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做幸福的嫡妻 > 第140章 搬家以后

做幸福的嫡妻 第140章 搬家以后

作者:画中留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4 21:43:21 来源:文学城

下午阳光正好,乐乐由小梅、斯羽,还有几个小丫头陪着放风筝,小脸上满是喜悦。

小梅帮着乐乐将风筝放上了天,随后便也从屋子里拿出一只来,放了起来。

小梅放风筝的技术很好,不一会儿她的风筝就已经飞得老高了。

现在,天上已经放了五只美人风筝了。乐乐、小梅、斯羽每人一只。另外几个小丫头,手上也有两只。

一时间,皇后还看不出,谁能放得最高。

不过,皇后看乐乐和丫头们都玩得很高兴,心中便也觉欢喜。

皇后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块糕点,轻轻咬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齐蕊在做吃的方面,确实有天赋。皇后不由赞赏地看了身旁的齐蕊一眼。

但齐蕊没留意,因为她正在忙着摆盘呢。皇后见这个小胖丫头此刻正忙得乐滋滋的,不由失笑。又想着昨日这会儿,她还在抱怨这里的小厨房缺这缺那不够便利的小模样,不由就笑得更乐了。

虽然迁入新都的皇宫只有十日不到,大家都在努力适应中,但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有乐乐笑着说:“皇祖母,这里比原先的宫里好玩。”

说起这江城的皇宫,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江城的皇宫,是行宫改建的,只有原先皇宫面积的四分之一大小,但建筑风格兼具南北特色,有南方园林的精致巧思,又有北方园林的大气恢宏。

原先这座行宫,就在中轴线上坐落着四座殿宇。分别是长宁宫、勤政宫、紫阳宫、亲贤宫。长宁宫,是皇帝祭祀祖宗天地的地方;勤政宫,是皇帝每日上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紫阳宫,则是皇帝的寝宫;亲贤宫,则是皇后的寝宫。中轴线左右,分别还有十二宫十二殿:左边是观天宫、含章宫、喜秋宫、傲霜宫、悦芳宫、泰康宫、文化殿、风和殿、鸣琴殿、九州殿、清音殿、桃源殿;右边是长春宫、夏泉宫、喜眠宫、丰兰宫、赏月宫、欢菊宫、绿竹殿、听音殿、观花殿、赏景殿、临湖殿、静思殿。

如今,长宁宫依然是皇帝祭祀祖宗天地的地方,勤政宫也依旧是皇帝每日上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但紫阳宫,则是皇帝与皇后共同的寝宫。而亲贤宫,则是康悦郡主乐乐和皇长孙永期的居处。

这个下午,皇后就一直陪着小孙女在亲贤宫里玩耍,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刚刚乔迁新居,有不少事情都要皇后定夺。皇后也已经忙了不少日子了,遂在今日乐乐提出要放风筝后,皇后便依了她。皇后也特意让人搬了椅子出来,在外面一面晒太阳,一面看乐乐和宫女们玩耍。

小梅原是皇后的大丫头,乐乐进宫后,皇后担心跟着乐乐进宫的人不会照料,遂特地将小梅指给了乐乐。小梅对乐乐很尽心,乐乐也很喜欢她。

乐乐说要放风筝,正好小梅的技术好,遂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小丫头们是凑趣,斯羽也是凑趣,遂都陪着乐乐一起放风筝。

齐蕊不爱动,但喜欢看热闹。她的荷包里,满满都是好吃的。这会儿,她一面吃着自备的点心,一面看着眼前的热闹,脸上都是欢喜。

罗灵忙着在屋子里算账,遂没有跟着出来瞧热闹。

翠竹按照皇后的旨意,刚刚去太妃太嫔们现在住的绿竹殿了。

这事,仔细说来,其中也有些曲折。刚刚移居过来不久,先皇的一位太妃就病了。起先,皇后觉得大约是水土不服的关系,也没放在心上。但接下来,又有两位太嫔也病了,而且比先前那位太妃病得更重。太医们去看了,也吃了好些药,但三位总也不见好。皇后听了姚太医的回话后,还是不放心,遂今日特意让翠竹陪着姚太医一起去瞧瞧那三位的病,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实际上,愿意跟着帝后来新都的太妃太嫔很少,只有七人。她们都是明宣帝的妃嫔,只因家中无人或是已经上了年纪了,担心另居他处会不适应。

