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昭仪的下岗再就业 > 第11章 野心

昭仪的下岗再就业 第11章 野心

作者:河广苇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0 21:42:25 来源:文学城

返回州郡之前,两位叔父拜访郗氏世交、姻亲,希望他们能为二叔求情,众人也正竭尽所能,为郗二叔奔走。

郗元与公冶晏回到太傅府,按礼,应该先去书房向太傅请安。

二人到书房前,与公冶聪、宁崇擦肩而过,见他们都身着公服,郗元便知道,他是来向太傅汇禀公务。

四人相互见礼,公冶聪与宁崇先行离去,郗元与公冶晏进入书房,太傅正埋首案牍,凝视面前一卷文书,愁眉不展。

二人在阶下向太傅叩拜,“儿子携妇问父亲大人安。”

太傅抬头,换了一副温和面容,“是子乐和伯黎,在家中不必这么拘礼,上前来。”

二人这才起身上前,公冶晏先搀扶郗元敛踞而坐,自己才在她身边坐下。

“父亲征战辛苦,看起来消瘦不少,国事为重,但父亲也要保重身体才是。”公冶晏关切道。

太傅微微一笑,欣慰道:“我不在帝都这些日子,你跟着子敏做的不错,有一些担当了。”

公冶晏低头,羞涩道:“父亲谬赞了。”

和公冶晏说了几句,太傅也不忘安慰一旁郗元,“伯黎,司徒已经去了,生者再伤心,也不能太过,反使亡者不宁。”

郗元恭敬道:“是,父亲。”

“还有你叔父的事情,我也会向陛下,为郗尚书求情,但能否成功,还在陛下圣裁。”太傅说的滴水不漏。

“是。”

太傅沉吟片刻,对公冶晏道:“子乐,我忽然想起,还有件事未曾叮嘱你兄长,你去叫他回来。”

公冶晏没有丝毫怀疑,起身便追了出去,“是,父亲。”

一时书房中,只剩下郗元与太傅,她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静默不语。太傅先开口,打破室内沉静。

“伯黎,你看看这个。”

一卷竹简递到郗元面前,她低着头,双手接过,打开一看,瞳孔却紧缩。

这是一封老旧的公文,是先帝明德二年亲批后,发往尚书台的奏文,也是郗元代先帝批阅奏章的开端。

她接触过这个国家的权力。

“宫里有四位女尚书,替先帝批阅奏章,代拟旨意,这我们都知道,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一些奏章与以往不同——”

太傅抬眸,望向眼前人,“行文的语气,措辞都与之前有区别,虽然在尽量模仿,一些细节,还是稍显稚嫩。”

“先帝身边的女尚书,并无变化,这些奏章,都是当时还是昭仪的伯黎批阅的吧?”

太傅的口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两汉外戚干政,褚国引以为戒,对后妃外戚,严加约束,女尚书是中官,昭仪是妃嫔,后妃干政,为国家所不容。

见太傅轻而易举便洞穿自己的秘密,郗元一时惶恐,放下竹简,辩解道:

“回父亲,这些奏章和旨意,的确出自我手,是先帝命我阅读奏章,并代为执笔。”

“你的进步很大,那些女尚书,都是文帝时就被任用的女官,可是你,短短两年,就已经和他们不相伯仲。”

太傅夸赞道:“伯黎是有才的士女,若为男儿,我一定保举你为官。可惜,你是个女公子,做不得我的弟子,我只能替我的儿子求娶你,让你成为我的儿妇。嫁给子乐,的确委屈你。”

郗元愈发惶恐,“父亲!”

“我并不反对女子干涉朝政,只要有才能,何必居于门第、男女,士大夫之家,多少庸碌酒囊饭袋,任人唯才,任人唯贤,才是举士之道。”

郗元小心翼翼抬头,太傅的面容和蔼,对待家中后辈,他总是态度温和,循循善诱,是个很谦和,又不失威严的长辈。

这副模样,很容易就能让人心生信任。

如果是以前的郗元,或许也会放松警惕,她低下头,推辞道:“儿妇不敢,阴阳男女有别,各有分工,士入朝堂,妇执帚箕,儿妇何敢妄言朝政。”

“伯黎,你告诉我,如果让你做主,你会怎么处置这个案子?”

太傅说了许多,终于道出关键,他望着面前垂首的女子,打量的目光深邃。

对方显然没有给自己推辞的余地,郗元只能作答,她回复的顺畅,丝毫没有犹豫。

“儿妇不敢妄议国家大事,但既然父亲问起,也不敢不答。此案如何审理,全看父亲之志。”

太傅‘哦?’了声,“在我的志向?”

