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十五岁成名,二十岁未老先衰,二十五岁开始失去声音,三十岁你觉得是时候了,应该去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报到。“上帝他老人家”,你经常这么想道,仿佛想起一个旧友,一个多年以前闹过矛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释怀的老同学。于是,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午后,你用胶带贴紧门窗的缝隙,仿佛这样就能阻止生命或耻辱向外逃逸。让炭火烧得像刚升起的红日,然后咽下安眠药和难以发出的音节。你平躺在床上,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睁眼、起身、穿拖鞋,知道三十年来积压的痛苦终将在一氧化碳悄无声息的抚慰中散去,整个世界都将宁静得体,听不见谴责与咒骂的声音。在轻微的啮咬声中你开始期待死亡,死亡是与你后半生相伴的无声世界,因熟悉而显得温柔的世界。温暖的引线慢慢埋进肌肉和骨骼。
你闭上眼,意识仍在房间内部茫然地游荡。这不是离开的时刻,而是你决定让自己离开、再也不回头的时刻。你的世界早已趋近于空无,从无到无,好像也称不上坠落。你见过那家伙真正的模样,它是无数次午夜梦回时无法捕捉、又确切地引起浑身冷汗的一团黑影。坠落是摔下舞台后的昏迷。坠落是医生的摇头。坠落是骤然的失声,台下的歌迷同样哑然一片。直到坠落于无人倾听的那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剩下最后一点握在手心的生命可以还给上帝。时间随着氧气流失,呼吸正在被忘却;但就在意识尚未抽离之时,你想到了他。
这很莫名,因为他离开你已经很多天,很多天了。又或许没那么久,只是你不忍用日期去衡量和计算。你恍然觉得那孩子还在屋里的某处,在房间之间走来走去,在餐桌边嚼零食,在沙发上睡着了。在遇见他之前你独自一人活了三十年,前半生辗转于各种亲戚嫌恶的唇舌,后半生疲于应付闻所未闻的恩人们,从那时起你就拒绝任何人越过那道红线,宁愿在灯光强烈的客厅里享受丰盛的孤独。后来聚光灯抛弃了你,安静更是像下水道的蚊虫一般如影随形,静到你发觉生命深处不过是一个虚无的空洞,苦苦挣扎索求的尽头只有毁灭的倒影。那些与所谓才华相伴的焦虑和痛苦,根本就没有出路。
那段举棋不定的日子,是你有生以来最煎熬的时候。有时想死,有时想永远活在麻木的愉悦中,而这样的念头转而又成为更顽固的死意。越来越频繁地出入便利店,任由尼古丁占据身体和感官——即使声带已然不起作用,你还是滴酒不沾。不知从哪一天起,你注意到总是出现在楼梯口旁的家伙,一身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脏污,一动不动地默默坐在原地,仿佛是遗弃这个词的罪名本身。每次出门都能看见那个身影,同一个位置,同一个姿势,让人不得不在意。总该有什么人,你想,总该有打算活下去的人来处理这事儿,理所应当。可是一天天过去,他依然等在那里,让人怀疑是活物还是雕塑。
为什么这个世界竟只能指望你呢,一个时日无多的游魂?也许是因为那条生命无法掩盖的年轻,也许是他身上似曾相识的孤单令你动了恻隐之心,你给他买了食物,不多,但后来他饱含期待的目光让人难以忍受。你对自己说,至少让这小鬼在屋里睡一晚吧,要是实在没人管的话我也不管了。他跟在你身后上楼时乖巧地沉默着,你心想这挺好,事到如今你也厌倦了自己的声音。这一晚本该相安无事,直到他被烫到依旧一声不吭,你隐约感觉不对,用尽浑身解数让他开口,他却默然发不出一丝声音——这是命运最后的恶意么,试图让两个哑巴相依为命。大概只有医院能找出疾病的缘由,但你忽然想起医生的摇头,那是你这辈子剩下的时间里再也不想看见的东西。
开不了口又如何?不知不觉中你划去了一天的期限,反正时日无多,身边多一个同类也无所谓。你依然做最简单的饭菜维持身体机能,从自己碗里拨出一点好像也无大碍,唯一的不同是你指着放在地上的蔬菜,塑料袋便会颠簸着朝你移过来。你们之间的交流就是如此容易,总是无声胜有声,不用担心掷出一句呼唤而没有回应、掏出句句倾诉而不被理解,行动就是最直白纯粹的对话。而他也从胆怯变得肉眼可见地放松,与你对视时不安的阴影已经散去,那样无条件的信任映着你心头的荧荧鬼火,但在它们闪烁不定的间隙,你开始考虑别的事情。
