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 第16章 第 16 章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许百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14 22:49:27 来源:文学城

腊月初八天气陡然转冷,开始落雪,次日清早天地覆白,水缸里结了一层薄冰。

雪霁天晴,姐弟三人赶着舅舅家的牛车回高家村。

俞家的族老最初对过继异姓之子犹豫,俞纶搬出当年俞家先祖有过继异姓为嗣的先例,族老松了口。

高暖姐弟要想办法让高明进答应,此非易事。原配去世次年娶妻,生子后又将原配孩子过继他人,就算高明静再装深情,掩饰再好,也是会被别人说道,他必有顾虑。

三人刚到石头乡集上,遇到了卖猪肉的吕大郎。这二年他一直给舅舅家帮忙。

吕大郎离很远就挥手打招呼,近前询问:“高小郎可有空闲抄书啊?”

益文书肆生意不太好,最近半年没再找高昭抄书了。

“书肆是又来新书了?”高昭问。

“不是,是之前两本书,最近要的人又多了。”

之前抄的书,高昭几乎能通背,再抄对他益处不大。抄书又是费工夫的活,他现在还有更要紧的事做,找了个借口推脱。

吕大郎有些失落,还是笑着说:“那下次你得空我再找你。”

回到老屋,姐弟三人一边计划过继的事情,一边想着年前再攒点钱。

这次去舅舅家,给舅舅抓药,花了好几两银子,手里剩的钱不多了。过继之事要请两边族里的人帮忙,肯定要花费。明年高昭要考院试,又是一大笔钱,舅舅的药还得再吃一段时间,每一样都要钱。

高昭想到年前靠写祭文和对联赚一些快钱,高暖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刺绣。刺绣虽然很稳,每一幅能赚几十文,但一幅要绣两三天,一个月存不到多少。

俞慎思知道这两日高暖为这事烦忧。她也不过是个十三四的姑娘,别人家这个年纪姑娘所愁的是如何觅得如意郎君,而她愁的却是养家糊口,从未想过自己终身大事。这两年她尽力尽到长姐如母的责任,不由让人心疼。

他从桌上拿一张纸,坐到高暖身边,笑着说:“大姐会剪窗花,为什么不剪窗花卖,我看到县城里卖的窗花还没有大姐剪得好呢!”现在他年纪大些,又读书识字,有些事情不用暗着点拨,可以与他们姐弟直言。

高暖略略思索,觉得是个好主意。她从小便学剪窗花,以前家中过年窗花都是她剪的,没有买过。竟忽略了这可以是门生意。她捏着幼弟的脸蛋夸道:“你可真是机灵鬼。”

次日,高暖就买了一沓红纸回来,剪一些窗花。

庄稼人很少贴窗花,这不是必需品,能省就省了,没有城里人那么讲究。高暖剪的窗花只能拿到县城去卖。

高家村去县城三十多里路,到了县城集市太晚占不到好位置,卖出去也有限。高暖想到找个比较大的杂货铺,将窗花全都兑给对方,虽然价钱便宜些,但窗花是高暖自己剪的,就红纸要点成本,其他都是利润。一对儿窗花可以净赚五文钱,兑给杂货铺还能省不少事。

几日后高暖再次进城,另找一个杂货铺子想比比价。掌柜见到她手中的窗花,当即就全收了,一对儿窗花还多给她一文利润。并客气笑着道:“窗花也就年前卖得好,姑娘若是手头还有,趁着年前都送我这儿来,我都要了。”

离开杂货铺,高暖故意打探了下消息,原来是上次送来的窗花在另一个铺子卖得好,这家铺子想着抢此生意。

看到此商机,高暖回到家便多准备些。

高照这边替两户人家写完祭文,恰逢石头乡开集,姐弟三人便去摆摊。

年前的集市往往比平日人多一些人,大家都想着早点买便宜些,越接近过年东西越贵,甚至还买不到。

三人天未亮就朝乡集去,还是晚了,十字街口最好的几个位置全都被占了,他们只能在稍微次一些位置。

将桌子从车上搬下来摆好,铺上布,摆上笔墨红纸,并把提前写好的对联,取出两副搭在桌子两边,其他几副摆在地上。旁边地上高暖也铺了一块布,用石头压住四个角,将剪好的窗花一张张铺平,石头压着,试试能不能卖出去几副。她自己则坐在摊位后面继续剪窗花。

一切刚准备就绪,就有一个婆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一眼就瞧上了高暖剪的窗花,“这个怎么卖啊?”

“六文钱一对儿。”乡里不及县城,高暖自己让了些利。

老婆婆咋舌摇头,嫌贵。

老婆婆又看了眼桌子上挂着的对联,她不识字,询问写的什么。

高昭刚要开口,俞慎思抢过去指着字,一字一字念给老婆婆听:“门迎百福福照丰收岁,户纳千祥祥开有余年。”

老婆婆吃惊:“小娃娃,你识字呢?”

