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折狱录 > 第13章 揽月·岁岁如同梁上燕

折狱录 第13章 揽月·岁岁如同梁上燕

作者:烛泪落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20:45:56 来源:文学城

“善县县令,秦蓟。”她亮出身份,无视陶擎风呜呜啊啊的求救,道:“谢蘅小姐的案子已经查明了,她乃服毒身亡,死者已矣,请节哀。”

那人的双眼猛地射出凶狠的光,“花言巧语,你也前来送死!”

秦姜道:“你为什么不问问,我是怎样得知她自尽身亡?谢蘅小姐是个可怜之人,虽无人加害,但干系之人,皆是凶手。”

陶擎风此时如见救星,咿咿喳喳又哭又叫,求她救他,却被那只脚踩住头颅,陷进尘埃里,四肢抽搐挣扎,像待宰的牲口。

“……我……没杀她……不是我……”

“在你心中,谢蘅小姐就一定那么坚强吗?她失去至亲,没有祖母庇佑,被爱人辜负,被夫家欺负,怀着见不得光的孩子,此身已陷入泥潭,又无人拉她一把。死对她来说,反而是最好的出路。”

那人摇头,目眦尽裂,“你知道什么!她不会……”

“不会自尽?”秦姜道:“可她就是自尽了。我们已经查明,她所中的[砒·霜]之毒,是向自家药铺索要的,而中毒之时,也是独自在屋中,陶擎风根本就没有下手的可能。

你去过觉海寺吧?那朵野金雀或许是你相赠,被她一直珍藏。那你将花与她陪葬时,有没有看见那个孩子?

——你和她的孩子。他已经七个月了,眉眼像不像你?真可怜,还没出生就跟随母亲而去,你仗剑的江湖天下,他连一天都没见过。

她瘦得皮包骨,你真的没有怀疑过她的死因吗?还是你只能告诉自己,她是被陶擎风所害;你一厢情愿地报仇,认为杀了陶擎风,谢蘅小姐在天之灵就会得到告慰?”

“闭嘴!”那人发出濒死的兽一样的嚎叫。

“谢蘅小姐嫁入陶氏,被人欺负不假,但究竟陶擎风没有加害之心;她所吞[砒·霜],虽是谢氏家主给予,但到底是她自己索要在先;这两方清楚明了。但关于你,有些事我实是不大明白。你与谢蘅分明两情相悦,为何你一直不娶她?既不娶她,为何又行苟且之事,让她珠胎暗结,以致在夫家受尽屈辱?你说为她报仇,但一步步置她于死地的,难道不正是你自己?”

一个将死之人,还能怎样更加绝望?

秦姜今日,在他脸上看到的,就是足以将人拉到深渊之中的绝望和痛苦。

她真心实意地想要知道答案,但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回答,只是他握剑的手青筋暴起,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却仍一言不发。

“张仇。”

苏吴忽然开口,却叫出了他的姓名。

秦姜一愣,也不知他是怎样知道,更不知自己为何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苏吴道:“菩提剑张莲璞一生高洁正直,赤诚坦荡,坐化前留下‘戒嗔戒贪、不藏奸私’之语,为本门传承。他的后人,本该光明磊落,怎么会做出杀人泄愤之举?”

秦姜终于想起来,在哪里听过他的名字——谢蘅早死的两个母亲,都出自张氏,而这个张氏,到如今只有一个后人,就叫张仇。

仇,取意代代不忘谢氏欺辱之仇。

背负着这个名字长大,被强行与这滔天之仇绑在一起的他,从出生之时起,就失去了与谢蘅结成连理的选择。

“我不过是一个……给先人蒙羞、负尽身边人的败类罢了。”

张仇空洞的神情有了一丝裂纹,山崖之上,他的鬓发被吹得散乱,眼眶是红的,身子也佝偻了下去。良久,他再度开口,“你说得对,最该死的是我自己。如果没有我,阿蘅不至于死。”

