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24章 第 24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13:30:43 来源:文学城

吴悦在那边有点抑郁,像阴雨天中悄然滋生在角落里的菌菇。也有点小气馁,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还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孙复却惊得瞳孔骤缩,目光在她与石介之间往复逡巡。似乎在确定,这真的是个六岁女童在瞬息之间想出应对之策吗?不得不暗自忖度,若非是石介提前教的?

石介看出孙复疑虑,摇了摇头,表示这确实是人家自己想的。他也是刚刚才知道店中实情,确实也有些担忧,还没有来得及说,孙复就先问了出来。

得到否定的回答,孙复望向吴悦的目光愈发复杂,这等急智若生于男子,科举入仕必能成就一番伟业,偏生是个女儿身。

不过,他忽又想起自家情况,他结婚晚,40岁才得宰相下嫁侄女为妻,今年52岁,儿子才11岁,这不是刚好可以聘为儿媳吗?若能有这样的儿媳,孙辈的资质岂不是...

念头至此,他不动声色地看了眼身旁的石介,还好他结婚早,儿子已经20,没机会了。

想了想,他打算给儿子制造点机会,起码展示下好感。

“听闻你只有上午在石介处念书,既然下午闲暇无事,不妨来我这里拿些太学直讲的讲义来看。你也可以将讲义给你兄长,他明年便要考取太学,可以趁早做些准备。”对人好,就要对她哥好,拉拢她的家人。

吴悦一听大喜,这等于说是你想考研究生,就有教授特意给你辅导面试。

但是她还是偷觑了眼石介,发现他也未有异色,当即一口答应:“谢谢富春先生。”

“你以后可以每十天的旬休日来”孙复呵呵笑道,“届时诸生皆放假回家,我也会在家。”他儿子当然也会在家。“你且记下我家地址。”

“是”

吴悦赶紧的从放在一旁的青布小书包里掏出笔墨纸砚,腾出桌子的一小片空置地方,摊开竹纸,磨墨,蘸墨。

“离此地不远,乌衣巷西头第三家,青瓦白墙,门上悬挂着孙宅两字。”

她知道这条巷子,和开封府后巷相通。

自半年前全家迁居东京,吴悦就画了一张东京城内城的平面图。当然,皇城和外城尚留白待补,因为没去过,无从下笔,但是内城却被她描绘的十分详细,每日下课后,她都会喊张阿牛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回家,用随身携带的羽毛笔快速绘画,并记录街道两边的店铺和巷子。

地图能带给她安全感,在后世,没有高德,她开车都各种迷路。

现在这张藏在她屏风后面的地图虽然还很简略,却已标注了枢密院、御史台等中枢衙署,御前禁军左右厢驻地,和一些大臣的府邸。还有就是她喜欢吃的酒楼、食店、以及糕点铺,以及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杂货店铺,比如说马行、铁铺、木匠房。

日后当然还需要继续完善地图,标明内城各门出城的最佳通行时段,遇阻时可绕行的羊肠小巷等。而且,哪些重臣宅邸毗邻而居,这种地理关联说不得也暗含着政治同盟。哪里可以直通汴河漕运码头,如何可以快速通过河道运出货物,甚至运出活人。

咦,孙复看着吴悦的字。

不对,再确认下。

又靠近了瞧,还真是阁台体。

他转头看向石介,目光中暗含质询:你教她习科举和官方文书专用的阁台体干吗?

小娘子不应该学些簪花小楷吗?这般端肃字体,莫不是以后还让她代笔上疏?

石介简直和孙复心有灵犀,不愧是多年好友,双手一摊表示与他无关。“这是她兄长启蒙的,吴夏当时恰好在南阳县学我族弟那求学。”言下之意,这也不是他教的。

这字体一练好,改起来也很是费劲。反正都是自家人看,闺阁书写之物也不会传到外面来,无伤大雅。

啊?

捧着墨迹未干的笺纸,吴悦有些摸不到头脑,又看向自己面前的字。

记得石介不是夸她写的字方正雍容,有儒家中正平和之风吗?

“这张我先拿走,小娘子你可以再写一张。小娘子这字比我那11岁的儿子写的都好,拿回去给他看,羞他一羞。”孙复立刻将墨迹未干的笺纸收入袖中,无视了石介那我似乎看透了什么的眼神。

“好的。”吴悦依言又写了一份,这次可没人抢了,立刻折叠了放入自己的小荷包里。

“走了。”石介冷眼瞧着,忽将饭钱拍在案头,起身朗声道:"时辰不早,该回府了。"

他径自推门而出来到隔壁,喊上自己的三个男弟子,一齐走下楼,将吴悦塞给她娘,一行人拥着孙复登车疾驰。

“徂徕先生怎么走得这般匆忙?”刘耘娘放下手中算筹,低头问抱着小书包的女儿。

“不知道啊,忙着回去给哥哥上课吧。”她也不知啊。

“娘,爹呢?今日不是也有同僚好友要来吗?怎么没见爹爹?”

