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遥回府后,径直前往牧文光的书房。
她站在牧文光身旁,小脸皱成一团,透着年轻人所不应有的沉稳和冷静。
\"大父,我刚带着翠蝶去了城门口,告示已经张贴出来了。”牧遥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嗯,果然如此。”牧文光放下手中的毛笔,似乎早有所料。
”还是大父料事如神。“牧遥赞道。
“可惜,”牧文光叹了口气:“你叔公不听告诫,还是让人贷了不少银两出去。”
“这个……\"牧遥瞥了一眼牧文光书桌上的信笺,一行小字,大致是说牧家有人在各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安慰道:“叔公这次支出的银两并不算太多,大父不必过于担心。”
“我知道,但我那日多番告诫,他却置若罔闻,我真不知道他将来会搅出什么大乱子。”牧文光气恼地说道。
牧遥朝翠蝶使了个眼色,翠蝶悄悄退出了房间,牧遥这才信步上前,轻轻地抱住牧文光的左手,撒娇地说道:“大父,你与他们生气不值得,你不常说,百年需笑三万六千场。“
“你啊,\"牧文光指着牧遥的额头,脸色稍稍缓和了下来,他缓缓地坐在靠椅上。
“我方才还在街上买了些好吃的糕点,等会让翠蝶端给你尝尝。”牧遥见牧文光坐下讨巧道。
“说说,又花了多少银两,我等会差人给你送去。”牧文光宠溺道。
“大父,莫不是觉得小六找您,就是来找您要零花的。”牧遥嘟嘴道。
“是是是,大父的错,”牧文光微微一笑,看着牧遥撒娇的样子,心中的烦恼似乎减轻了一些。他轻抚着牧遥的头发,温和地说道:“你这孩子,总是知道如何让我开心。”
牧遥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她知道自己成功地转移了牧文光的注意力。
牧文光又思索了片刻,然后抚摸着牧遥的脸颊,轻声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不想再为这些琐事烦恼。不过,我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哎,你要保护好自己,日后不要被他们牵连。”
牧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牧文光关心的是他的安全和未来。他心中暗下决心,要更加谨慎,不让自己成为家族的负担。
就在这时,翠蝶小心翼翼地推开了书房的门,手中端着一盘精美的糕点。她轻笑道:“老爷,这是小小姐刚刚买回来的糕点,您尝尝。”
牧遥轻轻笑着,将手中的糕点送到牧文光的嘴边,牧文光欣然张开嘴,品尝着糕点的甜美。
“若是小六再快些长大就好了,大父定要替你寻个好夫君,护你下半生平安顺遂,富贵荣华。”牧文光的声音略带无奈,他欣赏着牧遥的孝心,却也担心自己的身体逐渐不如从前。
牧遥立即担心地打断了牧文光的话,再次送上一块糕点堵住了他的嘴巴。
“大父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您定会长命百岁。小六一辈子也不嫁人,就陪着您。”牧遥的眼眶微微湿润,他无比珍惜与牧文光的时光,心中深知这段时光的宝贵。
牧文光感受到牧遥的关怀与爱意,眼神中泛起感激和欣慰。他知道自己有一个聪明善良的孙女在身边,为自己分担忧虑,让他倍感温暖和安慰。
她眼看着大父日夜操劳,若是双亲还在,大父此刻早可颐养天年,为了让自己能在牧家立足,他又独自扛起着牧家这个担子,守着家主的位置。
怎能让牧遥不心疼,她更恨自己不能尽早替大父分忧。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书房,映照在两人的身上,仿佛为他们的周身增添了一层暖意。
牧文光缓缓地站起身来,拍了拍牧遥的肩膀。“去吧,好好休息吧,这种小事大父还能顶着。”
牧遥点了点头,悄然离开了书房,留下了牧文光一个人沉浸在对家族未来的思考中。
见牧遥忧心忡忡的从牧文光的房里走了出来,翠蝶忙上前问道:“小小姐,你怎得还是这般皱着眉头,可是老爷还.......”
