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节,村里人闲来无事就去田间地头转转,要是看见自家田地里有杂草就清理清理,没有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笑。他们看到崔晚和崔小小路过已经见怪不怪,有些脸熟的妇人还会和崔晚打招呼。当然这离不开姚良玉,马元心和李桂花不经意的闲话,以及崔晚这段时日的经营。
徐家门外有棵枇杷树,茂盛青绿,枝头挂满了枇杷。这个时候的枇杷已经有一点泛黄,尤其这棵树还挨着徐家大门,徐家人有事没事就给它浇水施肥,疏果,长势更是喜人。
“阿嬷。”
“阿嬷。”崔晚母女俩唤了一声坐在枇杷树下补衣服的姚良玉。
“崔丫头,小小。”姚良玉朝她们招招手,示意她们俩到树下的另外两块石头上坐下。
崔晚走过去,刚好姚良玉穿的针线用完了,接过姚良玉递来的针和线就开始穿针:“阿嬷怎么在这不回院子里?”
“这可不是因为这棵枇杷树。”姚良玉语气颇为忿忿,“才刚刚泛黄就有饿痨鬼摘来吃,吃也就算了,啃上一口嫌弃酸又扔了,我这可不来守着。”
“是该守着。”设身处地,崔晚想自己也会如此,甚至还会加个栅栏双重保护。
姚良玉又哼了一声,才放柔声音说:“再过大半月枇杷应当就熟了,到时候你们娘俩来帮着摘。”
表面上说是来帮忙摘,可其中之意不言而喻。崔晚感激姚良玉对自己的照顾,说道:“好,到时候我拿几个枇杷核回去埋在院子里。”
“那敢情好,枇杷树长得快,要不了几年就能结枇杷。”姚良玉一拍手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
“对了阿嬷,今日我来还有两件事麻烦你。”崔晚道。
姚良玉飞速将针线尾巴打了个结,说:“你说。”
“不知阿爹有没有编撮箕?我想买一个。”崔晚道。
“有,你拿去用就是。”姚良玉不在意的摆摆手。
崔晚说:“这哪里能。”然后压低声音:“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想向阿嬷打听打听,这村里头买卖田地是怎么个买卖法?”
一听到这个,姚良玉登时停下了手。她知道崔晚应当是去卖了灵芝,如今问这个想必是卖了些钱:“这简单,有人想卖田地去和他说,价钱说好了就去府衙立文书过户就成了。怎么?崔丫头你想?”姚良玉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嗯,就是不知道这价钱是多少。”
姚良玉想了片刻说:“这田地分为三等,肥,良,薄。一亩肥田能卖到十二三两银子,良田九十两就是好的,这薄田嘛五六两就能买下,有时候再议议价指不定还能少点。”
“这地要比田便宜些,但也便宜不了多少,大概就是少一两银子。”
崔晚听后眉心微微发紧,为难道:“我买不下那么多。”
“买不下也不要紧。”姚良玉凑到崔晚耳边低小声说:“我回头帮你打听打听,有些人家也不会一次就卖一亩。照我说能买上几分田地也成,慢慢的攒,这田地也就多了。”
“阿嬷说的是,我也是这样想的。”崔晚又说:“不过我手里只有三两七钱,也不知道……”
“这有什么,我帮你打听打听,合适就买不合适就攒攒钱,你说怎么样?”姚良玉是打心眼里替崔晚着想。
崔晚一喜:“就劳烦阿嬷费心了。”
“这有什么,几句话的功夫。”
~