由于大洪的先祖规定:后宫女子,一旦成为太妃太嫔,年不满五十,不得面见男子;而要面见皇家男子即秦家儿郎,必须男女双方两者都满五十岁。否则,轻则杖责,重则赐死。

定下这条规矩的人,其实就是防着已经守寡的太妃太嫔不安分,还会勾引后继之君。遂,这么多年来,一旦后宫女子成了太妃太嫔,便失去了打扮自己的自由,更失去了离开寝宫的自由。

让她们继续活着,算是一种恩赏,但是没有人想过她们是否该活得有质量。

皇后心中深深地同情她们的处境,遂和皇帝商议后,关于原先宫里的太妃太嫔们,皇后定下了几个条陈:

其一,若是愿意回娘家的或者愿意跟着成年子女生活的,则可以离宫而去;

其二,若是愿意去皇家寺院修行的,亦可以带发修行,都留在旧都的皇家寺院——慈云寺,她们的供给全都按照原先的位分来;

其三,若是愿意跟着搬到新都的,也可以跟来,都安排住在绿竹殿里。

之后,大部分的太妃太嫔们,都选择了离宫别居,毕竟这是难得的一次离宫获得自由的机会,她们都很珍惜。

也有一小部分,愿意去慈云寺修行的,她们主要是不想离开旧都,而且也确实一直崇佛,但又不想和家人一起居住,便觉得慈云寺是个好去处。

眼下这七位跟着来新都的太妃太嫔,都在宫里窝了大半辈子了,从前也曾花样年华,但就在宫里这么熬了一生。不知不觉,便上了年纪,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大半。说来也是可怜。

皇后觉得,她们既然愿意跟着来新都,便是一份对皇帝和自己的信任,自己应该照顾好她们。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皇后才特意派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女官翠竹去关照她们。

此时,乐乐的风筝正好放到了高处,她心中实在欢喜,不由回头,向着皇后撒娇道:“皇祖母,你看我的风筝!”

皇后宠溺笑道:“嗯,确实是高。”

皇后话音刚落,永期的身影便已经来到了她的身边。

永期按规矩给皇后请安,皇后笑着让他起身,“去和你妹妹一块玩吧。”

永期虽然一直乖巧听话,平时也总是拿出一副哥哥的沉稳样子来,但毕竟是个孩子,看见乐乐玩的欢喜,立马凑了过去。

斯羽立即将自己手上的风筝递给了永期,永期笑着接过,感激道:“谢谢。”

斯羽回了一个笑容,随后就来到了皇后身边站着。

皇后笑道:“你若是想玩,就去屋子里再去拿一个,不必在我身边站规矩。”

斯羽俏皮回道:“玩了一会儿,奴婢也累了。正想着要偷懒歇会呢,皇长孙便来了。如今,奴婢就想做个瞧热闹的人。”

说完,斯羽就去齐蕊的荷包里,熟门熟路地拿了一块糕点吃。

齐蕊见到后,笑着说道:“这个糕点,我做得挺多!味道挺不错的!斯羽姐姐,我一会儿送一碟到你房里去,可好?”

斯羽看齐蕊说得真心,愉快地点了点头。

皇后看这两个丫头贪吃,便宠爱地笑了笑,并未说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皇上也来了。

刚刚还贪吃的两个丫头,呆愣了一下,就想着要行礼,皇帝笑道:“这会儿你们两个不必守着规矩,今天且让你们疏放一日,算是赏你们平日里伺候皇后辛苦了。”

说着,皇帝又对放风筝的那几个丫头,也笑道:“你们也是,尽管陪着小郡主和皇长孙高兴就是。朕是来和皇后说话的,没想扰你们。”

皇后笑着看向皇帝道:“怎么也不让人通传一声,吓了我一跳。”

“好让你欢喜啊!”

