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山林也就这段时间热闹,金蝉不管是卖还是自己吃都是极有吸引力。自打决定要把金蝉带到云州城去卖,林槐和林柱子白日花了点心思多做了几根火把,计划今日往山林深处走一点。翻过两座山后就到了一处山沟,这里土壤湿而不润,蝉就喜欢在这种泥土里面筑巢,而前几日又下过雨正是蝉破土而出的时候。
“林二哥,快。”白日回去的时候李桂花揪着林柱子的耳朵训话,更重要的事他娘也跟来了,所以他这会抓起蝉来格外卖力。
火把照亮地面,就能看到树下堆积的枯叶再动,没一会就有蝉从里面爬出来,这会的蝉还没有破壳,行动不快,只见林柱子两只手并用,一个一个的蝉被他抓住丢进布袋。旁边打火把的林槐见状也一手拿火把一手抓起蝉来。白日时他和林柱子说好,今晚上抓到金蝉卖的钱对半分。他们都是血亲的堂兄弟,平日关系又好,往年也常这样做。
另一边,马元心和李桂花一人打火把一人抓蝉,有时候李桂花双手够不着的时候马元心也会出手一道抓蝉。云州城金蝉卖二十文一斤,她俩也眼热,虽说上了年纪,但手脚一点也不慢。
只有崔晚独自一人一手拿火把另一只手还要去抓蝉,不过她没拿一会火把就将其插在地上,空出双手开始抓蝉。她动作认真,在听到耳边窸窸窣窣爬动的声音时,连忙拿起网往树上去网金蝉。金蝉夜里从土里出来就会往树上爬去,等待明日天亮褪去外壳。
这地在山下村子里不是秘密,崔晚他们没抓多久,后面的村民也陆陆续续赶到。有相识的打过招呼就各自抓起蝉来,一点都不分神。
“崔姑娘。”
月上中天,马元心一直绷着精神抓蝉,这会也坚持不住了。这个地方的蝉多,她和李桂花两个差不多抓了四斤多,少说也能卖八十多文钱。她和李桂花估摸了一下时间,差不多子时过半的时候,就开始招呼崔晚和林槐,林柱子:“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去云州城的事是瞒着外人的,因此这会到处都是人的情况下,她只这样说,大家却都是明白她的意思。
林槐说:“的确不早了,回去睡了。”
“对,回了,回了。”
崔晚也拿起火把过去汇合:“那这就下山了。”
“行。”
旁边还有人在抓蝉,虽说都是村里人大家都认识,但这会正是专心的时候,况且马元心他们也有事,遂打着火把快速下了山。
听到动静李巧云披上衣服出来,“我睡下的时候给灶里添了火,这烙的饼还热着,我这就给打包去。”
“我去,我去。”林槐舀了一葫芦瓢水洗过手,“你歇着。”
等林槐提着小包袱出来的时候,崔晚她们已经将今晚抓的蝉称了重。
“崔姑娘抓了六斤半。”马元心掩饰不住的惊叹,她啧啧几声才继续说:“我和你们桂花婶才抓了四斤多。”
“是啊,崔姑娘厉害。”李桂花盯着崔晚的布袋,眼里全是艳羡,这可是一钱零二十文啊!