他闭上眼,神情似哭泣,但却再流不出泪。

陶擎风抓住时机,从他脚底溜走,连滚带爬,也不知哪儿生出的回光返照的力气,逃向秦姜二人的方向。

张仇睁开眼,冷漠地看着他的背影,举起手中长剑。

劫后余生的狂喜凝固在陶擎风的脸上,他圆睁的二目仿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低头看着贯胸而入的剑身,脚尖尚无法着地——他被钉死在了树干上,就在秦姜身旁。

夜风吹彻人的肌骨,张仇脏污的衣袍随风鼓动,他向着最高处走了两步,抬头眯起干涸的眼,望向中宵明月,似乎那不是月亮,而是耀眼无比的太阳。

秦姜失声,徒然伸手欲捞,却心知可笑,耳畔传来切切嘈杂的喧嚣人声,火把的光亮摇摇曳曳,越来越近。

“你气海凝滞,脖颈瘀斑,手腕处有黑紫圈痕。”久不出言的苏吴却突然再次开口,“你中过‘归期’之毒。”

“归期?”秦姜不解。

“百越之地的水上人家,女子自行择夫,通常是一些游子远客,丈夫出门之际,妻子问清归期,施于此毒,丈夫若在期限内归家,便能服下解药;若迟迟不归,毒性发作,便再难生还。”苏吴道:“但制作解药需用当地新鲜的毒草,且过一时三刻,解药空置便会失效。在善县,归期之毒根本无法可解,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归期……?”张仇喃喃。

秦姜却彷如灵犀一点,千头万绪突然之间有了一丝明亮天光,道:“那日她在漪园,等的人是你!她想让你活下去——张仇,她想让你活着。”

张仇却摇了摇头,“她恨我,她要我死。”

“她想让你活,”秦姜道:“你身中剧毒却能活着,就是证明。那归期之毒,原本就是她下的,也许某一刻,她恨着你,想与你一同赴死;但她后悔了,她把鲲卵给了你,你服下后这才没有中毒身亡。”

苏吴皱眉:“……鲲、卵?”

“那枚珠子有解毒奇效,这归期之毒,它未必不能解。”她道。

有一瞬间,苏大夫俊俏好看的脸上似乎浮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情,若真要形容,秦姜愿称之为“忍无可忍的嫌弃”。

苏吴道:“这样怪诞的名字,亏你想得出来。”

忽然火把的亮光一闪,有几人一面嘶喊着“少爷”,一面冲出来,都是陶府的家丁。他们目瞪口呆围着陶擎风耷拉着脑袋的尸体,七手八脚地拔剑,而对着张仇,却犹豫着互相推搡,不敢上前。

张仇站在丈余之外的崖边,冷峭地凝望营营众生。

“恨与不恨,我并不在意。只是没有阿蘅的世间,了无生趣。”他道。

最后,他伸手揽月,坠落前,空茫茫的眸子里盛满了失落已久的笑意,“我骗她的,其实那是匿云珠。她傻乎乎的,就信了。”

众人争先恐后奔向崖边,却没有人能捕捉他的身影。崖下是翻涌的河水,流出善县,流过宁州,一直流向百越之地,那里的水上人家,依旧在唱着“君问归期未有期”,庆贺如约而至的夜行归人,悼念永无归期的他乡之客。

最后一丝长夜尽了,秦姜怔怔地盯着崖畔孤岩的轮廓,岩上隙间,有柔婉的草脉生长。她借着月光、天光与火光,极艰难地辨认出那其中鲜黄的野金雀花,而苏吴在她身旁,安静地遥望远方巍巍的山峦,各自有难以言书的心意。

不知过了多久,苏大夫才长长叹息一声,不知是惆是怅,“匿云珠啊……”

秦姜问:“原来你是为了找这东西?”

天光泛起了鱼肚白,山岚雾气漫漫,两人缓缓下山,不知是不是天色映衬,苏吴的面色更苍白了。山中湿重的雾气比往常更为寒冷,打湿了他长发的发梢,眼睫眨动间,似乎也投下氤氲的水汽。

秦姜不禁问:“苏大夫,你身子不大好?”

