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种田带崽日常 >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种田带崽日常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作者:青烟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00:18:30 来源:文学城

姚良玉的心思崔晚暂且不知,这次她来徐家除了询问这段时日能种什么,还有就是打听村里有没有木匠。

“木匠,我们村没有,隔壁杏花村有。”

“怎么?崔丫头要添置什么家具?”姚良玉问。

崔晚道:“想买两个木桶挑水,这不在镇上没看到有人卖,只能来找阿嬷打听。”

姚良玉笑起来:“这你就来对了。这些个木匠平常不到镇上去,都是谁家要做家具上门找他,做好再去拿,所以你没有在镇上看到也正常。”

原来如此。崔晚心道。

“崔丫头急不?你没去过,要不我领你去。”姚良玉知道崔晚种了几样菜,平日免不了要浇水上肥,所以也忍不住上心。

崔晚摇摇头:“我去就行,阿嬷跟我说怎么去就行。”

“这有什么。”姚良玉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说起来今天还没出门遛弯,老姐姐你要不要也一道去?”

钱老嬷摆摆手:“不了不了,儿子儿媳今天不在家,我得在家看着孩子,不能走远。”

“行,那我走一趟。”

“孩子在村口玩,我去找找他们。”姚良玉要出门,钱老嬷也不多留,起身悠悠哉往外走去。

“走吧,这会木匠应该在家。”姚良玉把门关好后揣上钥匙,路过孙子家的时候招呼了一声,就和崔晚母女俩往杏花村走去,。

“对了阿嬷,做两个木桶多少钱,我怕我带的钱不够。”走出村子崔晚才想到这个要紧事,自己只带了二十文,若是到时候做木桶不够可就丢人了。

姚良玉一边走一边看路两边的庄稼,这几日村子里的麦子都收成了,而且不少田已经开始引水泡田,再要不两天就能种水稻了。

“给五文钱的押金,做好后再给剩下的钱。”

听到只要五文钱的押金,崔晚顿时松了口气。

“以为很贵吗?”

“嗯。”崔晚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哈哈。”姚良玉眼角笑出泪,“这下安心了,喏,小小拿着。”姚良玉注意到崔小小一路都在捡地上掉的麦子,虽说来来往往不知道经过多少人,但总有漏网之麦子没被捡到。于是在看到草根下面的两粒麦子时捡起递到崔小小面前。

崔小小手里是崔晚特意给她缝的荷包,不大,只有她的手掌大。看到面前的两粒麦子,崔小小看向崔晚想征求娘亲的意见,见崔晚颔首,崔小小才开心地接过:“谢谢阿嬷。”

“不谢,这几天捡了多少麦子?”

崔小小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娘亲说有二两麦子。”

“这么多啊!我们小小真厉害。”姚良玉笑眯了眼。

被夸奖了,崔小小脸蛋顿时红扑扑的,刚想说什么又眼尖看到泥缝里的一粒麦子,连忙折了根狗尾巴草去挑出来。

“我看院子里还空了一点地,小葱种点平日调个味就行,还是得多种点能填饱肚子的”姚良玉看到崔小小的动作,一边说。

“前些日子林婶给了我二十根地薯藤,我打算再过几日问问她家有没有剩的,我再买些种下。”

“种地薯好。”姚良玉点点头:“还说到时候让你来我家拿,要是林家没剩下,就来我家,今年我家也育了地薯藤。”

“好。”崔晚点点头。

往杏花村的路是条不宽的泥路,两边的田地里都有人劳作,更远处还有个老汉牵着牛犁田,几个人围在田边看。

姚良玉也看到了犁田的老汉,开口:“走,过去我找他们说句话。”

对此崔晚没有异议,招呼了一声还在到处找麦子的崔小小,就跟上姚良玉的脚步。

“刘老倌。”姚良玉走到田边,和田边站的人打过招呼,就继续和在田里犁田的人说话:“昨儿我家那口子给你说后日一早来我家犁田,你可别忘了。”

刘老倌打开竹筒喝了一口水:“没忘没忘。”

得到刘老倌的回答姚良玉才算是放下心,转而对崔晚说:“种水稻前要翻田里面的土,这几天刘老倌忙得很,不多说几次怕他忘了。”

“是该多说几次。”崔晚目光从田里收回,田里蓄了水,牛拉着犁车带起泥土和混浊的水花,后面跟着两个小娃娃。田里有黄鳝和泥鳅,被这番动作惊得乱窜,这两个小娃娃就是提着鱼篓抓它们。旁边田里也有人翻田,不过是人力拉着犁车。这年头牛贵,几个村子才有一两户养牛的人家,每到这个时候都忙得很,等不及的人家就会自己想法子翻田,还能省上一笔钱来。

杏花村的那家木匠就住在村头,姚良玉带着崔晚到的时候正有一户人家找他做箱子,姚良玉便带着崔晚在旁边等着。听木匠和那户人家的话里,姚良玉说:“这户人家给女儿做箱子当陪嫁。”说完才想到崔晚和崔小小,立即噤了声。

崔晚倒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反倒是有些好奇这陪嫁的木箱子长什么样?可惜这户人家今天才来订,没法子看见。

“两位来,是打算做什么?”送走订箱子的人,木匠就开口招呼崔晚她们。

姚良玉立即说:“找张木匠做两个木桶。”

“木桶,大的小的?”