“林二哥,我们抓了十五斤。”林柱子激动不已,今晚上他可是一点懒都没有偷。
林槐点点头:“今天我们去的这处好抓。”说话间他已经将小包袱斜绑在胸前,“差不多了,这就出门。”
“哎好。”林柱子恨不得这会插上翅膀立马飞到云州城去。
“等等。”李巧云拿出个荷包给林槐,“路上光吃饼不行,遇到有歇脚的向他们买碗热汤喝。”
林槐笑笑接过荷包放好:“行,那我就走了。”
“娘,我也走了。”林柱子也将李桂花给他的两个铜板装好,背上背篓拿上桌上的竹筒和林槐一道踩着夜色往云州城赶去。
“他们走了,我这也回去了。”李桂花颇为疲倦的开口。
马元心点点头:“行,熬了两晚上,快回去睡吧。”
“崔姑娘今晚就挨着老婆子睡吧。”
崔晚没想到马元心如此直接了当的开口,愣了一下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次日清晨。
在一道道鸡叫声中崔晚睁开眼,她好久没有睡过床了,以至于睁开眼的时候已经天色大亮,看得出今天是个好天气。
院子里有浅浅的动静,大概是碍于崔晚还在睡,动作很是克制。崔晚知道自己遇到的都是极好的人,这也是来到异世最为幸运的事。穿好衣服开门,林家两个孙儿不知道去哪玩,不在家。崔小小正坐在李巧云身边看她做手工活,马元心则在厨房里切菜。
“巧云姐,林婶。”
“崔姑娘醒了。”马元心停下动作,“等会就开饭。”
这话让崔晚一怔,随即露出笑:“我来帮忙烧火。”
“不用不用,我这马上就好。煮面,昨儿掐的野菜丢下锅烫烫就能吃。”马元心虽是如此说,但崔晚还是进去帮忙,随着锅里白烟升起,马元心搽干净手上的水,招呼道:“吃饭啦!”
春日里,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四人各自坐一面,面前是热气腾腾的面条。
“怎么没看见林婶两个孙儿,他们去哪了?”崔晚有些奇怪,吃饭了也没有看见他们。
马元心道:“昨儿晚上不是还剩两个饼吗?他们就吃那个,面也不愿意吃,说要去村头和小伙伴玩。”
崔晚点点头。
面香扑鼻,崔晚还能顾及形象,崔小小则是埋头苦吃,最后将碗里的面汤都喝干净了。不过马元心和李巧云都是聪明人,也是穷过来的,只当没看见。
不过崔晚还是有点脸热,是她做娘的不够好,脸微红的开口:“这两天一直看着巧云姐在做手工,这是在做什么?”说完崔晚又有些尴尬。
李巧云倒不觉,说:“草鞋,这不天暖和了,穿布鞋浪费。做草鞋穿坏了也不心疼。”
“草鞋?”崔晚来了精神,想起之前自己脚上的布鞋破了个洞,还是自己剪了块布补起来的,“巧云姐可以教我怎么做吗?”
李巧云点头:“好啊,刚好家里材料都有,一会就教你怎么做。”
崔晚一喜:“那就多谢巧云姐了。”
马元心家的麦子还需几日才能收,听到崔晚要学怎么做草鞋,马元心干脆也拿个凳子过去:“我也做两双草鞋,昨天老头子带了两双走,再做两双他下回回来才有穿。”
“前几天我是做的夫君的鞋,他们男人家的鞋简单。”李巧云拿起竹筐里的一双布鞋给崔晚看。看起来和现代的凉鞋差不多,崔晚点点头。
“我们女子的草鞋编起来就麻烦些,崔姑娘抬起脚,我看看多大。”
“行。”崔晚抬起脚。
“和我一样大。”李巧云用手比划了几下,然后从手边取了几根蒲草,“这里还有蒲草,崔姑娘跟着我的动作来。”
“好。”崔晚注意到李巧云用的是七根蒲草,也跟着拿了七根蒲草。
做草鞋和编竹席差不多,只不过一个用的是竹篾另外一个是蒲草,而且草鞋小,只需跟着自己脚的码数来做即可。崔晚跟着李巧云的动作将鞋底编好,就见李巧云起身从屋里拿了一个木头做的脚模子出来,“这是?”
李巧云道:“这是脚模子,一会编草鞋背就得靠它撑着。”想到崔晚手里应该没有这个,又说:“用自己的鞋也行。”
“崔姑娘的脚和巧云一样大,我这有。”马元心将自己的脚模子拿出来,“你们用,我这会还用不上。”
“谢谢林婶。”崔晚也不客气,接过脚模子后学着李巧云的动作,将其放在草鞋底上,然后将周围多余的蒲草顺着脚模子梳理覆盖。李巧云做完这些又拿了一根棕叶开始编,旁边不时往这边看一眼的马元心见崔晚不知如何下手,连忙放下手里的草鞋指点如何做,“这里编密实点。”
“这里换成稻草。”
“嗯。”崔晚大气不敢出,直到马元心和李巧云婆媳俩点头才算是松了口气,“这就做好了吗?”
