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只道天海蓝 > 第12章 第 12 章

只道天海蓝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鹑衣风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3:39:58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两日,裴瑾过得很是平静。

慕昕因着那日受了冻,又染上风寒,头日几乎下不了地,待第二日才稍好些,这期间一应吃食都有人送至帐内,吃什么随军营当日伙食,多是菜粥、大饼些类,有时会再多一份马奶,当真应了那日鲍冲说的,一日三顿都不曾落下过。

只是,这军中讲究的是吃一顿少一顿,这量便也是往足了给,裴瑾本就少食,这一顿能抵得上她平日里一天的吃量,慕昕也还在病中,胃口好不到哪去,于是,餐盆被取走时便还与送来时相差无几。

两顿下来,有人便看不过眼了。

前脚小兵将剩下的餐食取走,后脚鲍冲就掀了帐进来,手里头方方正正地捧着适才被端出帐的餐盆。

菜粥、大饼如何离开桌的,便又如何回到了桌上,一同上桌的,还有一张沉闷不作声的糙黑面孔,即便已十分收敛,裴瑾还是瞧出了对方眼里——就知道你们这些城里的,吃惯了山珍海味,瞧不上这些粗食——明晃晃的谴责。

这是当真冤枉了。

虽说平日的吃食大多是慕昕专门置办的,但她不重口腹之欲,除了甜食,向来是给什么吃什么,何况这军中的伙夫着实是有些水准的,即便每顿的吃食变化不大,却依旧能变换出些花样,最主要的是,裴瑾扫了眼桌上飘着葱叶、蛋花的菜粥——这些并不是进行过曝晒、烘烤等处理的干粮,而是实打实的鲜材。

边屯。

垦周边荒田,自奉粮草以养兵,这便是穆之恒的续兵之法。

粮草,可谓立兵之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胜之道,毋庸置疑。可历来打仗靡费资财无数,其他姑且不论,光是粮草,筹集与运输之事便能让一万方之国捉襟见肘。国不能无兵,却也不能只有兵,容不得无度索取,泱泱万众将兵的性命,便不能全数托付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堂上官手中。

边防设屯,且耕且战,可攻可守,既能开源,又能节流,两便之事,此法穆之恒不是先例,本也无所不可,但坏在,自景隆三年,四王之乱后,文帝便严令废禁所有军屯,如今的朝廷,业已将不设边屯奉为祖宗成法。

当初穆之恒如何能让旸关获准开设屯田,裴瑾不知道,但到了如今,拥有边屯的旸关绝对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穆之恒是在纸上玩火。

“活——了三十来年,为着一口吃的,豹子我什么没干过!咳咳,损阴德的事没干啊!我说的是打杂、卖艺那些……不提也罢!哎呀,入了军营,日日对着这见鬼的沙子,脑袋挂裤腰带上过活,豹子我不抱怨,有饭吃啊......”

鲍冲没忍住,开始絮叨起来。

“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你们这些当官的,几步路都得八个人抬着,哪知道这些......”

“我不喜八抬大轿。”

“那卫所的伙食也远不......嗯?”

颇费了些口舌,裴瑾才把他们并不是吃不惯,而是真的吃不下这个事实说明了过去,鲍冲脸上的怒色退了个干净,转而是满脸的痛心疾首:

堂堂七尺男儿郎,竟......竟吃这点鸟食?

之后,每到饭点,送饭的便成了鲍冲。

送完他也不走,坐着眼巴巴地瞅着他们吃,裴瑾倒没受多大影响,慕昕是肉眼可见地越吃越少了,于是剩食不见少,反而变多了,鲍冲眉毛几乎拧到一处,就差上手塞他们喉咙里了。

眼见慕昕愈加悲愤的眼色,裴瑾正经八摆地与鲍冲交谈了一番。

不料,铩羽而归。

无法,她便干脆提议一同用饭,鲍冲眉头一松,欣然答应。

如此,鲍冲又多了个陪饭的干事,除了不胜其烦的劝吃,裴瑾颇感此法不错,不仅能将所有饭食一扫而光,搭伙大口大口吃食的样子还怪下饭的,连她都多吃了半碗。

慕昕也逐渐消了对鲍冲的抵触,饭时拉话闲聊,甚至能与他攀扯一番,这么下来,两人竟有了一见如故的意味,鲍冲混在营帐的时候就变多了,慕昕的走动也顺带被他包揽下,不过慕昕对于鲍冲的胸前式搂抱是拼死反抗的,程度之激烈甚至将鲍冲皮实的脸上挠出了两条红痕。

最后是两方妥协。

于是,军营中便能看到这样一副场景:脸色苍白的男孩软趴趴地挂在两个他那么宽的背上,两眼却闪闪发着亮,嘴里时常唤着“大鲍哥”,向身下人问个不停。

路上的人每每看见他们这一对,总要对鲍冲冒出一句:孩子都这么大了?

