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折茵 > 第14章 云溪(二)

折茵 第14章 云溪(二)

作者:一一枝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1 15:53:20 来源:文学城

慧明寺修建在月山半山腰,据说是藏风聚气之地。远远望去,高山巍峨,绿树掩映间,佛寺半隐。

山寺门前,果然有三四个僧人支了几口大锅在施粥。

在他们面前,月山县的民众排着长队,双眼殷切期盼。其中,不乏年轻力壮者。

此地虽非富饶之所,但官府清廉,治安不错,百姓安居乐业,还算衣食无忧。

这些粥一般都是施给乞丐与年迈寡居者,什么时候,这些年轻人也趋之若鹜了?

看出李茵的疑惑惊异,沈慕之抬脚,也进了等待施粥的队伍中。

他寻觅片刻,伸出手,拍了拍前面一位锦衣华服的小公子的肩膀。

那小公子不耐烦地转过身,倏见一位清风月朗的公子站在这里,满脸不耐顿时化作了微笑。

他连忙拱手,“这位公子,可有什么疑问?”

这位小公子生得秀气,看他的模样打扮,像是个家境殷实的读书人。

沈慕之回礼,十分谦逊地请教,“在下初来此地,听说,月山县慧明寺求姻缘最为灵验,不知是否为真?”

“姻缘?”那小公子皱起秀眉,思忖片刻,“我不是很清楚,但月山县只有这一座寺庙,大约,拜什么都行吧。”

“原来如此。”

“怎么,公子如此出尘之姿,也为姻缘发愁吗?”

沈慕之叹道:“在下粗鄙,谋于算计,配不上心爱之人。故而来此参拜,祈求神佛原谅。”

那小公子见他虔诚,真心安慰道:“心诚则灵,公子定能如愿。”

“多谢吉言。只是不知,为何寺庙门前排起了长队?”

“前方有人施粥啊!”

“施粥?”沈慕之面露疑惑,“寻常施粥,都是老弱病残等需要救济者才会来,怎么今日,有这么多……”

他顿了一下,斟酌措辞,“锦衣华服者,难道是这粥有奇效?”

“这粥就是寻常白粥,并没有什么稀奇。”

这似乎颠覆了沈慕之以往的认知,脸上不解之色更重。

“额,”那小公子随意摆了摆手,不在乎地笑笑,“不吃白不吃嘛!”

李茵:……

那小公子生得精致,看起来似乎学识满腹。

原来是个草包!

沈慕之退回李茵身边,对她摇了摇头。

月山县一向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怎么如今添了这许多爱占便宜的陋习?

李茵叹了口气,“算了,我们进去看看吧。”

“好。”

二人转身,一齐踏入了寺门。

慧明寺与寻常寺庙布局相近,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佛宝相庄严,两侧十八罗汉相护,殿内寂静,无喧哗之声。

既已来了,他二人也一如殿内其他香客,上了香,捐了香油钱。

出了大雄宝殿,绕过三清殿与法堂,一路向后,便到了慧明寺特有的极开阔宽大的道场。

前方莲花石台之上,已经摆好了祭坛。

高台之上,巨铜鼎伫立,里面烈火焚烧,烟雾升腾,灰烬随之而起,扭曲了眼前的景象。

五彩旗帜迎风烈烈,各色绸带狂乱飞舞。

有一壮汉,头插钢刀,面涂五彩,背覆羽饰,手持木牌如象笏,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台。

立刻,狂热痴迷的怒吼之声炸裂开来——

“祭祀开始了!”“大仙开始做法了!”

“风调雨顺!升官发财!”

“天降横财!长命百岁”

“以我为祭!违逆者死!”

