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 第4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4)

之前“王振党”一直夸耀,这次王振明察秋毫,发现了瓦剌人算计大明的事,有些人还为此,对王振有些许改观,觉得他还是为大明朝着想的。

更要命的是,朱祁镇还为了这事儿,嘉奖了王振!

没想到,人家根本就是公报私仇!这是直接打了皇帝的脸了!

想起这个事儿,朱元璋看向王振的眼神,冷森森的,仿若在看一个死人。

王振腿一软,忙跪在了地上:“臣……臣……”

还未等他说出个有鼻子有眼的理由来,朱元璋已经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天幕上。王振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也先也没想到,这次坑蒙拐骗撞铁板了,大明竟然不给面子,不让他薅羊毛了。他薅羊毛也是很辛苦的好吧?每次都要派几千人过去,跑那么远的距离,大明皇帝给点辛苦费和差旅费怎么了?就那么小气?大明皇帝一小气,也先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于是,在公元1449年,也就是朝贡同一年的七月初,瓦剌大军分四路南下,攻击大明。七月十一日,也先亲自率主力攻大同,大同右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之战;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武进伯朱冕等率军,与瓦剌军在阳和激战,但由于太监郭敬从中作梗,明军大败,宋瑛、朱冕战死,全军覆没……】

全场寂静。

今日便是七月十五,朝廷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接到战报,天幕却这样时间、地点、何人战死都说的一清二楚。

不一会儿,朝臣中出现细细的呜咽声,他们中,有人与宋瑛朱冕等将帅,颇有私人交情,突闻噩耗,难以自持。

朱元璋也忍不住叹息,不仅是为将士们的命,也为大明的边境防御,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变得如此废不拉堪。

“传朕旨意:战死将士,尽量收敛尸骨,好好安葬;并对家眷进行抚恤。”

“是!”王振忙应道。

朱元璋想了想,又说:“此事就交由,兵部尚书邝埜邝大人你去办。”

邝埜忙上前领旨:“是!陛下!”

邝埜的激动之情,难以抑制,他没想到,皇帝会不过问王振的意思,直接把事情交给自己去办。

但户部的人就不干了,“陛下!陛下!”户部尚书王佐立马出来说,“请陛下明示抚恤章程,否则,恐怕户部钱粮,力有未逮啊!”

王佐想到,虽然御驾亲征的事还未定下,但和瓦剌一战,是无可避免的,国库本来就紧张,若是大加抚恤,打起仗来,国库可撑不住了。

朱元璋为难地皱了皱眉,看向王振:“啊,这……王伴伴你看……”

王振被朱元璋那威胁十足的眼神一盯,顿时觉得腿有些发软,来不及多考虑就忙应道:“臣……臣愿献一百金,可供兵部调用……”

“一百金……”朱元璋带着一些不敢置信和为难,“远不足矣!”

王振咬咬牙:“臣愿献……五百……一千金!并一些白玉玛瑙,臣多年的积攒,尽在于此。”

朱元璋立马一笑:“果然还是王伴伴最会为朕分忧!”

钱哪来不言自明,毕竟也先贿赂了他那么久。当然,那句“尽在于此”是没有人信的。

邝埜和王佐都愣在了原地,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皇帝竟然会从他的王伴伴口袋中,掏钱来给别人了。

朱元璋明白二人意思,故意道:“怎滴还不谢恩?王伴伴,你现在赶紧去取了千金,并白玉玛瑙等珠宝来,交予邝大人,免得他们以为朕说话不算话,下的旨不算圣旨。”

邝埜得到暗示,顿时大喜,忙朝朱元璋跪下行跪拜大礼:“谢陛下恩典!谢王公公慷慨!”

王佐慢了一些,但也很快反应过来,忙跪下谢皇帝恩。

一时之间,在场的文武众臣都瞧见了,皇帝金口玉言,掏了王公公的袋子,给战死的将士们抚恤奖励。聪明的人立马跟着邝埜和王佐,一起叩谢天恩,顿时跪下一大片,蔚为壮观。

王振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心里痛得在滴血,却不得不做出一副慷慨大方的样子来,嘴上还得说:都是为了江山社稷。

看见平日里对他没有好脸色的于谦、李时勉等人,此时也笑眯眯地感谢他,王振真是气得牙都要咬碎了。

这些人哪里是谢他?分明是在笑话他!

