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折她入幕 > 第3章 入阵曲

折她入幕 第3章 入阵曲

作者:岫岫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10:36:36 来源:文学城

翠竹居内已搭了家常的小戏台,自教坊司请来的伶人此时正于厢房里候着。

施晏微迈着缓步入内,将那食盒往案上搁了,朝薛夫人叉手屈膝行礼,语调轻慢:“太夫人止动万福。”

薛夫人满脸堆笑,平声道:“何需这般客气,快往二娘身边坐下吧。”

话音落下,施晏微平声道了个是字,继而转过身入右边的席。

宋清和看她过来,便与身侧两个锦衣华服的女郎站起身来,同施晏微互相见礼。

其中一个生得面若桃瓣眉似柳,身着织金石榴红裙,乃宋清和之表姊林二娘林莹,常往宋府里来;

另一个施晏微并不认得,但见其生得脸堆海棠、眉横翠岫,肌肤白如羊脂,发上金钗熠熠生辉,举止端庄文雅,不消想定是位出自世家大族的女郎了。

施晏微提裙往矮凳上坐了,将眼眸一抬,宋珩高大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正离了薛夫人跟前领着两个眉清目秀的婢女往宋清和这边过来,倒像是就在她后脚进来的。

那道身影越压越近,施晏微不知怎的竟生出些不自在的感觉来,机械地随宋清和等人一道起身朝宋珩行了礼。

只听宋清和翁声翁气地唤他二兄,随后热情地将施晏微介绍给他认识,“这位是三兄救命恩人的小妹,姓杨,名楚音,府上人都唤她杨娘子,二兄先前可见过她不曾?”

杨楚音,名字倒是取得不俗。宋珩稍稍侧目,淡淡道出两个字来:“不曾。”

施晏微因他这句扯谎的话微抬了眼眸,入眼的郎君生得鬓若刀裁、目如点漆,两道剑眉之下是高鼻薄唇,半点不似他的身形那般粗犷骇人,但因常年于战场上厮杀,手上不知沾了多少人命鲜血,周身便隐隐透出一股肃穆狠戾气之气来,且又不爱言笑,着实叫人难以生出亲近之意来。

此时的他一副沉静如霜的样子,仿佛那日在春雨绵绵的园子里,二人的确没有打过照面一般。

如他这般心思深沉之人,还是敬而远之的好。施晏微打定主意,坐定后便不再理会他接下来的举动,端起白瓷茶碗轻抿一口茶水解渴。

宋珩见她坐回去了,不动神色地移开目光,抬手示意身后的婢女将东西呈上来。

橘白捧了一方朱漆檀木盒进前,高声念道:“合浦南珠一对。”

话毕将那梨木雕花方盒打开,两颗珠圆玉润、洁白无瑕,大小如龙眼的珍珠立时落入众人眼中。

如这般大的珍珠,必是深海老蚌所出,乃有价无市之物,却不知他从何处寻了来这样一对价值千金的珠子来。

施晏微从前只在购物软件上看过这般大的人工养殖海水珠,今儿个见着实物,且还是天然的,自是大饱眼福。

惊讶之余,想起她曾在书中看到过对古代沿海地区采珠人的描述,乃是要用绳子缠在腰上下到海里去采集,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大鱼袭击、触上礁石、溺毙的危险,可谓是以命相博。

思及此,施晏微心内不由暗自感叹起来:权贵们倒是贯会享乐,这些个奇珍异宝的背后,也不知凝了多少百姓的血和泪。

想到此处,施晏微的一双翠羽黛眉微折了折,却也只是一瞬,生怕叫人看出她骨子里那颗真实的灵魂来。

兴致霎时减了大半,施晏微放下手中茶碗,葱白般的指间捻起一颗红枣,又听另一道女声念出“金镶岫玉镯子一对”的话来。

施晏微再无去看那些稀罕物件的心思,眼眸微垂将那去了核的红枣送入口中。

宋珩不着痕迹地将这一幕给看了去,心中越发纳罕,自家小妹看那南珠时的欢喜眼神藏都藏不住,可眼前这位女郎呢?竟是夹杂着些不知打哪儿来的悲悯和惆怅。

不多时,宋铭和高夫人夫妻二人带着婢女进来,亦是先去拜见薛夫人,宋珩自去往男宾席的上首处坐了。

那宋洺因闲赋在家,整日里正事不做,一味地重色纵欲,房中姬妾颇多,是以高夫人同他关系算不得好,为躲清闲各住各院分房多年,只面上瞧得去,未曾撕破脸罢了。

宋清和对自己的这位“好耶耶”亦有所耳闻,加之宋珩和薛夫人时常耳提面命她无事少往她阿耶院里去,她便是再愚钝蠢笨,也知那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了。

