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坐等苏辙位极人臣 > 第14章 聊天记

坐等苏辙位极人臣 第14章 聊天记

作者:檀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16 20:56:32 来源:文学城

那日出事以后,云流莺自知程家她是待不下去了,可当她去找程之才寻求帮助时,却被门外的奴仆拦了回来。最后身边的下人打听到,是程之才向程濬告发她蓄意勾引,反倒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听到这个消息时,云流莺说是五雷轰顶也不为过,当程濬冷着脸将她以贱价典卖了出去时,她更是如同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这父子二人原是一路货色,一样的狼心狗肺,可怜她识人不清,竟还觉得是自己把二人的心都拢在了手里!

几乎是怀着绝望的心情离开了程家,她不知道自己要被卖向哪里,下一个主家良善与否,云流莺嘴角浮起冷笑,她这条命如此卑贱,从不由自己说了算。

可如今偏偏杀出个龙二,驾着驴车带着干粮水囊,把她带到了离眉山几百里的城镇。临走时,龙二在怀里掏了掏,又取出一袋钱递给她。

“史家那丫头害程家丢了这么大面子,如今倒是来我这儿装菩萨了,这是什么意思,还指望我感恩戴德吗?”云流莺当惯了宠妾,对着程大夫人时腰杆子都硬气的很,如今对着龙二,面子上还是不愿让自己落下风。

龙二挠挠头,答非所问:“我只是个办事的,拿人钱财替人做事,夫人如今是个自由身,拿着钱重新过自己的小日子最好不过,程家是个吃人的地方,夫人趁早离开也不见得是坏事。”

龙二是个老实人,在程家兢兢业业干了多年,此刻却能说出这番评价。云流莺眼睛眨了眨,自嘲地想,连一个仆人都知道的道理,她原先怎么就没看透呢!

“回去告诉史家那丫头,我云流莺虽出身贫寒,自幼却没让自己过过苦日子。如今离了程家,我照样能活的风生水起。”

龙二看着对面一脸倔强的人,连声应了几句好。最后想了半天憋出一句“保重”后,头也不回地驾车离开了原地。

却说史曦这边,借苏辙之手,一纸诉状投到了益州府,把龙茵的冤情、程家侵占良田、程之才通奸的事讲了个明白,原先还有州县官员顾忌程家声望地位,如今墙倒众人推,当初不满程家的人纷纷跳了出来,州府再想包庇也无法。

七月,程家被判抄家,程濬携妇孺家眷刺配岭南,除非遇上大赦天下,否则不得离开当地。原先显赫四方的眉山程氏,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就这么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史曦听到程家被流放岭南的时候怔住了,宋朝是喜欢把罪人丢岭南开荒是吗?苏轼能在那里如鱼得水日啖荔枝三百颗,程家这些细皮嫩肉的少爷公子恐怕不成吧?

到底是夫人娘家,更何况这被抄的家产还是岳丈那一辈攒下的,苏洵怕妻子难过,这几日推了一切应酬交际,带程夫人去益州散心了。

剩下的苏轼苏辙兄弟俩,被打包送进了眉山的寿昌书院,跟着当地大儒刘巨学作诗。

平仄声调、对仗押韵,这些东西对史曦一个现代人来说来说比大学高数还令人头疼的多,偏偏苏家姊弟三人信手拈来,还能把韵脚改来改去玩。

“阿兄最是大胆,他经常改刘夫子的诗,刘夫子有时候作了新诗,旁人都想着怎么夸赞,阿兄却要挑出几句毛病来。”见姐姐在逐句细读二人诗句,苏辙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学堂见闻。

苏轼本在旁边逗弄史曦院子里养的那几只胖锦鲤,闻言替自己分辨道:“作诗作文本就该一视同仁,怎能因为夫子是老师就故意吹捧,若因地位不同不敢吐露真心话,才是有失真诚。”

“是改了什么?倒叫我们听听?”苏雁回笑着看向两个弟弟,好奇问道。

“刘夫子原句写的是'雪片逐风斜',阿兄说有音韵而无神韵,提笔改成了'雪片落蒹葭'。”

史曦在一旁抱着自制奶茶碗啜饮,听完后在心间琢磨了一通,心道不愧是后世的“文坛盟主”,从小在这上面就是个天才。

“曦娘你也好意思跟着点头”苏雁回抬手在她前额上轻轻敲了一下,笑着吐槽道:“姨母近日让我督促你读书练字,结果昨日晚间我把你交来的字看了一遍,急得我差点彻夜难眠。”

史曦吐吐舌头,替自己辩护:“八娘姐姐你这就不懂了,我们行医之人,写字都这个风格,越是看不懂,说明医术越高深莫测。”

“你们快听听!论胡搅蛮缠,谁能比过我们曦娘!”苏雁回被她的歪理逗笑,拿史曦那张字给弟弟们看,苏轼不禁捧腹,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苏辙都弯了嘴角。

苏轼是个直肠子,平日里敢说敢言,嬉笑随心,在任何人面前都一样,倒是苏辙顾忌着史曦脸面,淡淡地补了一句:“人各有所长,曦娘只是把九成的精力都用在医术上了。”

史曦捧着碗回头,略带诧异地与他对视,心间疑惑:这还是当年初见时,那个嘴毒傲娇的苏小郎吗?

“是也!史小妹这院子里的锦鲤都是我见过最肥的,可见她在养人养物上皆有一套,改日我定要给这几尾锦鲤赋诗一首。”

“好呀!求之不得!”史曦虽然不会作诗,但不妨碍她收集啊,日后拿着苏子瞻的手迹去汴京城兜售,就凭他的名头,怕是皇帝都得来找她收购!

成为富婆指日可待,史曦顿时喜不自胜。

一旁的苏雁回摇头笑道:“你们今日提起刘夫子在韵律上的造诣,倒是让我想到父亲当年落第,回来把自己写的文章全给烧了。”

“这是为何?”苏轼不解,父亲的文章在他看来可是榜样范本一样的存在。

“当年的科举取士重骈文音律而轻策论,父亲认为骈文只是形式华美,华而不实且言之无物,故而所作文章与考官喜好极为不符,几次三番落第后,父亲觉得还是自己学问不到家,于是上次落第回来一股脑把自己以前的文章全烧了,重新攻读百家经典,发誓不作空文。”

“是该如此,父亲如今教我们也是强调莫要空谈,范公当初改革新政,也在力除行文浮躁华美之风。”谈起自己的偶像范仲淹,苏轼对他的经历可谓如数家珍。

苏雁回接着道:“但我听闻,汴京的欧阳先生力排众议,誓要率领诸学子效仿韩愈文风,或许到了你们应试时,我朝文坛又是一派新景。”

一旁的史曦动作一顿,欧阳修啊,那个写出《醉翁亭记》的可爱老头,如今就活生生地在汴京,不再是中学课本上一个剪影,而是切切实实可以影响几万学子前途的人。

而且此时的汴京,也不能和千年后的开封一概而论,不仅有闪耀历史文坛的名人,还有比《清明上河图》上更鲜活的芸芸众生,若她这辈子不能亲眼去看看,属实枉来大宋走一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