“老毛病。”苏吴一面慢行,身后马儿时常凑过来嚼他的衣摆,“若是有匿云珠,兴许能治一治。”

“你为何会知道这东西?”她好奇。

他笑而不答,转而道:“折腾了一夜,大人可别忘记恩赐新匾——我想好了,还题‘悬壶济世’四个字吧。”

秦姜觉得他有转移话题之嫌,但经他一提,也觉疲倦。好在松竹轩早有轿子备在山脚,吩咐了善后事宜,她坐上轿,在晃悠晃悠的瞌睡中里,回到了衙门。

翌日升了二堂,秦姜传来陶、谢两家的几个相干之人,简单地将案子了结。如今谢蘅、陶擎风夫妇双双身亡,也没什么主告被告,两家都是苦主,泪眼看泪眼,从前是谢氏喊冤,现在成了陶氏受罪。唯一的凶手张仇也坠崖而死,今日将两家传唤到二堂,不过是给个缘由。

“陶谢本是姻亲,只因内宅阴私,最后酿成惨事,两家都有过迁。谢夫人并非被夫所杀,那日漪园相见,本是二人偶然遇到,言语不和,陶擎风愤而离去。证据就是他下颌处的伤疤——那是被园中西门带刺的椒树所伤。他从西门离开,只因为此行出门,就是要去城西的行院。试想一个要去寻花问柳之人,怎么会特地先赶去漪园与感情不和的妻子相会?

[砒·霜]之毒发作时间短,谢夫人明显是于当日晚间,服毒身亡。至于她为何会得此毒药……”

秦姜锐利的目光钉在谢胜身上。

谢胜忙一揖到地,告罪道:“是草民无知,草民有罪。只因侄女到家中药铺索药,说屋里鼠患严重,因此草民才首肯将药给她,怎能想到她竟然……唉……”

回应他的是县令意味不明的神情。

“大人!”陶公哭倒在地,指着谢胜,“都是他家门风不正,养出不守妇道的女儿,害了我儿啊!我夫妻年过半百,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今他被那奸夫所害!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再没活路了!大人为我们做主!”

“住口!”秦姜一拍惊堂木,喝住陶公:“谢夫人冰清玉洁,你们为流言所惑,将她赶回娘家,若不是这一番糊涂行径,哪会使他夫妻双双而亡?妇人怀胎,本就各有不同,谢夫人不过是胎象稳健,胎儿略大,你们便捕风捉影,闹出什么奸夫;如今人死家毁,尚不悔改,还欲污蔑儿媳清誉,若不是看在长者为尊的份上,本官定要治你一个治家不公之罪!”

陶公嗫嚅,欲言又止,只得恨恨甩手。

“本官已查明,杀死陶擎风的凶手是个行走江湖之人,年少气盛,听说善县这一桩公案,只以为是恶夫杀妻,便见义勇为,误杀好人。”秦姜又道:“但天理昭彰,报应循环,武林中人行事偏激,以致天罚,不慎跌入悬崖而死,也算报了你陶氏之仇。”

“此案已了,望从此两家解开嫌隙,莫要再生事端。此案牵涉四条人命,可大可小,本官秉公断案,为的是告慰死者,保全生者,若是你两家还嫌不够,再闹起来,有多少家底可填这人命官司?到时惊动府里,可就不是本官能说得上话了。”

一个大棒一个枣,囫囵把这案子填了,这就是秦姜所能做的。两家都不干净,真追究起来,免不了治谢胜一个递刀杀人的罪过。那药耗子的[砒·霜]份量能有多少?何至于给整整一包?摆明着有成全谢蘅死志的歹毒之心。究其原因,恐怕一来怕流言中伤谢氏清誉,二来借谢蘅之死,索回嫁妆,打得一手好算盘,到底不过是欺负无人庇佑的孤女罢了。

更不用提陶氏,若没有陶擎风的那几十个莺莺燕燕,谢蘅不至于终日受气,家中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儿子整日寻花问柳不闻不问,却怪儿媳拢不住丈夫的心。陶擎风那包残余的堕胎药还在衙门里放着呢。

