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府之内,燃灯如昼,华光万千。
今夜大喜,他成婚了。
他成婚了?
蒙恬在内室的珠帘处停驻,他看着身上的玄衣熏裳的吉服,一时有些迷惘。
他什么时候成婚了?
好像还是始皇帝陛下亲自赐婚。
可即便始皇帝陛下赐婚,他竟然会答应和一个陌生的女子盲婚哑嫁而不是……婉拒?
他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各色珠玑美玉串成的珠帘。他蹙了蹙眉,美则美矣,然太过奢靡。他素来不喜欢这些。想来是新妇的手笔。
而新妇,正低眉颔首地端坐在榻上。
隔着珠帘,他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觉得莹莹烛火间,脉脉两无语。
此何人?向来尊宠他的陛下到底会赐给他一个怎样的妻子?或者说,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停驻他奔赴上郡的步伐。
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新妇也抬起了头。
霎时之间,满室生辉。晔兮如华,温乎如莹。虽万千珠玑光华璀璨,不及其一也。
他正要掀开珠帘,忽听门外杨翁子的急报,“将军,阳周急报,匈奴来犯。稗将请您立刻回去主持大局!”
——————
“主人,您的黍饭好了。”
蒙恬从梦中醒来,却听府中的执事蒙伯前来提醒他小憩前吩咐庖丁做的黍饭熟了,原来方才的一切不过是白日里的黄粱一梦。
他从案前起身,又带动了案边的一方素帛,正是他小憩前绘制的那方素帛,如今上面的画迹还没完全晾干。
素帛太轻了,一不小心就会从案上掉落,他叹了口气,解下腰间的佩剑龙渊压在了上面。
做完这些,他正要离开书房去中堂用饭,却有访客直接踏了进来,还是蒙伯亲自给来人打的帘。
“恬弟。”
“大兄。”
孟嘉熟门熟路地进来,径直在中堂坐下,学僮供春却是在给蒙恬行礼后侍立在一侧,蒙恬以为他是孟嘉的家庸,并没有多言。
“你……近来如何了?”孟嘉度着蒙恬的神情斟酌着语句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
“赋闲在家而已,还能如何。”话虽如此,蒙恬却比他想象的要泰然许多。
“看你不像我当年那样愤懑不公、失意颓然,我就放心多了。”
蒙恬坐回案前,难得闲适地靠在漆几上,“其实我对失官一事早有预料。或者说,即便那晚我没有闯宫救人,今上也迟早会罢免我的内史之职。”
“为什么?陛下不是在秦廷会审时就将你无罪释放了吗?”
“当时陛下只是碍于长安公主的情面。”一提到她,蒙恬宽厚的手掌又不由自主地摩挲上了案前的那方素帛。
等他回过神来,又补充道,“而且今上也不想让李斯这位有从龙之功的老臣气焰太盛。况且,太子之争始终是陛下心中的一根刺,触及了这样的逆鳞,我们蒙氏已经被排除在今上的心腹重臣之外了。”
孟嘉以为蒙恬是在责怪死去的蒙毅,便出言解释道,“我不相信以毅弟的为人,他会这么糊涂地在太子之争上公开站队。除非是形势所迫,他不得不自污来保全性命。”
蒙恬却道,“自污只会加速死亡。太子之争乃今上逆鳞,一旦沾染上,便永远不能翻身了。”
孟嘉叹了口气,“毅弟还是太年轻了。”
“不是他太年轻,而是代地之事根本是场死局。在大秦已经改天换日的情况下,别说自污,就算是向敌人摇尾乞怜也无法保全自身。毅弟之事如此,我的事情也如此。”
“在太子之争这件事上,你已经够谨慎了。李斯和赵高即便想要给你安插罪名,也找不到一丝捕风捉影的错处。”
是了,阳周狱中使者宣读的诏令中赐死蒙恬的罪名竟然是绝断地脉——多么可笑的罪名,他为大秦戎马半生,最引以为豪的功绩竟然成了赐死他的罪名。
“尽管我们蒙氏历来只忠于大秦皇帝,从不参与党争。世人还是会觉得我与长公子在上郡共事数年,相熟已久,在太子之争上必然已是长公子一党。所以,虽然我屡屡表明效忠皇帝陛下的决心,今上仍然对我的忠诚心存芥蒂。他并不在乎我的忠心,也不在乎我到底是一柄利剑还是一把钝刀。于他而言,我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能丢弃的工具。”
话虽然说得从容,但说到底被罢官了,蒙恬的言语之间仍然难掩失落。
“一个臣子如果不能赢得皇帝的信任,就不会被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更不值得珍惜和重用。所以,阳周惊变我被解除了兵权,棠华宫变我被罢免了官职。”
孟嘉跟着感叹道,“正如这世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政争上亦是管仲常有而齐桓公不常有。”
他靠在漆几上长叹了一口气,又道, “而且,恐怕我被罢官一事只是秦廷动荡的开端。”
孟嘉还没预见到未来局势的危险性,以为这不过是蒙恬的杞人忧天。
“秦廷虽然历来有新君不用旧臣的规矩,但这是古往今来新任君主通用的招数,新君要立威,总会要肃清一些老臣和异党,空出位置来扶持自己的人上位,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肃清异党自然没什么好稀奇的,问题在于肃清的是对陛下有二心的异党还是被冤为异党的忠臣呢?若像清理宗室那样无差别的屠戮,那么陛下身边剩下的不是贪鄙的老鼠便是阴狠的毒蛇,若是陛下长期奸邪之臣环绕,蛇鼠一窝蚕食的不仅仅是先帝之臣,更是新帝本人和大秦社稷。”
孟嘉起身上前,拍了拍蒙恬的肩膀安慰道,“不管将来朝廷的局势如何,我只庆幸我的恬弟只是失去了官职,而不是失去了身家性命。”
安慰完了弟弟,他的目光注意到蒙恬放在案上的那把龙渊剑,这才想起今日入府不只是为了探视,还有“使命”在身。
