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足常乐 > 第2章 第2章

知足常乐 第2章 第2章

作者:兮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7 19:12:30 来源:文学城

隔着细细雨雾,瞧不真切,隐约是支大娘子撑着油纸伞自巷子里出来。福月月三步并两步下了小桥,近了些,能清楚的看见那柄颇为熟悉的油纸伞。

正是支大娘子惯用的油纸伞。

“月姐儿你在看什么?”福年年来到二妹身侧,朝着前方望去,来往行人里多是路人:“看什么呢?”

福月月伸手遥指,压着嗓子轻声说:“前面将将要拐弯,穿着雪青窄袖褙子,撑着油纸伞,伞面绣着一朵朵黄睡莲,极为明亮鲜丽少见的很,许是支大娘子,刚从小西胡同出来。”

支大娘子有把纸油伞,伞面上的黄睡莲是福年年绣的,来不及细看,远处的身影拐个弯进了砚池胡同。

福年年没说话,扯了下二妹的衣袖,撑着油纸伞慢慢走。

福月月看了眼安静的姐姐,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了肚里。

片刻功夫,姐妹俩一前一后进了小西胡同。

挨着胡同口的小宅子,朱红宅门忽地开了半扇,恰要出门的少年瞧见往胡同里进来的姐妹俩,还没说话脸上先有了灿烂的笑:“年姐儿,月姐儿。”

福年年朝着他笑了笑,脚步未停,继续往胡同里走。

慢姐姐一步的福月月旋即走到姐姐身侧,姐妹俩差不多的身量,正好将姐姐挡了个严实:“昌哥儿去哪?下着雨呢,连斗笠都不戴个吗?雨看着小,落在身上也容易沾寒。”

张顺昌满不在乎的说:“去前头买几个鸡蛋,跑着去跑着回,沾不着什么雨。”

“喔,那你快些去。”福月月挥挥手,两个大步就追上了走在前面的姐姐。

张顺昌站在屋檐下望着越走越远的姐妹俩,月姐儿走在后面,甭管他怎么看都看不到前面的年姐儿。

如果爹娘有两个儿子……

张顺昌丧气的收回目光,叹了口气,可惜他爹娘只有一个儿子。

瞧着进了午时,张李氏放下手里纳了一半的鞋底儿,起身往灶屋去。二妯娌三妯娌窝门槛里坐着,高高的门槛上放着两个小木盆,边择菜边闲话家常,门口堵了个严实,想进灶屋都不知道从哪伸脚好。

“你俩倒是寻了个好地方择菜。”

张柳氏往里指了指:“大嫂有你一份儿,灶台上搁着呢,多鲜嫩的荠菜,用来烙饼吃,香的很。”

“二嫂烙饼吃,我把荠菜凉拌,大嫂我刚看见昌哥儿买了几个鸡蛋回来,大嫂便用荠菜炒鸡蛋呗,咱们分着吃,一样荠菜能吃三个味,多好啊。”张姚氏小算盘打的哗啦响,笑的一脸喜色。

三妯娌时不时的占点儿小便宜,张李氏张柳氏早已见怪不怪,除了这点,三弟媳没别的毛病。

说起昌哥儿,张李氏神态就见了愁容:“这孩子之前还好好的,精神劲儿足足,让他出门买几个鸡蛋,回来就蔫头蔫脑,我寻思着,八成是又遇见了年姐儿,这咋整啊?”

“说起年姐儿,今早出门我看见支大娘子过来,一准儿是为着年姐儿,”侄子还在屋里闷着呢,张柳氏不敢大声说话:“用过午饭,我就去福家串门,大嫂你去不去?逢着下雨,郊外的荠菜长的特别好,我和老三媳妇采了满尖儿一篮子,去福家时,带一把过去。”

张李氏还在琢磨着年姐儿,年姐儿这孩子是真好啊,一个胡同住着,打小看着长大的姑娘,要是昌哥儿能娶进门多好:“你们说,福家三个姑娘,也不一定非得年姐儿留家里是不是?昌哥儿虽说大本事没有,好歹知根知底,一条胡同住着呢,说是嫁人,其实也没多大变化,一抬脚便回了娘家,多方便。”

“大嫂你别想,想也没用。”张柳氏打断了她的话:“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因为昌哥儿大本事没有,家里只这么一个撑门户,年姐儿便是要嫁人,八成也不会选昌哥儿,要我说吧,年姐儿嫁人挺好,最好选家里兄弟多又是老小的,不用撑门户,顾好自个的小家,还有余力回娘家搭把手。”

二妯娌说的很有道理,张李氏听着满心别扭,没什么心情反驳妯娌的话,蹙着眉头叨叨:“没缘份啊,不知道年姐儿的着落在哪,年姐儿没个准信,昌哥儿巴巴儿望着,我也不敢央媒婆给他说亲,没的钱搭里头事儿不成,倒让昌哥儿生了怨气。”

张姚氏一手端着木盆,边起身边拿屁股下的小矮凳:“大嫂,我帮你择荠菜?要不然赶不上今儿中午荠菜炒蛋。”她家三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好几天没沾荤,还是两天前吃的鸡蛋,父子四个整天儿嚷嚷肚里没油水,跟我嚷嚷有啥用?我倒是想弄点油水给他们,我也馋,哪来的钱?”