可是王振也无法,皇帝发了话,他还不敢直接违拗,只好转身回内廷,去住所取一千金并一些素色的珠玉宝石,心里盘算着,这次给出去的钱财,回头还得想法子收回来。

除了王振党羽,其他文武官员,第一次在王振面前,感觉到扬眉吐气。

此时也有人注意到,皇帝陛下,与先前十分不同了。更有人希冀着,这是王振倒台的开始,也是大明复兴的新苗头!

看到诸位大臣喜气洋洋的样子,朱元璋却有些心塞。朱祁镇这个败家子,他的私库一直由王振管着,平日里,还赏了王振这狗奸贼不少好东西,现在却不能直接开口要回。皇帝要回自己的赏赐,得多磕碜啊?还是得再想想办法,从王振口袋里掏东西出来。

只是,大臣们没有喜多久,就开心不起来了。

【也先的军队势如破竹,大明守军难以抵挡,塞外城堡,接连失陷,败报频传,朝廷震动。朱祁镇也是头上冒火。在他看来,瓦剌就是北边的穷邻居,就靠着隔三差五,送点皮毛来打秋风,不靠自家大明朝接济,日子都没法过。自家已经待他们很不错了,竟然恩将仇报。】

【再加上王振在一旁煽动,说是大明朝以马上得天下,明太*祖和明太宗(作话④)都是亲经战阵,皇帝你正当年轻,身体棒棒,为什么不学学你的祖宗,搞一下御驾亲征呢?(作话①)王振这话,听着没问题,可是问题在于,朱祁镇哪里有他高祖爷爷和曾爷爷的本事呢?这就是说朱祁镇普信的原因,明明是个普通的皇帝,却那么自信,自以为可以比肩在华夏史上,能进帝王榜(作话②)前五的太*祖皇帝朱元璋。】

嬴政意外:这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竟然如此出色?

刘彻略有点酸酸的:我排名肯定在他之前吧?

李世民倒是好奇:不知道这位明朝太*祖皇帝,有何功勋建树,令后人如此推崇?

赵匡胤叹息:这位明太*祖推翻了蒙古建立的势力,我这连辽人都还没收拾掉,怕是不及人家。

玄烨眼里闪着意味不明的光芒,大清是在明朝被灭以后,捡漏入主中原(作话③),他自诩圣明,甚至以千古一帝自居。但他深知,中华历史上,传奇性的帝王不在少数,想要挤进前五,也并非易事。如今亲耳听到,后世之人,将朱元璋排在了前五,心中不嫉妒不酸涩是假的。

朱元璋听到后人,对自己如此尊崇,心里颇为受用。既然后人给了如此之高的肯定,说明他许多事做的都是对的,这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和荣幸。自从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离世后,他心中就再也没有这样舒爽过了。

以后这种圈圈数字,就是作话资料和解释专属吧~

①这段话,是蔡东藩编撰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的话,原句是“我朝以马上得天下,太*祖、太宗都是亲经战阵,皇上春秋鼎盛,年力方强,何不上法祖宗,出师亲征呢?”

蔡东藩是清末人,光绪年考中了秀才,后来经历了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期。他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有730多万字,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多,篇制之巨,可以说是历史演义之最。有时间的可以去翻翻,会惊喜地发现,蛮多人参考了他的书的,甚至央妈的纪录片都直接采用他写的剧情(狗头)。

②华夏帝王榜是个野榜,不是官方榜单,不过许多人认同,朱元璋是能稳进前五的,这里采用的众多网友的意见,谢谢理解。

③说清朝捡漏入主中原这个,原因在于明朝是李自成推翻的,不是清朝,也不是当时的女真势力,甚至在明朝时,女真也是依附明朝的存在。当然,也有人觉得女真对灭明出了更大的力气,这点就不做细致讨论了。历史定论是李自成灭了明朝,咱们就这么记住吧。

④明太宗是朱棣,按照祖制的传承,他的庙号是太宗。后来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搞了个大礼议事件,结果明太宗变明成祖了。从宗变祖,也是朱厚熜觉得他对明朝建设贡献很大,不能轻易移到偏殿,所以把他“升级”为祖了,然后他儿子,倒霉的明仁宗朱高炽去了偏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