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种田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 第14章 暖的床

种田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第14章 暖的床

作者:苏佑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30 23:52:08 来源:文学城

锄头不如工兵铲好用,徐兰上午只挖三窝紫薯蓣,下午又挖两窝,第二天不再去,陈粟和木一家挖两天后紫山半山腰有很多大紫薯蓣的消息传出,山脚下的黔首们一窝蜂上山挖薯蓣。

挖出来的薯蓣果然很大,大家脸上泛着喜悦的笑容,不少人更是兴奋不已,磨面不方便,还有很多人吃麦饭,薯蓣煮熟比麦饭还好吃,又这么大个。

至于今年山上为什么生长出这么多薯蓣!

是山神见他们过的太难长出来的!

于是有关山神的事在黔首们传开。

徐兰挖回来的五个薯蓣放在卧室里,打算吃一个,留四个明年做种子种在后院,她把打算告诉石:“石,薯蓣这么大个,我打算留薯蓣种子,明年开春在后院试种,你回去和你大父说一声。”

石听姑姑这么说眼睛一亮猛点头,对啊,他们可以种!

要是种出来,以后不用饿肚子了!

晚上木听了大孙子的转告,也起了明年种薯蓣的心思,并和交好的人说,不少人听后很心动,不过要怎么种?

徐兰不挖薯蓣后把锄头借给陈粟,忙家里的活同时去割编蓑衣的草回来,扯去叶子,绑成小捆挂在后院棚子下晾晒干,等更冷时有空编蓑衣,蓑衣在冬天可以保暖,他们不怕冷不需要,但春天下雨时需要,还是要准备。

秋天干燥,秋风肃杀,唐启阳带人做的第一批泥砖和泥板阴干比较快,能用了,他们把堂屋收拾一下,搬走一些东西。

这天早上,唐启阳带丈人和两个男青年刘平跟王亮准备砌炕,他在院子的地上画炕图,用朴素的语言告诉三个帮手暖炕原理:“我们烧火时地上的土会热,土能储热……,就照着这个图试做。”

木和刘平王亮两人听原理半懂,看图就明白怎么做,相继表示不难。

李方在旁边看四个孩子练剑,分神看唐启阳画的图再听他说的话,觉得很可行,对此充满期待。

政儿和山三兄妹也很好奇,分心被李先生说:“专心!”

四个孩子收起心神练剑。

唐启阳跟三个帮忙说清楚后就开始动工,几个人搬来泥砖和弄来熟黄泥开始砌炕。

帮忙盘炕的人要供饭,徐兰一早就去下鱼笼和挖野菜,中午有鱼,下午杀最后一只野鸭,她顾虑到阿父和两个帮忙肚子里油水少,菜做得很清谈,油水也少,不过有肉吃已经令他们高兴。

堂屋里的炕带着小灶,还砌烟囱,四个人干一天也没盘好炕,第二天下午三点多才全部弄好。

徐兰装一陶锅水放在炕头灶上,用半湿的草在灶下点火,冒出浓烟,浓烟开始向灶口冒出,小会出烟变很少。

唐启阳看炕上没有漏出烟,出去到后面看烟囱上面冒出烟,回堂屋高兴和大家说:“炕上没有漏烟,成了。”

李方不解问:“为何不用明火烧?”

唐启阳跟他解释:“用明火太热,会把泥浆烧烈开,晾干透后再用明火烧就不会。”

木点头,猛烈的太阳晒湿的泥会晒烈开。

李方点头表示理解,看向炕的眼神火热。

炕盘好要晾三天,三天时间不长,所以徐兰和唐启阳没有用烟熏干,让炕自然干,安心去做其他事。

他们安心,其他人心里却像长了野草,知道的人天天来看一眼,木也一样,政儿和石三兄妹也天天进屋看看,就连沉稳的李先生也一天进屋看三回。

炕盘好的第四天早上,徐兰把装一锅水放在炕头的灶上,在下面生火后出去做早饭。

唐启阳把丈人帮忙编的大芦苇席铺在炕上,李先生摸摸芦苇席,唐启阳上炕跪坐下,笑和他说:“先生可上来坐感受一番。”

李方点头,脱鞋上炕跪坐下,一会后腿脚感受到暖和,面露喜色:“大善!你像墨家。”能琢磨出省力的脚踏碓,现在还用普通的黄泥做出暖炕,这暖炕推广后可令无数人度过寒冬。

以前有人在家里挖坑,上面放石板,下面烧小火,石板烧过热会难受,这个炕不是在底下直接烧火,不会出现过热,妙啊。

他看向灶:还能烧热水。

唐启阳摇头:“人吃饭可以吃任何能吃的食物,在学识上何必拘于儒家或墨家,亦或法家兵家,亦或其他家。”

李方听唐启阳这话怔愣,他来教唐启阳读书认字不过二十来天,到现在只教了诗三百和论语,不想他能说出这样的话。

诸子百家争鸣已久,也有将各家揉在一起的杂家,但没有唐启阳形容这么形象。

他问唐启阳:“你想学其他家?”

唐启阳说:“我现在学识浅,是想了解更多,只是买书简不容易。”他们有论语,也知道三十六计,可以用现在的字抄出来,但不好向外解释。

李方:“是不容易,我是儒家,可将手里有的书借给你抄。”

唐启阳抱拳道谢:“多谢李先生慷慨,阳感激不尽!”

李方脸上露出笑:“你聪敏好学,心思通透,潜心学几年必是大才!”