皇后听了这话,心里很甜。

“朕听说,你让人新种了一些花卉在这里的御花园里,朕正想去瞧个新鲜呢。朕想着一个人赏花太无趣了,还是应该让皇后陪着,遂特意来找你一起去瞧瞧。”

皇后开心笑道:“陛下原来是来约我去赏花的,这心思真叫人高兴!”

“忙了这些日子,今日总算是偷闲了那么会儿,自然要找你一起松快松快!”

随后,皇后笑着吩咐了小梅、斯羽、齐蕊几句,左不过是让她们好好照顾小郡主和皇长孙的。

接着,皇后便陪着皇帝一起去御花园赏花了。

帝后牵着手,随性地在御花园里漫步。

小苏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脸上满是欣悦。

这段日子,为了迁都,陛下和皇后都着实累着了。他亲眼瞧着,心中也觉不易。

如今,见陛下与皇后有心情放松片刻,他自然是为主子们高兴的。

-

又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

“娘娘,四皇子妃高氏求见。”

宫人通传后,皇后点头道:“宣她进来吧。”

现在的几位宫妃和皇子的居处,都由皇后做主。皇后在安排前,也特意和皇帝商议过了。

皇长子秦旭入住含章宫,而他原先的三位侍妾都留在原先旧都的端王府里。这样安排,是由于皇后和皇帝心中都不喜皇长子的那三位侍妾,而皇长子如今还在外办差,一时还不得闲回皇宫。所以,住处虽然替他安排好了,可他倒是一日都没回来住过。

皇后和皇长子秦旭之间,一直有书信频繁来往。

得知母后和一双儿女都好,秦旭便觉得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便一门心思安心办差,想着多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皇帝也渐渐明白了,儿子是故意躲着不愿意回来见他。遂,他安排给长子的任务便越发多了。皇帝心想,人虽然暂时见不到,但有了这些差事,奏折他还是必须给自己写的。

不过,每每看到儿子给皇后写家书的时候,秦真还是非常眼热的。他总是拐弯抹角地问皇后——儿子在家书中有提我吗?皇后好笑道:“他要和你说的话,都写在奏折里了。如今,写给我的家书,自然都是说给我的话。”秦真暗自气闷,觉得儿子偏心,他总是小气地觉得不爽。

可是,晚上一见到永期渴望着他疼爱和表扬的小脸,气立马就消了。他心想:“哼!朕有孙子陪着,不稀罕你小子写的家书!如今,朕可比你小子有福气的多!”听着永期一口一个皇爷爷的叫着,秦真心里甜丝丝的,心想:“前朝也有皇帝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的,而且孙子还特别争气的。旭儿你小子不听朕的话没事,朕还有乖孙儿呢!”

秦真要不这样想,心里实在没法平衡。不过,每每长子来信后,秦真总会旁敲侧击地问皇后,儿子和你说了什么。每每看到他这样,皇后总是忍俊不禁。

三皇子秦时和三皇子妃步如姬、三皇子妃之母马氏、三皇子妃幼弟步上进,都被皇后安排入住了桃源殿。三皇子秦时和三皇子妃步氏的吃食供给,都按照位分来,但无诏不得走出宫门半步。桃源殿外有皇帝的亲卫守着,没有皇帝的命令,里面的人不许出来,外面的人也不许进去。秦时虽然还是被软禁着,但这里的居住条件可比从前更好,而且还有皇后时不时地关照,再加上步氏对他的体贴,他倒是也没什么不满足的。

四皇子秦历和四皇子妃高如意,被皇后安排入住清音殿。

但秦历的伤很重,不止再也无法站立,而且也伤到了要害,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无法体味夫妻同房的快乐,也无法拥有自己的儿女。

