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忠仆易主借道求医

不知是不是受各地方官上京述职,贾政较于之前还要忙碌,下值后常常被邀去饭馆或是酒馆,回到王夫人院子时都已二更天。

王夫人唯有再三叮嘱随从的小厮机灵,便是夜里煨着醒酒汤等着贾政回来吃,不在话下。

今夜反倒罕希,才击一鼓,只见醉眼摩挲的贾政带着几分酒意,身侧有两个小厮扶着,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就连房门的门槛老半天才翻了过去。

王夫人指挥着小厮扶他在塌上歪着,唤了丫鬟烧水来净面净手,而贾政楞楞睁睁的,半天没有话语。

往贾政面前挥了挥手,试了下没反应,王夫人又好笑又恼道:“今日如何喝成呆鹅了?”

小厮怕王夫人问罪,吓得魂先飞了一半,连忙磕首道:“太太,今夜是姑老爷组的局,唤了了老爷和一个先生一块吃酒。这老爷吃得开心,小的也不敢多嘴。”

问了下林如海也扶回房里歇息,王夫人想了想,又唤小厮送去醒酒汤。

“我没醉,我自己来。”贾政推开了彩鸳递至面前的手帕,半天都没捞起盆里的手帕,又把王夫人惹笑了。

王夫人行至面盆前,笑道:“老爷,我来替你净面罢了。”说完便利索地拧了水,三四下过后,便让捧着面盆的丫鬟出去。

彩鸳早就将热气腾腾的醒酒汤端了过来,像是怕贾政赶她,先行一溜烟,早已不见人影。

正所谓“捧碗纤纤春笋瘦,乳雾泛冰瓷。两袖清风拂袖飞。归去酒醒时。”

一盆热汤净面,一碗热汤下肚,贾政酒意散了些,一改呆鹅状,笑着感叹道:“瞧我今日高兴,多吃了几盅。俗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惜妹婿酒量小,不能尽兴。对了,可有人扶他回去歇息了?可别忘了多找几个伺候着。”

王夫人笑道:“刚刚似呆鹅,如今变麻雀。早就将姑爷搬回去歇息,醒酒汤也端去喝。你也再喝几口,多醒醒。”

听出王夫人话里打趣,贾政不怒反笑道:“夫人有所不知道,妹婿今日撞得来京城的文先生,正是头天与我说起的好友。文先生也是个奇人,自小只得母亲针黹供他村里读书,几个年头便中了秀才,县官都挣着供他去科考,谁料他却弃了书去学画画,村里人都说他是读傻了,几个年头所画的册页风靡一时,你猜如何?”

“难不成又弃了画?”王夫人顺着问道,贾政大拍了下大腿,说道:“正是。又自学了岐黄之术,一透又便研究起命理八卦。堪堪二十又八,如今便是博览群书、触类旁通之人。要不是妹婿好友,只怕我这辈子难得一遇这般人才。”

王夫人听得入神,不由得问道:“如此聪慧学高,可考得功名?”

贾政摇了摇头,叹息道:“可惜,他对功名利禄没甚上心,否则早就金榜题名、步步高升。再者,他母亲也通透达理,见他性情不比常人,闭眼前说了番话:不求你光宗耀祖,也不给你病民害国,别人都劝你去当官,我却心知当官一着不慎反起祸,不如避了好。只要你妻儿在旁,不为俗名所累,我眼口也就闭了。”

这文先生母亲一番话倒像是冷冬里泼了一身冰水,王夫人不禁一想:在母亲眼里,孩子一生平安顺遂可比荣华富贵更为重要,一介寒室妇人都活得豁达通透,而她和老爷一干人却。

有道是‘人家屋里,各有内外’。如今贾府已在鲜花簇拥、烈火烹油之上,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万丈深渊。

享受惯了的贾府众人要想变成这般通透阔达,说得出却做不到,岂不难为?

半饷无话,王夫人自个嚼着这话翻来覆去,而贾政半盖着眼睑不知在思索甚么。

“难为他了。”王夫人似在为文先生叹息,又似在感慨贾珠。

贾政睃了眼王夫人,笑道:“我看他倒也轻松,不用来蹚这浑水,又无父命母求。寻着无事就爬山涉水,盘费用尽就测个字、卖个字画,胜甚是快活。可惜没能常居此处,以后这酒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此番来京城没想要寻个营生吗?”王夫人听出此人游山玩水惯了,但京城富庶之地,又是车水马龙、纸醉金迷的,如何绊不住脚程?

“不过来盘旋几日,过两日便再往北边去了。”贾政唏嘘不已,困意一上,身子一合仰,便要睡了去。

望着贾政睡得酣然模样,王夫人却睡不着,思来想去的,倒是起了心思:这文先生是个性情高傲、才高八斗的,给当珠儿的西席肯定足够。再者淡泊名利之人,珠儿‘近朱者赤’也清淡些,这科举压力自然不看重。况且老爷也颇为赏识他,难免也听进些清醒之话。

于是打定了主意,推搡了几下贾政,见他朦胧不清之状,连忙说道:“老爷,不如您劝这文先生留在京城,当珠儿的西席,岂不美满?”

贾政嘟囔了句:“都听夫人的。”一翻身便由着倦意睡了过去。

眼一睁便到天色微亮,比平常晚了一刻钟醒来,行色匆匆的贾政得了王夫人一句“今日若无事就早点回来商议”便去上值,路上还费力想了一遭:昨夜不是趁醉意睡了过去,何来有事商议呢?

