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直播剧透我是千古一帝 > 第1章 第1章

直播剧透我是千古一帝 第1章 第1章

作者:西中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7 11:10:37 来源:文学城

大晋,永兴十五年。

公卿大臣们议完事,依次从未央宫正殿宣室殿退出,一言一行皆有规矩,但时不时就有人抬头往天上看去。

天上有一大块透明却又泛着微光,似锦似布的东西。

天幕出现一个月,始终高悬于景朝天空,静默不动。白天亮着,晚上变暗,不会影响人睡觉,端的是玄妙。天幕明明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凡是在景朝国土上,无论是官还是民,抬头都能看到它,让人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办到的,已经超出了世人的认知,一致被认为是神迹、祥瑞。

尽管神迹不会动,不会出声,但这不是更好吗?更容易让人操作。

朝廷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这是上天对皇帝德行昭彰,朝廷吏治清明,天下海清河晏的嘉赏。如今天下安定,朝廷的这番说辞,百姓毫不犹豫就接受信服了。

即使有脑子糊涂的人,坚持认为天幕是祸端、不祥,也只敢在私底下说说,不敢直接站出来忤逆朝堂。

天幕刚出现那会儿引起的波澜,已经在这一个月里被朝廷悉数抚平,上至皇帝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渐渐将其无视。

丞相公孙达眼睛紧紧盯着天幕,神情严肃,身边太尉周武见到他一脸严肃,问道:“怎么了,又在看天上那块锦帛啊,它有什么好看的,都这么久了也没动静。”

丞相公孙达否认天幕没有动静的说法:“不,它动了。”

周围人听了,纷纷看向天幕,果然动了。众人一片哗然,惊讶、欣喜、慌张、担忧、平静种种情绪错综复杂。

宦官见到天幕的动静,连忙跑向未央宫禀告皇帝。

公孙达心情沉重,他向来敬鬼神而远之,他们口头上将天幕说成是苍天给予的神迹,谁知道它到底是还是不是呢,希望它真的是神迹,公孙达眼底不由流露担忧。

永兴帝上朝议政结束,带着太子和成年皇子回到后殿,熟门熟路询问太子对朝事的看法,又命内侍将在宫中念书的几个皇子带过来,考校他们的功课,以免他们偷奸耍滑,敷衍了事。

皇子们进来不久,便有宦官白着脸进殿,见到皇帝,脸上的慌张退去,放缓脚步,恭敬地拜倒在地:“陛下,外面的那块天幕有动静了。”

“哦?”永兴帝语气平静地轻问。

下一刻,永兴帝看向太子,笑着说道:“太子,跟朕出去看看,这天幕究竟是想干什么。”

太子温和笑道:“是,父皇。这么久没动静,儿子还以为它是个死物,没想到不是,无论如何,儿子相信它是上天赐予父皇和大晋的祥瑞。”真心实意。

殿内其他皇子跟在他们后面,殷璋不紧不慢地走着,不显山,不露水,却掩不住他的贵质天成。身姿挺拔,剑眉星目,谁都不会怀疑他天潢贵胄的身份。

殷璋神情微妙,他没有想到,他都穿到了异世界,还能看到天幕这么高科技的东西。

殷璋前世久病在床,死亡那一刻,他被一个系统带着穿越了,胎穿成为大晋的皇子。

然而来到这个世界,系统发现绑错人了,给了他一份补偿急匆匆离开,殷璋心想,系统不是原路返回绑定正主,弥补过失,就是回去写悔过书。

殷璋得到的补偿是一块黑色无字石碑。一开始他不明所以,直到他从石碑上悟出来一篇名为《长春诀》的功法,他方才明白,这是一块悟道石碑。

他一悟出功法,石碑立即碎成渣,显然是一次性用品。

不过在碎掉之前,石碑给他传了一道讯息,告知他,他悟出的是一篇修仙功法,开篇有灵气、筑基、寿五百的字样。

殷璋顿时就被它迷了心眼,前世他活了十几年就病死了,这辈子遇到机遇,他不求寿五百,那太过虚无缥缈,只求活得比前世久。

他不想再病怏怏躺在病床上,无能为力。他想要下地走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

于是在幼时不能走路前,殷璋天天装作睡觉,一遍又一遍在心里琢磨经文。等长大了,他的心思依旧是放在修炼上,每天上完课会安排时间打坐修炼,修着修着,竟真的让他修出一点东西。