于此,皇后曾问过高如意:“四皇子的身体情况,我从未瞒你。得知了这一切,你是否还愿意陪在四皇子身边?若是你不愿意留下,我可以做主让你们和离。”

让皇后意外的是,高如意斩钉截铁道:“臣妾愿意一辈子都陪着四皇子。臣妾心里喜欢他,和他受伤与否没关系。”

皇后看着这张颜值出众又十分倔强的小脸,心中滋味复杂。刹那间,皇后想起许多事来,但这些她并未对高如意说。

皇后顾念高如意的这片善心,总是愿意尽可能多照拂她一些。为此,皇后赏了高如意许多首饰,也免去了对高斌的重罚。

高斌虽然之前在内务府一直手脚不干净,皇后已经查有实据,但念在高如意对皇四子痴情不悔的份上,皇后只是让高斌将贪污的银两退赔出来,并罚没他一万两银子作为惩罚,并未再深究他的罪过。对此,高氏一门都十分感恩皇后的宽容。之后,高家人只要有机会,都会嘱咐高如意一定要好好照料四皇子,不能做没良心的人。

高如意对四皇子一直照顾的很用心,但四皇子秦历自从受伤后,情绪就一直很低落,一天也说不了一句话,吃得也很少。要不是高如意苦劝,他甚至已经准备绝食了。

皇后虽然怜惜四皇子的遭遇,但也知道这份打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让他缓过来,如今也只有时间或许才能治愈他。

皇后听闻:秦历除了高如意,不愿意见任何人。于是,皇后便对高如意关怀备至,更加体贴入微。

高如意心中明白皇后的好意,自然对照顾四皇子便越发上心了。不管四皇子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或情绪上的变化,她总是毫不隐瞒地告知皇后。皇后对此觉得很欣慰,总是时不时地褒奖和赏赐高如意。

高如意今日来,就是为了和皇上禀报四皇子的近况的。皇后自然是关心的,遂耐心地听她说了,还细致问了好些事情。

高如意走后不久,姚太医便来回话了。

原来,三位太妃太嫔的身体本就偏弱,所以肠胃不调。加之舟车劳顿,身体受了颠簸劳累。而且,三位都上了岁数,有了认床的习惯,这些日子睡眠也不好。就算服了安神的药,也睡得不安稳。种种问题叠在一起,已经对缓和病情很不利了。偏偏新都这里的气候,还十分燥热磨人,与从前十分不同。遂,太妃太嫔的身子,病了许多日子了,一直都不见好,且还越发重了。

皇后问道:“你可有好的法子,为她们诊治?”

姚太医蹙眉,沉思了许久,才道:“臣会尽全力,但恐怕效果不好。”

皇后想到,要是梅清若跟着来就好了。

梅清若这次没跟着同来,他之前说要留在旧都找几味草药的。

皇帝本不想答允,主要是担心他不在,皇后的身子没人能调理。

但梅清若保证,他一定会来新都的,只是晚到两个月。

皇后见他说得诚心,又是为了专研医术,便答允了他的。

但是,没料到遇到了如今的情形,皇后不免暗自感慨。

姚太医发现皇后没说话,他想了想,提议道:“臣知道这里当地的一些名医,有几位还曾和臣有过同窗之谊,不知娘娘可否允许臣带他们入宫为太妃太嫔诊治?”

