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坐等我家夫郎上岸 > 第112章 闯州府19

坐等我家夫郎上岸 第112章 闯州府19

作者:和以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30 19:07:13 来源:文学城

兰竺县,安平坊,状元铺。

离八月半近了,吴煦想走的心愈发迫切,他着急回家过节呢,团圆的日子,怎好不在。

赶路要**天,他们商量了下,答谢宴定在八月初五,六日一早走。

县城这边贵客都拜访过,陶匠、玻璃匠人铺子是吴煦和二毛一道去的,除了告别宴的事,他们还就后续生意洽商一番。

陶匠那好说,无非府城路远,包装上需费心,得小心磕碰,缝隙处要填碎布头,车上要铺稻草,如此,就要增加成本,价钱又重新谈了谈。品类暂同县城里一样,定期要上新,按吴煦画的样稿来。安平坊的状元铺应季新品仍要出,他或二毛总会回一个,届时把陶瓷品的粗稿带来就行。

玻璃匠人原是做琉璃的,乃林氏商行长期合作的熟人,据说玻璃制法起初是赵大人给的方子,又出钱投给琉璃工匠去研究,现今他两样都精通,每月给林氏商行出货。

此前吴煦要的少,人也不嫌,给的是商行的一样折扣价。

而今吴煦和他谈了长久生意,想多定些玻璃杯,做高端款饮子,卖给府城的殷实人家。高门大户的,定不喜旁人用过的,玻璃杯不再讲回收。是以,他想工匠多设计些漂亮款式,比如能在玻璃杯上印状元猫图案或鸡汤文字,人家喝完饮子,杯子还能继续使,当插花瓶也成,一举多得。

普通花样的,玻璃匠人应下了,他们商定价格便签了契书,有图案和文字的,匠人道他先试试,做出来再定。

县里这两头定下,他们就要回村和李守才商量竹筒和木制品的事。还有张管事那头,府城路远,果子运去不新鲜便不要了,茶包等物可在府城商行直接买,眼下要谈的只有请商队运货一事。

吴煦、二毛俩人在后院打包带回村的礼,以及镇上梅少爷、大吴老板、木匠和孙掌柜他们的礼盒。

二毛算着账,心里不安稳,“货运成本太高,陶瓷和玻璃易碎,挣不着钱可怎么办?”

吴煦不是没想过,可府城连阿父都谈不上路子熟,他们挣的就是巧思,轻易不好找那边的匠人合作。

“先这样吧,试试看,后面视情况再做变动。府城人钱多冤大头多,我们成本虽上去了,价也得喊高一两倍不是?反正在那些富贵老爷眼里,一两银子都是洒洒水啦。”

他俩要走,二毛娘就来了铺子做事。

马上晌午了,饭做一半,他俩说要回村。她喊他们吃了饭再走,吴煦不依,上车就催促二毛,回一句“镇上吃”就赶车跑。

到了镇上,他们随意找了家面馆喝牛肉汤,一人一个牛肉饼。

二毛忍不住念叨,“不是,也不差这会吧?不都定好日子了,急哄哄的。”

吴煦不跟他掰扯旁的,囫囵两口吃下牛肉饼,喝了口汤顺下去,“事多,万一没赶上呢?十五早上到跟晚上到都不是一个滋味!”

也是,吴煦是赶回去过节的,二毛则是团圆日跟家人不在一处,心情不一样。

他想说要不你先走,自己过了中秋再出发。

吴煦看出他心思,“一道走,这趟没商队的人,谁能保证不会再有土匪了?狗子说的不错,你再勇武都是个哥儿,如今我是你正经大哥了,哪有任你涉险的道理?我俩都一家了,在你嫂子娘家怎么不算团圆?”

“成吧。”二毛抓紧吃饼,也着急起来。

吃完,他们分头行动,吴煦去找梅少爷和大吴老板,二毛去找木匠跟孙掌柜、英哥儿。

木匠那头,因着李守才会木工了,府城的铺子便不用他供货,他照常给英哥儿和狗子出货即可。

大吴老板的落雁轩,供的是帕子、抱枕和棉花娃娃之类,不怕路上坏了,故而价钱不变,仅加大了供货量。

到了梅家,梅少爷接过礼盒尚来不及高兴,就听说吴煦要走,在距离比县城还远的府城,好一通嚷嚷,弄出了生离死别的架势,被他阿姐听到出门训了顿,说他光长年岁不见稳重,又邀吴煦进门喝茶。

