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见到李世民,觉得此人身上有一股龙虎之气,日后绝非等闲之辈。
听口音,的确是山西太原人氏。
如此英雄豪杰,又武艺高强,倘若不趁机将其拉拢,他周瑜就枉为【江东双璧】之一。
“李兄,近日曾听主公讲起,汝英勇果敢,武艺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军中正好备了一些小酒,不如咱们浅酌几杯?”周瑜说道。
孙策正有此意,此间房屋刚斩了刺客,不便继续议事。
李世民沉思一会儿。
“恩公莫再推辞,您两次相救,孙某甚为感激!定要与你痛饮一番,如若不然,实为憾事。”孙策说道。
“多谢二位厚意!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正好李世民也想说服孙策他们归附荆州,共同对付曹操,让江东和荆州百姓免遭兵燹之苦。
听闻李世民此言,孙策和周瑜相视一笑。
三人来到一间雅阁,条案中间有一香炉,烟雾香气环绕其间,旁边还有一架精美雅致的古琴,两个紫檀木做成的插架上装满数卷书简。
【这个房间爱了!】
【老祖宗的审美真是绝了!】
【毋庸置疑,周瑜是个很有美学品味的人。】
一会儿,桌子中间已摆好酒菜,三人亦分宾主坐定。
桌子上的菜品皆以江东历史名菜为主,色香味俱佳。
分别是【清蒸武昌鱼】、【莼羹鲈脍】、【赤壁鱼糕】、【龙凤配】、【柴桑鸭】等等,十分丰盛。
当然,为了照顾李世民,还额外做了一些山西的菜品,比如【老豆腐】【荞面灌肠】等。
看到这菜品,李世民想着周瑜可真是心细之人,想得着实周到。
几人坐定以后,周瑜就说道:“今日能结石李兄,实为人生一件幸事,不禁技痒,就让我弹上一曲,替大家伙助兴。”
说罢,周瑜悠然来到古琴前,潇洒坐定,当素手拨动琴弦,悠扬的音律便流淌开来,让人听后忍不住为之动容,屋外的士兵听后都沉浸其中。
李世民听完周瑜弹的天籁之音,深深感叹:难怪后世有【顾曲周郎】这个成语,他的琴声铿锵有力,触动灵魂,仿佛江山画卷慢慢在你眼前展开一般。
“刚刚献丑了。”周瑜弹完以后谦虚地说道。
李世民:“吾素闻公瑾精通琴棋书画,才情双绝,今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适才弹奏的《高山流水》,意境高远,感情充沛,或如高山大海,浩瀚奔腾,或若溪流蜿蜒,柔美动人,不愧是【江东双璧】中的周郎!”
听完李世民的评价,周瑜惊叹道:“李兄亦通音律?”
“略知一二而已。”
周瑜看李世民点评如此到位深刻,不像略知一二的,刚刚还想靠着**琴技征服李世民,现在看来,人家也懂。
周瑜坐定,一旁的孙策便抬起酒杯对李世民说道:“多谢李兄两次救命之恩,孙某敬恩公一杯。”
说完以后,孙策先干为敬,李世民亦好爽地端起【犀皮黄口羽觞】一饮而尽。
待李世民喝完以后,周瑜便开始婉转地步入正题,“吾看李兄亦是有雄心壮志之人,且武艺高强,才情了得,倘若能够留在东吴,三军职务,任君挑选,到时候一起勠力北上,共图大计,为天下百姓谋一个安定的盛世,岂不美哉?”