皇后听后,立即称赞道:“姚太医,你的主意很好。你先带他们为太妃太嫔们看病,若是他们真的能够解决这难题,你便带他们来见我。我觉得,太医院也是需要广揽人才的。当然,如果他们不愿入宫当差,也没关系的。稍后,我会和皇上提议,在宫外开设一个医学院,作为学医之人探讨医术、交流医术的地方。他们若真有本事,即便不入宫做太医,也可以去医学院应聘去做先生的。我希望,以后每个学医之人,都不要有任何门户之见。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天下的病人好的,便都是好大夫,并不拘着是否在宫里当差。”

姚太医听了皇后的话,高兴道:“娘娘的话,臣都会告诉他们的。他们要是听了娘娘的这些话,必然会感到高兴的。”

姚太医告辞后,钟嬷嬷又来回话了。

钟嬷嬷,如今是皇后特意指派到鸣琴殿的管事嬷嬷。让她去鸣琴殿当差,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照顾五皇子妃。

五皇子秦昼和五皇子妃周红果,在迁入新都后,被皇后安排入住鸣琴殿。

他们小两口,都是喜爱音律之人。自从成婚后,两人琴瑟和谐,感情一直很好。

更让人高兴的是,如今周氏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刚刚从曹太医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秦昼和周氏都愣了一下,随后他们才表现出初为父母的惊喜和欢愉。

皇帝和皇后听闻了这个好消息后,也很高兴。除了按规矩的例行赏赐外,皇后还特意加派了人手照顾周氏。钟嬷嬷是宫里当差的老嬷嬷了。从前在宫里,就一直负责管理后宫嫔妃的接生工作。她为人稳重,又懂接生。所以,皇后特意派了她去照顾五皇子妃。

当然,宫里现在最高兴的,还是秦昼的生母婉妃耿氏。

婉妃,在迁都后,被安排入住在夏泉宫。离皇五子也不远。

如今她最大的快乐,便是日日和儿子媳妇在一处。不论是他们来请安,还是她去看望他们,她都是高兴的。

钟嬷嬷才离开不多久,就又有人来回话了。

这会儿,来回话的,是静思殿的全嬷嬷。

康妃宋氏和三位公主,如今都被安排住在长春宫。三位公主对于新皇宫,到现在都还充满着新鲜感,每日都爱在各处走走,有时还央求皇后要去宫外瞧瞧。皇后宠爱她们,只要求她们带好侍卫出门,注意安全,且保证晚饭前回宫,其他都好说。

关于三位公主的婚事,皇后建议皇帝区别对待。十三弟怡亲王所出的和惠公主,皇后建议皇帝为她选一位家在新都的驸马。这样,和惠公主就可以不用远嫁了。于此,十三弟夫妇必然是高兴的,而宋氏也会觉得高兴。毕竟,和惠公主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她一直都视如己出。而废太子秦仁所出的淑慎公主、端柔公主,皇帝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她们指婚。至于皇帝想要让更多的宗室女子与蒙古或其他部族联姻,则可将目光放得更广些,比如宗室中其他适龄的未嫁女子——那些被册封为郡主或县主的女孩子。

皇帝听了皇后的建议后,不觉点头微笑。

宁嫔武氏被安排入住丰兰宫。自从入住新皇宫后,皇后便提议皇上提一提她的位份。皇上同意了。于是,从前的宁嫔,如今已是宁妃了。

自从提升了武氏的位分后,皇后交给了宁妃一件差事。那便是让宁妃在静思殿里,每日教皇室宗族的女儿们读书写字。

那些未嫁的郡主和县主们,都是皇家以后可以用来联姻的政治资产。若是真的只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又如何能够执行好皇帝想要她们执行的事情呢?

遂,在皇后的提议下,皇帝也同意让这些未嫁的宗室女子来宫中一起接受教导。一方面,学习如何忠君爱国,为君分忧;一方面,也提高基本素养,不止拥有高贵的身份,也要有与之匹配的才学。

除了选派了宁妃做女夫子,皇后还选派了稳重的全嬷嬷和赵嬷嬷教授这些宗室的女孩子礼仪和女红。皇后嘱咐两位嬷嬷,若是看到出挑的人才,立即来回她。

两位嬷嬷都应是,于是教导诸位宗室女子时越发留心了。

这会儿,全嬷嬷就是按照规矩,来回皇后话的。

听全嬷嬷拉拉杂杂地说了不少事,皇后全都笑着听完,并未多说什么,便让她告退了。

宁妃本来是好清静的性子,但是对于这个差事,她倒是很乐意接受。因为,宫中日子无聊,而她一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知书达理,只是苦无用武之地。如今,得了这个差事,她很是勤奋努力,为的是证明她的才学和她自身价值。