“这会儿正青黄不接呢,菜摊我都不敢去,什么都忒贵,上回熬的猪油还剩一个底儿,等我切几块旧年晒的笋干,往水里泡一下午,浸透了,晚上猪油焖笋干,大嫂老三媳妇你们都过来分个小碗,”张柳氏择完荠菜端着木盆起身:“大嫂,中午吃不吃荠菜?不用帮着择,我就张罗自家午饭了。”

“吃,吃,”张李氏没好气的回了句:“一样荠菜吃三味嘛,吃,留一把出来,下午带福家去,剩下的都择了,我去拿鸡蛋。”

张家三兄弟住一个宅子,宅子大着呢,灶房共用,分家不分屋。

就整个小西胡同来说,张家家境算是最好的,有个宽敞的祖屋住着,不是租的房屋。

福家的小宅子便是租的,每年光是租金就得二两六百钱。独门独户的小宅子,贵是贵,但是住着省事没什么龌龊。

十四岁的福石跟着人逃荒来到县城,漫长的半年流离颠沛,队伍里的几个青年对他颇为照顾,他们是谪亲的四兄弟,身上有些手艺,拖家带口的逃荒也没让家里人受太多罪。

进了县城,落了户就此安居。

福石就跟在杨家四兄弟身边做事,又一年,他拜了杨老二为师,学了一身泥瓦手艺。

四十岁的福石,仍和从前没两样,早出晚归随着师傅做事,大半辈子没白活,如今他也算是小有名声的泥瓦匠。

四个师傅要手艺有手艺要本事有本事,他们不缺活,福石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跟在师傅身边干活,一年能挣个七八两银子,运气来了进了大户人家干活,一年能有个十来两。

若非他有门手艺靠,能挣得温饱,虽说无父无母无亲友,好在还有几个师傅帮衬,常家才勉强同意把闺女嫁给他。

都是之前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常家对福石好的很,尤其是常老太,自家闺女一连生三个姑娘,生岁姐儿时遇上难产,大夫说往后再也没法生育,多亏了女婿家里没人啊,否则闺女在夫家的日子,就是泡在黄连汁里,且苦着呢!

下雨天没法出门,用过午饭收拾好灶台,屋里干净整齐没啥可忙活,福常氏找出旧年存的稻草,糯米稻草不好找,她托了娘家帮着寻来两捆,已经用过许多,还剩小半,仅够编两双草鞋。

福常氏拿着稻草,坐堂屋门前,就着明亮的天光,一点点的搓着草绳。

宅门外响起敲门声,听着耳熟,细细分辨仿佛是胡同口的张家,福常氏放下手里的活,小跑着往门口去,开了半扇宅门,瞧着门外的妯娌俩,笑着说:“下雨呢,今儿清闲,难得你俩一道过来,快,进屋说话。”

沏上两杯热茶。

“喏,上午在城外面采的荠菜,新鲜着呢,可水灵了。”张柳氏拎着小竹篮往福常氏跟前递:“今儿中午,大嫂家荠菜炒鸡蛋,我呢,弄了个荠菜烙饼,老三家是凉拌荠菜,都好吃。”

张李氏说:“逢着不下雨的天,咱们去城外头找笋子,草头,我知道一个地儿,好几棵槐树,年年花开的早,这会儿,应该也有了花,捋些回来蒸着吃。”

福常氏自生了岁姐儿,身子骨一直不太利索,沾不得半分寒气也受不得半分热,平日里她多是宅家中,碰着晴朗的好天气,就街坊邻里串门说说话。

“月姐儿岁姐儿吃了午饭就没了影,说是要去外面找鲜嫩的野菜,转眼大娘子二娘子就送了一篮子过来。”福常氏想,上午剁的肉馅还余了些,晚饭不如就着荠菜,包些荠菜饺子吃:“不知道什么时候放晴,摘槐花还得晴天去呢。”

福常氏搓草绳,张李氏带了上午纳了一半的鞋底儿过来,就张柳氏啥也没带,一左一右嘴里絮着家常手上动作不停,张柳氏看着竟也有些手痒,从桌上抽出几根稻草,熟练的搓草绳:“稻草瞧着有些不一样呢,不碎没屑儿。”

“是糯米稻草,不常有。”福常氏伸手拨拉着放桌上的稻草:“你看,分叶儿捋的干干净净,就一根主茎儿,晒足了日头,耐放的很,不容易脆。看看这主茎儿,比一般稻草要长,编草鞋时更顺手。”

纳鞋底的张李氏好奇的拿两根,拽了好几下,嘴里一声咦,顿时笑了:“这稻草编的草鞋肯定耐穿,糯米稻草是吧?”

“对。”福常氏说:“百货全里卖的草鞋,就是用糯米稻草编的,比一般草鞋耐穿。”

张李氏了然:“怪道百货全的草鞋比外边贵一文,生意还更好,我之前讷闷呢,原是这么回事。”

张柳氏接了句:“他家的东西样样不便宜,每日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可见世上没傻子,贵有贵的道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2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