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56章 第五十六章 元春嘲三爷被点拨

林之孝正让人在贾府大门左框上挂起小弓箭,恰逢下值的贾政归来,掀开轿子帘子问道:“这怎么回事?”

这一行为并不罕见,若是生了男孩就在家门左框上悬挂一把小弓箭,是期望男孩将来勇敢、健强;若是生了女孩则在家门右框悬挂赤色或蓝色布条,表示吉祥如意。

只是荣国府中并未有待产之人,除了赵姨娘。

正指挥着人的林之孝,见到下轿子的贾政一脸讶色,赶忙小跑过去,哈腰恭贺道:“老爷,恭贺老爷喜得麟子。”

贾政一惊追问下,才知道了赵姨娘是被吓得早产,好在有王夫人远房亲戚刘姥姥的接生。

观望贾政脸色波澜不惊,林之孝也不敢多说。

进了府里的贾政如常请安、用膳,只字未提赵姨娘之事,倒是彩燕见贾政坐在屋内捧茶喝,心中不免有些主意,便试探问了下:“老爷,三爷醒着呢,要抱来看看吗?”

原是下意识拒绝的贾政,转念一想,又点了点头。

彩燕连忙进屋抱了出来,小被袄里的三爷双眼紧紧闭着,小嘴不断地蠕动,似乎在找吃的。

而贾政凑近一看,皱起了眉头,只是挥了挥手便让彩燕抱走,彩燕没看出贾政的喜悦之情,反而有种嫌弃之色。

直至王夫人伺候完贾母回来时,贾政平静地开口道:“夫人,今日辛苦你了。”

“这是贾府的喜事,又是老爷的好事,我自是要做得妥当。”王夫人笑道,迎了上去时自然而然地问道:“老爷可见过三哥儿?不如抱来瞧瞧?”

贾政皱着眉头,嫌恶道:“罢了罢了,一脸黑黄的又眉疏目小的,比不上珠儿、宝玉的珠圆玉润。”

王夫人瞄了眼局促的彩燕,只得笑道:“老爷,珠儿、宝玉足月出生自然是长开了些,三哥儿如今七月便产出,大夫看了说是健康,若要多加生养便也可养些肉儿。”

见贾政对三爷没甚关心,王夫人也没继续这个话题,用商量的口气道:“老太太知晓三哥儿小不好见风,便说洗三就在我这屋里办了就行。老爷如何?”

“这些小事,你拿主意便是了。”贾政毫不在意的样子,王夫人也就没再过问他的想法,略略地提请了刘姥姥来当吉祥姥姥。

许是刘姥姥的名字过于生疏,贾政难得问起此人,王夫人自然也就全盘托出,就连赵姨娘早产的起因也都说了出来。

“白猫?”贾政反而愣了一下,像是想到什么一样,开口道:“莫不是元春那只白猫?”

好端端地牵扯到元春,王夫人眉头一皱,赶忙追问:“老爷的话何意?我怎么不知元春还养了猫儿。”

原来自从王熙凤回了王家后,元春便也回到自个的闺房住,王夫人只得用膳、管事时见得元春,若未有提及此时,不知元春养了猫儿也是常情。

贾政挠了挠脸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干笑道:“前段时间皇太孙得了只白猫,不知为何赐予了我。回府时见元春对它颇为喜爱,便让她养着了,只是没与夫人说起这事。”

一听父女俩之间还能有事瞒着她,转念一想,贾政也并不把这事当一回事,而元春又害怕她不给养。

王夫人没甚好气道:“这养着只猫儿倒不是什么事,只是我胡乱猜测这白猫被有心人放进去,差点儿误会了好人。况且元春既然养着猫儿,自然也该负责管好,今日若不是刘姥姥在这,喜事不成成白事。说更深些的,若是府里吓了老太太,恐怕就不能善了。”

知道猫儿是贾政借花献佛给了元春,又是元春没看住猫儿惹出了赵姨娘早产,王夫人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

看到王夫人脸色不虞,贾政难得讨好道:“夫人倒也不用过恼,往后让元春束着猫儿便是了。况且人各有命,倘若那小子真是命短,只是我为父没这福分罢了。”

看了看贾政所说不似假的,王夫人开口道:“老爷自是有福之人,可说不得这些丧气话。”

贾政也没继续说赵姨娘的事,倒是说起了梯己话便草草睡去,反观王夫人有些心事重重。

一想到元春过多几日便要进宫见亲王妃,如今连只猫儿都未管好,怕是在宫内也不够谨慎,王夫人只得抽出时间对元春多加教导一番。

转眼间,便到了三爷洗三之日,周瑞家的早早就派了马车去接来刘姥姥。

三爷的洗三礼仪较于宝玉自然是简单了许多,除了贾母、邢夫人、贾珍媳妇尤氏,外则请了王子腾夫人和两三个常来往的夫人,倒也没多少人在场。

王夫人让刘姥姥放松些,自是有人领着她行了些礼仪、说了些吉祥话,倒也是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