高夫人向来是同他多待一刻也嫌脏,当下便往宋清和身边坐下,强忍着恶心听他说完两句道贺的话,劝他快些入席去。

宋铭遂往男宾席而去,冷不丁看见宋珩坐在上首的位置,心里便有些不大痛快,虽说他承袭了大哥宋玠的官位和家主之位,可到底是晚辈,需得如三郎那般唤他一声叔父,他就那般大剌剌地往第一个位置上坐了,眼里又哪里有他这位叔父。

“叔父。”宋珩徐徐起身,施叉手礼。

宋铭心中虽不满,脸上还是挤出一抹笑意来,笑呵呵地道:“既是在自己家,二郎何需如此多礼。”话完往第二个位置坐下。

前些日子施晏微在园子里的池塘边看绿头鸭时,曾遇着过宋铭一回,隐隐感觉到似有人在不远处拿眼偷瞧她,遂转头四下张望,待宋铭膀大腰圆的身影入眼,施晏微旋即便被他那一对色眯眯的招子盯得很不舒服,礼貌性地朝人欠身施礼后,飞也似的离了他跟前。

这会子想起他那时候的眼神,施晏微就跟喉咙里仍旧跟吞了苍蝇一样难受,抬手从小碟子里取了颗糖渍梅脯放进嘴里。

最后过来的是宋三郎和祖十一娘,夫妻二人相携而来,说不出的亲密恩爱。

宋三郎对宋清和这位堂妹亦是百般宠爱,出手虽不及宋珩阔绰,却也十分大方。

一时开了席,薛夫人先叫宋清和点曲目,宋清和因爱读北朝史,心中敬仰如兰陵王高长恭那般的大丈夫,便点了《兰陵王入阵曲》。

施晏微从前只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听过此歌舞,却还未曾亲眼得见过,当下听宋清和点了这出,心中颇为期待。

分神之际,忽听上头坐着的薛夫人笑着唤她:“杨娘子,你是府上的贵客,也点一曲喜欢的来看吧。”

婢女闻言,便转过身来,将曲目单送与施晏微看。

施晏微垂头看那单子,被曲目上的《霓裳羽衣舞》所吸引,放出话去。

薛夫人年轻时就爱听这曲,因笑道:“杨娘子倒是同老身想到一处去了,你既替老身点了,这第三曲便由前儿不久才打了胜仗的二郎来点吧。”

于是那婢女又将单子呈至宋珩跟前。

薛夫人一双和蔼的杏眼落在宋珩身上良久,细细观察着他可有特别留意杨楚音,然而从他入席后,就未曾看过她一眼,便是自个儿特特提了杨楚音一嘴,他也未曾抬一下眼皮正眼去瞧她,似是对她毫无兴致。

如这般结果,薛夫人心中并不觉得遗憾,她本就有些摇摆不定,暗自思量倘若二郎瞧上她了,与他做妾只怕要委屈了她,可若要为妻,她到底是个无枝可依的孤女。

横竖又不是没有旁的人选,二郎不成,还有张三郎李四郎王五郎呢,焉知就没有另一个大的造化在前头等着她呢。

薛夫人方打定主意,宋珩那厢已漫不经心地点了曲《秦王破阵乐》。

待众人点完曲,便有鼓者、琵琶伎、琴伎并数名戴着面具的舞姬踏上台来。

琴音自弦上倾泻而出,舞姬随音而动,初时曲调缓沉,如冰下流水受阻,气氛低郁;忽尔鼓声响起,弦急音昂,如重甲骑兵持枪驰马,刀锋相触,散出铿锵有力的金石碎玉之声。

烛火应声被人灭去半数,灯光朦胧间,舞人自广袖中取出大红开衫半臂穿上,原本通体纯白的舞衣霎时变为上红下白,待灭掉的烛火再次燃上后,数位舞人脚下步伐整齐划一、急促沉重,雪白裙摆纷飞如浪,纤长双臂挥洒自如、柔而有力。