寺门外的人群密密麻麻,如蝼蚁之状,争相奔来。

轰——

手中木牌被扔进了铜鼎。

鼎中烈火猛窜天际,火舌似要舔上天空,燎燃白云。

*

与此同时,县令府邸。

锣鼓喧天,红绸缦缦,一派喜庆。

一顶红色流苏小轿从侧门抬了进来。

喜娘指挥着丫鬟,搀扶新娘子下了轿。

新娘子身材丰腴,玲珑有致,红盖头上绣着双喜鸳鸯,走起路来,腰间坠下的珍珠随步而摇,袅袅娜娜。

两侧宾客不约而同伸长了脖子,想要一探究竟,红盖头下的美人是何模样。

喜娘在前引路,笑得花枝乱颤,“夫人请跨火盆,从此夫妻和睦,福气绵延。”

新娘子跨步而过,似乎趔趄了一下,头上钗环摇晃,喜帕划出柔美弧度,更引人注目。

丫鬟一路扶着新娘走到堂中,只见双亲端坐,新郎却不见踪影。

“诶,老爷呢?”

“……不会是逃婚了吧。”

一片疑惑之声顿起。

月山县的县令姓陈名松,刚过不惑之年,在此任县令已十年有余。单从年龄来看,已算不得年轻有为了。

而孟松云中举后,正是在他手下当主簿,执掌文书。

这位陈大人不在正堂,他在——

书房内。

陈松伏地稽首,两股战战,“下官拜见大人。”

肃王殿下一身暗纹黑袍,端坐在上,神色晦暗不明,修长的手指敲了敲桌沿,“陈大人起来吧。”

陈松手脚并用,爬了起来。

肃王殿下随手拿起一个茶杯把玩,语气淡淡,像是在同他开玩笑,“陈大人好福气,听说,这已是第四位夫人了?”

陈松擦擦额头上的汗,“下官,下官……”

“陈大人不必惶恐,本官不过是例行询问而已。”

陈松大气不敢出,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谁家例行询问还问这个?

肃王殿下前来月山县探查一事,知晓内情的人并不多,陈松在京中并无倚靠,只知道朝廷要派官员前来督查,不知他真实身份。

“不知,陈大人所娶,都是哪家的姑娘?”

陈松弯着脊背,“回大人的话,不过,是些山野村妇。”

把玩茶杯的手如修竹一般,闻言,却是一顿。

“此地灵秀,生长于斯的人自然不是凡俗之辈。”

“是是是。”

肃王殿下站起身,脊背笔挺,宽袍锦绣,语气冷冷,“既然来了,本官就讨一杯酒喝吧。”

这位大人物突袭府邸,却只是来讨一杯喜酒?陈松放下半颗心,连连道:“是是是,大人请。”

喜宴并不热闹,甚至可称冷清,只因月山县的民众都跑去看大仙开坛祭祀了,来围观捧场的人并不多。

新人拜过高堂,宾客入席。

萧澈没什么胃口,冷眸扫过众人,转身出了陈府。

如意纹墨黑袍暗绣银线,袍摆拂过门槛,如同浓黑鸦羽轻掠。其气质凛然,惊为天人。

他出了陈府,一路沿街道独行。

这里,是与繁华京都完全不同的景象。

他凝眸细看每一处,高远的云天、历经风吹日晒的石桥、胡同小巷里的寻常人家、街边为谋生而起早贪黑的小贩、破败的酒坊、偏旧的客栈,甚至,桥洞街角的乞丐,祈药于医馆的老人……一点都不想遗漏。

道路闭塞,故而消息闭塞。

这里的人风俗古朴,信神拜佛者居多。

久旱无甘霖,便开坛祈雨;遭遇蝗灾,便日夜祝祷祈求神佛保佑;街边老人病痛无医,付不起三文钱的诊费,便活活拖死;遇上县官强娶,只能认命。

这就是李茵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

本来,她是不用受这个罪的。

他长睫微垂,眼底是无法掩盖的凄然痛苦。

*

日偏西斜,带走些许暑热。

萧澈回了他们落脚的客栈,径直上楼,推开厢房。

一个身着剑袖的男子站在厢房中。他脸颊瘦削,看起来有几分文弱,手上力量却不容小觑,玄铁重剑在手,如若无物。

是萧澈的亲卫,耿空。

见萧澈进来,他立刻拱手,“殿下。”

“查得如何?”