至于张仇——秦姜觉得,没必要将他扯进来,给个“无名侠士”的名头就够了。

他已经摘到了天上的明月。两人生不能连理,死不能同穴,希望魂魄到了地下,奈何桥上相携而行,下辈子还能再续前缘。

结案后,吕椒娘笑话她,“大人这案子断得真好,稀里糊涂地起,稀里糊涂地结,只摘头尾两段,把中间一大截子一笔勾没了。”

秦姜道:“我私心里希望谢夫人走得清清白白,张仇也不堕侠士之风,若还原案件本来面目,多生事端不说,他两人又要遭世人多少唾骂。”

吕椒娘叹息道:“还是如今江湖式微,才将十几年前的旧怨延续至今。若是一百年前,我们武林众派就是整个天下,按谢氏以前的行径,早早就被灭门了,斩草除根,那谢蘅连长大的机会都没有,哪还来今日这些破事。”

秦姜多看了她两眼,惊悚地发现夫人脸上竟然带着颇为怀念的感慨之情。

“怪不得说武林豪横,你们拿刀拿剑的人,都这么不讲理么?”她道:“若视王法为无物,随心处置他人命运,岂不是乱象丛生?”

椒娘道:“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不过与朝廷法度有所不同而已,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杀人越货的。我记得我爷爷曾讲过,当时宿盟主尚在,完善了武林盟的许多刑律,对各门派约束得也非常严谨。你道现在朝廷刑典里多少条,其实都是沿袭当时武林盟的刑律……要不是宿盟主想不开,如今的江山可能早就易主了。”

“慎言。”秦姜皱眉。

去宁州公事的捕快终于回来,带来了已经迟到的消息:“大人,都查明了,宁州有一户学武的殷实人家,据说有家传绝学,只是因家主身死,已然没落,家中只有一个年轻后生,名唤张仇。

小的们去时,张仇并不在家,说是跟随镖局走镖,去了漠北,算算日子,这几日就要回来。张仇爹娘俱在,还有一个祖母,说是前些年有疯症,逐渐好转,结果半年前又犯了,因此家中很是凄凉。对了,小的们还打探到,这张家,正是十六年前与谢氏有姻亲,后来却闹出数条人命的那金湖庄张氏。故此小的们推测,是否是张家寻凶杀人。”

秦姜批了半日的假,让他下去休息,长叹一声,让丫鬟端来火盆,将所收的谢蘅书信,尽都烧了。

有些事她并没有全然清楚。比如谢蘅为什么会存着水上人家的女人才有的‘归期’?出嫁之前,两人书信渐绝,缘分将尽,谢蘅又是怎样有了他的孩子?张仇是否为了谢蘅,向家中争取过?

答案注定随他们的死而被掩藏。她只是有些好奇,但并不是很想知道,毕竟那是属于当事之人的过往,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秘密,无论怎样阴差阳错,都已经盖棺定论,再无转圜。作为旁观者,她能做的只有在被湮灭的故事上撒一抔黄土,让他们彻底成为过去,不要再被搅动尘烟,做后人谈资。

丫鬟兰儿默默站在廊下,伸头想看大人烧的什么,又不大敢。

梅儿姐姐错把巴豆当成黄豆指给她,她又把它们添了马槽,一连好几日,衙门里的马个个跑肚拉稀,没有能出公干的,为了兰儿挨了众衙役好一顿骂。不过奇怪的是,受罚的并不是她。

梅儿姐姐被罚喂马一个月,双雁姐姐也跟着去了,去之前还哭唧唧和大人讨饶,“奴婢宁愿去喂马!大人罚奴婢喂三个月都行!奴婢不愿再回去——”

相反,因为内院没人听用,夫人干脆将她调到身边使唤,这让兰儿既开心,又有一种偷了别人家东西的心虚。

一会儿王七大哥来,让通禀大人,说是悬壶馆的大夫叫人来传话,收治在那里的一个姑娘死了,问是否要直接送去觉海寺。

她听见大人说:“苏大夫妙手回春,怎么风寒之症也治不好吗?”