牧遥苦涩地笑了笑,轻声说道:“大父无碍,只是……”她叹了口气,“如果我能早日为大父分担忧愁就好了。”
“小小姐,你是个姑娘家,迟早要嫁人的,将来夫婿会替你撑起一片天。”翠蝶道。
“我才不需依靠其他人,温姐姐不也一人支撑起温家留下的铺面。”牧遥不服气道:“我怎的就不可。”
翠蝶叹了口气,摇头道:“小姐,牧家的家业可不是温家可比的。再说,老爷一直为您考虑,迟迟未将权力交给他人,是怕有人对您不利。再过两年,定会为您寻找一个好人家,你也无需担心往后的生活。”
牧遥道:“我与大父生活这么多年,又哪里不知大父打算,可越是清楚,我越是心怀歉疚。”
翠蝶连忙道:“小小姐,您不要这样想,老爷怎舍得看您难过。”
“既然要嫁人,我也定要寻个能帮衬牧家一二之人,”牧遥年纪虽小,但心中对于自己婚事早有打算。
“小小姐,你现下尚且十二,还要好几年呢。”翠蝶劝慰道,她并不希望牧遥现在就将自己的婚事当成筹码,明明正是喜乐无忧之年,活的缺一点也不肆意快活。
牧遥微微点头,她知道翠蝶是关心自己的,但她心中的忧虑却难以消散。
牧家产业是几十年前由牧遥的曾祖父,也就是牧文光的爹慢慢积攒下来的。
到了牧文光这一代,家族也从普通商户发展为一方富户,但和乡绅士族相比,还是低了一头,表面风光,实则举步维艰。
所以牧文光一直想要在家族中培养一些读书人参加科举,以此改换门楣。
只可惜,族中子弟不争气,多年来仅仅出过一个秀才。
既然她定是要嫁人的,那嫁给什么人,她只能一早相看好。
大父若是辞世,她便无人可依。
她想过,若是找个商户,她依旧可以过着同过去一般日子,但若是对方看上的是牧家家财,她一个女子,定然守不住。
而世家大族的正妻讲究门当户对,牧家是个商户,根本不可能被对方瞧上,更遑论当个官太太。
她最佳的夫婿便是找个有潜力的寒门学子,以牧家的财力去供出一个官老爷,大燕读书人最讲究清誉,抛弃发妻,极易影响官途。且牧遥觉得,读书人哪里懂得经营生意,将来手上的产业也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想到此,牧遥的脑海中不知不觉就闪过了元静云的身影。
若是元静云真能考上童生,牧遥想到此,脸上又有些发热,自己乱想些什么呢,此人不过刚刚开蒙,怎么可能这般快的考过童生试。
若是自己真想寻个有潜力的寒门学子,该多去温姐姐书坊转转了,打听看有哪些合适的人选。
元静云心里想着如何阻止牧遥走上老路,却不知道书中的故事线早已缓缓开启,牧遥选中季元作为自己的夫婿,一早便埋下了种子。
按照故事剧情,季元明年便会考上秀才,从而和牧遥相识,最后由牧文光操作,使季元同意入赘进牧府,自此季元实现财富自由。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石板路上,并不知道故事悄然进展的元静云此刻还抱着怀中书本傻笑。
突然,远处一个年轻的女子急急忙忙地抱着襁褓中的女婴,拉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来到人群中心。
她泪眼婆娑,声音颤抖地说:“大夫,你治死了我的孩子!你说可以救她的,可她却没有活下来!”
定睛一看,那被人拉扯的男人正是元静云初来异世时为自己诊脉的赤脚大夫元东!
想起元东对王二娘的野兽行径,元静云皱眉悄悄走近了看热闹的人群。
元东面色苍白,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朝自己靠拢,脸上满是愧疚和无奈地望着女子,声音低沉地回答:“我尽力了,可是病情太重,她的命,救不回了。”
女子悲痛欲绝,抱着女婴的襁褓放声大哭:“你答应我说能治好妮儿,为了采你说的药参,妮儿她爹去了林子里,便在没有回来!若是连妮儿也没了,我,我可怎么活啊!”