你第一次带着他出门,看得出来他很喜欢散步,尤其喜欢公园,在草地上奔跑是小小的运动量。他跑动时依稀可见骨骼的轮廓,除了哑以外和健康小孩没什么两样,会笑,会玩闹,会龇牙咧嘴,精力旺盛到让你希望他真的健康如此。在金色的草地上你预想着死亡的温度,如果阳光足够锋利,那么你会让世界定格在这一刻,让那个瘦小的身影保持雀跃远去的姿态,一如你年少时所想的那样,一切静止于幸福的旁边,与俗世无限近又无限远的距离。但他没过多久便原路返回,恰好打断你不自觉摸烟盒的动作;于是一盒烟的寿命像口香糖被拉长,也像你的生活就此发生了形变。
回去的路上你从不牵他,隐约希望他在某个路口不告而别,像突然出现在楼梯口一样突然从世间蒸发,那样你便能理所当然地相信人世终于不值得留恋。但每一天傍晚,你们还是亦步亦趋地走向便利店,烟没必要再买,逛了一圈好像也没有别的,你走出店门,发现他没有跟上来,这一刻你忘了要不经意间丢下他的念头,叹了口气折回去,只见他在某个货架前全神贯注。那是你第一次给他买的小香肠,也没什么特别的,你自己平时也不吃,但是你莫名其妙地买了一堆,身后还多了个欢欣雀跃的跟屁虫。有时候你觉得语言也真是多余,明明情绪最容易从除话语以外的表达中看出来,这个世上却还有那么多言不由衷的人,相信谎言的人,发现谎言却辨不清其中是非的人,就这样被语言引向背道而驰的无名之地。
在失去话语声的你们之间,这个世界被剥出本来面目,反而显得如此纯粹:一日三餐,散步和睡觉,过去和未来都在这样的本质面前消弭于无形,当下就只是动与静的连缀,如同两枚被遗忘的齿轮,如此契合,如此牵动着彼此的节奏。沉默是长久的安心,宁静是悠长的空隙,悄然是你对另一个房间窸窣有声的幻听。你分辨出静与静之间的不同,生命与死亡都是静的缘起,那种感觉不同于孑然一身的孤独,不同于无法言说的痛苦,在静悄悄的世界里有新的事物蔓生:所有东西都像长脚一般四处爬行,永远都有物件在它不该在的地方,你捡起散落一地的零食,把沙发靠枕摆回原位,顺带叠起无聊的单色枕巾,突然意识到每天做这些琐事你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烦躁,被打乱的生活恰恰是另一个生命存在的证明,是另一颗心脏,此时此刻在不远处的地毯上怦然跳动的原因。明明给他铺了床却不愿意睡,好像随地乱躺是什么难以根除的习惯,于是你也在他身边席地而坐,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日子,寄人篱下,再怎样低声下气也换不来一张床大小的容身之处,心想也许你们真的是同病相怜。他熟睡的呼吸声在时间的光影中浮起又沉落,如同海浪的泡沫。
独自一人的时候你常常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干渴、饥饿、困倦轮番上阵,唯有它们出现时你才会需要水、食物、睡眠。如今有一双眼睛咬着它们,迫使其露面,令你身不由己地一次次起身,脊柱紧贴着时间的刻度。每天要出门两趟,早晨和傍晚;一日三餐,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千百句日常用语,化作唯一的睡眠。对你而言,醒着和睡着的他是同一种存在,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也没法带来任何改变,仅仅只是一种无心的存在,就好像上帝创世时不小心落下的一粒灰尘,一滴与其他千万滴没有任何区别的雨,只是恰好落在了你的手中,在你危如累卵的生活里一滴就如同千万滴,在你贫瘠的土地上出现了非凡的辉煌的意义。
当光盘被他翻出来时你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同时感到身体的某个角落久违地发出轻响。金色的灰尘的封面,金色的洁净的客厅,令你想起十五年前同样金色的录音室,那是另一种收敛的古董的金,在记忆深处保存得完好无损。当年有多少人捧你为少年天才,如今的聆听者却不曾见证你的黄金时代,他跟着音乐摇头晃脑,也不知听懂了多少。曾经它作为时代的旋律回荡在城市上空,后来你将它们封存如同把心血倒进下水道。现在你还未老去也算不上年轻,再次听见当年的声音有种恍如隔世的陌生,不知道那个无知无畏哼唱着的少年是谁。你觉察到他向你投来的困惑,于是别过脸去,就像远远看见一颗球砸来便需要躲避,你预感到一种流泪的冲动,仿佛舞台上的聚光灯刺进眼里,耳返里的声音也是上辈子的声音。他反倒很高兴似的,把沙发靠枕压得扑扑响,你恍然回过神想道,也对,他——他又知道什么?或许只是因为光盘上的人很像你罢了。其实你觉得他是认出来了,也没有认错,只是这承认也是没必要的承认,不光彩的承认。你默然看着余晖边的此情此景,往日的歌曲环绕着今日的听众,预想中的悲哀并没有到来,旧伤疤揭开但没有流血,一股久违的默契就像日日皆有的夕阳一般在客厅里稳固起来,直到夜色踮起脚尖经过客厅,他枕着旋律睡着了。