王七道:“苏大夫说,若是大人问为何这点小病都治不好,就说‘在下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她一心求死,我总不能灌她喝药’。”

“……算了,送她到觉海寺吧,就说是本官做主给夫人陪葬。”

深秋的十月来临了,天冷得很快,单衫已经不够,大人下令给衙门上下每人做了一套棉衣棉裤,于是众人喜气洋洋,都说新县令不仅秉公断案,身先士卒,而且善待下人,是个好官。且这段时日正收了陶谢两家送来的善款,并县里其余富户,买了许多米面棉衣,施粥赈济,让贫苦人好歹能熬过即将来临的寒冬。

闲来无事时,秦姜望着薄薄昼日下,枝头麻雀三五成群啁啁喳喳,总能想起以前,秦蓟兴致勃勃地对她高谈阔论的模样。

秦蓟的野心来自于他的才华,而德行受限于他们的处境。

他们吃一样的黍和黎长大,穿同一根麻织成的衣服。秦蓟白天蹲在学馆的墙根偷学三百千千,晚上把学来的字教给秦姜,一面教一面嘲笑那些坐在学堂里的同龄人的蠢笨。而秦姜白天捞鱼扒鸟蛋,晚上偷偷煮了给秦蓟补身子,提醒他对村学的夫子多尊重一些,毕竟夫子默许了他听墙根的行为。

她十分明白,但却不理解这个跟自己同胞同命的哥哥。

如果是他当县令,一定会把陶谢两家送来的打点钱藏进私库,变成他自己打点上官的敲门钱,并且在秦姜赈济穷人时,还会耳提面命:“粥再稀一些!棉不要絮那么多!样子做做就得了,一千二百两和一千五百两,写进政绩了是一样的!”

但是秦姜无所谓,她算着日子,也许到开春,就能看见娘亲,再起出秦蓟的尸骨,跟着吕椒娘回她的家乡,改头换面,重新生活。

在她所及的范围内,她愿治下百姓安宁,仓廪坚实,寒风不侵。

愿天下河清海晏,有法可依,无匪无凶,无病无灾。

-----------------------------

年前两日,善县飘起了鹅毛大雪,县衙内外在一派喜气洋洋中,迎来了与新县令共度的第一个岁尾。

早从十几日前起,就有一茬一茬的人来拜访秦姜,县衙门前络绎不绝,来来去去人气不断,将皑皑寒冬也逼退了三分,一直到大年夜这天,直到县令要办家宴,才消停了下来。

杀鸡宰牛、发面碾谷,贴桃符、做饴糖、祭灶神、买鞭炮,大家忙里忙外,将前后院整治的焕然一新,到了除夕,关起门来,前厅捕快皂吏,后宅丫鬟女眷,摆了好几桌满满当当的酒菜,秦姜发下话来,今日尽情玩闹吃喝,不计尊卑。

一干人便尽情地撒起欢来,酒席宴间划拳行令,哄哄闹闹,秦姜在前院席间坐了一会,众人轮番劝过酒,喝得有些不支,身子也燥了,脸也红了,又到内宅,在一干女眷夹杂中又多饮了几杯,直到头脑晕晕乎乎,才晃悠悠站起身。

吕椒娘今日穿了件玫红的对襟新袄,满鬓珠花簪环耀人眼目,见她要走,连忙问:“你去哪儿?”

“我出去醒醒酒。”秦姜道。

她穿过嬉笑打闹的众人,离开暖暖熏熏的屋子,才开门,袭人的寒意便扑面而来。将脖子在大氅里又缩了缩,戴上兜帽,迎着风雪,秦姜略微清醒了一些,走路仍有些打晃儿。

已是除夕寒夜,家家户户都关起门来阖家团圆,外头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很是热闹。县衙也预备下了守岁的烟花,只等众人酒席一过,便拿来点了。

秦姜捞了两挂,悠悠出了门,朝鞭炮之声走去,一路上见孩童追逐打闹,竹竿挑着爆竹劈啪作响。雪夜里最是明亮,但也很是寒冷。她一面走一面瞧,看房舍连绵皆是喜气洋洋的模样,不知不觉走了好些路。

趁着半醉的酒意,她并不太想回去,忽而想起离悬壶馆已经近了,索性看看那苏大夫年过得如何,再借他一点火星子,就着放这两挂爆竹。

她在孩童的嬉闹声中来到了悬壶馆。

门楣上挂着一副红木新匾,抬头望着匾上“悬壶济世”四个金粉大字,秦姜哑然失笑。

字是好字,不过是师爷袁庄题写的,她那几笔簪花小楷,还不太够看。

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旁边几个小孩儿却叽叽喳喳道:“苏大夫出门瞧病了!”