鲍冲笑着轰走这些胡侃的,旁的也不解释,依旧不厌其烦地背着人各处走动,他乐意着呢!真要说有什么不乐意的,那就是背上的人太轻了,与他的二弟甚至三妹都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是的,鲍冲权将此事想象作在家中照顾弟妹。

距离上一次归家已逾两年,离家的时候两个小家伙还只到他的腰,现在估摸着可以到他胸了。说起来真是甜蜜的苦恼,每次回家都得缠着他,赶都赶不走,只能身上挎一个,手里再攥一个。

这是时隔两年,他背上又有了温热,好似久违地回到了家中一般,被边风吹得冰凉的骨头里都暖洋洋的——

想他们了。

想回家了。

……

不过这些都得放心里,自是说不得的,说出来背上的这个小家伙又该挠他了。

小孩可听不得别人当他小孩。

鲍冲只提了句改称呼的事,什么“大鲍哥”,听着怪别扭的,若是能从小家伙嘴里听到一声“大哥”,清脆的,又绵绵的,那可太他娘美了!

对于这个要求,慕昕回说:“因为在鲍哥身边有很塌实的感觉,不自觉就喊了‘大鲍哥’,大鲍哥是不喜欢吗?”

对着一眨一眨的乌黑眸子,鲍冲瞬间将别扭抛到了九霄云外——

喜欢,你爱咋叫就咋叫,都喜欢!

鲍冲来来往往的,看着好似十分松闲,但裴瑾还是察觉到营地的戒备愈加森严,所以照料的活虽已轮不上自己,裴瑾大多时候仍是呆在营帐内。

那日后,她没再见过穆之恒,甚至温泠也不曾见过,对此,裴瑾并未寻问,只让鲍冲传了个话,询问可否用帐内的桌笔书纸。

原本并未期望多快有回复,不想当日鲍冲便捎回了一张便条。

饭桌上,裴瑾捏着便条蹙眉不语,忽地看向鲍冲。

鲍冲被看得莫名其妙,凑过去问她上面写了什么,裴瑾便将条子递给了他。

鲍冲是从一月前立志学识字的,学时方知挨饿、打仗,那也不过是艰险世事的一隅。仅仅一个字,便能让他生出孤身被数千敌兵包围的感觉,那是一阵头皮发麻啊,其中酸楚不可尽言,简而言之就是十分艰难。

现下忽地放了张字条在眼前,竟生了种校场检兵的紧张之感。

他搁下碗筷,皱着眉头看了半晌,问道:“这两字——一个是……任,另一个......是便?”

裴瑾默了默,点点头。

鲍冲肩头一松,将字条又翻来翻去看了好一番,确认上面只有龙飞凤舞的两个字,他看向裴瑾:

“就这?”

“嗨!将军这意思是随便你看罢?你看我干啥真是......”

他把字条又塞回裴瑾手里,继续扒拉起碗中的饭。

裴瑾盯着回到手中的字条,指尖摩挲着侧边,神情若有所思。

这侧边是一条锯齿整齐的毛边,是被人撕去一半的痕迹,但鲍冲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

为何要撕去呢……

“军中纸物很紧缺?”她问。

“磨喔巴,”鲍冲嚼巴几口,咽下嘴里的饭,“库里还有,谁说缺了,我问问去,最近也没人管我要啊。”

裴瑾点点头,不是因为紧缺便好,那许是当时手边没有整张可用,或是有其他传信的急务,又或者只是一个节俭之人的本能之举罢了,缘由来去就是这些,这些都不是有威胁的问题。

既已得到对方的明确答允,裴瑾便安心地用起位于营帐角落的一方书椅,上面还维持着那晚穆之恒收拾后的样子。

本应避嫌的,尤其是他用的书椅,但断不是一时兴起试探,会将她安排在此,难道不是说明此处并无可忌讳的吗?总不可能是出于信任,眼下他们毫无信任可言。

这般想着,她已然坐在了椅子上,肩背竖得笔直,在左手边那叠书中,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她已经视线扫过很多遍的——兵书。

此书出现在这桌上是最不意外的,书脊有些弯曲,边缘翻卷已有破烂,可见其主人已经翻阅过无数次。

好似即将打开名为“穆之恒”的大门,裴瑾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翻开第一页,然后第二页、第三页、四页、五页、六七八页…..

