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未想过花在这两邑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一直打到冬日来临,不过好在背靠砀县,补给充足,他们并不太害怕拖出这些时间。
只是,丰邑依旧攻不下来。
那雍齿有了魏军援助,实力强大,如果不能借到更多病,只得将丰邑拱手让人了。
刘邦在下邑焦头烂额,直觉自己不能离开下邑,却又不能随意攻打丰邑损兵折将,和众人开会几次,都没能讨论出个所以然。
东面也没传来任何新消息,好像留县那边岁月静好一般,这本就显得奇怪,再加上送去留县的好几封战报都没有秦嘉回复,张良也未写信过来。
刘邦心里觉得不好,却不敢与将军们说,只悄悄与萧何商议。
“我怎么感觉,像是留县出了事?难道秦嘉已经走了?”萧何皱着眉思考,“难不成被攻下了?”
“就算那边真被攻下,也不可能把人全杀干净了,一点消息都不流出来吧?”刘邦却不同意,“秦嘉他待着好好的,又为什么要走?”
越是思考越是奇怪,外头却领着一个年轻人进来了。
刘邦见过他,张良手下的人,常跟在阳厉后面。
年轻人也不多话,对二人行了礼,又递了块玉佩给刘邦:“沛公,是厩将张良派我前来。”
刘邦手里下意识摩挲了下这玉佩,发现上头用韩系文字刻了几个字,明了这确确实实就是张良的东西。
“子房派你来所为何事?”刘邦连忙问,“为何许久没听见留县消息?”
“他说事情详细往后再讲,当务之急是往薛县去求援破丰邑。秦嘉与景驹兵败项梁,项梁正在薛县。”
“什么?”
刘邦和萧何对视一眼,不用多说便知事情之重,面色凝重。
“我即刻备马!”刘邦开始穿戴盔甲,又对萧何嘱咐道,“我点一百骑同我去薛县,你们把丰邑围好,成败在此一举!”
“子房,刘邦已去薛县,我看下次来信也应该是借到兵之后了。”
阳厉陪张良喝药,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既然去了,项梁势必会借,雍齿手握丰邑投了魏国,这不是他们想看见的局面。”张良平静道。
与平淡的语气不同,他手剧烈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放下药碗。
他的右手掌因为用劲过大而脱臼,叫了医官来包扎矫正,尚缠着绷带。
“你说,他们下一步该是什么?”阳厉摸着下巴思考。
张良看着自己手上的绷带,沉默半晌:“立新楚王。”
“那我们……”
“孤木难支,”张良站起来,笃定道,“楚国此时需要一个韩国作为盟友——我去找横阳君,与他再说点事情。”
*
“武信君,陈王已确认被杀,那秦嘉和景驹也不敌英布将军。”范增缓缓走进,慢悠悠地坐下,与项梁说。
“先生以为,该当如何?”项梁坐着,久经沙场的风霜使他不威自怒,独独坐在原地便让人感觉到威压。
他自号“武信君”,带着侄子项羽一同揭竿起义,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反秦复楚,结合之前在楚国的影响力,不久便已经威震一方。
“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六国,我们楚国最无辜,而怀王被扣留在秦国,于异国含恨而终,所有楚国人提起这件事都义愤填膺。”七十岁的范增看上去并不老态龙钟,银发反而使他的气质更为睿智,说话缓慢但清晰,“起事之人,不能不在意民心与名分,这才是长久的运势。如今您起自江东,楚国各将领皆来依附,是因为您世世代代皆为楚将,对您有着拥立楚王的期待。”
范增虽年老,思维却敏捷,出山投奔楚军后,项梁一直恭敬待他。
项梁这次也了然点头:“晚辈明白,这便去差人寻找怀王血脉。”
“将军,老夫还有一事。”
项梁表情认真:“先生请讲。”
“项羽自年少起便胆识过人,故而养成了如今之傲气,如有机会,定要与他好好说收拢人心的利害之处。”
项羽才取了襄城回来,因为拖得太久,打得心烦意乱,攻得之后便将全城军民尽数坑杀,手段不可谓不残忍,不少人对此事有些微词。
项梁叹了口气:“此子顽劣,不爱听人说教,我有时间好好与他说一说。”
“对了,还有那刘邦,能力不错,既然来归附武信君,自然不能亏待,只是……”范增皱眉道,“我看此人不像是能在别人手下做事的,他三攻丰邑已成,应该不久便会带着主力人马来薛县,将军到时候切忌养虎为患。”
极其细微的声音落在屋檐,但张良还是听见,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推开窗一看,原来是下雪了。
好在他屋内早几天便烧了暖炉,还算暖和。
经历了那些事后,张良就不太爱下雪了,他垂眸摸了摸雪花,看着那点雪在手上化成水,伸手就要关窗。
不远处灯笼昏黄,雪花渐渐,却有一熟悉身影浮现。
张良关窗的手一顿,像是意识到什么,快步走到门边,刚打开门,就被夹杂着风雪的气息抱了个满怀。
“好久不见,子房,”刘邦抱紧他,“我忍不住快马加鞭,先行回来了。”
张良顿了片刻,闭上眼睛回抱,多日的紧张担忧全都落回了心底,变成令人安心的妥帖感。
两人只匆匆搂了一下,刘邦顾及着寒风,松开怀里的人,去把门窗关了,转身回来,发现张良一个人端正坐在床榻那边,静静地看着他的动作。
“睡得好不好?记得吃药了么?”刘邦本打算与他并排坐,却又倒回外间,把身上甲胄脱下后,才又掀开门帘进去,“这仗打得好久,好在项梁给我增兵五千,又带了五位大夫十位将领,才终于把丰邑收了。”
张良点点头,关心道:“雍齿对刘兄亲人可有为难?”