贾母见到刘姥姥有些稀奇,于是几人便迎着一同去了贾母处喝茶聊天,王夫人则留下来安排用膳之事,而元春不知从哪冒了出来,见了三哥儿倒皱起鼻子道:“像只猴儿样,跟宝玉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王夫人屋内的丫鬟听了这话,都笑了笑,唯独王夫人冷哼了一声,道:“连你做姐姐都这般轻看他,其他人哪里敬他呢。”

想到三哥儿正是因为元春管束不佳而早产,如今还被元春取笑,就算元春是她的亲女儿,王夫人心里依旧有些不爽快,正是俗语“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要知“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笑声霎时间消失无踪,元春始料未及,呆楞了下,便亲昵地凑近王夫人,解释道:“娘,女儿不是轻看弟弟,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你一片赤子之心,倒让我担忧得很。”王夫人本就不是严厉的人,自然抵挡不住元春的撒娇,只是叹了口气道:“就怕你学了点内宅之事,便觉得这世间之事不过尔尔。”

这番话让元春连忙板直了背,满腔的儿女情长早就丢到九霄云外,脸上满是正经之色,作出洗耳恭听之态。

“你从小养在老太太那,又是府里第一个女孩儿,品行、才学自是不用说,娇宠更甚于他人,为母岂会不悦?只是你如今养在深闺,娘带你识得一些内宅管事,自然也是为母之私,望你其中领悟。”王夫人语重心长说完后,反问道:“你可有?”

元春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眸,一板一眼地答道:“娘的用心良苦,女儿自然是知的。女儿处事学得十有七八,也不敢妄自菲薄。”

一看元春未知其意,王夫人倒不焦急,反而循循诱导道:“若说娘相比以前,你觉得变化如何?”

起初元春不敢评价王夫人,耐不住王夫人多次追问,只好模糊不清地道:“以前只觉娘生性天真烂漫,耳根子和心都软,府里的人一逮到些风头便说与娘听,娘不免也有些劳气伤神。”

“这便是我轻信他人,情绪用事。”王夫人一针见血道,这话一说出来,便犹如突破了掩盖在眼前的迷雾被吹散一般,眼前只剩得一片清明。

见王夫人对自己用语如此刻薄,元春先是一惊,后又觉得王夫人却是较于以前豁达了许多,便也不似刚刚的拘谨,缓缓道:“娘现在让我与哥哥刮目相看,管家井然有序不说,府里上下哪有人不服帖的。如今府里少了许多嘴碎、兴事之人,比起以前可是舒服得多了。”

元春一说起王夫人如今管家情境,便是滔滔不绝,连王夫人身侧的彩燕、彩鸳都忍不住应上几句喝彩。

“你只见得其上,却不闻其中。”王夫人若是搁在以前,只怕早就心花怒放,现在却只是嘴角缀着笑意,眼神却无比清明,开口道:“身为主子只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事便升堂,无事便清闲,这家久之如何?”

元春脱口而出:“自是不可!”

“又是如何?”王夫人定定地望着元春,元春说道:“主子们若是怕生事,奴才便瞒着不报,小事就像是滚雪球一样,久之可就无救。主子们若是轻信,则家中多是兴事之辈,只为凑得眼前利益而不顾大局,只会乌烟瘴气。主子们只顾着享乐,不欲知其意,奴才们先是轻视、进而胆大、最后欺上瞒下,只怕多是衰败。”

元春说完后更觉得王夫人在宅内的动作,完全都是为了避免她口中的后果。

王夫人是对她陪房、屋内丫鬟婆子、管事娘子的话并非百分百听信,总是多方佐证判断,最后才会定夺;对于不熟悉的事情,不管是厨房、账房、采买等环节,都力求清晰其运行,免得其中环节有人贪污欺瞒却不得知;待人待事都是力求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这也是贾府上下不敢轻易举动。

身为宅中主母,对待自己儿女与妾室子女也并未区别对待,探春与宝玉也是一同养在贾母处,吃穿一样,连教养嬷嬷、丫鬟都与元春当初相差无几,每次去伺候贾母时也会抽时间与探春玩乐一番。

元春这才察觉到王夫人的用意,若是身为主子的她对待庶出弟弟态度不如亲弟弟,府内下人也会有样学样,风气形成,久之自然是不利于主子辈。

况且元春身为王夫人的女儿,自然也有一股天真烂漫性子,现在是女儿家也就颇得宠爱,若是嫁与他人作媳妇呢?

比起学习管家的办法,自身如何立起原则和守住,知行合一才是为人处事的根底。

“娘,女儿知道刚刚不应该如此说弟弟,以后我说话做事都要谨慎,做好榜样。”元春受教道,王夫人看元春一脸认真,便知道她口中的榜样不止是立给弟弟妹妹,甚至是立给家人、外人看。

王夫人欣慰道:“娘并非有意束着你的言行,在家我们的言行都备受瞩目,若有松懈便是管家不利。在外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便是身败名裂。”

看着元春单纯的模样,王夫人心一软,便搂了过来,叹息道:“这世间对我们女子若是宽容些,我们岂只是宅内一片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