吴煦婉拒了,递了帖子便告辞。

二毛这边,孙掌柜和英哥儿他们听说状元铺要开去府城,皆是道喜。

英哥儿还悄摸摸将二毛拉到旁边,说自个有了,偏二毛是个愣子,听不出,问他有什么,是不新出了膏脂。

鱼哥儿都笑话他,捧着肚子乐,笑够了才替害羞的柳寒英解释有了娃娃。

有了喜事,得知师父那还未传信,二毛便拉着英哥儿一道回村。

柳寒英跟公爹知会一声,把摊子托给鱼哥儿就要一起走。

刚过三个月,他本就打算近日传口信报喜的。他没娘家,成亲日林北礼重,当初拜的半吊子师父越处越亲厚,早被他当成了娘家人。

他俩在摊子门口没等多久,吴煦便从旁边巷子出来,招呼二毛上车。

紧赶慢赶的,他们回村天也快暗了。

吴煦脸皮厚,不跟张伯李婶客气,提了县里买的牛羊肉就喊上干爹、三毛,以及李守才的小徒弟一块上庄子吃饭。

因他要同李守才、张管事谈事,晚饭是李婶和李嬷嬷弄的,做了清炖羊肉汤、水煮牛肉,捉了鱼烧干锅鱼片,再炒了几个素菜。

吴煦、二毛在说事,张荞便领着三毛做功课,柳寒英拿着一份茶饼、一壶酒去看师父。

万和苑书房,吴煦几个谈生意。

张管事听说他要聘商队运货,没二话便应下了。商队每月本就要天南海北地走,顺路的多,且隔两三月要往府城送一回货。状元铺想运货,除了第一趟东西多点,后续无非一两辆车,还有二毛跟着费心,事情简单,价格也好说。张管事原都不想收,还是吴煦说在商言商,象征性要了点辛苦费。

至于易碎物,商队人手有经验,驾车缓一些、走得慢一些就行,总比果子好运。只要包装上不出错,仔细填满空隙,路上没有大的动静颠簸,不成问题。

李守才这边,竹筒也不打算回收了。吴煦让他做成系列,状元猫、读书狗、摘月兔和锦鲤抱喜各做一套,每套六款,依着不同动物神态,每只配了不同文字,吴煦画好手稿了,眼下便交给他,他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这基础上发挥。另外,十二生肖也可做一套。

吴煦的想法是,既不回收,客人买回去就能二次利用,竹筒虽不像玻璃杯,洗净后还能装其他吃喝,但笔筒、花瓶总可以使的。

做同系列的不同款式,客人或许就会愿意凑一套,谁家凑上一套,拿盖满章的纸片到状元铺,再买饮子还能给优惠价。

木工活做的是摆件和文具,吴煦就不提供思路了,让干爹凭手感只管雕,他都收。

李守才听罢,都觉得好,就是不放心二毛。这孩子自小爱做生意,到了年纪也不说相看的事,心思全在状元铺了。说两句要烦,问就是恋爱脑可怕,会被骗身骗心,后半生凄惨,也不知哪道听途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故事。

对此,蒙在鼓里、不清楚二毛和他娘闺房话的吴煦深藏功与名。

眼下,自家哥儿要跑那么远做生意,李守才既有对二毛出行安危的担心,也有愁他年纪大了不好嫁的成分。

跟二毛说不通,李守才就拉着吴煦手,把哥儿交托给他,让他这个大哥多看顾,若有实诚的人家,请柳家人出面说和说和。

二毛不爱听,见他扯开话头说远了,就要去灶屋帮李婶。

李守才便喊住他,把小徒弟喊到跟前,要他们一道带走。

小徒弟王茂是个孤儿,三岁爹娘出意外去了,亲族里踢皮球不愿养,在王家村吃百家饭长大的。

后来,在山上摘野果填肚子,碰上了拄着拐在竹林的李守才。不知打哪知道李守才的手艺,求到他门前数次想拜师学手艺。他喊三毛去偷偷观察这孩子品行,是个知恩的,便收了。

如今两年过去,王茂身后没双亲倚仗,人聪明,肯吃苦,手艺学得不错,活也很细致。

“这孩子可怜,今岁十五,是个半大小伙了,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替他谋个前程,跟着你们去府城做活。寻常竹筒、简单的木活,他都能做,再精巧的,就要靠他自己琢磨了。你们卖饮子量大,小茂在那边直接做了就能用,不怕我这头量跟不上。”

“成。”新店开业正缺人手,吴煦哪有不应的。

事情说定,李莹英晚膳也做得差不多了,众人入席吃一顿,好好聚一聚。

翌日一早,吴煦、二毛又赶回县城,顺道把柳寒英送回状元摊。

等到八月初五晚,吴煦包下林氏酒楼,亲朋好友、大小熟客共聚一堂,参加告别答谢宴。

吴煦还请了人唱曲助兴,门口放了两串鞭炮,云朵小摊也推来了,过路人对上对子都能免费讨杯饮子喝。

开席前,吴煦在二楼楼梯上敬酒,感谢诸位长久以来的捧场,望他们继续多照应状元铺,着重跟他们介绍了三掌柜冯睿达。

狗子见状也说了两句客套话。

他们再依次和客人们敬酒,二毛不喝酒,端着茶和饮子敬状元铺的小客人们。

小书生们安排了小孩桌,不跟大人一起。二毛过来挨个敬饮子,他们自觉有被当成大人对待,都很高兴,挺直了身板站起,脆生生地道喜,似模似样地学大人祝二毛老板生意兴隆。

隔壁桌是慈济院的孩子们,挨个给二毛念诗、背成语,既是祝福,也意在展示,大家都有在好好读书,没谁掉队。

小客人们听了,好胜心起,也开始作诗。有胆大活泼的,还要走到栏杆边上请楼下的吴老板评好坏,吓得二毛忙把人拉回座位。

吴煦上楼三令五申不能扒栏杆,再给点评诗词,他哪懂好坏,年岁小的还能评两句,年纪大点的,作篇好诗,他就犯了难,还得靠张荞出面解围。

在吴煦看来,能作诗就算厉害,打油诗都好,故此,谁背诗念诗都给送份小礼物,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斗志。

一时间,楼上楼下都是孩子们念诗的声音,酒楼外面路过的都称奇,亦有人暗道状元铺不愧为状元铺,果真有催人向上的能耐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