还未立夏,中午的气温就有了几分灼热。这段时日没怎么下雨,连带着菌子也没有长多少。崔晚和崔小小一人手里拿了根木棍,不时敲打前面的草丛,天气热了,就怕草丛里藏着蛇。
“娘,这是什么?”崔小小蹲在地上挖马齿苋,没挖一会就看到旁边草藤上结的果子,红彤彤的很是诱人。
如今香椿和刺芽儿已经过了吃的时节,倒是这枸杞叶枝头还有许多嫩叶。枸杞叶烧汤味道不错,崔晚打算摘些去镇上卖。听到崔小小的声音,随手将摘的叶子丢进篮子:“我看看。”
草藤攀岩着山石生长,每个叶片下都结着一个豌豆大小的果子。有些青有些红,不过红果子要比青果子大一圈:“这好像是地泡。”她试着摘了一个尝味道,瞬间熟悉的味道涌上心头:“甜的,可以吃。”
崔小小眼睛一亮,摘了一个塞进嘴巴里:“唔,好甜。”
红透的地泡轻轻一抿就全是果肉的甜味,吃到最后只剩薄薄的一层果皮和籽,尽管如此母女俩也舍不得吐出来,这可是难得的零嘴。不过在发现这片山坡全是地泡藤,顺着它的藤蔓扒啦开叶子就能看到一个个地泡,娘俩也开始挑拣起来。
饶是如此,一个个红彤彤的地泡果也很快装满了一篮子,“再摘些给阿嬷他们送些去。”
“还有巧姨。”崔小小认真的说。
崔小小口中的巧姨,就是马元心的媳妇李巧云。现下农闲,林槐去码头下苦力,晚上也住在那边。家里就马元心和李巧云两个大人在家,现在李巧云肚子显了怀,家里还有两个小的,马元心是一点都不敢走远,这还是上午崔晚听姚良玉说的。
母女俩上山的时候带了一个背篓和两个篮子,地泡多,崔晚干脆将两个篮子都滕出来。一人一个篮子没多久就装满了。
“这里有地泡。”
“哎哟崔姑娘你们摘了这么多了。”两个妇人挎着篮子从山路那头走过来,见到母女俩两个篮子都装了那么多地泡惊叹不已。
“两位婶婶。”崔晚打了个招呼,崔小小跟在后面也喊了一声。
“两位婶婶抓把去吃。”崔晚提着篮子走过去。
“哎,不了不了,这边还有。”
“是啊,我们自个摘就成。”两个妇人连连拒绝,倒不是她们嫌弃,而是觉得崔晚娘俩不容易,再说这地泡就是弯个腰的事。
对方不要崔晚也没有坚持,只道:“那行,我们摘的也差不多了,就先下山了。”
“行,路上看着点脚下。”妇人嘴里含了个地泡,含糊不清的说。
“好。”
下山路上又遇到好几波上山找野菜的村民,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崔晚认识的。山路狭窄,崔晚便带着崔小小往另外一条下山路走去,她记得这条路上有片竹林,也不知道有没有竹笋。
下山的时候已经是日落西山,橘金色的阳光从空中倾斜而下,在河面水田折射出粼粼碎光。
“哗啦”一个鱼笼从水中提起,哗啦啦的水花落下,几条小白鱼和河虾在里面甩着尾巴挣扎。
若放在以前崔晚还会把它们放掉,不过现在她养了鸡鸭,这些小鱼小虾就是给鸡鸭吃的荤菜。将鱼笼放在岸上,又接着去捞另外一个鱼笼,这个鱼笼下在水草底下。伸手摸索到树藤,蓦地一拉,水纹圈圈散开,几只泥鳅疯狂挣扎。崔晚看了一眼,都还挺大,刚好熬了猪油,煎一煎熬汤给小小补身体。
最后一个鱼笼崔晚下在河水往水渠的出水口,解开绑在河边树根上的树藤往上一提,“呀!”手一抖,鱼笼顺势重新落入水中。
崔小小在不远处的岸边守背篓和篮子,听到崔晚的惊呼声,手里的地泡掉在地上:“娘!”
“我没事。”崔晚惊魂未定,鱼笼里面竟然进了一条蛇,看那架势还不小。
“娘。”崔小小已经跑过来了,因为刚才崔晚的惊呼声太陡然,连带着崔小小心口都砰砰跳,“娘,你怎么了?”