......以及可见,其主人多么的不爱护。

裴瑾从最初的屏住呼吸,此刻已到了需要压制呼吸的地步——

书上遍布着阅读之人的批注,这是思索钻研的证明,本无可指摘,甚至极为可嘉。

可是!可是!

批注的大小、排布、颜色,何以能有如此多式样?原本的字体已黯然无形,眼里只剩下大大小小犹如鬼画符一般的潦草字迹。

起初她试图辨认出这些字,识别了十个字后便放弃了,并不禁后悔起浪费在这上面的好些心神。

再翻过一页,裴瑾僵住动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上面的一块朱色滴墨。

“啪”地合上书。

门刚刚被推开一条缝,透过缝隙扑面而来一阵罡风,站在大门前的人涌上了一股强烈的不祥之感,猛力揪住门把合上缝隙才舒了口气,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去。始于好奇的探究到此为止,甚至心有余悸。

裴瑾靠在椅背上辗转了良久。

最终她还是坐起了身,从那一叠书中挑出了一本,这时她所想只为消磨闲余。

书拿到手上,才发现四角都泛着黄,看上去已有些年时了,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书的书封被撕了。

不过正因此,裴瑾一眼能看出这书较为整洁,还没有那些不可理喻的东西。

或许是没能入了主人的眼,庆幸庆幸。

日子在这般“闹腾”中平稳地翻过,并无意外发生,慕昕的风寒也在好转,只是面色依旧苍白。

因着自己的莽撞耽搁了进程,他一直很内疚,方一能下地,便向裴瑾催促着启程。但自家主子只是伸出纤白的手指,捏了捏他脸上的肉,然后……然后他还是在这里躺着。

是他没表现出劲头吗?怎么就不能争点气呢!慕昕盖着被子忧郁地想着。

不过他忧郁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那头黑熊原来这么有意思!慕昕甚至玩得有些忘乎所以。

直到......

坐在角落那张椅子上的裴瑾面色愈见凝重。

慕昕把放出的心捏巴捏巴塞回心口锁起来,更内疚了。

这日收回在军医指尖下的手腕,他再次向站在身边的人说出了启程的希求。身边的人没有立刻回答,送了军医出门,在门口仿佛是交谈了什么,再次返回他身边,她对他说“好”。

到了离开旸关的时候。

定下在红日初升之际启程,彼时那光轮还未有能将人吞噬的力量,正是赶路的好时候。

慕昕在一旁扯着鲍冲依依不舍地道别,裴瑾看向三日未见的温泠,道:“我二人也无行装,参将实在无须相送的。”

“大人客气了,将军听闻大人今日离开炀关,特意吩咐在下送行的,分内之事。”

“......也包括那个?”

裴瑾掀起眼皮看向前方,那是三十余个黑甲骑兵围绕着的一辆马车,那马车无门也无窗,三面大敞,看着极为......如何说呢......清凉......

温泠解释道:“他们将护送裴大人一路至廉州,大人万勿推脱,路途难测,只有这样我们方可放心些。”

“至于马车,是为裴大人您和慕小友准备的,慕小友伤寒初愈,骑马恐怕是受不住的,裴大人这几日衣不解带地照看,恐怕也精神不济,将军特意吩咐,让您二人乘坐马车赶路。”

温泠说得慢条斯理,裴瑾稍一抬眼便与他对上视线,这会儿没有其他干扰,她注意到对方说话时,是始终看着交谈之人的。

偏生他惯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眼眸中仿佛荡漾着一汪春潭,霖霖泠泠,让人不觉生出舒适惬意之叹。

要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呢,含在嘴里的拒绝是说不出口了,裴瑾回以浅笑, “有劳费心了。”

场面话说完,两人一时相顾无言,温泠是无话要说,裴瑾则从坐在书桌那日起说的话便少了,此时亦无心多说,她转头看了一眼慕昕,说:“该走了。”说罢不再等他,自己先上了马车。

“……右……不对,左、左脚再往前点,诶,诶!站稳喽……”

慕昕被鲍冲举上车时,裴瑾正靠着车壁阖眼坐着。

“真是奇了怪了,身板怎么能这么轻,饭都吃哪去了呢?之后我可不在你身边了,饭还得按着这几日的称量吃,不能……唔……唔?”

