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姐儿自街上买了只母鸡回来,自家散养了两年的鸡,紧钱用便提到街上卖。
活蹦乱跳的鸡捆了翅膀和脚,绑在廊下的柱子上。
年姐儿进灶屋烧锅热水,为杀鸡做准备。
昌哥儿近一两个月,外出时少,不常画画,倒是重新捡起书本,每日很是刻苦,瞧着很有劲头,张大娘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敢到儿子跟前说,便跟儿媳嘀哩咕噜,隔三差五的给年姐儿塞钱。
一把把的铜子,一块一块的碎银,硬是要给!
年姐儿看着钱颇有几分哭笑不得,晓得婆婆的心思,又深知丈夫受不得压力,花着心思张罗一日三餐,偶尔温柔小意,嘴上不说眼神亮晶晶的,闹的昌哥儿跟打了鸡血似的,这回真让他给坚持住了,足足刻苦了一月有余。
张与忠之前一直没表示,近两日看年姐儿眼里带着赞赏,肉眼可见的张大娘子愈发春风,眉眼处的得意,街坊邻里都讷闷,可是要抱头孙了?
抱头孙哪有儿子读书重要!
张大娘子心里攒着股劲呢,娘家的风光是风光,倘若有朝一日她儿考上秀才,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街坊邻里在她耳边嘀咕,张大娘子生怕她们跑儿媳跟前乱嚼舌头,拉着脸狠狠的说道一番,原是日常碎嘴闹着玩儿的,她这么一较真,街坊们一头雾水的同时又觉的张大娘子莫不是有病,凭啥子说她们?
“你张大娘子往日里嘴别个又不是没有,凭你张大娘子的儿媳就金贵?”
众人七嘴八舌好一顿说骂,说完,各回各家收拾晚饭。
也就是张大娘子,换成张二娘子她们能骂的更凶,张二娘子好热闹在周边可是出了名的。
回到家的张大娘子有些心虚,时不时的拿眼瞄儿媳,年姐儿瞧的明白,连昌哥儿也看出事来,昌哥儿向来紧着自家媳妇,才放下碗筷,趁着年姐儿芸姐儿往灶屋送碗碟的功夫,他问:“娘有什么事可以与我说,也是一样的。”
“女儿家家的事,你听个甚。”张大娘子随口扯了句。
不耐烦的语气噎的昌哥儿没了下文。
张与忠看了眼妻子,张大娘子起身往外走。
年姐儿起的早,整个张宅她约摸是第二个早起的,第一个早起的是张三娘子。
张三娘子打水洗脸,余光瞧见年姐儿,笑着与她一瓢水,年姐儿双手拿盆接水,道了声三娘又表了满心谢意。
“年姐儿早饭打算张罗甚?”张三娘子嘴里问着,不待年姐儿答,快言快语的来了句:“可是葱饼?家里的小子自吃过年姐儿做的葱饼,闹我两回,做了来,偏说味不对,你说气不气,半大小子正是馋的时候,昨儿睡着后梦里嘀咕呢,真拿他们没办法,年姐儿今儿早饭张罗葱饼,我可得在旁边一眼一眼的看着,跟着做,再说味不对,可就怨不得我哩。”
年姐儿没想好早饭做甚,听着三娘的话,便道:“是要做葱饼呢,一会上街买菜时,顺道带碗豆浆回来配着。”她没邀三娘去街上买菜,三房手头紧,不大往街上去买菜。
张大娘子慌慌张张的起了床,还好赶上了,儿媳还没出门买菜。
“我与你一道。”婆媳俩上街买菜,正是说悄悄话的好时机,为着不错过时辰,张大娘子昨儿晚上睡觉时,念了无数遍要早起,原先她起的也不算晚,一个宅子里头,老二媳妇起的才算晚呢。
与婆婆一前一后出了宅子,年姐儿暗暗琢磨,婆婆莫不是有话要说?昨儿吃晚饭时就起了古怪。
才出小西胡同,这会时辰尚早,街上人不多,婆媳俩周边没什么人,张大娘子压着嗓子嘀哩咕噜,飞快的把憋了一宿的话对着儿媳吐了个干净。主要说明抱不抱孙不重要,别听外人瞎起哄,昌哥儿读书才是最要紧的,然后呢,昌哥儿能不能考上秀才,也不是很重要,别为着读书把身子骨熬坏了,让儿媳看着点儿,她说的话昌哥儿总是听的。
张大娘子一腔慈母心,又想儿子光宗耀祖又怕他吃不住压力。
原是这事,年姐儿不着痕迹的松了口气,酝酿了下,好言好语的安抚婆婆,并表明一定会照顾好昌哥儿。
暂时不用生,对她来说是件大好事,十几岁生孩子太危险,能缓就缓,能推就推。
张三娘子在灶屋眼巴巴的等,总算等来到了年姐儿,一步一步跟着学,热腾腾香喷喷的葱饼出锅,尝一口,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对味了,张三娘子担心自己舌头不灵敏,让年姐儿帮着尝了尝,又拿了好几个送去了二房,没往大房送是因着大房也有。
老三媳妇做的葱饼张二娘子给予了很高的赞赏,竖着大拇指夸了又夸,把张三娘子夸的嘴角咧到了耳根,一路从西厢笑到了东厢。
好几日没回娘家看看,趁着屋里琐碎事不多,婆婆与二娘出了门,年姐儿回了趟福家,身后跟着芸姐儿这条小尾巴。
深秋时节,阴阴的天,刮着风,风里透着轻寒,还未立冬,风里已有了冬的气息。
见着宅门开了半扇,年姐儿晓得应该是父亲回家了,她心中顿喜,常回家,娘与妹妹见的着,却不太见着的父亲,她心里有些想法,中午在福家吃午饭,给父亲打点散酒,张罗两道下菜酒,才一想又起了迟疑,便是能留在家里吃午饭,娘约摸也不会让她掌勺。
晓得娘是心疼她,好不容易回家,总要歇一歇。
算了,还是说会话就回吧。
月姐儿来年春日里出嫁,正是要用钱的时候,省一点是一点。
年姐儿到底没在福家多坐,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带着芸姐儿家回。
张大娘子与张二娘子在外头逛街,买些零碎玩意儿,听说福石昨儿家回,她一下就想到了儿媳,陪着二妯娌闲逛一圈,她什么也没买,往回走的时候,买了半腿羊,没几天便是立冬,冬日里吃羊好着呢。
半腿羊还挺重,味儿腥,张大娘子央着摊主送小西胡同张家。
摊主走不开,他媳妇扛了羊腿,走程快的很,一下就没了影,年姐儿在家里接了羊腿,正想着要怎么吃,张大娘子快步走了过来:“年姐儿羊腿你看着张罗,炖一锅,各家都分点儿。”
年姐儿一下就明白了婆婆的意思,笑的眉眼亮晶晶的,恰巧昌哥儿出屋,瞧进了眼里,呆在了原地。
凭的憨!张大娘子暗想,来了句:“昌哥儿出来的好,快帮年姐儿把羊腿搬进灶间,看着搭把手,这么大一只羊腿,可费劲呢,读书重要,也要动动手脚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第 4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