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7章 第七章 贾珠谈家塾风气败

虽说贾珠孝敬王夫人而不去贾府家塾上学,但其实还有另一层缘故。

只道是“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又说是“歪嘴婆娘吹火——风气不正”。

王夫人往日琐事缠身,日夜兼程嫌日短,如今休养了五六日后,精力渐多叹日长。

宅心仁厚的贾母吩咐王夫人不得去请安,大太太得权后总是想一出是一出,闹得府内上下都行色匆匆,不敢搁步闲言几句,王夫人自然也是没出院子凑热闹。

于是便让识字小童去梦坡斋寻几本打发时间的书籍,无事便倚炕上看着书。

今日王夫人正好拿着本《朱子文集大全类编》,里面一篇文章《不自弃文》甚有意思,捻着书页迟迟未动,连贾珠进屋都没发现。

“珠儿?你何时进来的?”王夫人放下书准备神伸懒腰,这才看到挨着炕一溜椅子上坐着一身穿宝蓝缎直裰的,正是面带着笑意的贾珠。

看到王夫人看书如此专注,贾珠当然也知道读书最忌讳就是被人打断了思绪,于是坐了几刻时间也未惊动王夫人半分。

只见打起帘进来的彩燕,手内捧着一个雕琢各式花样的茶盘,可式放着两钟茶杯,笑着说:“珠大爷来了有三四刻钟,怕扰到太太看书,连茶水都不让送入,怕是渴极喉咙了。”

接过茶盅的贾珠只是笑笑不说,一饮而尽。

王夫人见贾珠发渴的模样,笑他贴心,又气他不自爱,便有几分冷笑道:“我不过看几本闲书罢了,就是不看也没差,你有何苦自己呢。彩燕,下次可不能让珠大爷使性子。”

彩燕低眉顺眼地回了句是。

莫名担上使性子的贾珠笑着放下茶盅,说道:“太太,儿子素来读书最烦别人来分神,自己若成了可恶之人,岂不惹人笑话?只是看太太如此津津有味,不知看到什么好文章,何不说与儿子听听?”

“也就学着看几个字,意思又不懂,图个乐趣罢了。”王夫人说着将书递给了贾珠,不甚在意地说道。

贾珠只是上下瞄了几眼,笑着打趣道:“没想到太太如今也懂得朱夫子。”

看到贾珠挑眉作促狭之状,王夫人不免笑着解释道:“我哪里懂什么珠子金子的,老爷书房都是你们读书人爱看的书,不过让严安随便拿几本过来。只是里面有‘天下无弃物’的说法,听起来十分新鲜。”

或许是兴至王夫人的志趣,讲起“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也。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蛇而有和药之需……类而推之,则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更有她的一番说法。

“头几句倒是简单明了,物皆有可取之处,人岂又不如物。顽石、毒药、粪物、草木灰都可以用,天下就无可弃的物。这让我想到,府内常报遗弃、无用之物,是否其实也有它的用途,只不过我们尚未想到。”王夫人脸上神采飞扬,笑着说道。

贾珠不单惊讶王夫人能背出原文,还能懂得里头的意思,顿时感慨万千,说道:“古人曾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如今见了太太,才知这真有存在的事啊。”

“好端端的,如何又要刮目了呢?”王夫人只不过才刚看一两本书,哪里像他们从三岁开蒙学到十几岁就科考的男子博学多才,一听到‘刮目’如此骇人的词语,皱着眉头说道。

忍不住笑出声的贾珠,只好一一跟王夫人解释,连带说起《不自弃文》里朱夫子告诫世人不可怨天尤人、应求责于己并寻得可用之处,作为子孙更应当思虑祖德勤劳刻苦,更加的兢兢业业得以生计长久。

一番解说后,王夫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我以前也是白得几个字,这世间岂能出没道理的书,果然这书都有自己一番道理。多亏了珠儿,我今日受益匪浅啊。”说完后,又转头吩咐彩燕说道:“你跟严安说下,去书局多寻几本书回来。”

“太太不可。”贾珠连忙阻止,颇有见解地说道:“太太还未读其他书,自然是不知道书亦有正邪之分,有如《庭训》这种有道理的正书,必然也有狗屁不通的邪书。读正书人亦正,读邪书人愈邪,若是不小心寻得邪书不就坏了事。不如儿子找几本合适的给太太看看?”

王夫人见贾珠有意挑书给她看,自是忙不迭地同意,见贾珠讲得口干舌燥,将她手边未喝的茶盅推给贾珠,他也未嫌弃的饮完。

一旁伺候地彩燕只是听他如此一说,疑惑道:“书局可是正气之地,岂会有邪书呢?”

贾珠听了又是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世间哪有什么全然正气之地,官府禁邪书,书局就偷着瞒着去贩,这就是我怕严安寻错书之故。要我说,只要有人在就有邪有正,难道学堂也只有正气不可?”

