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和宝姐姐互换身体后 > 第21章 等到小选之后再说吧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他最有名的一首诗《所见》,入选了小学课本,“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振”和“震”、“樾”字,常年折磨着小学生苍白的大脑。

当然,后世最值得纪念的成就,则是他晚年整理的一份随笔——《随园食单》,简直是吃货福音,满满的诚意,舌尖上的拆那盐选推荐的必读书单。

林宣仅凭一本打折的残稿,自然不知道另一个时空中的诗坛盟主对后世存在多大的影响力,他只是觉得有几首诗不错,不应该埋没在浩瀚书海之中,便挑了一首出来,将它公之于众而已。

他和贾琏愉快地交流了一番捐官攻略,了解了一番行情。

一般来说,文官的价格总体比武官官位要贵上三成,排队等补缺的人更多了些,相当于在海底捞排队,而另一个则是呷哺呷哺,武官的缺相对来说,性价比更高,更便宜实惠一些。

而各府各县的价格,又按照具体的区域划分,有极大的不同。

穷乡僻壤里的官,自然是便宜,而金陵的官,相对来说就贵上许多,比如贾蓉便在想,要不要花几千两银子,补个京城的武缺,具体到某条街道某个部门,又别有天地。

林宣听完感慨:“多谢琏大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贾琏意犹未尽:“你到时候来了金陵,听我安排就是,保证哥将你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自觉关系拉进了些,便用上了“哥”的名号。

林宣笑眯眯的,一副唯琏大哥马首是瞻的模样,极大满足了贾琏的虚荣心:“好。”

他一边随口和贾琏闲聊,一边儿又拉满了弓,这次贾琏看得清楚,少年轻眯起眼睛,只露出半张精致白皙的侧脸,远看貌如好女,看似瘦削的胳膊鼓起小块的肌肉,张弓,直直射出,只见尾如流矢,星火流星一般,破空的声音听得人耳膜一震,便又不偏不倚中了靶。

整个流程,宛如喝水吃饭般简单,全程竟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等再转过脸来时,又是一张灿烂含笑、看着不带半点威胁的面容。

贾琏怔了怔,他不好意思承认刚刚被表弟这一套动作帅到了。

隐约中,他竟觉到几许凌厉煞气。

林宣蹙眉,道:“这弓太轻了,我想换个重一点的。”

他用得很不顺手,总担心一不小心给折了。

他说完便想吩咐进福回家去换,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进福已经被他当垃圾给扔了,暂时还没新人站外边儿等着伺候他大少爷脾气,顿了顿,当没说过这句话。

便是这时,肩处突然被重重拍了一下。

吴庸憨厚地胖脸笑眯眯凑过来:“用我的弓,我去三楼给你取。”

林宣不知道今天是第几次被拍肩膀了,只觉得太阳穴一跳,挑了挑眉,道:“写完诗了?”

“差不多。”

“吴公子没技惊个四座,艳压个群芳?”

吴庸心情不错,笑道:“写得还算可以,只是被一首诗抢了风头,当真是既生瑜何生亮,东方不亮西方亮,如之奈何。”

这句“东方不亮西方亮”,还是吴庸从林宣口中进口的。

嘴上说既生瑜何生亮,实际上却半点没有嫉妒丧气的意思,贾琏却有些好奇,问:“什么诗?”

吴庸敛了笑意,道:“一首五言诗,观其诗风,倒有陶、白之古意,我输得也不冤。”

他并不在乎这场输赢,本就不打算写诗,被逼着写了首应对而已,倒是更愿意提别的话题:“你不知道,林宣,那呛声的文士等我写出了诗,便不说话了,其状也实在好笑,鹌鹑一般,脸红如朱鹮之面,我也不愿再为难他。”

不待吴庸说完,林宣立刻赞道:“吴公子好生厉害,吾等实在望尘莫及。”

语气真挚,神色真诚。

吴庸哈哈大笑:“我也这么觉得。”

贾琏:“……”

好幼稚:-D。

不是很懂你们这些年轻人。

·

南安郡王似乎只是稍作停留,便消失不见了。

钱正岚拿了诗稿,辞别过这位年纪轻轻、却又辈分颇高的郡王,便登到三楼,比之宽敞、华美的一楼,盛华楼的第三层则朴素古朴得多,宛如一座矗立的丰碑,在寒风中孤峭直立着。

灯火葳蕤,他点了蜡烛,便见几个素衣的老人围坐在一起,素净的桌上只放了几汪茶水,坐于主位的,是一个微胖的老者,面容慈和安逸,似乎因为常年过得舒心,以至于皱纹都少有,满头银发,梳得顺顺滑滑,远看如弥勒般和善雅致,让人只觉得很有福气的老人。