皇后明白她心中所想,又见她过得比从前快乐和充实不少,自然也觉得高兴。

全嬷嬷走后不久,又有人来回话。来人是荣太医。

皇后曾下旨给太医院最好的妇科专家——荣太医,要他用心为果亲王的王妃诊治身子,且要对病情保密,还有每三日要她跟前回话。

听完荣太医的话,皇后心中是很担忧的。荣太医说得很委婉,但是皇后已经明白,巧韵再怀孩子的可能已经很渺茫了。这事,自然是不能让老十七的媳妇知道的。但是,以后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帮他们夫妇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呢?

皇后让荣太医退下后,不由开始思索起对策来。

-

皇后这里事多繁杂,皇帝那里也不轻松。但是,出于对孙子孙女的疼爱,不管他们再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总还是要匀出来的。

如今,乐乐和永期,每日上午则是在文化殿,听先生讲课。每日下午,乐乐回亲贤宫,由皇后安排功课或玩乐。永期则是去校场,跟随师傅学习骑射和库布。皇帝有时也会亲临,看孙儿的骑射和库步学得如何。

自从搬到新都,皇帝对皇长孙的宠爱和看重与日俱增,每日除了晚上要亲自教导书法和功课,几乎每日下午也会抽时间看他学习武艺。

永期对于祖父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他从前不敢奢求的父爱,如今在祖父的日日疼爱中,都已经被充分满足了。

由于四皇子秦历受伤后,每日在风和殿上课的人,也只有五皇子秦昼一人了。

皇后提议,让和惠公主、淑慎公主、端柔公主三位公主与五皇子秦昼一起上课。一方面,可以让秦昼不寂寞;另一方面,亦可以让三位公主多长见识,不论以后皇帝对她们的婚姻大事有什么安排,多读书都是有益无害的。

皇帝听了皇后的建议后,笑着答允了。

遂,如今,三位公主每日上午都跟随着五皇子秦昼一起上课,每日下午她们三个自由活动,而秦昼则是由先生安排,或是去校场练习骑射,或是留在风和殿继续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秦昼已经长大,无需日日都上骑射课。但是偶尔他上课的时候,总是能在校场见到皇长孙永期的身影。见小永期练得认真,他总觉得好笑。要是他,他就会偷懒。可惜,那个小家伙不懂如何偷懒。不过,当他看见他父皇把着永期的手亲自教导的时候,他心中已经明白为何永期那么认真了。他不由笑了起来,看来父皇不仅对大哥寄予厚望,对小皇孙也是。那正好,他就可以好好偷懒,继续做个富贵闲人了。

每每见到他父皇前来校场,他总是想法开溜,免得一不小心“被教导”,那这一天过得都不舒服,这又是何必呢?

-

江城的皇宫,只有原先皇宫面积的四分之一大小,但叫得上名号的宫殿却比原先多了许多,这是由于这些宫殿的总面积是小于原先皇宫的那些宫殿的总面积的,即每一座宫殿的单独面积更是缩减了许多的。不过,这并不妨事。一则现在后宫的嫔妃较少,没有住不开的担忧;二则目前的宫殿论精巧和风雅,倒是远胜从前的。

由于皇宫面积的减小,加之人员精简,如今新都皇宫中的宫人,比从前减少了五分之四。一些年龄大的宫女,直接发了路费,让她们可以回家嫁人。年纪大的太监,则将他们统一安排到旧都的寺庙——欣安寺,皇后留了专人照顾他们。若是有什么需求,这个专人可以直接上折子给内务府。