“很顺利。”他立刻道,“似乎,有人将所有一切敞开来摆在属下面前,供属下查看。”

“哦?”萧澈微微勾唇,“如此看来,这一趟,来得有意思。”

“属下认为,光凭一个县令,很难如此鼓动人心,此事或与京中有关……”

“自然有关。”萧澈摆了摆宽大的袖子,临窗而坐,将客栈外的街景尽收眼底。他继续道,“而且,陈松已经成了一颗弃子,不然,他不会对京中局势一无——”

话未说完,他忽的顿住了。那最后几个字,分明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意味。

耿空抬头看去,就见客栈外的街角蹲着几个小乞丐,他们将一个下肢蓄脓腐烂的老乞丐围在中间。一旁,用来乞讨的破碗中只搁着半个发硬发灰的馒头。

如此景象,真让看者落泪。

耿空默默向前迈了小半步,想要看得清楚些,心中思绪翻飞。

就在这时,一抹绿色翩然而至,头上几朵海棠花正随风摇曳。

是李茵。

她摸了摸小乞丐的头,笑着给他们一人递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馅饼,而后,又从袖中掏出一包粉末,大约是自己配制的药,递给了皮肉腐烂的老乞丐。

沈慕之跟在李茵身后,帮她拎着几方糕点。

仿佛一对行善济民的恩爱夫妻。

那两人的身影落在肃王殿下眼中,他黑白分明的眸子一动不动,嘴唇几乎抿成一条直线。

作为肃王殿下的部下兼亲卫,察言观色于耿空而言如同喝水吃饭,已成习惯。

他默默屏住了呼吸,因为——

肃王殿下现在非常不高兴。

他偏头瞄了眼肃王殿下的脸色,再看回去的时候,李茵与沈慕之就不见了。

耿空:?

他转身推开了门,往楼下眺望。

下一瞬,他的声音传了过来。

“殿下,宋小姐与沈大人进客栈来了。”

萧澈:……

他一言不发地站起身,冷着一张脸从耿空身边走过,下了楼。

耿空顿觉寒毛直竖,如芒在背,急忙跟了上去。

客栈楼下。

李茵与沈慕之一同进来,正欲上楼询问耿空肃王殿下是否归来,结果还没上楼,人就已经站在了她面前。

黑袍玉冠,剑眉星目,今日之面容,可称冷俊。

李茵看出他心情不好,愣了一下,而后才缓缓道:“我们今日去了一趟慧明寺,我有些话要……”

“宋姑娘怎么在此?”话未说完,一声亲切中带着惊讶的问候打断了她的话。

孟松云走过来,眉清目明,一袭蓝白圆领袍混在客栈寻常百姓中实在惹眼。

自那日马车下的剖白后,李茵对他大为改观,少年时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美好回忆全变了味道。如今再度见面,实属有些尴尬。

她扯了扯僵硬的嘴角,“孟大哥。”

叫完之后,孟松云、沈慕之、萧澈以及耿空不约而同送来四道目光,均注视着她。

李茵一时不知道看谁才好,正欲侧过脸去看沈慕之,就听孟松云道:“这几位想来都是宋姑娘的朋友,各位初来乍到,在下请几位吃个便饭吧,算是略尽地主之谊。”

李茵:……不,快拒绝他……

“好啊。”清润的声音响在耳侧,沈慕之眼角带笑,“我还没见过宋姑娘从前的朋友呢。”

李茵:……

晕乎乎如踩云端,李茵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楼,又是怎么坐在桌边的,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桌子的菜肴已经摆好了。

李茵与孟松云相对而坐,沈慕之与萧澈则坐在她两侧。

至于耿空,他说他不饿。

青州的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桌上的菜荤素皆有,搭配丰富,虽不比京城酒楼,但也还算过得去。

只是,众人沉默,无人动筷。

李茵其实也很想与耿空一样,说她不饿,然后理直气壮地站在一旁。

头一次,她觉得坐不如站。

几道视线交汇,不论是谁看着谁,都显得很诡异。

气氛着实尴尬,但孟松云像是半分也没察觉到一般,自顾自拿出一盒蜜饯果脯,道:“我今日见街上有卖果脯的,便买了一些。”

“我记得,宋姑娘爱吃甜的。”

他扯开精细缠绕的红线,拆了油纸包,把东西摆到李茵面前。

海棠蜜饯上裹了层桂花蜜,几朵桂花点缀,果香与花香融合,味道想必差不了。

李茵并不嗜甜,只有心中憋闷苦楚的时候爱吃一点甜腻的东西纾解情绪,今日已经吃过桃脯,那股清甜味还唇齿留香,面前摆着的东西虽好,她却并不为之动容。

但是,她也不想当众驳孟松云的面子,便勉强挑了一个略小的,微微一笑,“多谢孟大哥,我吃一个就行。”

“那,沈大人和肃王殿下也尝尝?”