秦姜大失所望,等了一会,思想着把爆竹挂在他门环上,离去便是了;但又怕被人拿走,眼见着雪越下越大,只好靠在那两扇老旧的门板上,缩着脑袋等他。

苏吴回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幅景象。

除夕雪夜里,自家门口靠立着一件深色大氅,覆着一圈棕毛的帽子,一动不动,要不是那帽檐下时常透出一两分白来,差点让人以为是谁家送过来了件新衣服挂在他家门上。

他上前将那帽子掀了下来,里头缩着的人一个激灵,睁大了迷茫的眼,但只短短一瞬,很快又恢复了平日的清明。

“大人,你怎么在这儿?”苏吴道。

秦姜尚有一丝迟钝,四周望望,发现玩闹的孩子都已回了,也不知道自己睡过去多久,只得清清嗓子,用客套的语气道:“苏大夫年关还要出诊,果真妙手仁心,很是辛苦。”

苏吴却问道:“你站了多久?出什么事了?”

“无事发生,我就是闲来无事,走走而已。”她忙道。

苏吴背着药匣,失笑一声,摇了摇头,似是无奈的样子,给了她一个暖呼呼的东西,便开了门。

暖意从冰冷的双手直达心间,是他刚才一直揣着的袖炉。

秦姜跟着他亦步亦趋,见里面漆黑一片,不禁道:“苏大夫过年怎么如此冷清。”

苏吴带她到了更里处,点亮了那里的烛火。这是一间隔断的小屋子,应该是他在药铺后的住所,陈设不多,但很是干净整洁,地上的火盆已经灭了,苏吴重新添炭点燃,将它推到她的脚边。

“大人下回莫要如此胡闹了。”也许是除夕的气氛让人放松,他的语气都比以往温柔了一些,“天这么冷,在外头睡过去,可不是好玩的。”

他像教导孩子似的,秦姜有些讪讪,解释道:“我刚才多喝了几杯,才不小心睡着了,以后不会了。”

桌上尚摆着一壶残酒,一个空杯,另有几个小菜,一碗饺子糊。她诧异地发觉,这竟然就是他的年夜饭。

苏吴倒很不在意,撤下残羹,道了声“等一下”,出去后不大一会,便端来两碗热气滚滚的饺子,坐在了她的对面,重温了酒,又给她倒上一杯姜汤。

“既然来了,大人便歇一歇,身子暖了再走不迟。”他给自己斟了一杯,道:“酒不可再饮,喝点姜汤,祛祛寒气。”

秦姜乖乖地喝下姜汤。苏吴目光中带了些暖意,烛光下面白似玉,有一丝与他年龄不大相符的稳重和包容。

与君子如玉相比,他那碗饺子却包得很难看,每一个都形状怪异,歪歪漏漏。她舀起来咬了一口,就再也维持不住礼貌的微笑了。

“你是不是……”她放下碗斟词酌句地问,“多放了……一点点盐?”

苏吴的神色里出现了略微的茫然,闻言也尝了一口,表情出现了一瞬间的扭曲,一边漱口一边道:“抱歉,我去重做一碗!”

接着让她稍坐,又进厨房捣鼓去了。

秦姜好奇地跟过去看,发现他在灶台边揉面。

苏大夫揉面的手艺一绝,面多了添水,水多了加面,水涨船高,甚是有不死不休的架势。秦姜怕到天明两人也吃不上一口饺子,叹了口气,卷起袖子,加入进来。

她一边熟练地揉面,一边道:“苏大夫过年也不回家?”