“你爹听说中午徂徕先生要来,就把包厢让你们先用,他晚上再来招待同僚。”

吴悦哦了一声,这很合理,互不打扰,文武本来也很难尿到一处。

“娘,我要回去读书了,你先遣人送我回去。”

对朝廷律法知之甚少,这样可不行,容易拿后世的经验理想当然。记得她哥书房有一套《宋建隆重详定刑统》,这就搬回自己屋里认真研究。

当日夜里,因为心中有事,吴悦难得睡得很晚,陪着刘耘娘候在前厅,直到子时三刻才等到吴父醉醺醺的回来。

本想帮着她娘给她爹喂些蜂蜜水醒酒,谁料汤勺刚凑近唇边,醉态十足的吴父竟突然坐直了身子。身上酒味虽大,眼神却清明如炬,酒醒的这么快?

吴悦不由得暗自腹诽,怕不是装作喝了实际上酒已经倒了吧。

“你个小丫头看不起你爹。”

吴军一看女儿眼珠滴溜溜转,便猜出她的心思,“你爹戍边二十余年,边关缺水断粮时,都是靠酒饱腹的,连辽军的马奶酒抢过来也照喝不误。这东京城内的酒闻着香,但是后劲太小了,喝起来跟喝水似的。也就是骗骗那群士人,和养在深宅大院、富贵乡里的将门子弟。”

哦,她瞬间心领神会。吴军当然也不笨,知道喝多了管不住嘴容易失言,故而一路装醉直到跨进家门才卸下伪装。

“爹爹爹”想起来中午席间的事,吴悦忙不迭将与孙复的对话原原本本复述一遍。

富春先生孙复的名号,近日在京中也算如雷贯耳。吴军身躯一凛,面上浮起郑重之色。

“为父知道了,接下来的事你就莫管了,好好跟着徂徕先生读书。旬休时去富春先生府中时,让你兄长送你。”刚好也能让富春先生指点一二,吴军美滋滋的想。

这天下现在的三位大儒,有两位都教过吾儿,待吾儿他日位列公卿,谁还敢瞧不起他吴家寒门小户。

“下个月十五,你随我们一起去五岳观,今天有小道童来传话,长生禄位的供奉仪程已定下,过几日观里会差人送来仪礼清单,你与你娘准备好所需之物。”

吴军又转而望向妻子说“以后店铺那边。每日有空去巡视一番就好,也不用天天在那边耗着。既然选定了账房和管事,就当给他们信任。咱们店里都是自己人,有的是眼线。”

刘耘娘颔首称是:"我已将三账分理之法讲给账房,以后收入、支出和库存各立一册。而且后厨也有王二郎,他识字能书,每日都会登记食材的库存清单给我,月底自会将两份账目核对清楚。”

“时辰不早了,你也快回房歇息。" 像拎小鸡仔一样,他拎着吴悦回到她屋内。"不是常说晚睡长不高?"

把女儿塞进被窝,吴军又在庭院巡查一番,这才解衣就寝。

------------------------------------------

接下来的日子平淡无奇,渐入深冬,晨雾都裹着砭骨寒意,吴悦总觉得脖颈处有冷风钻进来。

喊大丫去河边,捡回来些大的鹅卵石,洗干净后,在晚间烧灶做饭时时,将石子码进灶膛灰烬中。待灶火渐熄,再用火钳夹出滚烫的石子,裹进旧的棉布袋中,塞进被子中充当古代版的热水袋。

这样等入睡时,被窝也不再冷的像冰窖。

但是每次望着炊烟袅袅从厨房升起,吴悦总觉可惜,不会垒东北的暖炕,浪费了很多灶火热量啊。

不过垒个国外常用的大壁炉应该还是可行的,回忆起参观中世纪城堡时,看到的那种巨大石砌炉膛,既能取暖又可烹煮。

可她转念一想,又自嘲道,这汴梁的宅子都是木质结构,真在房间内有个这样的大壁炉,整个屋子都能燃起来。

北宋从皇家宫殿、官邸府院再到民居,都是用木头搭建的主体结构。她家这个墙是青砖实砌的,大丫他们住的就是夯土墙,但是这也经不住火烧啊。

据《宋史》统计,东京城年均发生火灾1.2次,天禧四年(1020年),耗时14年建成的拥有2610间建筑的玉清昭应宫,仅用一刻钟便化作焦土。靖康之变时,金兵也围城纵火,导致外城焚毁过半,直接导致东京保卫战失败。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先进的防火巷,也就是全砖石结构砌筑墙体来隔离火势,但是现在全城建筑还是砖木结构占主导。

也只有在经历了靖康围城大火后,赵氏皇帝和大臣们才痛定思痛,意识到要推动建筑革新。

南宋临安城才会出现 "砖石为墙,瓦顶覆之" 的新型民居。

真是不吃板子不长记性。

吴悦又一次感受到有点绝望。

现在我也很容易感受到绝望,尤其是面对我家长辈们。

怎么说都不听,除非放央视的新闻联播。

台阁体当然还有后手!因为我们女主要摄政,一手绣花小字是个什么意思,这种闺阁字体容易被士大夫轻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