力量越来越大,可轻易掰断桌角,记忆越来越好,过目不忘。身体外表看着瘦,实则强壮有力,甚至能感知到别人激动时的情绪。他一般用来当探测器,探测他人对他的好意恶意。

他不想当皇帝,一心想着修炼活得久一些,再加上他切实感受到自己变强了,导致他不像其他皇子那般,对奋斗当皇帝一事充满激情。

殷璋走出另外一条路,小小年纪,就开始追求寿命,那些年迈的皇帝都干过这事儿,他也算是弯道超车了。

没死过的人,不懂他对寿命的追求。

殷璋看着旁边和他一样慢吞吞走在后面的三皇子,奇怪,三皇子今天竟然没往永兴帝跟前凑。

往下一看,腿在抖,哦,他明白了。

殷璋说出大实话:“三哥,你在害怕啊。你先别怕,父皇和朝堂诸公说过它是祥瑞,我们不会完蛋。”不好直接说天幕是来放小视频,给他们发福利,只好采用它是祥瑞这一主流说法。

三皇子深呼吸一口气:“我没怕。”他是忌惮未知神秘的东西,是忌惮,不是害怕。

殷璋静静看着他依旧在抖的腿,不说话,他是一个好弟弟,不会随便揭人短。

三皇子:“......九弟,你的眼神好冒昧。”

三皇子看了看走在前面的永兴帝、太子和二皇子,压低声音:“我是真没怕,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老二多高啊,真要有个万一,比如天幕塌下来要砸人,有二哥在,我们还是有一线生机的,不是一点活路也没有。”

殷璋沉默,有用二哥,没用就是老二。

另外,他怎么感觉三哥还有点小期待呢。

三皇子嘴一秃噜全说了,虚弱道:“九弟,你不会将我的话说出去吧?”

殷璋:“啊?我吗?”他没空告人黑状,再说了,三哥想进步不是一天两天。

三皇子慢半拍想起殷璋沉迷修道的作风,放下心。九弟嘴严,平时他也爱向九弟吐槽说兄弟们的坏话,没见他说漏嘴过。

他娘不满他每次进宫找九弟,不去找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皇子,他要是敢找十弟,就凭十弟对史官的推崇,他说的话还不得被十弟一字不漏记下来,他丢不起这人。

来到外面,天幕颜色变了,由透明变成一片黑,下一秒绽放出璀璨光华,正片开始,浮现各种图案和文字。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小课堂。中原几千年,朝代更迭不断,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讲令后世魂牵梦绕的大晋,毕竟大晋的人气真的很高嘛。每期视频的时长会比较长,但保证里面全是干货,希望大家喜欢!】

天幕出现的图案和文字很奇怪,跟大晋的文字毫不相干,说话口音更是陌生,但所有听到的人莫名就能明白其中意思。天幕,果然很神奇。

永兴帝眯了眯眼,原来是后世子孙,不知道后世子孙是怎么做的,可以弄出这般奇妙的事物,他能不能命人做出一个天幕出来呢?

他记得在前朝大项时,墨家曾做出过一架能飞的木鸟,尽管后面失传了。木鸟能在空中飞,天幕也能飘在空中,都不是存在于地上的事物,叫他们给他做一个天幕出来,不难吧?

天幕不管皇帝心中所想,自顾自按照节奏讲解下去。

【大晋,国祚573年,将近六百年,多么煊赫耀眼,它在时间长河中发出的光芒,在诸多朝代中,可谓是独领风骚。

而一提起大晋,自然绕不开那位德行昭彰,功过三皇,德高五帝,铸就巍峨大晋,开创太初盛世的千古一帝——晋光文帝!不着急,我们慢慢来,现在讲大晋的开国皇帝晋太/祖高皇帝的事迹......】