苏吴在旁边切葱,厨艺不行,刀法却很是精湛,下手和风细雨,却毫末不差,刀下的葱末细细丝丝,清爽干净;切完了葱切姜,切完了姜切蒜,直把它们切得细如蚁末,哪怕是酒楼的大师傅也没这么干脆利落的刀法。

“我双亲已故,更无兄弟姊妹,没有妻小。”他闲闲说着似乎很平常的话,又开始切肉臊子,“到哪儿都一样。”

秦姜手中微缓,抬眼看着他,发现他真的只是在认真切肉,并没有一丝感伤或者失落。

两人合力备好了皮和馅儿,一左一右开始包饺子,苏吴依旧包得四面漏风,不过一面看一面学,才几个下来,竟也开始有模有样。

她不禁赞道:“真厉害!苏大夫想是学什么都快。”

“得大人夸奖,苏某三生有幸。”他笑。

两人直把一堆饺子包完,取来一些入锅煮了,秦姜调好佐料,又点水止沸,苏吴无事可做,便倚在门边看她,目光落在她身上,似乎又不在她身上,有些出神的样子。

饺子煮好,他便自然而然地接过端走,两人动作配合十分默契。

两人重新坐下来,已经是守岁将尽,外头传来一阵阵开中门、燃爆竹的喧腾。秦姜眼眸清亮,笑道:“待会我们也去放鞭炮!”

苏吴也不禁笑了起来,眉眼间冰消雪融,浮上三分暖意。

吃完了饺子,她拉着他去院子点爆竹,点一下捂一下耳朵,两挂爆竹并不多,两人玩闹似的放尽了,噼噼啪啪的声响伴着他们过尽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刻。

最后他们两手空空,看外头成群的孩子跑来跑去,烟花四散,秦姜半玩笑地抱怨道:“这么大个苏大夫,年货不备,爆竹也舍不得买,这个年过得也太寒酸了。”

苏吴却带着淡淡的笑意望向她,“多谢你来陪我守岁。”

两人并肩站着,他把做热的袖炉重新给她,递过去时,指尖一触即离,秦姜道:“我不冷,你的手怎么这么凉?”

她不由分说将袖炉又塞回去。苏吴没有推却,只是道:“没什么大碍,我一向如此。”

看他一副对自己身体并不太上心的模样,秦姜道:“苏大夫,虽然我们相识不久,但我觉得,你是个好人,所以希望你能长命百岁,身体康泰,无病无灾。”

苏吴失笑,转而沉默。

有雪花飘飘摇摇落下,他伸出手接在指尖,目光注视洁白的雪花一点点融化,变成水珠从指缝流下。

“大人,我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他缓缓道:“所以不能算好人。”

“……你因为这些事而后悔?”她问。

他却似乎在回想,认真思考后,摇头,“不后悔。”

“既然不后悔,那就不一定是错的事。”秦姜道:“况且,你还年轻,就算有什么错,今后也可以慢慢弥补。”

苏吴呵出的雾气伴随说出的话语,在冬夜中很快消散,“是啊……我还年轻。”

他的视线落在她被风吹得有些发红的脸上,时而有吹散的鬓发从紧束的发髻上垂下,拂在眼睫旁,唇红齿白,看着很好欺负的样子。

秦姜正思索着怎样再开解开解他,突然一只大手抚上了头顶,在她的头上还揉了揉,蓦地抬眼,撞进他略带着笑意的黑眸里。

“大人,你再不回去,他们该找你了。”苏吴道:“大人还在长身体的岁数,不要思虑太多,也不要总板着脸,多笑一笑——像刚才放鞭炮的时候一样。”

秦姜的脸也不知道是冷的还是臊的,红扑扑一片,瞪了他一眼,“要没有我,你今天都吃不上一顿人吃的饺子!”

“是是是——”他笑道。

往事雪泥鸿爪,故人早已离去,长日光阴点点消磨,春夏秋冬,一年尽了,一年又伊始,向着料峭早春而去。

杀人的刀早已经折断在六十年前,他在少女的眼泪中重获新生,在她眼眸中照见自己,在她挥挥手转身离去的背影后,感受到脉搏和心脏的跳动,从此,逐渐找回自己。

前面修文,搞得多出来的字没地方放,一起堆在本单元最后一章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揽月·岁岁如同梁上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