这一头贾政半天摸不着头脑,而王夫人却精神抖擞地开启新的一天,晨起行事自不赘说,安排停当已到午时。

王夫人伸了个懒腰,想偷个闲儿眯会眼,谁知彩鸳兴致冲冲地进来,这话一开头,又免了顿眠。

只见彩鸳朝着王夫人耳语一顿,又说:“太太,采儿说漏了嘴,闹我不许说出去,您可别说是我传的。”

王夫人缓了缓心神,瞥了一眼,笑道:“你以为她是无意的?”

“难道她故意说我听?这不该呀,太太没见她说漏嘴时脸儿都涨紫,要不是我及时拦住,早就自扇几巴掌。”彩鸳那双眸子满是不可置信,打圆场似地补充道:“她还闹我别走了风声,若我不说与太太听,这…”

话至此,彩鸳才反应过来,声线一高:“太太,她料定我会说与您听?”

彩燕从里间出来呵斥了一声:“小声点!可别吓到了三爷。”

看彩鸳小声絮絮叨叨,王夫人不禁摇头一笑:她让彩鸳去寻采儿探口风,便是想看看采儿反应如何。这采儿果然是与林家老奴斗智斗勇过的,昨日吴言家的独自来寻她,没多久她大丫鬟彩鸳连着两日套近乎,一下子就猜出以后就要在贾府,借着彩鸳的口行一箭双雕。

所谓一箭双雕,看似将贾敏私密之事——身孕不足三月来当投名状,其一表露易主后表衷心,其二则希望身为娘家的贾府能够略帮一二。

话说贾敏早已把握林家管权,如何需要贾府出手帮助呢?

这看似荒唐,实则无奈。

正如吴言家的与贾母所说“贾敏生完林黛玉后,入秋便怕寒,不敢进京探亲”不假,但这只是说得出口的,说不出口则由采儿私下透露:比起怕寒更为恐怖的是,身子亏空得厉害,这好不容易再怀上,却要卧床保胎。

姑苏虽说是富饶之地,精通妇科的大夫却不多,况且贾敏无近亲可诉,又不敢说与林如海知,只得挨着一天是一天,一面盼着顺利产下小生命,一面又不住疑心保不住,如何能安心呢。

俗话说‘女人生娃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哪里只指生产之时,这十月怀胎可不天天提心吊胆,甚如心之炼狱。就算是高贵如贾府、林家的女子,亦不免俗。

王夫人叹了一口气,道:“她也是一片忠心,难得可贵。只是京城虽比姑苏甚好,却也寻不出几个精通妇科的大夫,就算真探听到了,未必愿意长途跋涉去姑苏。况且。”

“如何?”彩鸳听得认真,不禁追问道。

“我倒有心寻大夫,却也不知甚么借口随姑爷去。”王夫人想贾敏不敢与林如海实话,她作为嫂子更不好开口,再有一层,她们娘家贸然插手岂不让林如海失了脸面。

彩鸳连忙提议道:“不如让老太太开口?采儿也说,老太太最是心疼姑奶奶的。哎,这采儿分明有心要太太插手去。”说完便气呼呼地跺了一脚,又垮下脸来:“亏我自称聪明,不想被她耍得团团转。倒是太太活脱似算命的,这一猜便是一准,难道太太其实心中有数了?”

王夫人笑道:“我倒觉你自称古道热肠最为合适。”

说得彩鸳一阵脸热,连忙解释道:“太太,我也是听得心疼,这才说与您听的,您倒是笑话起我来。姑奶奶若只是养胎难,我倒也不说,只是连生下来的姑娘也道不好,这才不忍心不说。这件事儿也奇怪,说她家姑娘胎出自带不足之症,求医问道都不好,上月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化了去出家,这才养了一岁半年的心肝肉,姑爷、姑奶奶如何肯从?只听他疯疯癫癫说了一堆‘痴心父母舍不得,一生病症好不了。若要她好,警惕两件不许之事——其一便是不得闻哭声,其二便是不见父母之外的亲友。’,姑奶奶心一惊,正欲问仔细,只见一阵眼沙迷了眼,再看,早已不见癞头和尚的踪影。”

一听这癞头和尚,王夫人恍惚记起梦里庄严面相的和尚,曾要下来度脱一番善男信女的,首当其冲便是姑苏。

“现在如何?”王夫人不免追问,彩鸳继而说道:“采儿说姑爷不信,让姑奶奶别理。只是姑奶奶放不下心,便在十里外的闲云庵寄了名,又买了个替身入空门。隔了间小院落养着,只点名了奶娘和两三个大丫鬟伺候,其余人等不许靠近,待到及笄之后也难说。”

王夫人没想到贾敏处境这般寸步难行,便不得叹息一番,待去贾母处提议寻医之事。

彩鸳虽然也意识到自己被采儿当枪使,但能做助人为善,心里郁闷也随之而散,没多会儿又是个生龙活虎的。

安抚完贾环的彩燕缓步出来,冷笑道:“你倒似只猴子捞月——瞎忙活一场。太太如何没想到,不过唬你玩罢了。你呀你,太太不屑说你。女孩儿家的,以后不准与人说这等事。”

知道犯了忌讳的彩鸳连忙告饶,不敢再犯。

注:宋代谢逸《武陵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忠仆易主借道求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