吴阁老一手笑着将黑色棋子置于棋盘上,笑道:“单让王子腾一人查边,怕是有些势单力孤,他压力未免大了些。”

另一素衣老者叹了口气:“唉,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海疆如今纷乱未熄,虽是不可避免的,可也不应是这个时候,金陵城外又有叛乱,若是处置不当……”

钱正岚冷眼看着,这些话题和他如今已无甚大的关系,他只管如今的一亩三分地便罢了,朝廷上今日兴兵,明日鸣金,都像是雨天的太阳,照不照的到自己身上都无甚关系。倒是吴阁老见了他,笑着道:“可是去一楼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是。”侍人搬来一个椅子,钱正岚坐在一侧,想了想,道,“今年诗作倒是不如往年,原先还有几份可看的。”

“都是哄着小孩子玩的事,唯你认真。”素衣老者道,他执白子,过了许久,叹了口气,“怕只怕今年天时不好。”

吴阁老没说话。

当今陛下虽值壮年,却也是年岁日隆,兼好女色、身体亏空,近年在后宫禁苑的日子数不胜数,已有昏聩之兆,对朝堂的掌控力一年不如一年,而偏又子嗣太过丰茂,并非兴国的兆头。

这些问题,钱正岚自然不必忧心,他只是将盘来的诗稿拿着,对照着原诗不算工整,十足飘逸的字迹,又通读了一遍。

这倒像是一首禅诗。

古今以咏物来抒怀的蔚为大观,然而写得如此简练生动的,却并不多见,钱正岚疑心这袁枚是积淀深厚的文士,又观其字,见这一笔字儿虚浮飘逸,一看便是匆忙写的,虽有骨韵,但怎么看也没看出来有多少沉淀来。

倒像是稚子一时灵感所作。

然而无论如何,这样一首诗,无论今日能不能摘得魁首,都已经在事实上横冠了今年的文会,只怕会是传送最广、最直白简练、最适合童子启蒙的一首诗。

·

金陵府,秦淮岸。

薛宝钗停了船,刚上了岸,便有一跛脚乞儿挤在车前,求一口饭吃,透过马车的窗扉,她顿了顿,道:“赏几吊钱便罢了,不要多施舍。”

莺儿看了半晌,道:“姑娘,这人当真可怜,瘦得和骷髅架子一般。”

繁华的车马和灯烛之间,是乌黑的夜晚,雪松一般的浪涛从远处蔓延开,只见风摇树影,沙沙作响,薛宝钗翻过一页书册,淡淡“嗯”了一声。

今年寒冬逃亡而来的流民,也比往年多少许多。

她在看扬州府的乡试考题。

题目并不算难,是当地大儒押的题,相当于中考模拟卷,薛宝钗浏览起来很快,不过几分钟便翻了页,莺儿却看什么都稀奇,问:“姑娘,那秦淮岸里,当真有柳如是、顾横波吗?”

薛宝钗笑了,道:“是有,不过都是前朝的事,前朝的人。”

将要去荣国府暂住些时日,待小选结束,再行回府,这一路行来,连马夫都有些筋疲力尽,薛宝钗却依然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她体质最弱,又坐了一日的船,此刻却歪歪斜斜靠在车内,虚敛了眉眼,看书看得颇为认真。

无论多少次,莺儿都会被小姐的脸给迷住,只觉得再没有这么好看的人了,她愣愣道:“那如今呢?”

薛宝钗被逗笑了,总算抬了头,道:“如今我们自然是在见姨娘的路上。”

贾府里人际关系多而杂乱,她来时,已尽量做足了心理准备,只怕真到了地方,单是行李衣服、钗环书籍等都安排落脚,都要忙上几日,更不要说识人等等,不过这些事和莺儿也没什么关系,她到时候多记些就是了。

比起借住一事,她倒是更愁远在天边的小林公子的考试。

小林公子万一没考过,只怕要写很长的一封信,来找她哭;若是侥幸考过了,那更恐怖,又是很长的一段话。

薛宝钗在想该怎么回信。

按礼来说,和一个外男通信,是姑娘家的大忌,薛宝钗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竟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继续聊下去了。

那神奇的信件是林公子的物品,每次一来便寄来薛府,若是不看不回,便落在这里了,薛宝钗也不知是出于被迫还是无奈,每每写了回信,等着那边儿的林公子断掉联系,然而不消几天,又有一封新信漂洋过海地来了。

……等到小选之时再说吧。

她想,林公子这几日忙于备考,这些小事也可推后两日再说,若是耽误了便是她的过错了。等到了她进宫之后,再和林公子阐明情况,也不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等到小选之后再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