一些年龄小的宫女和太监,皇后则是将他们的名单统一给了内务府,让内务府可以安排给宗室内的子弟做下人。

内务府总管和副总管,皇后提议让田琮毅和张冬生来做,皇帝也欣然同意。

宫妃们和皇子们都跟着帝后来了新都的皇宫,除了齐常在李氏。

齐常在李氏,由皇后做主,安排去慈云寺带发修行,不再跟随帝后前来新都。

于此,皇帝也很赞成。

皇帝心中对李氏并无好感,从前是念在几个孩子的情分上,多宽容她些。但如今,她所出的孩儿都已经过世,她教导过的三皇子又这么不争气,皇帝心中自然是气恼她的,甚至此生都不想再见她了。皇帝一直都觉得,三皇子之所以不争气,李氏要负很大的责任。要不是李氏从前的挑唆,秦时也不至于鬼迷心窍地相信老八的那些混帐话!

宫里的妃嫔、皇子、宫女、太监,都由皇后安排。

对于勋贵、臣子和旧都的百姓们,皇帝与内阁的六位商议后,也定下了条陈。

臣子们和王爷宗亲们、有爵位的贵族们,只要自己愿意的,也都可以随着帝后迁入新都。

由于迁都前,朝廷已经有目的买下了新都内的大量房产,遂所有的内阁大臣和所有的皇室宗亲,还有皇帝重视的官员和贵族,都能分到一处不错的房产。

至于一些官阶较低的官员和一些只有爵位没有富裕财产的贵族,朝廷给出了用房换房的政策,即用原来旧都拥有的房产,进行置换现在的房产,朝廷可以折价给与银子,但原先在旧都的房产就算是上交了。若是不愿意迁往新都,也不勉强,可以留在旧都。但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生计和仕途,大多不愿留在旧都。而贵族们,则有不少表示愿意留守旧都。

原有旧都皇宫中的物品,能带走的则带走,不能带走的则进行折价买卖。旧都皇宫中已经成为危楼的宫殿,全部进行拆除。拆除的木料和砖石,能够在市场上进行变卖的,全部进行折价售卖。旧都皇宫中的三大殿,基本没有什么大损,东西十二宫中也有四分之三的宫殿没有太大问题,只需要小修小补。于是,内务府建议将宫墙进行向内缩减,将其余房舍全部让渡出来,进行租赁或买卖。而被仍旧圈在宫墙内的部分,则是作为一座旧都行宫,进行简单修缮和维护,并留下一部分侍卫看守。

皇后听了内务府的提议后,准其所奏。

另外,皇后向皇帝提议,将旧都变作一座旅游城市。卖点,就是旧都遗址和商业中心。

为此,皇帝和皇后都做了安排。

比如,皇后做主,秘密下令给张之彦——“如意坊”和“一件居”不进行搬离,还是在旧都继续开设。再比如,皇后也派人尽力修缮端王府,务必使得它修旧如旧。又比如,皇帝下旨,原先京郊的皇家园林喜秋园和长乐园,虽然不再进行扩建和新建,但还是要进行日常的修缮和维护。它们仍旧是皇家园林,可以作为避暑时的皇帝行宫。

由于大家看到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很多人都萌生了继续留在旧都的想法。

百姓们得知朝廷对旧都有了新的规划,也就不全都想着要跟着来到新都了。毕竟,乡土难离,加之对于新都他们都很陌生。

同样,一些贵族们和富商们听了这个消息,也愿意对旧都进行投资开发,以期未来的商业价值。

这样一来,留在旧都的人,并不在少数。并未因为朝廷迁都,而立即使得旧都变为了一座空城。旧都依旧繁华,商人百姓们都在努力修缮房屋,打扫各处。

由于条陈明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但整个迁都的过程,也花了七个多月才算完成。

迁都之后,帝后与内阁大臣们都松了口气。可是,帝后与内阁们最不愿看见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新都中,还是发生了新都原有住户和旧都之人的争执。由此,还引发了命案。

