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过去了,尚大学把铁匠尚书的遗传基因发扬光大,五大三粗雏形初显,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力气。一张充满阳光的娃娃脸,镶嵌着一对忽闪忽闪、会说会笑的单眼皮大眼睛。毛头小伙走到哪里,哪里就笑声不断。他平时好学爱动脑筋,用尚书废弃的家伙什鼓捣鸡公车、砍柴机,大人们用了异口同声说可得劲。他还组织几个小玩伴,学习愚公移山,尝试开挖山洞,寻找通往山外的捷径,由于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即使肯帮忙的人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出工不出力,开挖山沿的世纪工程胎死腹中。村里教过私塾的耄耋老人说,尚大学勤快好动,长大成人出山谋生肯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主。尚大学记住了老人的话,心想转学不成,长大后出山谋生,说不定闯出一条阳光大道,到时候让自己的孩子转到大城市上学。□□没有长毛的小伙子,一想到自己将来的孩子,尚大学脸上一热,他抬手打了自己的脸,骂自己嘴上没长毛的狗东西,媳妇还在洞庭湖放野鸭,竟敢替自己的儿子谋未来,上哪里生儿子?不要脸!
尚大学实在闲着无事,身上的力气总有一种滋啦啦往外冒的感觉,有时候,他走着走着,突然高高跳起,举手抽打树枝树叶,吓得鸡飞狗跳。耄耋老人笑呵呵地说,小子正窜身体,浑身发痒,不动身体就痒痒。他听了,裂开鸭公嗓,哈哈大笑。浑厚的笑声把林间打盹的鸟儿吓得扑棱扑棱乱飞。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借助煤汽灯,继续鼓捣大人们看不懂的杂七乱八的家伙什。母亲说,大学,你比同龄孩子结实,与其在家耗时光,不如出山到父亲的工地上见世面。大学高兴地说,您联系一下,只要父亲同意,我立马搭车前去报到。
尚书听了大学他妈的电话,半天沉默不语,直到烟头燎了自己的手指,他才回过神来,说,屋里的,你让儿子来吧。他也到了出力气挣钱的时候了。工地上的包工头看中了尚大学滑稽长相和机灵劲,更欣赏他使不完的力气,允许尚书带他在身边打杂。尚大学随父亲做了一年杂活,包工头的包工头看中了这个小伙子,决定带他学艺,实际上就是选了一个滑稽的小跟班,带到外面装面子。
几年打拼,十六七岁的尚大学,已经学到了很多社会知识,掌握了基建上的一些技巧,还学会了开小车,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朴实的本性和与生俱来的匠人特质显现出来。老板内定为业务苗子,专门送他到大工程队跟班学习。三年后,他随工程队辗转走进祖国大西南的深山老林修建高速铁路。看到沿线漫山遍野的野花,他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料到,几年后的他竟成了野花中的一朵小有名气的花魁。
工地上,几次遭遇隧道透水塌方,尚大学总是不顾一切冲进现场,熟练地开出机器,保护工地上的设备,并抢救遇难工友,得到建设方多次表彰。他慢慢地从一个受人喜欢的打工仔变成了受人尊重的小工头,一技多能的建设者。
工程队把尚大学列为工匠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破费送他进入铁路公司总部协作院校学习半年的施工管理。尚大学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在家里摆弄八仙桌宴请三老四少,大人们抹着油嘴说,尚大学终于转学上了大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啦。母亲提着酒壶得意地问客人,你说一个人坐在大学堂听教授讲课,那是啥感觉?客人睁开迷离的眼睛说,我听不懂洋文,看不懂洋玩意,一脑壳浆糊,啥感觉也没有,反正不如喝酒快活。尚大学的母亲说,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当年转学后不应该休学,不然就不只上半年大学,可惜呀!客人抹了油嘴角,说,知足吧,大嫂,十里八村多少灵光的小伙子在外面吃人饭干牛马活,一年到头,年关结算工资还拿不到手。尚大学遇到了菩萨转世的好人喽!耄耋老人说,周而不比,比而不周。投桃报李。尚大学的妈眨巴眨巴双眼,摇头低语,她根本听不懂老先生的话中真意。她想要是儿子当初不转学,跟老先生上旧学,多学点周啊比的,不至于像大学所说,半年下来,艰苦的学习可能要学瘦十几斤肉。客人说,老先生说的周啊比的,指的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你家大学遇到君子,今后肯定要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