“嗯!”俞慎思昂着头一脸骄傲地说,“我能认很多字,还会背好多书,都是我大哥教的。”指着身边高昭。

老婆婆惊讶,打量着俞慎思,又看了看自己的孙子,差不多大的年纪,差别这么大了。她望向摊位后的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弟弟能教这么好,肯定自己也读了不少书。对联有福,有丰收,有余年,听着就是好兆头。

“一副对联多少钱?”老婆婆问。

高昭热情地道:“大清早,您是第一个光顾的,我给您便宜,十文钱一副。”他提前打听过,村上的人自己拿着红纸去请别人写,也得这个价。他如今出红纸的钱,这个价格算便宜的。

果然老婆婆动了心,拿着对联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要了两副。

有老婆婆这个“开门红”,接着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天气暖和起来,街道上的村民也多了。

有人为了节省时间买已经写好的,有的为了贴合自家情况,请高昭现写。

俞慎思磨墨,高暖裁纸,高昭提笔当众写。很多人看到这边一个十二三岁少年写对联,好奇心作祟都凑过来瞧瞧。认识字的在高昭写的时候就跟着念出来:“迎春迎喜迎富贵,添福添丁添平安。横批:万事遂意。”

“这个好,一听就懂,今年我家娶媳,明年肯定要添大胖孙子。”买主高兴道。

其他不识字的,却也知道字写得好不好。小书生字比自家去年请人写的好。去年拿着红纸请人写,抹不开面子送了二斤肉,算下来每一幅对子比在小书生这儿买还贵!决定还是在小书生这儿买两副。

街道的人渐渐多了,这边摊位前围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直接买,有的要现场写,有的自己带红纸过来。等待的空也不由打量旁边地上的窗花,偶尔会有百姓买一对儿。

石头乡是半日集,一般午时人就少了,午时末已没什么人了。这日,街道上其他摊位陆陆续续收了,唯独他们的摊位拖了大半个时辰。

收摊时姐弟三人粗略算了下,对联和窗花总共卖了七八百文。

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姐弟三人饿着肚子回到家,刚煮上饭,村上的人就找来了。原是赶集的时候看到他们姐弟摆摊。当时人多,他们就没凑上去,想着等他们回村了过来请他们写是一样的。

“纸,嫂子自己带了,都裁好的。”少妇人说着将夹在腋下的红纸掏出来。

高昭自是没有不帮写的道理。

少妇人也要按照集市上的价给他们,高暖一副对子只拿了两文钱,笑着说:“一个村里帮忙应该的,这两文钱是笔墨本钱。”

少妇人笑着道了谢,欢欢喜喜地走了。

少妇人走后,下午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家,全都是请高昭写对联。

年前最后一个集,姐弟三人又摆了一次摊,高昭没有涨价,还是按照之前价格,这次光顾的人更多。

乡里读书人家终是少的,即便读了两年书,对联鲜少能写出样来。对联是对来年的祝福和期盼,过年都是要贴的,一年就贴一次,谁家都舍得花这个钱。

这次收摊更晚,提前准备的几十副也都卖完,还现场写了几十副,比上个集多买了一百多文。

高暖的窗花又给杂货铺送过两次,年前大半个月,对联、窗花、祭文、刺绣,几样加起来,去掉成本,姐弟二人赚了近四两银子。

可这点对于即将而来的花费,远远不够的。

最后一个集结束后,姐弟三人的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过继之事上,也商量出一个对策,并开始行动起来。

钱又从口袋里流了出去。

*

正月初一开祠祭祖。

高昭没有如往年一般去祠堂,他正和大姐与幼弟站在进村的路口。

今年雪比往年多一些,前两天刚下过一场,路上积雪被往来车马碾进泥里,姐弟三人站在路边干净的雪上。

“来了。”俞慎思道。

两架马车翻过牛山朝这边驶过来,在路口停下来。

“昭儿?”高明通掀开车窗帘子探出头,慈爱地笑着道,“天这么冷,怎么在这儿等叔伯和兄弟?”好似什么事没发生一般,张口还是关心语气。

高昭对这样的虚伪感到厌恶,还是朝高明通施了一礼,“大伯,侄儿有几句要紧的话想单独和您说,可否移步?”

“有什么话,待祭祖后到老屋再说,先上车来。”

高昭面色冷几分,“现在不说,侄儿怕在祖宗面前忍不住说出来,会丢了爹和大伯脸面。”

闻言,高明通也知晓面前孩子要说什么,这几个孩子若是到现在还猜不到那件事与自己有关,那也太蠢了。沉思几息,点了下头,放下帘子起身下车。

后面马车内的高晰听到声音,激动地跳下车跑过来,刚到马车外,被高明达喝住。

高明达敏锐,察觉出今日这几个孩子异样,恐怕是要闹出点动静的。上次的事,大哥没和他商量直接就安排人去做,事后他觉得大哥有些狠心,也做得鲁莽,思虑不够周全。

这件事尚不能让几个子侄知晓。

高晰悻悻地立在车边。

高昭朝旁边走了一小段距离,确保他们的谈话高晰等人听不到。

“昭儿想说什么?”即便几个孩子知晓又如何,他们身为晚辈,还敢和长辈撕破脸?没凭没据怀疑,便是目无尊长。

高昭没说,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卷纸递给高明通,“大伯过目。”