李茵拿着果子正要往嘴里喂的手一顿,猛地抬头。

沈慕之与萧澈同时转头看向孟松云,眼中是如出一辙的冷意。

那日在国公府,他们三个人也是会过面的,只是孟松云跪着,沈慕之站着,肃王殿下坐着而已。

乡野之物,沈慕之和萧澈大概不会喜欢。

李茵在心里闭上了眼,深吸一口气,脸上泛出笑意温柔似水,如春雨甘霖润泽人间。

“孟大哥,”她控制着语气,尽量自然地道,“沈大人他,不爱吃甜的。”

实际上,沈慕之何止是不爱吃甜的,简直是到了厌恶的程度。

当初刚救下他时,伤势太重,李茵怕他一心求死,每每喂完了药,都会留一颗糖在床头案上。但他从来没有吃过,只会闭着眼叫李茵把它拿走。

语气嫌恶,情绪激动,连胸膛都微微起伏。

但是——

后来,为了她,偶尔也肯迁就。

“无事,”沈慕之换了温润颜色,“偶尔吃一个,也未尝不可。”

见他拿走一颗,孟松云转向了萧澈,“殿下?”

李茵倒是不知道他喜不喜欢甜食,但看他那阴沉了许久的脸,两眉间凌厉之气不散……

吃点甜的,应该会高兴一些吧。李茵心想。

她看着萧澈,试探着开口,“其实,味道还可以,虽比不得京中,但……”

话未说完,肃王殿下伸出金尊玉贵的手,也拿了一个。

他咬了一口,淡淡评价,“确实不错。比之京城,倒也不输。”

孟松云道:“这是文芳斋的果脯,也算是此地上品。”

李茵实在不愿意在果脯上多扯闲话了,遂主动发问:“孟大哥,你可有崔燕的消息?”

孟松云摇摇头,“我回来之后,也曾去崔伯父崔伯母处问过,他们只说崔燕回了京,不知道去了何处。”

“说不定,她真的就是回京找你去了,只是不小心,你们错过了而已。”

事到如今,李茵倒真希望她回了国公府,只是二人错过了而已。

她垂下眼帘,沉默不语。

趁此间隙,萧澈轻咳了声,“陈县令一月娶三妾,孟公子可知,都是何人?”

孟松云摆出为难神色,“这……”

耿空靠在一旁,冷冷道:“你在他手下做主簿,不会连这个也不清楚吧?”

“这位大人说笑了,在下虽任职县衙,但也不好打听上司的闺房事。”

说的也是。

李茵又问:“那,孟大哥可知,此地是何时开始流行祭祀的?我从前在时,似乎极少有这些事。”

孟松云一笑,“那是宋姑娘你不信鬼神,青州偏僻,月山县更是贫瘠,百姓们起早贪黑地劳作,却没有个好收成,有不少人都寄托于鬼神之事,也算是个念想。”

“原来如此。”李茵轻声道,“只是,我从前从未见过他们那种痴狂之态,不知,近来发生了什么?”

孟松云敛了笑意,“近来蝗灾频发,干旱无雨。宋姑娘想必也看见了,今岁的稻穗生得稀、谷粒也不够饱满。沿街行乞的人,又多了不少。”

他说的,倒是实情。

李茵道:“开坛祭法之后,可有效果?”

“蝗灾渐少,雨也已经落了一场了。”

萧澈一直冷冷听着,此刻才淡淡道:“怪力乱神,毫无依据之事。”

孟松云语气平和,“话虽如此,但到底卓有成效,时间久了,难免愈信愈深。而且,有人夜行山路,曾经在慧明寺外听见过啼哭的声音,是像翠鸟活生生被拔毛时一样尖锐的哀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