唐启阳说:“可不敢想。”自己只不过多活两辈子,见识广,但要说文化,他们真没有多少文化。

李方真诚说:“你不必看轻自己,左手残亦不是大事,有才必有出头之日。”

唐启阳笑笑,他不在意左手残,这个时候要出头就要去做官,人性复杂,政治复杂,朝堂上的官员各有各的诉求,在其中不免被裹挟,他们志不在官场,只想用所知提高社会生产力,为这个时代的平民做点实事。

他们知道政儿就是赢政,也不想通过他改变什么,在他幼年时护着他,也许将来他不再那么暴虐,那就够了。

两人只是浅交,没有继续往下深谈。

木和石三兄妹到门口,唐启阳招呼他们:“岳父,石,山,芹,炕暖和了,你们上来看看。”

木和石三兄妹同时向李先生行礼,相继恭敬喊:“李先生。”

李先生向他们点头:“上面暖和了,你们来看看。”

石三兄妹又和唐启阳行李,唐启阳向他们点头。

木和石三兄妹在先生面前拘谨不好意思上炕,李先生和唐启阳理解,下炕到屋外。

木和石三兄妹上炕,感受芦苇席的温暖,脸上露出大笑容,随后下炕出去。

晚一些政儿过来,也到炕上体验一番。

徐兰简单做好早饭,吃早饭后四个孩子练剑,他们现在练基础动作行动不剧烈可以在饭后练,明年剑术加快后就不能在饭后练剑。

李先生收拾自己的东西后监督四个孩子练剑,唐启阳带人盘在西间里盘炕。

徐兰拿麻绳去山里的河谷下十几个套子,回来忙家务活,表面上舂麦磨面啥的,有点空用兔皮给阿父阿母做马甲,之前在山上下套两次,一共硝出十二张兔皮,余下的不够四个孩用,杀几只野鸭留下绒毛很少。

早上有很多人来看暖炕,又去西间看唐启阳他们盘炕问问题,下午还不断有人来看,络绎不绝。

照顾政儿的老媪看没什么人了才过来看暖炕,徐兰接待她,等她摸暖和的芦苇席后说:“老媪,我家西间的炕做好后剩下的泥砖和泥板不够砌一个炕,等第二批泥砖和泥板能用就给你家和我阿父家砌炕。”

老媪觉得暖炕确实是好东西,感激说:“好,要多少刀币我们出。”

徐兰顿一下说:“好,没有也没关系。”

老媪笑说:“有的。”

徐兰没有探究他们现在怎么有钱了。

晚上李先生就住堂屋炕上,睡前烧了炕,是很暖和,就是硬了一点,但这是小事,有条件垫几层布,没条件垫两层干草就能解决。

第二天一早,徐兰背背篓进山收猎物,套到五只兔子和两只野鸡,收猎物后捡一些柴放篓子上背出山,途中停下快手挖一点薤和荠菜,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这两种野菜快没了。

她回到家就看到信陵君院子里,放下背篓行礼:“信陵君。”这个信陵君跟一般贵族真不一样,贵族有足够的保暖物,根本不怕过冬,对用砖做的暖炕应该没有兴趣,他却很有兴趣。

信陵君微笑回应并问:“兰娘子套到什么猎物?”

徐兰微笑回应:“野兔和野鸡,信陵君中午留饭吗?”

信陵君笑说:“那就劳烦兰娘子。”

“不客气。”

随后徐兰提着背篓去后院归整东西,又提一只野兔一只野鸡回前院厨房处理,准备午饭。

中午主食是馒头,烧鸡肉和烧兔肉有足够的花椒烹饪,比之前更香,腊肉炒薤和炒白菜,白萝卜汤也不错。

信陵君用午饭后满足离去。

唐启阳送走他后进厨房和在洗碗的徐兰说话:“我给信陵君暖炕设计图了。”他们商量过,暖炕谁要学都教。

徐兰说:“用青砖盘炕感觉也有土气,他不觉得土气吗?”

唐启阳笑:“谁知道,这回他送给我们几卷书和两块墨。”

徐兰:“都是珍贵难得的东西,特别是墨,等盘好炕你去找一张牛皮来熬牛皮胶,我们自己试着做墨条。”他们有做墨条的书,也看过墨条的制作视频,应该能做出来。

制墨用鹿角胶更好,只是现在没有。

唐启阳同意:“好,明年秋收后试做纸。”

徐兰:“嗯。”空间里准备的手纸很少,他们尽量不用,要用也很小心。

两人说会话后唐启阳继续去盘炕,徐兰继续做兔皮马甲,她坐在屋檐下,晚一些看李先生给四个孩子上课。

政儿背诗流利,石和山芹背的时候有点卡,但也能背下来。

他们下课后芹到徐兰身边坐下,芹比年初时变化不少,脸长肉身体长高,眼里有光。

徐兰问她:“你们觉得学诗和练剑得辛苦吗?”

芹羞涩摇头:“不辛苦,大兄说以后上战场杀秦军。”

徐兰没法轻飘飘地劝他们放下仇恨,顿一下说:“你们只知道你们阿父和阿叔在长平被秦军杀了,但你们知道赵为什么跟秦打那场仗吗?”

芹眼里迷茫,摇头说:“不知道。”

徐兰稍想后和她说:“你姑丈告诉过我,我和你说吧。”

芹认真点头。

徐兰:“开始是秦国和韩国打,韩国输了,上党马上被秦军占领,但守上党的韩将传消息给赵国,说要把上党送给赵国,所以才有长平之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暖的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