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争霸,目标是成为皇后 > 第21章 过年

争霸,目标是成为皇后 第21章 过年

作者:蓝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0 11:51:54 来源:文学城

除去王御熙在构思过年晚会,一进腊月,其她百姓也在为过年做准备。

中杨村。

天刚破晓,李大婶便麻利起身,一把掀开丈夫和男儿的被子,嚷嚷道:“日头那么高,还不起!今儿个得把家里拾掇得溜光水滑,干干净净迎新年!”

她丈夫杨老二,睡眼惺忪,嘟囔着:“急啥哟,这年还早着呢。”

“早?”李大婶双手叉腰,“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坏了。赶紧的,别磨蹭!”

男儿也被吵醒,打着哈欠说:“娘,我再睡会儿嘛。”

“睡啥睡!”李大婶瞪了男儿一眼,“你个懒小子,不干活儿,年可不过了?”

清扫工作开始了。

虽说她们家只是一个窑洞,比起村长家那房子,打扫起来倒是不那么费劲。

中杨村就村长有房子,拥有的耕地也是最多的,在之前算的是小地主。

李大婶清理蜘蛛网和灰尘,陈年蛛网簌簌落下。随后,擦拭家里为数不多的桌椅板凳。

接着,她清扫地面,将角落里堆积的灰尘和杂物一一扫出。

男儿找来一块抹布,爬上梯子,擦拭着窑洞墙壁上。

然而,干了没多久,杨老二便觉得浑身发冷,再加上他本就有些偷懒的心思,便找了个借口,说要去别家串串门,了解一下村里的新鲜事儿,实则是想找个地方躲清闲。

忙碌过后,李大婶自觉家里焕然一新。

转天,男儿迫不及待地拿出精心挑选的门神画像。画上门神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好似能将一切邪祟拒之门外。

要不说外地人会做生意,有些人看出平原县变化,过年前便在县里卖起东西,还有些卖货人还来到村里交易。

这门神画是前几天村里来了个外乡的卖货人,李大婶家买的。要不是如今日子渐渐好起来,她还真舍不得花这笔钱。

男儿在大门上刷好浆糊,小心翼翼地贴上门神。李大婶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嘴里念叨:“贴上这门神,年味儿一下子就浓了,来年咱家肯定平平安安。”

很快,小年到了。这一天,对李大婶一家来说至关重要。李大婶着手准备祭拜灶王的供品。

往年家境贫寒,供品不过是些粗茶淡饭。可今年,沾了马家河盐田的光,日子宽裕不少。

李大婶特意攒出来的鸡蛋,几个月前,家里养了一只鸡,平日里下的鸡蛋都拿去卖钱了,一家人谁都舍不得吃。好不容易盼到过年,才总算攒下了这几个。鸡蛋颗颗圆润饱满。

她又拿出一块白花花、颤巍巍的豆腐,这是昨天特意去集市上割回来的。看着这块豆腐,李大婶的眼神里满是满足。

供品除了这两样新添的东西,还有平日里常吃的麦饭。

供完灶王,这些食物自己就可以吃了。

望着这些供品,李大婶不禁感叹:“你瞅瞅,今年小年咱过得可有模有样了。往年油盐都舍不得用,现在不仅能敞开吃,还能给灶王供上这么好的东西。”

敞开吃只是李大婶对比之前,她们家可不能算敞开吃。

杨老二在一旁点头赞同,“多亏县衙啊。”

说起这好日子的由来,不得不提马家河的盐田。

传说马家河那片地曾经是个大湖泊,后来湖水干涸,就形成了一大片盐地。

如今,这里的盐田产量极高,而且能产出两种盐,一种呈黄色,一种呈白色,据说都含有丰富的碘。

‘碘’这东西,李大婶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县衙宣传对人好。

王御熙更是别提多开心,碘盐能预防甲状腺,要不然在这内陆,去哪找海带和海鲜。

而且这地方,产盐一个生意,晒芒硝又是一个生意。

芒硝既在玻璃厂和造纸应用,也能作为中药材卖出去。

如此,马家河那边的镇子一下子发达起来,一家好几代不用靠天吃饭,制盐便能活。

成十上百的盐棚搭起来,县衙专门发的盐锅。

周围的百姓突然有了工作,家家户户都去盐田忙,有些奢侈人家忙不过来,还雇佣其她村的人。

这样一片带一片,马家河连带周围的村子生活都变好了。不仅能赚钱,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也便宜了。

这便是李大婶家过年有滋有味起来的原因,没有盐,饭怎么可能会好吃。

另一项,就是油。

城郊养的猪,城郊农户养的猪,头头膘肥体壮,又白又大。熬出来的猪油,色泽温润,香气扑鼻,光是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