当这桩案子摆在皇帝的案头时,皇帝不由蹙眉。

如今,牵扯进这桩案子里的人,是旧都的落魄贵族——三等男爵的查显。

大洪的贵族,分为亲王、郡王、公爵、伯爵、一品侯爵、二品侯爵、三品侯爵,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三等子爵、一等男爵、二等男爵、三等男爵共十三个等级。三等男爵,是属于贵族中的最末等,一般都是因为祖上有过荣光,但子孙没什么本事,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于是便不断减等地传递爵位,传到如今这代,最终只是勉强有一个贵族头衔,但实际上已经是落魄得很的,很可能过的日子连一般百姓都不如。

如今的查显,就是这样的落魄之人。他的太祖查荣,曾经是高祖皇帝的仆从,跟随高祖皇帝上过战场,所以得到了三品侯爵的封赏。但之后的子孙不肖,等传到查显这里,便成了如今的落魄贵族了。

查显落魄,而且好赌,在旧都没有任何房产。来了新都之后,他就靠着亲朋关系到处蹭吃蹭喝。如今,能借钱的地方都借遍了,能蹭吃蹭喝的地方也蹭遍了,他只能落宿街头。可是,他不甘心。于是,他动起了歪心思。

他先是强行闯入了一个寡妇家中,接着又说自己是这寡妇的赘婿。可怜这寡妇是个哑女,只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寡妇不愿被他欺辱,遂托邻人去官府求告。

之后,官府便让衙役上门拘拿查显。但查显这晚恰巧吃醉了酒,又赌输了钱,所以就与衙役动手,还将衙役失手打死了。之后,查显便逃走了。

衙役钱明是新都的原住户,而且还是新都富商钱兴的独子。钱兴的内侄女胡氏,上个月刚刚嫁给了新科榜眼周晨。周晨也是新都原住户,而且是新都的勋贵之家,他父亲凭着祖荫袭了二品侯爵。他自己又凭着才学,刚刚被朝廷选中。一切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周晨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没被朝廷授予官位,就先碰到了这件案子。

其实,新都原住民与旧都迁来之人的争执,一直没断过,只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大。

如今满城风雨,没有人不关注这个案子的进展。

周晨也不再沉默,他心中气恼,写了一份奏折,告上龙案。

他在奏折中言辞恳切,说一定要为家人讨个公道。同时,他在奏折中不止说了自家的委屈,还说明了这次案子的影响力。他说,若是陛下不能秉公而断,势必会让旧都之人和新都之人的嫌隙变深,那么以后恐怕只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臣对此深为忧惧!

这话真是说在了点上,这也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心中一直最为担心的事情。

按理,这是一个简单的案子,发落了查显便是。但是,查显逃跑后,一直隐匿踪迹。如今,有人禀报,说他藏着了一个故旧家中。这位故旧,是查显早年的同窗好友。而且,查显的这位同窗,如今身份却不低,是刚刚袭爵的安国公萧哲,他两个月前刚娶了皇帝的七弟淳亲王的幼女荣希郡主为妻。

眼下,皇帝若是真的下令让刑部一丝不苟的办理这个案子,安国公夫妇必定是要跟着受罚的,而且知情不报窝藏罪犯的罪名还是不小的。

皇帝对自己这个生来就带有残疾、又一直比较安分守己的七弟淳亲王,一直是颇为照顾的。如今,要将淳亲王的幼女牵扯到案子中去,皇帝自然是不愿意的。加之,荣希郡主也是皇室宗亲,若是办得重了,皇室颜面何在?但若是含含糊糊地就过去了,又怕新都的那些原住民心里不舒服,会接着闹事。毕竟,周晨在奏折上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遂,关于要怎么办这个案子,才能让各方面都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皇帝有些踌躇。

帝后的恩爱日常,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不过,围绕着帝后身边的事和人会给他们添不少麻烦。

但不怕,生活本身就是问题叠着问题的。

而且,以帝后两人的智慧,一定可以妥善地处理滴:)

甜腻腻,进行中~

-

另:我一不小心又刷新最长章节记录啦,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0章 搬家以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