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HP/GGAD] 魔法·哲学·书信 > 第11章 伊壁鸠鲁

[HP/GGAD] 魔法·哲学·书信 第11章 伊壁鸠鲁

作者:卧枕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1 10:26:56 来源:文学城

亲爱的盖尔:

是的,我对于麻瓜世界的发展确实有所了解,也非常清楚你上封信中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当一个世界开始停滞不前,而另一个世界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时,原有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如今我们巫师界与麻瓜之间的关系便如同此状。

麻瓜界的发展速度愈来愈令人心惊,而这也是巫师界大多人所不愿去了解的,我并非是对麻瓜世界产生忧虑,而是在麻瓜[科技]的发展下,两个世界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地会被缩小,我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所造成的客观影响——或者这里应该说——对巫师界的威胁。

这种威胁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大,而当我们的世界被麻瓜的世界以一种强行的方式发现时,那时候会发生什么我们心里都清楚,那会是一场不可避免而注定的战争。

因为麻瓜对未知事物总会报以恐惧的心态,恐惧会造就冲突,而当麻瓜世界的发展再继续沿着当前的速度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巫师的世界将会愈来愈趋向于被动。

可以说,拖得越久,情况越严峻。

总有人说“这个世界有其自然秩序,试图颠覆它的人将不得善终”,但就像你说的那样,我的朋友,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我也从不会畏惧做出[正确]的选择。

昨晚,你谈及对“真理标准”和“真实”的讨论,对于古人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我一向抱有极大的兴趣。

我确实曾经阅读过一些关于伊壁鸠鲁的书籍,其中在伊壁鸠鲁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他便提及到人们是如何感知物体——如果你也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不陌生的话——信中提到物体不断地释放出极细的原子流,这些原子流构成了与固体物体的外部形态完全相同的结构。

这些结构被他称为“模拟物”,它们以极高的速度传播,可以穿透我们的感觉器官或者我们的大脑,并在那里产生一个大致准确的来自释放模拟物体的形象。

信中提到,这个过程的连续性可能会在从外部物体到模拟物的过程中中断,尽管这些模拟物通常是物体的精确复制品,但有时它们在通过空气时可能会与其他原子碰撞而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缩小尺寸。比如说,从近处看,物体具有某些尺寸,而从远处看,它们有更小的尺寸。

而感官接收的是从物体上分离出来构成其模拟物的原子流,并不是物体本身。因此,在伊壁鸠鲁看来,每个大脑中接受而形成的心理图像实际上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与物体本身无关,而是与物体的每个模拟物相关。

虽然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这种猜测的合理性极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当时确实是人们对于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一个非常精妙而完整的假设猜测。

按照他的理论,似乎还能够解释误解的起源:比如当感觉被某些[心理过程]加工时,错误就产生了,因为这涉及人们对这些形象的判断,得到确认或相反的证实。

但即便如此,我们至少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点:[感觉]的重要性,我们是通过各种直观的[感觉]来形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可以这样说,感觉和大脑中形成的心理图像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数据,以便我们进行进一步推测,而符号推理涉及两个方面:1)等待确认的事物;2)不受感官影响的事物。

所以,这便导致了两种类型的推理过程。第一种与感知过程内部建立的推测类型有关,也就是感知推理;而第二种——这也是最经典的[推测]——与绝对排除于感知过程之外的事物的推理相关。

比如说“如果有运动,那么就有真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进行推理的对象(即这里的“真空”),而是必须通过一个符号来获取,所以符号实际上扩展了对知识的界限,超越了感官对象的范围。

所以按照伊壁鸠鲁的理论,我们便可以将事物同样分为四种类别:显而易见的对象或事实;那些未知且无法知晓的对象,例如星星的数量;那些因其本质而显得模糊的对象,但通过符号和证明可以了解;以及等待确认的对象,即那些可知性受到诸如空间或时间距离等因素限制的事物。

前两者无需推理,而再后两者中,[感知推理]围绕着第四种展开。而推理不受感官影响的事物则涉及到第三种类型的对象,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真空”。

实际上,还有一个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而这也是我们通常进行判断的一个标准——预设(prolessi),或者说[先入为主的印象]。

这是必要的。

从我们简单地意识到我们正在看到一个图像,到客观判断这是一个特定对象的图像的过程中,[心理预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它是由对外部对象的众多经验而形成的心理图像或概念,所以,它们与先前经历的记忆紧密相关,同时,也是语言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是对于解码还是对于编码而言。

例如,说出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在听者的心智中唤起了一个图像或概念,即一个与该名称相关的实体,它便源自于这种心里预设。而另一方面,说话者也必须拥有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预设观念,否则他就无法进行表达。

因此,其作为词语和事物之间的中介,帮助理解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解释了一些虚假陈述和关于不存在事物的陈述。

或许,这里我们可以开启关于语言起源的探讨。

伊壁鸠鲁的理论中,语言起源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了一种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的,而第二阶段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

详细地说,最初的阶段,人类的语言活动与自然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咳嗽、打喷嚏),事实上,人们在受到情感刺激和自然产生的图像影响下,会倾向于发出类似的声音。

即是说,原始语言构成的是对环境的本能反应,而语言的多样性实际上是不同人所处环境的多样性所导致,因为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与所处环境是相关的。所以,在伊壁鸠鲁的观点中,语言的变化是由于事物在地区之间的变化而产生的。

在语言演变的第二阶段,人们开始引入约定俗成的元素。例如对语言进行合理化,使自然形成的表达变得“更清晰”和“更简洁”,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而与此同时,“受过教育的人”倾向于引入那些超出感知范围的概念,因为那些概念无法通过自然过程来进行命名。

所以,与前几封信中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理论不同(他认为不同民族之间有着完全相同的情感,但会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对于伊壁鸠鲁来说,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之间情感的差异,导致语言形式不同。

或许对此你会有其他见解,我的朋友?

等候你的来信。

你的阿尔

ps:关于上封信中所提到的物品,或许我们应该继续追踪[魔杖]的位置,至少其在历史上可追踪的线索与迹象最为丰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