丞相激动的不行:“陛下,您听到了吗,我们大晋的国祚,573年,太长了,真的太长了。”他泪湿满襟。

公卿大臣们的表现和他相差无几,哭过后,脸上掩饰不住的高兴,打死他们也想到他们大晋的国祚,会如此长。

心怀壮志,满腔报国之意的大臣愈发坚定他们的理想,那些别有用心,有着小心思的大臣亦淡了搞事的**。他们搞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让子孙后代能继续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也有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大臣心生担忧,天幕既然是讲他们大晋的事,自然是好事坏事都要讲。讲好事他们不反对,坏事是不是能少讲点?万一讲到他们身上,或者他们的子孙后代,那就不太美妙了。

永兴帝初听见大晋的国祚时间,整个人都失神了,过了半晌才恢复过来。他是觉得他的大晋好,他这个皇帝也当得好,可万万没想到,大晋国祚时间会这么长。

他重点关注的不止是国祚时间,还有天幕提到的那位晋光文帝,他不认为光文帝指的是他,即使他很想当。

永兴帝自认他的功绩比不过前面两个皇帝,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开国皇帝,他如今心心念念只想将来能够得到一个庙号。

按照天幕的意思,开国皇帝都不是那位千古一帝,那就是在他之后的帝王了,难道是太子?

太初盛世,那光文帝的年号就是太初,现在的年号是永兴,太初定然是太子用的年号。想到这儿,永兴帝扭头看向太子,眼神澎湃。

永兴帝笑着朗声道:“光文帝肯定是太子了,太子的本事如何,朕再清楚不过,天子定是把朕交给你的天下,治理的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路不拾遗。”

“太子,朕高兴啊,你没有辜负朕对你的教导。”不愧是他的好太子,开创太初盛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厉害!他儿子真棒!

永兴帝的一顿夸夸,太子没有接受,他以为永兴帝忘了,说道:“父皇,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儿子登基后的年号,要用建和二字。”醒醒,父皇,太初不是他的年号。

永兴帝无语凝噎,这倒霉孩子。

“你不说,朕差点没想起来,是有这么一回儿事。”至于他是真想不起来,还是假想不起来,天知道。

永兴帝接着夸道:“太子,你给朕生的好孙儿干的不错。”孙儿是太子的儿子,他开创的盛世,四舍五入一下,等于是太子开创的盛世。他夸皇孙,也就是在夸太子。

二皇子不服气,小声嘟囔父皇偏心,非要把功绩往太子一脉凑,硬凑!

说不定是他们兄弟中的谁弄出来的太初盛世,那人是谁还用猜吗?是他,是他,就是他!

公孙达激动过后,脑子上线了,不像永兴帝光顾着去高兴后继有人,公孙达虽然也高兴大晋有一个千古一帝,盛世明君,可这位帝王的谥号明显不对啊。

公孙达同御史大夫郭敖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情绪莫测。

美谥还是恶谥,不在字数多寡。

晋光文帝,这位帝王的谥号明显是个美谥,光和文在《谥法》中是极好的字,文取能绍前业之意,文取经天纬地、慈惠爱民之意,将这两个字定为这位帝王的谥号,可以说是极为爱戴尊崇这位帝王。

这两个字,单用谁都没问题,连着用就有问题了。特别是这个光字,能绍前业,不就是指这位帝王复兴继承了大晋吗?

可天幕不是说他们大晋国祚有将近六百年吗?

御史大夫郭敖是个小机灵,他凑过来放低声音说道:“丞相,周朝近八百年国祚,可是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公孙达一个激灵:“咳咳!”装作没听见这话,继续抬头看天幕。

以二皇子为首的成年皇子看向太子的眼神尤为复杂,难道将来太子真的当上皇帝,天幕提到的那位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脉?

太子的命也太好了,当太子顺顺利利,当皇帝也顺顺利利,儿子还能蹦出个千古一帝。

嘶——他们抬手捂住嘴,牙好酸。

永兴帝是定下太子了,谁又能保证太子不会被废掉,大晋前面的大勤、大项两朝,皆二世而亡,立下的太子一个自杀,一个被废。

他们自认为自身能力和背后家族势力不比太子差,凭什么不能争一争太子之位?

如果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脉,那么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无法扳倒太子,即使父皇哪天被大项的开国皇帝附身,昏了头要废太子,朝廷诸位大臣和天下人也不会同意。

殷璋一边听天幕讲话,一边在心里默默诵读经文口诀,一心两用,他再熟悉不过。眼下不能打坐修炼,只得背经文,多背背没害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