他朝供春投去了一个歉意的目光,宋怀子的学僮还真是好性子,竟然也没有出言打搅他们兄弟叙情。
他从案上拿起龙渊剑,正欲提起安息香一事,却发现剑下压着的一方素帛被他拿剑的动作带到了地上。
他正要去捡,却和蒙恬的手同时碰在了一起。
他敏锐地察觉到弟弟的反应有些不同寻常,便对着他笑了笑抢先一步捡起了那方素帛,“只是一方素帛而已,也值得你这么心急。”
他展开那方素帛,有点失望于上面只是画了一朵鲜艳至极的红色耐冬,或者叫绛雪。
虽然这个时节百花凋零,只有耐冬盛放,但也没什么可稀罕的,咸阳宫的御园里就有。
等等——他的手顿住了。
咸阳宫的御园中有,不代表咸阳城哪里都有。这种秋冬绽放的绛雪在关中并不常见,而是产自齐地。想当年,御园中的那些耐冬还是他做中庶子的时候替先帝从齐地引进来哄元后开心的。
就在他愣神的功夫,蒙恬已经从他手中“夺”回了那方素帛,并珍而重之地塞进了自己怀中。
他已经失去一朵绛雪了,不能再失去一朵。
“不就一方帕子吗?值得你这么上心?还是说你藏到怀中的不是一方帕子而是一朵……”孟嘉有意停顿了一下,打量着弟弟的神色,别有深意道,“娇花?”
——————
“哦,原来如此?”
渭阳学宫内,茅焦也听完了魏缭关于蒙恬失官的一番“塞翁失马”言论。
“被贬与身死相比当然是好事。秦廷历来有新君不用旧臣的惯例,当今陛下更甚。无论是秦廷还是宗室,先帝遗留下来的臣和子,凡非新帝党羽,都会被一步一步清理干净。若是自己懂得主动退出尚且能保全性命,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茅君不也正预料到了即将到来的乱象,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要辞官归隐吗?”
茅焦沉默良久,叹息着吟诵起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时所作的《采薇歌》。
“‘登彼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登上那首阳山,采摘薇来充饥。用暴虐取代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我要到哪里去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魏缭却是走了与他截然相反的一步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倘使真的天将大变,又有何处是净土呢?归隐若是真的有用,伯夷叔齐也就不会作辞哀叹‘天下变矣,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茅焦没有与他争论什么,转而道,“眼下故人的提携之恩已经报答,我也能安心落叶归根了。只是我本以为不顾这条老命替故人之子走一遭能让她在这场祸事中幸免于难,没想到人是救回来了,能不能活命却是另外一说了。”
“其实公主醒不过来也好。”
“你这老匹夫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啊。”
乌氏珠干脆豪爽又直白地锐平道,“人醒不过来也好,起码不会再次“刚毅勇武”地冲到小皇帝面前为这些注定要死的至亲手足们求情了。毕竟,头铁命不铁可不是什么好事。”
终于终于写了点言情,一如既往的模糊和“梦幻”。本章这点言情戏黄粱一梦就是借鉴唐传奇《枕中记》,听过这个成语的宝子们应该也多少听过这个故事:卢生在邯郸旅店遇见道士吕翁(吕洞宾),向他倾诉自己苟活于世,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于是吕翁以一个青瓷枕点化他做了一个梦,卢生在梦中各种开挂,不仅娶到了五姓七望的崔氏美女,还通过科举一路官至宰相,人生最高光的时候被诬陷勾结边将谋反,自杀的时候被老婆救了,又有幸赦免了死罪,后又被平反冤案,继续开挂当官,最后光荣退休,子孙满堂。终老之后发现人生八十年来种种生死荣辱不过是一场梦,醒来时旅店的黍饭(黄粱饭)竟然还没有熟,醒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结合历史老蒙和小说老蒙的经历,依旧借鉴的非常丝滑。唐传奇还是很有意思的,一度想开个唐传奇的坑(挂了预收但不知道啥时候写[狗头]),写真实历史结局下公主如果没有死而是吃了真正的长生不老药,活到唐朝经历的种种奇遇,男主大约是老蒙的唐朝道士版本?[让我康康]
老蒙和公主的“前世”感情线基本是通过老蒙的梦境展现的,但老蒙的梦是他视角下和公主“前世”的感情线回忆,具有局限性。因为前世他就活到沙丘之变,所以他的回忆也仅截止到沙丘之变。
关于公主鬓边掉落的那朵绛雪,重修的第13章妖异之兆首次提及,第24章夜雪折梅也补充了一个细节,岁首十五那晚老蒙在善水居和赘婿哥一起喝酒,趁赘婿哥呼呼大睡的时候还悄摸拿出那朵绛雪看,满心期待等着公主约他明日相见,然后等来了公主悲剧的消息。
这周因为一些三次元的生活和工作烦恼其实精神状态并不美好,但还是努力更了四章(虽然部分内容是重复的)。
每次打开看到点击量更新就知道还有一些小可爱们追更就很感动,尤其是我更新慢而且会强迫症重修,但是宝子们依然不嫌麻烦地重新点进去看,就很感动。这些感动会统统化为动力把这个故事写得更好,不辜负宝子们的期待,也不辜负我自己的初衷[加油][加油][加油](PS:在小某书看到有读者雷作话里面叫读者老爷们、兄弟们这些称谓 突然想到我某章作话是不是叫了我可爱的读者烙铁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