往来的商人从外县运来了油。再加上县衙体恤贫苦百姓,发放了救济钱。靠着这些,李大婶也有了机会买上一点油,让自家的餐桌也能添些油水。

这不,那一小罐油就被李大婶宝贝似的放在地上。不过现在可不能吃,要等到除夕时才能吃上,解解馋。

李大婶想了许多,思绪不禁飘到了远嫁的女儿身上。

要是早知道日子能过得这么好,当初就不该那么早把闺女嫁出去。听说现在城里人家的女人既能出去工作,还能上学念书。自家女儿从小脑子就好使,要是也能有这样的机会,说不定也能挣大钱。

“唉,”李大婶轻轻地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月娘过得咋样。”

这时,杨老二似乎察觉到了李大婶的心思,走过来安慰道:“月娘嫁过去也有好几年了,听说夫家对她也不错,别净瞎操心。”

李大婶:“我这不是想她么。你说,当初要是咱条件好点,也不至于让她受那份罪。”

杨老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过去的事儿就别再想了。现在日子好了,等过年多给她带些东西过去,让她也知道咱家的情况。”

李大婶的女儿月娘,是被逼着成亲,对象也是平原县的一个村,那家条件还不如李大婶家。

几年前,那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换些粮食让一家人活下去,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那门亲事。不过说来也讽刺,对比之下在中杨村,李大婶家对月娘还算不错。

如今日子好了,李大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除夕夜。李大婶早早地起了床,开始准备年夜饭。她将积攒许久的食材一一拿出,有那珍贵的一小罐油,还有特意留下的鸡蛋、豆腐。

李大婶在忙碌起来。她先将鸡蛋打入碗中,轻轻搅拌,倒入热油锅里,瞬间,鸡蛋在锅里膨胀起来,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接着,她又炒了豆腐。

除此之外,还有面团汤也沾了油水。

“他爹,儿子,快来帮忙摆桌子!”李大婶在喊道。

杨老二和儿子赶忙将饭端到桌子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满桌的美食,心中充满了喜悦。

“来,尝尝娘做的菜。”李大婶笑着给丈夫和男儿夹菜。

“嗯,真好吃!”男儿大口吃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

杨老二也点头称赞:“老婆子,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大婶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父男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她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丝牵挂,那就是远在她乡的女儿月娘。

与此同时,在县衙里,一场盛大的过年晚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王御熙身为策划者,忙的不可开交。好久之前就开始搭建舞台,挂上红灯笼,还有各种装饰品。

颜色可正了,和县衙里染出来布完全不同。

其她人这段日子看着这场景,心中猜测典史在搞什么名堂。

莫不是要请个有名的戏班子来唱戏?可若是这样,也犯不着藏着掖着,当成天大的惊喜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县衙里灯火通明,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整个院子。

连百姓们也纷纷来到县衙,想看看这场前所未有的过年晚会。一时间,县衙外的墙头上趴满了人,一个个伸长脖子往里张望。

虽说寒冬腊月,冷风依旧凛冽,可此刻没人觉得冷,也不知是被这热闹氛围点燃了心中的热情,还是县衙里熊熊燃烧的炉火暖了身子。

王御熙站在舞台上,手中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那是一个充电款的大喇叭。她清了清嗓子,对着喇叭说道:“姐妹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除夕夜,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一届春节晚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声音通过喇叭传了出去,清晰而响亮。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怎么能把声音传这么远,还这般清楚!”许英忍不住惊叹道。

“是啊,闻所未闻,王典史从何处寻来这等奇物?”

百姓们更是炸开了锅,隔这么远她们也能听见大人讲话,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王御熙微微扬起嘴角,大声宣布:“接下来,让咱们一同开启这场欢乐盛宴!”说罢,她大手一挥。

刹那间,天空中“嗖”地窜出一道道亮光,紧接着“砰”的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开。

迟昭平仰头望去,只见那烟花如同一朵盛开的巨大金色菊花,每一片花瓣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光芒向外散射,照亮了整个夜空。

还未等众人从这绚烂景象中回过神来,又是“嗖、嗖”几声,数道烟花同时冲向天空,在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相互交织,美不胜收。

烟花绽放的巨大声响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光盛宴惊得呆若木鸡。

有的吓得直接坐在了地上,眼睛却依旧死死盯着天空,满脸的震撼与惊喜;有的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与此同时,中杨村李大婶的饭快吃完了,她正准备收拾。

砰砰砰!

剧烈的敲门声想起。

她转头,是谁啊?除夕夜来她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