这话意有所指,倒是让王夫人听出了古怪,连忙发问道:“珠儿,我们家塾也有邪人?”

他们口中的家塾,原是始祖所立的贾府义学,只不过离一里之远。当日考虑到族内不乏有贫穷不能请来西宾教书的子弟,凡族中官爵之人供应银两作为学费,请年高德劭为塾掌训课,一年也有十来人入此家塾上学。

家塾成立至今年头亦长,现在领头管理的自然是族长贾敬,考虑到自家义学外请总是待不长久,便让族内之人贾代儒做了司塾,而贾代儒未有考得功名在身,仅因读书年长而聘,只有’年高‘而无’学德‘。

只是学中虽有本族人丁,但更多的是攀亲带故的亲戚家子弟,于是便龙蛇混杂起来。

纵有风流倜傥人物,也不乏有下流人物在内,自然家塾风气更是不消多说。

贾珠将塾内所见识之人一一道出:有不好学而在课时公然哄闹之人、有结交富家子弟而阿谀奉承之人、有横行霸道一味好酒肉之人、更甚有仗势欺人之辈。

若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倒也无碍,只是他们又爱无事生非,时不时便约架、拌嘴,贾珠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倒不如在家中学习更来得舒服。

“这些混帐何不打发出去?岂能污了祖宗们的一番好意。”听得眉头一皱的王夫人,也不觉提高音量。

贾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这家塾自来是给族中子弟家学的,只是族中向来宽容待人,也就让这些带沾亲带故的亲戚也沾光上学。这是一直以来都有,偏偏我去了就要打发他们走,外人听了也觉得没理。”

“哼,若是入学前有去打探个真假,哪能放这班混帐进来胡闹呢。只是这家塾是族内之事,我一个妇人之家也不能多说什么。”王夫人摸着手上的佛珠串,转念又感慨道:“倘若徐先生还在,如今你也在家中读书呢。无缘故人却没了,老爷原想着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好的西宾,才打发你到家塾温习旧书,只是近半年还没着落,也是愁死人。”

提及贾珠启蒙时期就跟着的西宾先生徐先生,贾珠眼眶顿时红了一圈。

这个徐先生名徐构,在他老家徐州是出了名的神童,二十岁进京赴得了个进士出身。他牢记老家县老爷的建议,在多番引荐下,认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为老师,赴京带来的馀下银两也都孝敬给老师,就想某个安身立命的职务。

没成想他的老师却委派出省赴任,而老师这次明升暗降,嘴里谢主隆恩,心不甘情不愿地携家带口赴任去。等到徐构得到消息时,老师早就离京三天,索性老师宅里还留着几名老仆,多次追问后倒是拿出修书一封,命他去找老师同僚工部司郎中请示。

徐构拿着老师的信去寻工部司郎中,但是对方却是三天不理四天不睬,而徐构身上已无几个钱,再等不来差事安排只怕连赴任的余钱都不能够。

当徐构愁闷之时,巧遇工部员外郎贾政得知他的处境后颇有惜才之意,形势所迫的徐构只好接了贾政的请帖来到贾府坐馆。

原是一年半载的事,却因贾府待遇极好和贾珠性子温顺头脑清明而未请辞,三五年后更是遣人将老家徐州的妻儿带上京来安生。

徐构从贾珠启蒙起教导了近十年,却在贾珠喜得秀才没两个月就急逝,遗下一儿一女和一笔足够他们在老家安稳过日子的财产,而无依无靠的徐构妻子只能抹泪挥别,携儿扶棺回老家徐州。

贾府痛失好西席、又遣了不少银两不说,贾珠更是失去一个亲如父兄的尊师。

“先生先前便时常提醒我,’知者动,仁者静‘,倒是我学不进脑子便怪着了无辜的人,算我我多嘴跟太太提了这一茬。”贾珠念起了徐构的话,反而自嘲道。

一脸心疼的王夫人摸了摸贾珠的手背,宽慰道:“读书可是贾家第一大事,你说说你的委屈,我也就有了度量,若是含混而过,更是害了你。这事我找老爷尽快打算,可不能误了你明年秋的乡试啊。”

贾珠却不置可否,暗自心想:我也是白读了圣人书,今日大发牢骚已非君子所为,古人早就说‘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任己盖非者,鲜不为小人’,从今往后更是要严纪律人。

“珠儿,你刚说那句动的静的,又是什么典故?”王夫人止不住心里的瘙痒便不耻下问道。

贾珠立马直起身板,认真地一一引据解读给王夫人听,正是王夫人听得入神之时,门外传来了话“王子腾夫人携王姑娘来探望太太,已在老太太上房坐了一刻。”

“彩燕,喊人先去老太太那候着,等聊完天后引过来这。”王夫人一听是娘家人来看望她,一时喜出望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