鲍冲两手把着慕昕的腰,双眼光盯着他的脚下看,见人稳稳地站上了车,正欲放手,不察被手里的人猛地捂住了嘴。

他愣了一瞬,双目陡然瞪大,以为小孩是嫌烦了,当即生了反骨挣扎起来。

大块头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只见马车已经开始有些晃动,慕昕发了急,挤着眼朝鲍冲打嘘,手又向车里笔划着,鲍冲这才感到不对劲,探头朝车里看去。

车内正是一片岁月静好……

这下知道自己误会了,鲍冲不再较劲,朝慕昕点点头,示意他可以松手。

慕昕松开手,手掌往鲍冲衣服上蹭了蹭,突然好似想到了什么,弯下腰捂在鲍冲耳边说起了话。

温泠站在原地,眼见着就快把人送走了,那两人又在马车前讲起了悄悄话,“......”

他提了口气,大喊道:“该启程了!”

谁知那扭扭捏捏的两人倏然僵住,下一瞬齐齐瞪向他,举着食指竖在嘴巴前气急败坏地抖动着——

让他闭嘴。

……反了天了!

他又提了口气,却见两人突然干脆利落地分开了,鲍冲那个缺心眼一脸正经地向队前走去,那慕小孩则做贼似的爬进了车。

顿了顿,他默默把气排了出去,麻木地看着鲍冲同骑队领头的说了几句话,看着那领头戴着黑面点了几下头,看着鲍冲向后退开几大步,看着——

马车终于缓缓驶动起来。

温泠嘴角终于恢复了一贯的弧度,就是怎么看都有些如释重负的意味。

慕昕轻手轻脚地钻进车,见裴瑾仍靠在车壁闭着眼,方才的动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她,舒了口气,但随即又想到,如此短时间都能睡着,主子真的很累。

慕昕心又被揪了一下,暗自庆幸没有直接喊出发,而是让鲍冲到前队去通知启程。

他在马车内打量了一番,车内并没有在外头看的那么不堪,坐板上都安置了软垫,不由得松了口气——想必行到廉州城里,骨头还不至于脱位。

挑了窗边坐下,抬头之际,便见原以为睡去的人已经睁开眼,那人正笑盈盈地看着他,眼里并无睡意。

若是初到旸关那日,在这般的视线下,慕昕必定恼得红透半边脸,再梗着脖子呛回去。而眼下,他只是抿了抿唇。

静默未几,他闷闷地问:“主子,我们——还能在日后相见吗?”

裴瑾一噎。

方才她闭着眼睛,但其实并未睡着,若是慕昕他们两仔细看,便能发现她的眉心处始终有一小块凸起。

这两日,她坐在那方书桌,想起了很多事。从手里握着的书眼熟的念头生起,零落在记忆各处的碎片便纷涌迭至,在她的脑海中翻腾不止,最终,又化成一股莫名的情绪闷堵在心口,她不想继续看下去,却又迟迟无法放下,直到坐上了这回程的车,她才松了口气。

可那些杂念——且称之为杂念罢——仍然时不时冒出来,她不胜其烦,所幸闭了眼。兴许能睡上一觉,她想。

但很快她便发现自己错了,一闭上眼,她便仿佛仍坐在那方书桌,手里握着那本书,她陷进了更深的漩涡里,甚至生不了抗拒。

天人交战中,慕昕进来了,于是她“醒”了。

这时间她对外界不是一无所知,相反,慕昕被抱上车,与鲍冲打闹等等她都知晓,这般下竟还生出了些打趣的念头,念头一出,连她自己都感到荒唐。

不成想,慕昕这次倒没有恼羞成怒,反而问了她这么个问题。

她收了笑,神色复杂一瞬,很快又归于平静。她知道慕昕问的是鲍冲,是这几日朝夕相处的伴友,亦是边关的数万将士。

但她没有回答,因为,她许不了相逢。

慕昕难得的没有执着于一个答案,他侧过身,趴在窗口,扬着笑对着站在原地的两人,懒懒地挥着手。

直到视线中的人隐入沙烟,轮廓也不复见。

车队踽踽行于黄道上,朝着背离旸关的方向,远处那片旌旗连营的地方,已然朦胧成一座起伏的黑色峰岩,横亘于天地之间,文风不动,默然无言。

却又无时不发着铮铮的铜声。

裴瑾从始至终没有回头看。

那人没有出现,她想她是庆幸的。

只愿君得偿所愿,此后相隔千里,于道各努力(1)。

1)引自周行己《送友人东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