶而下。

他素来不喜游逛,只是一到武昌府客栈投宿,接连三天,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白龟,还咬了人家姑娘一口……

尽管他张居正,幼名“白圭”,是“白龟”的谐音。但他发誓,即便自己真变成了龟,也绝不会这么干的。

真是奇也怪哉,直到今日在龟山,见到了汉白玉雕的赑屃碑,疑窦顿消,约莫是它在作怪。

赑屃是龙子,又称龙龟,能驮三山五岳,能浚川治水,有功于社稷,对志在举业的学子而言,梦见赑屃是个好兆头。

想必今次秋闱,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一举拿下解元之名也不在话下。

无怪他踌躇满志,骄傲自矜,毕竟于读书志学一道,少年还从未受到过阻碍和挫折。

至于小姑娘嘛,大抵是子虚乌有的。

他负手踱至月洞门前,但见日头偏西,光影参差,林中人声喁喁。

“刘嬷嬷,咱们这样遗弃表小姐,若被老爷知道了,会被打死的!”

“林姐儿的娘,又不是老爷的亲妹子,一表再表,她算哪门子的表小姐!不过是嘴比刀子还尖的破落户儿。”

“可林姑娘也是个苦命可怜的人儿,好不容易在顾府傍篱生根,又不吃您老人家的米,何苦做恶人呢?”

“哎,我还不是为峻哥儿抱不平,也不知老爷怎么想的。咱们家三爷何等秀丽人物,将来为官做宰的,怎么能娶一个刑父克母的瞎婆娘做诰命呢!

说句犯忌讳的话,我将三爷从小带到大,在我心里,峻哥儿比我儿子还亲些。

正因为这样,我才不想让林姐儿留在顾家,带累峻哥儿日后受人笑辱。

一个小瞎子走丢了,多寻常的事,咱们顶多回去被老爷骂一顿。”

咔嚓一声轻响,少年手里的桂枝登时断成两截,他胸中满是郁愤之气,撇下残枝,正欲上前怒斥老妪,忽然肩膀被人按住。

回头一看,小厮游七皱眉,用一口江陵话道:“二爷,勒哈莫管闲事!过两天贡院就要开考哒,码头官渡申时封渡,你不是说在赑屃碑前转一哈子,就要过江赶船咧!”

张居正厉声道:“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张家人一向周急继乏,解危济困。既知有盲女被恶奴遗弃,我岂能视若无睹?”

他闯进竹林,四下张望搜寻,作恶的奴婢却已不见身影。

游七颠颠地撵上来,劝道:“二爷,人走了,咱们还是回吧。”

“走,下山报官!”张居正当机立断,撩起襕衫衣摆,匆匆下山。

主仆二人火急火燎往回赶,在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听到了一阵急促的琴音。

此地是古琴台旧址,春秋时伯牙鼓琴,子期善听的故事便发源于此,有风雅之士常年置琴于此,供人弹奏以觅知音。

只是此刻入耳的琴音,催命似地往前赶,无一丝停顿的意思,如疾风骤雨,如怒海惊涛,如万马奔腾。

先是《胡笳十八拍》再是《幽兰》最后是《楚歌》。

游七忍不住捂耳嫌弃:“弹的么子破琴哦!”

低头赶路的张居正蓦然站定,回望琴台的方向,微微喘气道:“是操琴者在呼救。”

特沐浴焚香掷杯筊,得一阴一阳圣杯三连才敢写历史人物。灵感源于张居正写的《题竹》。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绿”、“潇湘”“林”“玉”“露”“凤”,无不让我联想到有凤来仪潇湘妃子林黛玉。还有张首辅执政后期感慨的寸石无望补天,白龟形似龙子赑屃,立刻就想到了赑屃碑在汉阳府龟山禹王宫,开篇故事便有了。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上有记载他行二,上头还有一兄,名居仁,可能后期早亡。换言之,张居正在考中进士时,也是张家“二爷”,“二哥哥”。后世资料有不一致的,仅取用剧情所需的部分。

作者楚人居粤,开头几章会用个别方言描写荆楚人文风光。其中荆州(江陵)话与武汉话是略有区别的,比如普通话的“什么”,在武汉话是“么斯”,在荆州话是“么子”。

克:武汉话荆州话都表“去”的意思。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节选)

辽王朱宪節的名字应该还有个火字旁的,晋江识别不出来,就去掉火字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白龟衔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