女子的哭喊引起了周围人们的围观和议论。元东眼神闪躲,只可惜周围人群聚集,他无法逃离,只得满脸焦急的朝女人说着软话。
就在这时,一个朴素的老人走出人群,他的眼神温和而慈爱。
老人慢步走近女人和婴孩,轻轻地接过婴孩的小手,温柔地为她把脉。
他的手指轻柔地触摸着婴儿的脉搏,眉头微微皱起,沉思片刻后,他放下孩子的手,微笑着对妇女说:“她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只是需要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女子听了老人的话,眼中透出一丝希望,她紧紧盯着老人,周围人的议论声更大了些,元东咽了咽口水,见有人初来解围,寻了个空隙想跑。
元静云一个侧身挡住了元东要走的空档,元东恶狠狠的抬头,见是元静云,眼神更加凶狠:“又是你这病秧子......”
元静云却先一步开口道:”姑娘,这人想跑,你可莫要让这庸医跑了!“
女子听了元静云的话,连忙回头看向两人。
“你这骗子还敢跑。”
“我看就得送去见官!”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忍心!”
其他众人,也都将目光纷纷投到元东身上,元东顿时又成了众矢之的。四周被堵的更加严实。
老人对四周声音充耳不闻,从怀里取出自己的草药袋,仔细挑选了几味草药,然后搓成粉末。
“不知哪位可借些清水给小老儿?”老人的声音不徐不缓。
元静云知道黄金抢救时间是3到4.5小时,见状立刻去街边的面馆端了碗清水,小跑至老者身边。
老人抬头看了元静云一眼,接过元静云手里的清水,用清水调成药汤。他小心翼翼地将药汤送入婴儿的口中,帮助她服下。
时间渐渐流逝,婴儿的呼吸逐渐平稳,脸上的痛苦表情也逐渐消退。女子看着孩子的变化,心中的忧虑逐渐转化为感激和希望。
在众人的注视下,老人为婴儿把脉,他的眼神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术的自信。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将手放下,对女子说:“孩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她会康复的。”
妇女泪眼婆娑地抱着孩子,感激地望着老人。众人听到老人成功治愈婴儿,纷纷发出喝彩和赞叹之声,欢呼声在街头回荡。
哪知元东却脚步踉跄的走到女子身边道:“这明明是我之前喂她服下的药起了作用,你们可莫要信错了人!治好她的是我!“
众人目光聚集在衣衫褴褛的元东身上,眼中闪烁着疑惑和不满。
元东嘲讽道:“这种不知来历的人,怎么可能有真本事治病?不过是个江湖骗子罢了!哪有放在清水中让人吞服的药,此人不过是抢走了我的功劳。”
众人听了他的解释,也有些动摇,他们确实没见过直接放在清水中搅拌就能吞服的药汤,那站起身子老人看着众人怀疑的神色,脸上波澜不惊,没有一丝惊慌或畏缩。
他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诸位,我只是个医者,心系百姓的健康。如果你们认为我有所不妥,可以将我交给官府,只是还需这位郎中陪同。”
元东一心想去抢功劳,却没想到原本温和的老人,话语利落干净,也不与他争辩,直接就是去官府,他哪里敢去官府。
“是啊,既然你自认是自己救活的婴孩,不如我们便去官府,一查便知。”元静云坐山观虎斗,自然不给元东任何脚底开溜的机会。
“去,去就去,”元东梗着脖子,此刻骑虎难下,他心想,他先喂了药,就算是华佗在世也分不清是谁的药救了人,于是便壮着胆子跟着众人去了官府。
元静云好奇老人治病手段,自然也跟着去了府衙。众人的议论声在街道上回荡,路人们纷纷投以好奇和关注的目光,一路上好不热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八章 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