施晏微被那琴音和舞姿所折,仿若身临其境,陷入那场千年前的古战场之中,只觉惊心动魄,神魂俱荡。

相较于施晏微的沉醉其中,宋珩就要平静得多,他看过这支歌舞曲不下十数次,且又是久经沙场的,是以不过兴致尔尔。

方才薛夫人一直在暗中窥视于他,趁她这会儿听曲看舞,宋珩也拿眼去看她数回,见她不再如方才那般关注自己,这才心神具定,执起掐丝团花纹金杯与宋聿饮起酒来。

曲毕舞停,众人抚掌叫好,那些伶人有序离场,自去厢房更衣,预备下一曲。

趁着这档口,宋清和自斟一杯桃花酿,起身举杯敬过众人后,送至檀口处饮下大半杯,施晏微这幅身躯底子差,不善饮酒,是以不敢多喝,只饮半杯。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又有琵琶伎和舞人上场。不同于上一曲的装束,这一曲演出的舞者皆着翠绿罗裙,广袖如扇、衣袂飘飘,肩披白羽帔子,飞仙髻上以花钿羽钗为饰,身姿高挑窈窕,秀美如天宫仙娥。

但闻那琴音悠扬舒缓,有如珠落玉盘、玉碎昆山;舞姿轻盈曼妙,仿若燕子伏巢、绿柳展腰。

施晏微的一双明眸痴痴看向高台上琵琶伎的指法和舞人的舞姿,倒是不曾发觉有人正透过周遭数人拿审视的目光打量她。

入眼的女郎绿发堆云,发上银蝶如生、花钗斜插,身穿宝相花纹直领半臂褙子,下着小团花纹高腰褶裙,衬得那杨柳细腰越发不堪一握;眉横翠岫眼横波,脸主海棠檀口赤,肤如梨花白胜雪,端的是广寒仙子出蟾宫,棠花仙子下凡尘。

宋珩凤目微眯,仰首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立起身来脚下无声地离了此间。

一曲舞毕,薛夫人方在一片掌声之中发现宋珩不知何时已离了席。

想来是半分都未将人瞧进眼里。

薛夫人偏头去看施晏微,不由轻叹口气,心中暗道:这等姿容的女郎竟也入不得他的眼,莫不是真要娶那等时间难有的绝色女郎不成?

空中明月横空,满庭春花初放。

宋珩立于迎春花荫之下,听风赏月,直至里头传来琴瑟合奏的破阵曲声,他方折身回去。

薛夫人见他回来,方稍稍安下心。旋即低声吩咐身侧的疏雨去问问他是否饮多了酒,可要用些醒酒汤。

疏雨得了薛夫人的命令,脚步轻移往他这边来,宋珩道他方才不过是觉着屋里闷出去吹吹风,无需用醒酒汤。

薛夫人观他面色无异,想起三郎说他是个千杯不醉的主儿,面上复又生出笑意来,心中寻思着二娘如今已是十六的年纪,也该张罗着物色人家了,等天气再暖和些,便可去城外办一场马球赛,邀上些女郎、郎君在一块儿顽,先挑几个合眼缘的是正经。

待歌停舞罢,窗外暮色渐浓,众人各自散去,宋清和亲自将两位女郎送至府外,自不必细说。

宋珩回至退寒居,冯贵正立在檐下看那鹞鹰剃羽,见家主归来,忙迎上前,道是有话要回。

橘白、商陆见状,识趣退下,宋珩径直往书房里进,冯贵连忙跟上,待回完话,宋珩也没个示下,反询问起杨娘子的事情来。

《兰陵入阵曲》在唐太宗时期被禁演了,真正的曲子已经失传,所以以上听后感都是我自己瞎编乱造的,切勿考究。另外,因为本文背景设定是仿唐末藩镇割据,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所以民间才又开始演此歌舞戏。

有读者认为女主看到珍珠那里有点圣母,但其实下海采珠就是很危险,史料记载,五代十国中南汉国派了3000下海采珠,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不到两百人。另外明朝的《采珠行》中描写: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入阵曲(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