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官高爵显 > 第13章 红历九年

[红楼]官高爵显 第13章 红历九年

作者:般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02 05:11:16 来源:文学城

贾寰前世今生头一回被家暴。

小身板蔫唧唧趴在藤屉子春凳①上,被抬回了东小院。

赵姨娘一看他那染血的绫裤就哭天抢地,上前想帮着他把裤子褪下来,早跟血黏在一起了,稍一扯动就钻心地疼。

太医赶到府中,先去了贾母院里,给凤凰蛋把脉、外敷,开方子熬药。

贾寰被晾在一边无人理睬,疼得龇牙咧嘴,小屁股上大片的淤紫青肿。

他咬牙让奶娘帮着用烈酒冲洗两遍,忍痛揭开了黏在伤口上的纱裤,自行敷了药粉止痛。

等那太医匆匆赶过来,已经没什么事了,就给开了一副适宜小儿散淤的方子,赏钱都没好意思拿,径自出府而去。

赵姨娘长吁一口气,红着眼圈坐在床边拷问贾寰:究竟是怎么捱的打?!

“昨儿老爷还好好的,今儿就发躁打儿子,还两个一起打,你们怎么气着了他?!”

贾寰把自己的猜测略说一遍,概括起来就一句:

他被凤凰蛋连累了!

赵姨娘气得跺脚:“老爷怎么是非不分呢?作弊是宝玉逼你的,都逼到你院子里来了,你一个孽庶敢不从他?就算有错,也得分个轻重先后,打宝玉二十板子,打你最多两板子,你比宝玉还小了几岁呢,打得血淋淋的,老爷真下得去手!”

赵姨娘愤懑不平,又无可奈何,只能当是一场无妄之灾。

暑天燥热,棒疮不易愈合。

赵姨娘命她的丫鬟小吉祥悄悄去了趟大厨房,传话给赵家姥娘,让每日里做些清淡饮食送来。

宝玉那边,自有贾母、王夫人帮着他张罗。

隔天傍晚,王夫人还把她院中一个粗使婆子、一个三等小丫鬟扣上“犯口舌”的罪名,打了一顿板子撵出府去。

明眼人立刻明白,是这一老一小言语不谨慎,让贾政听到了宝玉作弊的事。

若搁在平日里也就罢了,偏害得宝玉挨了板子,那就留不得了。

半个月之后,贾寰屁股上的伤口渐渐愈合。

东小院里,奶娘看着贾寰结痂的伤处连连念佛,说万幸是用三寸小板打的,入肉不甚深,没伤着筋骨。

“若是大板,当场就能打死了,珠大爷当年——”

奶娘的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

贾寰像瓜田里的猹一样睁大眼睛,连连追问她:

“当年怎么了?难道他不是病死了的,是被老爷打死了的?为什么打的他?老太太和太太没去劝着?”

奶娘自知失言,连连摆手让贾寰噤声:

“嘘!我的小爷!这事是老爷太太的心病,谁提谁死!天知道是为着什么打的他,抬回来就剩下一口气了,请了半个太医院的大夫来,养了几个月还是没养好,就那么死了,老太太心疼得厥过去,太太也哭得昏天黑地,得亏她那时候已经生下了宝玉,珠大奶奶也生了个儿子,不然还得再闹出几条人命!”

奶娘唏嘘摇头,拍着手吓唬贾寰:

“往后你别在老爷跟前弄鬼,当个实诚孩子!有你姨娘帮衬,老爷轻易不会打你……像宝玉那样的混世魔王,成天往丫鬟堆里钻,吃丫头嘴上的胭脂,死活不肯念书,往后还有的打他呢,且瞧着吧!”

奶娘幸灾乐祸。

她是赵姨娘的心腹,还沾着亲戚,发自内心地期盼贾寰能上位,巴望着宝玉倒霉。

这跟周瑞家的厌恶“贾环”这个孽庶一样,大家各为其主罢了。

撇开利益只谈对错?

那是圣人,奶娘和陪房都是仆人。

仆人便是小人,小人长戚戚。

贾寰大概能猜到贾珠为何挨打,多半跟科场功名有关。

这位珠大爷十四岁就中了秀才。

明清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中举人的平均年龄是32岁,中进士的平均年龄是34岁。

能在弱冠之年就中举的读书人,都是天纵之才。

贾珠十四岁进学,算是少年得意,贾政定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科场连捷,光耀门楣。

但贾珠二十几岁死的时候,依旧是个秀才,没中举人。

科举惯例是三年一考,从贾珠十四岁考中秀才,到他死,中间六七年时间至少两科,他要么没去考,要么去考了但名落孙山。

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②,这个年纪刚好卡在他第二次落榜前,结婚生子必然影响读书,贾政又急于求成,痛责贾珠,下手重了,人就无了。

二十岁的贾珠,考不中举人才是正常的。

拿明代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做个参照组,唐伯虎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才中举人,中间隔了十三年,至少四科。③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科举时代的举人、进士,普遍都到了当爷爷的年纪。

甚么“榜下捉婿”,有资格被捉的,要么是丧妻续弦,要么是少年才俊。

这样的“才俊”罕有小镇做题家,普遍都是出身不俗,很早就开蒙读书,家学渊源,教育资源充沛,考中后稳入翰林院,未来可期,一般人家是捉不到他的。

以荣国公之尊,替女儿贾敏捉了个探花郎。

李守中一代名儒,替女儿李纨捉了个贾珠。

“潜力股”可能青云直上,更大的可能是砸在手里。

林如海也好,贾珠也好,全都“中道崩殂”。

赵姨娘引以为戒,不肯让女儿探春嫁这种满腹诗书的“才俊”,要嫁炊金馔玉的“世子”。

对贾寰这个汲汲读书求功名的儿子,她虽然不阻拦,但也不大看得惯,不信靠读书就能出人头地。

贾寰也知道靠读书未必能发达,但不读书更难发达,趁贾家现在还没倒,他年纪也还小,先把书念起来,将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还能靠科举翻身。

他躺在东小院养伤的这些日子,赵姨娘日日在贾政耳边吹风,又是“兄友弟恭”,又是“年幼无知”,磨得贾政稍有悔意,对“情有可原”的小儿子略加安抚。

赏了他一副名家绘制的《燃藜图》、两匣开化纸和两匹装裱用的细绫绢帛。④

又承诺年底“加冠礼”之后,让人把他的东小院修葺一番,陈设也更换一遍。

赵姨娘得意洋洋。

王夫人气得脸色铁青,倒也没来为难贾寰,只催逼着宝玉用功,说“不如旁人就罢了,不能输给孽庶”!

①藤屉子春凳:见原著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古典家具,榻的一种,常见于“妖怪打架图”,重在一个“春”,相对轻便易搬动。

②见原著第二回。

冷子兴(对贾雨村)叹道:“……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中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③唐伯虎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秀才,是苏州府试第一名。

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④《燃藜图》:见原著第五回,是一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古画。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红历九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