“就这样。”崔晚做的着实粗糙,李巧云看着忍不住轻笑,“也能穿,试试。”
马元心也乐呵笑说:“试试。”
“嗯。”崔晚脱下布鞋,穿上自己做的草鞋,李巧云也将她做的草鞋递过去,崔晚一并穿着试了试,“巧云姐做的穿着舒服,我的硌脚。”
“你第一次能做成这样不错了。”
马元心也说:“下回你做的时候再编紧一点就行了。”
崔晚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草鞋始终不如布鞋,但草鞋不花钱:“我记得河边有蒲草,我一会回去割点。”
“行,再拿一把稻草去,稻草编鞋面子。”马元心道。
自己已经不是一两件事麻烦马元心她们,崔晚感激不已:“多谢林婶。”
“客气什么。”那日崔晚送的糖糕,可是用糯米做的又加了白糖,那一包少说十文钱,马元心不是让人吃亏的人,再说只是一点不值钱的稻草。
这会时间不早不晚,崔晚想到刚才自己做的草鞋,干脆借着这个时候又做了一双,有马元心婆媳俩指点,这一次看起来精致了不少。如此就有了两双换洗的鞋,崔晚心情不错,想到如今自己也上手了,这下给小小做她也能穿的舒服,思及此,崔晚说:“时候也不早了,我还要去割蒲草,我就先回去了。”
“这就走?再坐会,差不多老二也该回来了。”马元心说。
“是啊,再坐会和我们说说话。”李巧云也附和道。
“不了,该回去了。”崔晚看看天色,再坐会就该吃午饭了,自己不是那种脸皮厚的,“这两天多谢林婶和巧云姐照顾小小,我们娘俩这就先走了。”
一旁蹲着的崔小小连忙跑过去牵住崔晚的手:“婶婶,姨我和娘先回去,再见。”这是崔晚教她的,说是一种礼貌用语。
“再见,哈哈,哪里学的词。”马元心无罪笑起来,“行,要回也就不留你们,不过把稻草带上。”
“好。”崔晚接过稻草,将稻草放在背篓里。
“一会老二回来,我把钱给你送过去,你在家别走远。”马元心不忘压低声音。
崔晚应了一声,和崔小小一道离开。
“要用脚模子随时来拿。”李巧云大声喊了一句。
就听崔晚遥遥回应道:“好。”
杏源村有五六十户人家,算不得上是大村子,但也不小。随着近几十年朝堂稳定,虽说前些年边境有战事,但也未波及到这里来,因此村里也算是越来越好。就如徐家从村后搬到如今的宅院,村里许多人家也是如此,从山脚或偏僻的地方搬过来。再随着嫁娶往来,兄弟姊妹父母分户,就成了如今的杏源村。
“娘,你看。”刚才崔晚说也要给崔小小编两双草鞋,她的兴奋就停不下来,在前面不时地撒欢,跑着跑着又蹲下捡起路上的东西让崔晚看,“娘亲,这是麦穗。”
“嗯。”崔晚往周围看去,田地里有村民忙碌收割麦子,不远处还有汉子背着一大捆麦子往家里走。至于收割过的田地里有几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在捡拾着东西,崔晚猜他们捡的应该是掉落的麦子。
“快走,快走,别在我田里捡。”
“我家收了还没有来捡,你们这些人就来了。”
“去别家捡。”一个妇人提着竹篮大声喊道,那些老人见到主人家来也不急,一边捡一边慢悠悠走,又被那妇人追到面前骂得狗血淋头还抢回了老人手里的麦穗。
“娘?”崔小小手里捏着麦穗有些无措。
崔晚在农村生活过很多年,知道每到收粮的时候会有些穷苦人家的人会出门捡粮食,想必在古代更为常见:“没事,我们捡的是路上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崔晚脸忍不住一阵阵发烫,可能怎么办?
崔小小倒是不觉崔晚的心思,她只知既然娘亲说路上的可以捡,她走路的步子一下子慢下来,只要看到有麦穗就捡起来,哪怕是混在泥里面的一粒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