“没事,看到了一条蛇。”崔晚解释后成功看到崔小小后退一大步,可她很快又想到什么,坚定地跑步来拉住崔晚的手问娘亲有没有被咬。孩子眼里全是担忧和关心,崔晚心一软:“没有,就是吓到了,小小多喊几声娘就好了。”
本就是缓解气氛逗孩子,谁料崔小小信以为真,连声喊了好几声娘。崔晚愣了一下,一句一句的回应回去。
“娘,我们快回去吧。”见崔晚每一声都回应了自己,崔小小更加信了崔晚刚才的说辞,拉着崔晚的手严词说要回去,离开这有蛇的地方。
“好。”崔晚站起身,心里惋惜那个鱼笼不能要了。可很快崔晚想到了什么,愣怔在原地,内心好似在剧烈挣扎,就连手心都是汗。
“娘。”崔小小担忧的喊了一声,又摇摇崔晚的手想要将发神的崔晚拉回来。
“小小。”崔晚张张嘴,喉咙发干,然后下定决心:“你在这等娘亲,娘亲去去就回。”随即崔晚折身回去,那个鱼笼还沉在水底,树藤耷拉在水草上,随时有滑入水中的可能。崔晚吐出一口气,捡起一根树枝把树藤勾到手能触及的地方,然后抓住往上一提,鱼笼慢慢浮出水面包括那条蛇。这下崔晚看得更仔细了,是一条比手臂还粗的乌梢蛇。
“娘。”崔小小害怕的喊了一声。这也给了崔晚动力,她连忙将树藤重新绑在树根上,因这个动作鱼笼重新入了水,不过看刚才那条蛇还挺有活力,应该一时半会死不了。
“我们先回去。”崔晚走过去摸摸崔小小的脑袋,然后背上背篓提上篮子,另外捞上来的鱼笼也没有忘记,就急匆匆往老宅走去。
这个时候村子里头都忙着做晚饭,崔晚提着篮子和崔小小到徐家的时候,正好听到滋啦一声炒菜的声音,“阿嬷。”
“是崔丫头和小小,这会来得正好,菜马上就好。”姚良玉听到声音从灶前站起身。
刘凤拿着铲子翻炒着菜,自从上次吃了崔晚送的乌鱼,所谓吃人嘴软,现在她再有不满也不好表现出来,再说自家婆婆都发话了,“刚好今天蒸了一笼馒头,这菜拿来夹馒头再好吃不过,崔姑娘一会也尝尝。”
“谢谢阿嬷婶子,馒头不吃了,我一会还有事。下午的时候我摘了好些地泡,给你们送些来。”
“哎哟,这么多,你自个留着吃啊。”刘凤从窗户看出来,眼里带着喜意,她白天的时候还在想山上的地泡该熟了,没想到晚上崔晚就送来了。
崔晚见厨房门口挂着个竹筐,走过去倒了一半出来:“家里留着有,我还要送去林婶家,这就先走了。”
“哎,要我说吃了饭再走。”姚良玉人还没有出来,嗓音就先吆喝起来。
“是啊,崔姑娘吃了饭再走。”刘凤也帮腔道。
“不了,不了。”崔晚走的快,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帮忙把门带上。
姚良玉追出来的时候追了个空,好一阵叹气后才转身往回走,看到筐子里的地泡又一阵夸:“这地泡个真大,甜。”
“可不是,红彤彤的。”刘凤附和道。
从林家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然擦黑,崔晚牵着崔小小的手,问:“真要跟着娘一起去?”
“嗯,娘去哪小小就去哪。”
“不怕?”
“不怕!”崔小小声线有些颤抖,说出的话却格外坚定。
崔晚嘴角微扬,牵住崔小小的手紧了紧。看到那条蛇的时候她也怕,但很快就想起这蛇药铺应该是要收的,而且还是乌梢蛇,记得还是一味中药。她起了这个心思,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崔小小,看得出崔小小怕蛇,她本来打算将崔小小送到徐家待一会。她自个带着蛇去镇上,可没想到和崔小小一说,这孩子也要跟着自己一起去。目光落在崔小小微鼓的脸颊上,崔晚想,那就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