李世民:“公瑾和伯符好意,吾心领了,不过我心中早已想好去处。”
周瑜看到李世民潇洒一人,行踪不定,还以为他尚未投主,甚至猜他属意江东,不曾想他竟然有更好的去处。
“不知是哪位诸侯,如此幸运,竟被恩公看中?”孙策问道。
周瑜的眼里已经有了警惕之色,如此人才,倘若不能为东吴所用,亦不能让他跑到敌人那里去。
“能让恩公如此看重,想必才能抱负都不差,该不会是曹操吧?”周瑜试探性地问道。
李世民:“吾早已看清,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现在更是以【魏王】自居,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虽然此人聪慧、勇敢、重才、爱民,率精兵数万,横扫群桀,仗威中原,但是他亦狡黠、多疑、自私,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曾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并非吾心中良主。”【注1】
“既然不是曹操?难道是袁绍?”周瑜有些纳闷,放眼天下诸侯,要论有能力的诸侯,除去东吴孙伯符,就是许都曹操,既然不是曹操,难道是家世甚好,子弟遍布天下的袁家。
倘若李世民真选择袁绍当自己的明主,周瑜倒是觉得他有些明珠暗投了。
李世民回答道:“倘若论家世,冀州袁绍,四世三公,天下鲜少有与之能匹敌者,更兼兵精将广,名臣武将众多,攀附者不计其数,但他亦并非吾心中明主人选。”
“袁绍家世显贵,袁绍本人亦是天之骄子,仁兄为何不投奔他呢?”周瑜故意说道。
李世民:“袁绍虽有威容器观,鹰扬河朔,但他拥贤才而不用,闻善谏而不纳,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早晚得被曹操所灭,吾岂会千里送人头?”【注2】
周瑜心中暗暗惊叹,李世民不仅武艺高强,才情双绝,还智略超群,真是难得的王佐之才,倘若有他助力,东吴定能一扫死海,平定天下,这下周瑜更舍不得李世民离开,想办法要将李世民留下。
“天下英雄所见略同,恩公属意的明主既不是曹操,亦不是袁绍,该不会是荆州刘协吧?”孙策问道。
刘璋暗弱,不值一提,剩下的最可能就是刘协了。
虽然他在世人眼中,一直都是傀儡懦弱的皇帝,但是有一点,是天下所有诸侯都比不了的。
那就是,刘协是汉室正统皇帝,那些忠于汉室的旧臣,就算明知汉室衰微,也愿拼尽全力,力挽狂澜。
他孙策虽然有征服天下的壮志,但是他不姓刘,注定要遭遇比刘氏更多的困难。
不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先父为了建功立业,四处征战,勠灭黄巾贼寇,威名显赫,自己作为孙文台的儿子,岂能丢他的脸,当一个屈居于小人袁术的懦夫。【注3】
纵然千难万险,他必勇往直前。
李世民回答道:“没错,正是荆州刘协。”
“仁兄该不会是刘协派来东吴的说客吧?”周瑜道。
周瑜心里已经琢磨了一堆,李世民看起来聪慧弘毅,坚决果断,不像是初出茅庐的青瓜蛋,他潜入东吴,暗中相助伯符兄,到底为了啥?
倘若如他所言,钦慕伯符兄少年英豪,不忍他如此早逝,那为何他不归附东吴呢?
东吴虽然不如冀州许都地广将多,但是有江河之固,山川之险,土地肥饶,鱼米繁盛,众才依附,更兼伯符兄勇谋兼具,爽朗重义,能听善言,鼎足江东,以此为本,趁机北上,如其克谐,天下可定。【注4】
但是自己和伯符兄已经朝他抛出橄榄枝,可他不但不接受,相反还说另有明君。
既已有明主人选,干嘛来东吴跑一趟?
看他主意坚决,肯定已经投奔刘协,然后奉刘协命当说客。
如若不然,周瑜想不到别的解释。
李世民坚决果断地说道:“吾断不是刘协派来的说客!”
“仁兄敢起誓吗?”周瑜正色道。
李世民:“起誓有何不敢,吾李世民在此立誓,如若我为刘协说客,车裂而亡。”
【这个誓言够毒的。】
【周瑜,他不是刘协派来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刘协!】
【周瑜,你的想法其实是对的。】
周瑜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李世民,发现他并不像撒谎。
“刚刚皆是公瑾玩笑之言,请恩公切莫在意。”孙策连忙打圆场道。
“既然恩公决意要投奔刘协,为何要来我江东呢?还煞费苦心多次营救伯符兄?”周瑜继续追问道。
李世民:“汉帝刘协爱民如子,仁德宽厚,但是二位亦是人间豪杰,吾不想伯符惨遭陷害,更不想你们与汉帝兵戈相见,因为那样既耗费资财,又浪费兵力,还让百姓遭遇战火。”
虽然他起誓不是汉帝的说客,但他所言所为,皆是汉帝的说客,孙策周瑜岂会不知。
倘若二凤当曹操和袁绍的说客,此时此刻,周瑜可能会杀之而除后患,但是李世民属意刘协,他们则不会杀他。
其一,他对孙策有救命之恩,杀之为不义。
其二,既然李世民忠于汉帝,杀之为不忠。
听到二凤属意荆州,周瑜没有回答,他看向孙策。
孙策听后道:“恩公身怀壮志,不能在吾帐下效力,实乃大憾。不过共同效力刘协之事,还待商榷,毕竟这江东数郡都是弟兄们用命打下来的,我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数万将士,倘若刘协跟恩公一样,卓尔不凡,睥睨天下,吾甘当卫青霍去病,保天下太平,倘若汉帝孱弱,不思进取,吾自不能明珠暗投,将数万将士和百姓置于水火之中。”
注1:编选自《三国志》;
注2:选自《三国演义》;
注3: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4:编选自《三国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周瑜劝二凤加入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