这是难得平静的日子,也是把最后一丝耐心都挤尽的平静。如果孤独只是一种倦怠就好了。然而它之所以是根深蒂固的疾病,是因为你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它的声音,它的低吟,它尖锐得让人不安的啸叫。房间是炭的孔洞,里面填满了颠扑不破的孤独,你既已选择深入它的腹地,就注定将自己的一生都围困在此,万劫不复。在昏昏欲睡的房间里你清醒地靠在窗边,俯视高楼底下远而又远的距离,不由得感到眩晕。那是最原始的冲动,冲动背后的恐惧让人们知难而退,本该如此。然而你内心的平静比冲动更疯狂地撕扯身体,你知道一跃而下并非是一种意外,而是反复斟酌后被放弃的一个选择;你知道你有比这更好的解法,就像音符的排列组合,旋律的抑扬顿挫,从千万种可能性中选出最合适的编曲,你总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唯独卧室门外的他是平稳节拍中的变数,一枚突兀的延长休止符,让本该滑向收尾的段落戛然停住。可是除此之外,又如何呢。他就在那里,隔着一面墙壁你们都发不出声音。午夜的街道蛀成一具死去多时的躯壳,月亮高悬,无喜无悲,阴晴圆缺都是身不由己。
如果是这样的日子也好。你想。
自那天起,你觉得他似乎知道些什么。那双眼是可以一眼望见底的,像是太清澈以至于没有活物的水,等待着什么人一跃而入的泳池。那里的海是透光的棕色,再深一点都不忍心,不知可怜为何物的可怜。你不知该如何理解突然出现在他眼底的情绪,更不知该怎么应付客厅里似有若无的水雾,湿重的空气让人呼吸困难,仿佛泪海在永无休止地蒸发。你们依旧出门,去公园,但他莫名有点寸步不离的意思,来到草地上也不再跑远,只是在你周围绕圈,不一会儿便歇坐在地,怏怏不乐的样子。落日在天边揉成一簇沉默的火焰,倘若此情此景有声,那漫天艳红的晚霞一定哀转久绝,哭一个形神俱灭的黄昏。你并不在意所谓悲剧的征兆,反而嗅到了熟悉的气味,铺垫一般的,要引你渡过河岸。但俗世依然紧握着你,让你陡然一惊又缓过神来,天可怜见,他蜷在巨大的落日底下几乎粉身碎骨,那是无言的共感,只瞥一眼就同样地心碎。你怔住,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仿佛这样便能驱散想象中的水雾。他伏在你的手边,空气似乎在震颤,可你掌心的每一道纹路都分明感受到一阵低低的呜咽。
你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他需要你。就和你需要他一样。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从一开始就已经来不及。
送走他的前一天,你最后一次从便利店买烟,慢慢地抽完几根,笃定了赴死的念头。医生说得没错,你的时间所剩无几,不断发作的剧痛让你担心自己随时会骤然死去。其实你早就准备好一切,只是时间一拖再拖,但死神和上帝一样是个守时的老人,那是无法抵挡、不可违抗的约会,你也不习惯用迟到让别人难堪。你想,比起煤气你更需要炭火,在遥远的记忆深处、在过世长辈的庇护下温暖的炭火,意味着安全,意味着自记事以来从未有过的完整的家。本来你无牵无挂,死了也算一了百了,然而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与其耗到被命运带走的那一刻,不如有更稳妥的做法,正如当年的退隐一样,你知道关于离开最好的答案。如果早就离开,或许早就免于这样的痛苦,你宁愿死于那场舞台意外,至少人们还会缅怀你的歌曲你的名字,而不至于被糟蹋所有的心血,连歌手的身份都被唾弃抹去。那天你主动联系了唯一的朋友,为了她的事业你曾经亲口对她说过,以后不再见面对你们都好。电话听筒声拖得很长,你在心里发誓,这一定是此生最后一次破例。
周身温暖而动弹不得,意识潜入无意识,像一滴水滑进海洋。最后一刻就这么轻盈地降临,平静得令人失望。当昔日的声音渐次淡去,意识变成无边无际的流体,你也就从容地陷入昏沉的边界。走马灯的时候你本可以想很多事情,关于成名那年与魔鬼签下的合约,关于意外的摔伤和随之而来的失声症,关于你终于下定决心去会会上帝他老人家的那个早晨,你把你唯一的小狗送到了别人家里。即使门还没关上你也没有回头,他和你一样是无声的生命,令格外安静的空气里挤满潮湿的悲伤。所以你最后想起的也是他。想到他会在日渐熟悉的新家安然睡去,会跑会跳会摇尾巴,依然不会叫,直到数年以后在一条陌生的小路上再一次闻见你的气味。当午夜的宁静降临,他梦见死和你的眼睛,于是也在梦中悄无声息地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