“没有,这家伙还算个人,知道自己搞些两面三刀的事对不起我。”刘邦耸耸肩,坐下来,与他亲昵地肩碰着肩。
两人一时无话,刘邦却觉得有些怪异。
不是怪在两人沉默,而是怪在刘邦总觉得张良在紧张,紧张的不是与他单独相处,而是在隐藏着什么。
刘邦偏头了无痕迹地看他一眼,开口道:“罢了,路途劳顿,我去洗漱,早点睡。”
张良闻言,抬头与他对视,问:“你在哪睡?”
“在这里睡,可以吗?”
张良眨眨眼,一瞬间闪过的纠结与安心没能逃过刘邦的眼睛,他说:“那就在这里吧,你房间的床尚未重铺。”
刘邦便走出去又洗漱。
那边水声响起,张良才暗中侧身,看向自己缠着绷带的手掌,思考了半晌,决定把它给解了。
才在昏暗光线中找到头,还没来得及解开,就听头顶冷冷传来一句:“你在做什么?”
张良心一悬,火速将手藏在背后,抬头发现刘邦皱着眉看自己,一时间没能说出话来。
“张子房。”
突然连字带姓地点,张良下意识地挺了挺腰背。
“手拿出来。”
刘邦直觉不好,语气也硬,看上去确实唬人,张良莫名心虚,磨磨蹭蹭地把手从背后伸出来,被刘邦托在手心里看。
绷带包了整个手掌,只露出手指,萦绕着股药味。
刘邦是常打架的人,一看就知大概是什么问题,紧锁眉心,轻捏了捏,便看见张良疼得全身发抖。
他没讲话,冷着一张脸,另一只手把张良的衣袖向下一推,本白皙的手臂上布了好几处擦伤和淤青。
刘邦板着脸沉默着,直到外头不知是哪根树枝被雪压断了,啪嗒一声,把张良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就要抽手。
“子房,”刘邦握着他的手,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道,“我真是要死了。”
张良被他看得有些害怕,又有些莫名其妙,心道差点要死的是我才对。
“你心里头正在想到底是谁真的要死,对不对?那他娘的有什么关系!”刘邦却好像悟了读心术,手放开他的袖子,改为捏他的下巴,逼他与自己对视,“我真想看看你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烂心烂肺,才能这么不顾我的死活,这么不顾自己的死活!”
“没有!”张良另一只手握住他手腕,想要把他拉开,却没能成功,“我不是要你担心……”
他没能说话,刘邦伸手往下,要褪他衣衫。
“——你做什么?”张良拢紧领口。
刘邦往后退了半步,居高临下地看他,严肃道:“不可能只有这么点伤,你脱了让我看看。”
“成、成何体统!”
“你脱,或者我帮你脱。”刘邦不留任何商量的余地,“我数十下,你再不脱,我就上手了。十。”
张良咬着牙看他,却难下这个手。
“九。”
两个大男人,想来袒胸露腹的本也没什么干系,那甯君不也打着赤膊在院子里喝酒吗?
可他从小哪里接触过这等事,在相府中哪个不是长衫加身,衣冠楚楚,这样的粗犷做派太过不讲礼数。
“……七。”
更何况是在刘邦面前脱了露出皮肤,张良一想到此就浑身不自在,羞得脸都红了能滴出水来。
“……四。”
“我脱!”张良打断他,一副英勇就义的表情,单手颤巍巍地解了腰带。
分明是这么正经的场合,他却无端紧张,每一次呼吸好像都能闻到属于刘邦的独特味道,使人心里恍惚不已。
他是真打算脱了,只可惜另一只手实在没法做事,只能单手,甚是不便,只好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刘邦。
刘邦冷不丁伸手一推,张良毫无防备,倒在床上,连忙应激地想要坐起。
“别动。”刘邦命令道。
可能是心虚所致,张良总觉得今夜的刘邦凶,有些犯怵地不动了。
见他这副乖巧样子,刘邦心里那股气忽地就软了,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俯身撑臂,与他近在咫尺。
“不是要凶你,我是害怕。”刘邦看着他眼,“我心有余悸,我太怜惜你。”
张良怔怔然看他焦急无奈,伸手摸他侧脸,默了半晌,喃喃道:“你为何如此怜惜我?”
“因为我把你放在心尖上,你疼一回,我便钻心地疼十倍。”刘邦垂首,顶他的额,“你还在,它就跳动,你要是没了,我就只留个空壳在世间。”
张良瞳孔微颤,闭上眼感受对方的气息,半晌,才又睁眼。
“我没有那么好,刘兄,”张良抚在刘邦发间,“阴险心狠,我……”
颊边传来轻柔的触感,张良一愣,只见刘邦重新立起身,伸手又用指腹摩挲着方才那处。
他后知后觉,刘邦是亲了他一口。
“子房,我心爱你。”刘邦掌心贴他的脸,爱惜得有如世间珍宝,想说的话语太多,在喉中滚了一圈,刘邦干脆说,“——我想亲你。”
爱,怜也,宠也,慕也,怜惜也,好乐也。
如若爱上一个人,从他眼睛里能看到,从他言语中能听到,从他动作上能感觉到,皆因情满自溢,难以隐藏。
张良的手覆上刘邦的,他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微红着眼眶蹭在他掌心,看向那双从未改变过的眼睛,看它紧张又坚定。
世间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绪连着自己的心绪,剖开所有的外壳,叫自己冰消雾散地露出本真来。
“我也是。”张良小声说,“刘兄,你也是我心上的人。”
刘邦心中泛酸,欺身下来,与他抱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