“大的。”崔晚开口,“挑水用。”

张木匠点点头:“大木桶没存货,昨儿刚被人买走还来不及做,你们要得等上三日。”

“这不碍事,等三天就三天。”崔晚也不急。

“那行,还是老规矩,五文钱定金,剩下的做好再给,要是没来,那五文钱的定金是不退的。”张木匠显然经历了许多,一开口就将规矩说了。

“嗯”崔晚拿出荷包数了数,将五文钱交到张木匠手里,“对了,两个木桶多少钱,回头怕没带够。”

“不贵,两个木桶三十五文钱,回头再给我三十文钱就成。姑娘放心,保管扎实,用上七年八年不成问题。”张木匠就差拍胸口保证。

两个木桶三十五文钱不便宜也不算贵。崔晚心里暗忖,有个手艺就是好,至少饿不着还能赚钱。

来杏花村就是为了找木匠做木桶,如今做好了也该回去了。不过在走出杏花村的时候姚良玉突然想起:“哎哟,看我这记性……”

“阿嬷,怎么了?”崔晚问道。

姚良玉却是想到什么,话在舌头尖打了转,说:“没什么事,走吧走吧。”

刚才姚良玉的样子可不是没什么事的样子,崔晚刚想说话,姚良玉就接着说:“你那灵芝什么时候去卖?”这会路上前后都没人,姚良玉问起话来也没了那么多顾虑。

果然崔晚的注意力被移开:“晾干再去,今日歇了一天,明天我打算继续往山里走走,看能不能挖点草药去卖。”

“要是再能找到一朵就好了。”姚良玉感慨道。

崔晚心里自然也是想的:“希望如此。”

“嗯,我要同你说的就是到时候卖了钱别乱花,最好是能买上一块田地。”姚良玉是打心眼里替崔晚着想。

“买田地。”崔晚心里一动,是啊,如今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有田地,有了田地种上庄稼才不至于饿肚子,找野菜挖草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嗯。”

姚良玉见崔晚听得认真,心里也火热:“到时候我帮你留意留意,就算买不起肥田,买上几分薄田,只要好生照料也是能有收成的。”

“我们这些乡下人,最怕的就是冬天,趁现在想法子多赚点钱买点田地,种上庄稼到了冬天才熬的过去。”

说来现在离入冬还有七八个月,加把劲说不定还能做到。崔晚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恨不得立马就卖了灵芝去买田地。

回了杏源村村口,姚良玉就打发崔晚回老宅照顾地里种的菜,自己则又绕了一圈往另外一条路走去,她出杏花村的时候想起徐文才前几天说想吃煎豆腐,本来是打算就顺路去买的,可那会崔晚在。这些日子姚良玉对崔晚也是了解,到时候买豆腐肯定会抢着付钱,她们娘俩挣钱不容易,还是别让她们破费了。

出门的时候崔晚将鸡鸭和兔子都关在屋子里,等到回来的时候才把它们放在院子里放风,又把屋里打扫了一遍,将扫出来的脏东西都撒到豇豆根上做肥。

崔小小手里拿了一根棍子,拦着鸡鸭不让它们去嚯嚯种的菜,还要抽空看圈里的兔子,娘亲说兔子不放出来,那她只好多给它们好吃的补偿。这边崔小小一人忙碌的厉害,崔晚也没有闲着。她站在屋子一侧看着面前倒塌的屋墙旧址,先前做栅栏围院子的时候没有把这一块围起来,因此要去这里还得绕一圈才行。

同崔小小说了一声,崔晚出了院子来到倒塌的地方。如今自己和小小两个人住在屋里还算是宽敞。可多了鸡鸭和兔子,而且再过一段时间兔子就能配种,等到那时候地方就不够了,而且今天一开门屋里的味道着实不好闻。

“娘亲,你在看什么?”崔小小扒啦着栅栏缝隙问。

崔晚看了一眼院子里,鸡鸭没往种菜的地方去,才说:“娘亲想在这里搭个棚子。”

“棚子?”崔小小眨眨眼睛。

“嗯。”崔晚踩着泥砖走了几步,心里逐渐有了计划。这些墙虽然倒了,但还有些泥砖能用,用竹子和木头搭屋子始终不牢固,还是得用泥砖才行。说做就做,崔晚在屋墙边上清出块空地来,就开始把还能用的泥砖抱过去码放起来。

“娘,我也来帮你。”崔小小打开篱笆圈往里面的竹筒倒了一碗米糠,看到有吃的,鸡鸭扑棱着翅膀跑来。趁这个功夫,崔小小赶紧把篱笆圈关好,又数了数见一只没少才往外跑去。

“娘,我来了。”崔小小见崔晚把一些碎掉的泥砖往后面树林扔,她力气小,只能抱起一块跑过去扔。

崔晚被她这动作逗笑,同时也庆幸原主将自己带来了,不然小小该怎么办?

倒塌的屋墙不好清理,而且过了这么多年,很多泥砖早就在风吹雨淋下化为泥土,崔晚在这片倒塌的地方找了许久只找到一百来块能用的泥砖。还有很多泥砖看起来还行,结果一用力就碎了,压根不能用来做墙。崔晚不禁头疼起来,不过她很快就想到了法子,用这些能用的泥砖砌一截矮墙,剩下的墙用木头做。今天去张木匠家里的时候看到他家里放了很多长木片,到时候去拿木桶的时候问他怎么卖,是在不行就用竹子。想到这崔晚不禁脸红起来,刚才她还在嫌弃木头和竹子的不结实,没想到这么快就打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