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曾耳闻自他修长指间淙淙流过的似水清音于空谷中百转千回?
你可曾目睹月夜下,他一袭白衣飘飘,衣袂上下翻飞于夜风之中?
你可曾嗅得他悠然坐于亭中,浅笑从容满上一盅茶水的淡淡清香?
他回顾一笑间,便是一段千古佳话;他从容谈笑间,便是一场灰飞烟灭;他戎马半生,便成就了一场乱世繁华。
纵是面对数十万大军压境,他亦能运筹帷幄唇角带着隐隐笑意,都说时势造英雄,又何尝不是英雄造时势?
然,坚守一生,终酬不了谁的壮志,成不了谁的霸业,也不知了却了谁的浮生。
脉脉余晖下唯余滔滔江水向东流,从不搁浅片刻。江上风声猎猎,盘旋上空久久无法散去,似是世间最为沉痛的呜咽之声——
自古英雄出少年,何以总不见白头?
-
夜凉如水,明月高悬,远方似有人在低吟浅唱,触上片片竹简,只觉指尖沁凉,青烟袅袅升起,周边景象逐渐模糊,当中一抹人影却愈发清晰,仿若天地间只他一人。
那是一个着一袭白衣的颀长身影,只见他横笛于唇边,自有皎皎月光洒在双肩,长发与衣袂随清风上下翻飞,更显其人风流潇洒,可谓玉树临风,“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过如是。
见此景,有两字不自觉自唇中溢出。
周瑜。
姓周单名一瑜字,字公瑾,吴中皆呼为周郎。瑜者,美玉也;瑾者,亦美玉也;怀瑾握瑜,喻君子美好品德之意。初读《三国志》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便莫名有一种想去了解他的冲动,而了解后便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无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传奇人物。
周瑜,庐江舒县人,堂祖父周景及堂伯周忠均为太尉,父亲周异任洛阳令。出身士族的他精通音律,风流倜傥,江东至今仍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给人以良辰好景长久定格的错觉。纵是《三国演义》轻薄了周郎几多风流,仍抹不去他在史书上留下的“性度恢廓、折节容下”的记载,是那般令人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如此儒雅的翩翩公子为何会成为一名武将?那是因为他深知当时的东汉王朝早已摇摇欲坠,仅凭孔孟之道已不足以匡扶天下。自古英雄总相惜,他与同样胸怀大志的孙伯符结下总角之好,二人的相遇便似一场空前绝后的等待,立志时字字掷地有声,何等意气风发。
一句话,便是一辈子。建安三年,久别重逢的两位少年英豪驰骋沙场,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名为“江东双璧”的传奇,从此成为万千江东子弟的精神火炬,一路指引着他们向光前行。
辅佐孙氏未必是他唯一的选择,亦非最佳选择,毕竟孙氏既没有曹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亦不能如刘氏那般打着“兴复汉室”的正统旗号,可他仍和孙伯符开拓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广阔天地。当初他之所以不愿投靠袁术,除了认为袁术不会有大作为之外,我想或许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遵守年少时的约定,想以一世忠诚回报那人多年信任,荏苒的时光磨去少年棱角,但不变的是初心。
史书翻过一页,已是建安五年,孙策逝世的那一年。他听闻噩耗星夜赶回,不愿相信那个叱咤风云、笑傲疆场的小霸王会死于无名宵小之手,那个如骄阳般明亮热烈的好兄弟会真的就此离他远去。不曾想匆匆相遇后是匆匆别离,舒城往事茫茫倾覆,最终在步入灵堂的那一刹支离破碎,自此江东再无双璧,他再等不到二人并肩作战,共看这天下重回海清河晏的那一天。
即便如此,他仍不曾忘却昔日誓言。“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一句话,又是一辈子。纵观周瑜的一生,他从未打过败仗,赤壁之战,是他运筹帷幄大败曹军,奠定天下三分;南郡一役,是他身先士卒,为流矢所伤仍亲自阅兵鼓舞士气,最终凯旋而归。
终于等到孙权允准伐蜀之策,可没想到希望过后是更大的失望,史书上轻描淡写一笔是字字泣血、句句锥心的生平憾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他到底没能把握住江东最后一次逐鹿中原的机会。
我本以为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的理想和他的抱负,我本以为他能坚守到兑现江东双璧当初誓言的那一天,却未曾想到他的一生会如斯短暂,仿佛流星和烟火那般在绽放出最盛大最灿烂的光辉后转瞬即逝,只留下一句“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难以想象没有周瑜的江东该何去何从,难以想象他最终同意实行鲁子敬的三分天下之计时内心是何其挣扎,因为这昭示着江东再无可能一统天下,二分天下终成泡影,天下三分已成定局。
孙策之子名孙绍,周瑜之子名周循,“吾身吾业,绍之循之”,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惜他们最终都未能继承父业,江东梦再无法圆。
没有孙策的江东不再完整,没有周瑜的江东已不是江东。
时隔多年,上语文课课念到苏子瞻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激动万分,想大声诵读千古风流人物周公瑾的丰功伟业,一张口却只觉心蓦然一抽一抽的疼,泪水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放肆流下。
千年的时光终隔不开灵魂的守望,不由怅叹一声,谁的一生坚守,了却了谁的浮生?
曲有误,周郎顾。曲再误,君已故。
弦已断,曲难成。空牵念,君如故。
初二时参加作文竞赛写的,现在看感觉槽点挺多的哈哈,但感情还是很真挚的,我真的,永远会爱周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坚守了却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