高明通刚展开见到“过继”两个大字愣了一瞬,瞥了眼高昭,将纸张徐徐展开细看。

看完后,高明通啪的一声合上纸,怒声教训:“你母丧刚过,就这么快要认他人为父为母,心中可有你父亲和你去世的母亲?简直不孝至极!”将纸甩在高昭脸上。

高昭接住纸,重新卷起来,他知道高明通会是这样的反应,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没有慌神。

若是以前被大伯训斥,他会乖乖地垂首听训。可现在站在他面前的,是杀死自己母亲的帮凶,是一心要害死他们姐弟的歹人,不再是他尊敬的长辈。

他不紧不慢地道:“侄儿与大姐、幼弟的孝心,娘九泉之下看得比大伯清楚。爹和大伯的不慈,娘也全都看在眼里。”

“放肆!”高明通扬手要教训,想到不远处的子侄都在看着,忍下来。

他没想到素来知礼懂事的侄儿,今日竟然敢顶撞。这几年没人管教,无法无天了。

高昭昂首对上高明通的目光,毫无惧色,甚至因为那和高明进几分相似的眉眼,让他心中恨意更重。

“大伯。”他道,“从你回乡途中将我们故意抛弃,到将我们赶到这儿不给米粮,旸儿病入膏肓不援手施救,再到前段时间在我娘坟前抛身患水痘之人。你屡次对我们姐弟动手,原因为何,我们姐弟清楚,你心里更清楚。将我们姐弟过继给俞家,既能达到你们的目的,也能成全我爹对妻族重情重义的名声,一举两得。他现在有妻有子,后继有人,留我们几个不喜的孩子只会添堵。”

高昭举着纸卷道,“侄儿今日拿这份过继文书来,不是来求大伯,也不是要求我爹,侄儿只是为了成全你们。如此我们不用闹得难看,我爹应该不想他弃子杀子的龌龊事被捅到人前去。”

“不孝子!”高明通怒斥,“你竟敢如此编排尊长。”

高昭也早一肚子怒火,这时终是没忍住,回嘴道:“侄儿若不孝,不会在这里同大伯说这些,早就提着那个患痘少年和刘应去祠堂,在族长和族中长辈以及族人面前说此事。侄儿若不孝,拼了这条命,也将此事捅到官府衙门,让全临水县来看大伯怎么对待晚辈的。大伯认为在官声仕途和兄弟之间,我爹会选择什么?”

高明通被怼得语塞。

最后一句更是问进他的心里,二弟为了仕途前程,杀妻弃子,他这个兄长分量真的需要掂量。但他心里清楚,二弟不会舍弃他这个兄弟,却也会惹来不必要麻烦,对他和二弟有一定影响。

这段时间的确没见到刘应,也找不到人,原来是在侄儿手中。那个患痘孩子应该还活着,侄儿才有这般底气和他这么说话。

高昭见高明通顿住,知道他已顾忌,继续紧逼:“大伯将痘瘟少年扔来,想要害的不止是我和旸儿,也是要害整个高家村族人!一旦我们兄弟染上,整个村子谁都逃不掉。侄儿相信族长和族人们在生死面前不会轻易原谅。痘瘟是传染恶疾,大伯用此害人,不慎可能引起一场瘟疫,县尊大人也会掂量此事轻重,没那么好糊弄过去。”

高明通也有想到此事,他已经做好了应对之策,确保此事会轻易掩盖过去。让他没想到的是两个侄儿不仅安然无事,那个患痘少年还能够活下来,废物刘应竟还落到侄儿手中。更让他没想到,素来乖顺的侄儿,敢拿这事指控他。

高昭没给他更多思考时间,“马上祭祖仪式就开始了,大伯若是答应,待会便在祭祖之时向族人公布此事。大伯若是不答应,侄儿便将患痘少年和刘应之事公布于众。”

“你威胁我?”

“是劝说!”高昭更正,“劝大伯选择一个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高明通盯着面前侄儿,昨日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今日就变成了一个敢拿主意,敢与他面对面谈条件的少年。真是长大了!

若是再过几年,不仅自己,就是二弟也不见得能掌控。留其在身边,让其察觉母亲死因,是祸非福,过继出去倒是幸事。

他还是拖延道:“此事大伯做不了主,需你爹做主。”

“我爹会同意。签过继文书还需要些时日,大伯可派人给我爹捎信,来得及。我这里也有封信,大伯替我捎去。我们父子一场,子不责父,爹对我不慈,我不能对爹不孝。我不想与爹反目,我亦愿爹仕途顺遂,子嗣昌盛。”高昭最后放低姿态,说几句软话,让高明通知道,他非记仇之人,放松对他们姐弟警惕。

他靠危言耸听能唬住高明通一时,却不能唬住他多久。如今他们的确没能力与大伯硬碰硬,能屈能伸才是生存之法。

高明通思忖须臾,眼下没有更好选择,接过信和过继文书,“大伯答应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