“父亲若志在效仿伊尹、霍光,则此案只需严惩楚王,其余附逆人员,无须严惩,以彰天子之德。可——”

郗元话锋一转,“若父亲有意问九鼎轻重,则该杀楚王,严惩附逆党羽,若有必要,还可以顺势除去一些阻碍。”

头顶落下的声音依旧不轻不重,问题却一个比一个刁难,太傅继续问道:“那伯黎觉得,老夫是要做忠臣,还是要做王莽?”

郗元一时沉默,她既然能说出后一种方案,就代表,在她心中,已经默认太傅是想要改朝换代。

不是要改朝换代的话,何必杀大将军。

已经杀了大将军,大权独揽,便走不了伊霍之路。大将军是辅臣,太傅也是辅臣,只要皇帝愿意,将来,这就是他的罪行。

“人力微弱,难挡大势。太甲杀伊尹,成王流周公。霍光,又是如何下场?如今皇帝幼弱,父亲大权在握,若顾念千秋之名,则不必惜身,若只顾眼前,便管不得身后名。”

全身而退的权臣,少有。

要么,窃取九鼎,要么,三族夷灭。

郗元缓缓抬眸,对上太傅的视线,肯定道:“儿妇以为,王莽留恶名于青史,不过是因为他败了。而今,大权在公冶家,史书怎么写,由父亲决定。”

太傅的笑声无力,带着些许悲凉,“做臣子难啊,做权臣更难,贪欲,总蒙蔽人心。接触过权力的人,便很难放下权力,我就是不愿意放下,我为什么要放下?”

“大将军,是宗室,所以能做辅臣,而我做这个辅臣,花了大半辈子,我还记得,寒窗苦读时的月亮,是那么明。我追随文皇帝,征战天下,文皇帝驾崩,我驻守边疆,岐军几次来犯,都是我,力挽狂澜!我做这个辅臣,是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我不甘心,你不也是吗?”

太傅忽然问道:“你除太尉、司空的时候,惶恐之余,应该也隐隐激动吧,现在,是否也如我当初一般失落呢?”

太尉。司空。权柄。

郗元的瞳孔紧缩,迅速低下头去,“父亲。”

“我知道那非你的本愿,先帝只是要一把刀。做刀没意思,我让你做执刀人如何?若得天下,子乐必为王,你就是封国王后。”

郗元不敢回答。

太傅自顾自道:“我知道这委屈你了,原本,但子敏已有妻室,故而,我不能许你长秋宫。”

褚国皇后居长秋宫,常以宫室代指。

“伯黎。很可惜,你可惜是个女公子,我有心栽培,却不知该放你于何处。长幼有序,我对待子乐,不能越过子敏,你与子乐夫妻一体,这令我十分为难。”

廊下传来脚步声,是公冶晏兄弟折返,太傅抬眸,视线越过郗元,看向屋门方向。

“父亲,你召孩儿孩儿有何事?”

郗元起身,悄然退至一旁侍立。

太傅指了指公冶晏,“这个案子,你带着你子乐。”

公冶聪面露难色,“父亲,这...”

他看向公冶晏,余光却不住往郗元方向瞟,“事关郗尚书,子乐还是回避的好。”

“此事我自有定夺。”

太傅已经决定,公冶聪只得领命,“是,父亲。”

从书房离开,郗元与公冶晏回到居住的庭院,进门之后,公冶晏屏退下人,询问郗元道:“父亲和你说了什么?”

郗元抬眸,“你怎么知道父亲和我说了什么?”

“父亲一看就是故意支开我。”

他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凑到郗元身边坐下,亲昵伸手,去揽她的肩膀,“说说嘛。”

郗元轻轻靠在公冶晏身上,抬头,对上他温柔的视线,“父亲问我,该如何处置叔父。”

这也是公冶晏想知道的,“这事我也想问你,你是如何回答父亲的?”

“我说,此乃国家大事,我不敢妄言,律法如何处置,天子如何处置,就是如何,我是郗氏女,也是公冶妇。”

公冶晏听完,手臂缩紧,“你是我的夫人,父亲让我参与案件,便是有意宽恕两位兄长,你放心,我一定保两位兄长无虞。”

郗元垂眸,心中还在思索书房中太傅那番话。

看似是一场平平无奇的对话,太傅试探她对公冶氏的忠心,实则还蕴含着无声无息的敲打与限定。

他已经将公冶晏与她,划定在了公冶聪臣属的地位。

显然,太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对公冶晏产生影响。

自己?

她与公冶晏是联姻的夫妇,感情不过尔尔,也无子嗣,她怎么会影响得到他?感到困惑的同时,另一个惊人的念头陡然出现在郗元的脑海。

知子莫若父,太傅,很了解公冶晏,他或许知道公冶晏在做什么。

掌权之前,公冶氏最大的敌人来源于外界,掌权之后,公冶家的危机,来源于家族内部。

公冶晏……

“在想什么?”公冶晏觉察郗元出神。

郗元回过神来,若无其事道:“在想两位兄长。”

公冶晏将她揽入怀中,“别怕,有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