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 第44章 无缘亲人散 有缘故人逢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第44章 无缘亲人散 有缘故人逢

作者:绳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9:27:38 来源:文学城

轻柔歌声绵延整个沉重而漫长的梦境,待我恍然睁眼时,眼前一片晦暗。

我努力眨眼,试图从昏黄光亮中辨认周遭景象。这似乎是……军帐?

意识到此节,我心头大震,骇然惊醒,立刻想挣扎起身逃命,可全身一丝力气也使不出,只觉剧痛。

听见我痛哼,一道人影迅速凑近,轻按我肩膀:“别动。”

我听出这是薛六娘的声音,可眼前依旧模糊,只能嘶声问:“这是何处?咱这是……被俘了?”

薛六娘轻轻拍肩安抚:“梁军救了我们。此处还是武灵山,他们暂且扎营在此。”

梁军?

我心头稍宽,惊惧过后,更觉得四肢百骸无一处不痛,尤其腹部,如同五脏六腑尽被搅碎,只余一锅血水在体内凝固。

我僵直半晌,惨然问:“没了,是吧?”

薛六娘双眼通红:“樊娘子舍命相救,六娘记你大恩。今后,六娘尽毕生所学,保你康健。”

我喉咙梗塞,难以出声。薛六娘轻抚我头顶,不住安慰,倒叫我想起梦中神女,眼泪终是夺眶而出。

仙儿啊,小小仙儿跟咱们缘薄,你还没见着它,它便回天上去做神仙了……

仙儿啊,今后念经,多给它念几句吧,叫它别怪我,我这为娘的,当真,尽力了……

待我心绪稍定,薛六娘细心诊脉,再招呼近旁的几个娘子一齐帮忙,换掉身下那张被血濡湿的布毯。挪动之间,我禁不住呕血,薛六娘急忙施针救治,好容易稳住情形,又叮嘱我务必安神修养,她便出帐去催药。

就这般僵直瞪眼,躺着,忍着,恨着,帐中光线更暗,似是日头逐渐西斜。

这时,帐外传来忽轻忽重的脚步声,接着帐帘猛然掀开,一个身影踉跄冲进来,惊得一众妇孺惊叫着往角落缩去。

“樊姐姐,你……还好吗?”江怀玉扑到近前,鼻青脸肿,左手打着绷带,吊在身前。

“怀玉啊……”我忆起昏迷前恍惚所见,心中感慨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哑声问,“手,没残吧?”

江怀玉摇头,右拳恨恨捶地,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们,没得手。没得手。”

我恍然怔住,惨笑一声:“得没得手吧,都快给人揍死了。”

“他们没得手!你信我啊!”江怀玉骤然拔高声音,倒把角落里的妇孺吓得惊叫。可军帐既小且陋,她们纵然躲去角落,却也无法隐藏自身,其中两人甚至抱头呜咽起来。

“嗯。别吓着人。”我虚弱应一声。

江怀玉低下头去,哽咽道:“都怪我没用!我没用!娘亲护不住,你也护不住!我没用!”

见他这模样,我更为难过,安慰道:“我俩是长辈,不需你个晚辈保护。”

“我已十三了!”江怀玉又不禁急切高呼。

“江怀玉,出来。”

帐外忽然传来一道冷肃的命令。

江怀玉一听那声,立刻冷静一半,擦干眼泪,故作镇定道:“樊姐姐,你安心养着。舅舅带兵在外面,没人再能伤害你。”

舅舅?

我尚还在疑惑,江怀玉已起身,一瘸一拐走出帐外。夕阳在帐幕上投下两道身影,矮的是江怀玉,高的那个,是……唐远?

“说过几回?你年岁不小,别往女帐里钻。”高个儿严肃训诫。

江怀玉本就胆小,挨这一句训,更是低头不敢出声。

这时,那高个儿的身影又转过来,面向帐内道:“樊……娘子,请安心歇养。江怀玉我领走了。”

我试探问:“唐将军?”

那身影默然片刻,拱手道:“一介指挥,将军不敢当。”

还当真是他?巨阙关已成绝境,他还当真能穿越敌后,千里接应?马背长翅膀了不成?

“唐指挥有多少兵马?”我又问。

“两百余骑。”唐远答。

马军一营四百人,而今只剩两百余骑……境况恐怕不容乐观。

“樊……娘子无需多虑,此处暂且安全。只是藏匿山中,不便举火,汤药得多等些时刻。”唐远又道。

他总是生硬地唤我樊娘子,倒让人不大自在。虽说打小再没见过,可想起那桩玩笑似的口头亲,我更觉尴尬,只好道:“那便劳烦唐指挥了。”

“安心休养,但有所需,请遣薛娘子来报。”唐远又一拱手,“唐某告退。”

“樊姐姐……”江怀玉犹豫唤一声,可唐远转头看他一眼,他立刻噤声。接着,帐幕上两道影子,便模糊消失了。

半个时辰后,薛六娘才怀抱厚厚的棉布包回来,包中两个水囊,一囊温水,一囊药汤。

她一边将药倒进粗瓷碗中,一边抱怨:“他们说烧火要引敌军,得到老远的地方煎药,且每日只能生一次火。哪有这样苛待伤患的?”

“他们做得对。”我摇头道。

两百余骑,说多不多,遇到小股残兵还罢,若是遇上大军,也是自身难保。

喝过温凉的药,我复又躺下,薛六娘便用温水泡发干粮。可干粮还未泡软,我实在晕眩得厉害,竟将药带着血,全都呕出来。

在医道上素来镇定自若的薛六娘,也不禁手忙脚乱起来,好容易施针按穴一通,情况稍加稳定,药与温水却早已凉透。不知是哪位娘子将水囊抱在怀中暖过许久,我才重新服过药,勉强进了些食物,昏昏沉沉睡去。

就这般虚弱不堪不知挨过几日,唐远倒是再未出现,江怀玉受过他训斥,也不敢进帐,只能托薛六娘传话。

我这才得知,唐远这几日一直在附近搜索唐贞儿的踪迹,并伺机搜夺辽军粮草。两百骑人吃马嚼,每日消耗不小。

而西生与敦石头,也始终音讯全无……

某日天气晴好,黄昏时分,薛六娘打来一大桶温水,浸湿帕子要替我擦身。

“哪儿来的热水?”我问。

“唐指挥让人用大锅盛水,在日头下晒了一下午。哼,难得办对一件事。”薛六娘对这简陋的条件尤其不满。

我看向帐中蓬头垢面的妇孺,她们有些是当初一同避在山中的村人,有些则是唐远从附近寻回的难民,不少人身负有伤,其中一人脸都被划烂。

我叹一声,招呼道:“我留一半,剩下的,大家也擦一擦身吧。”

薛六娘不同意。我摇头道:“共患难,没得我就比别人娇气。”

就这么一桶水,众人分着也不够用,年长的让给年轻的,年轻的又让给孩童,让来让去,水倒是凉了,刺得我腹中不住抽痛。

女人啊,原来这样娇气,洗一洗凉水,便受不住了?

我抚着松垮的小腹,彻夜难眠。

翌日又晴,薛六娘照例抱着棉布包回来,除了水囊,还有一小罐鱼汤。因我好几颗牙被打得松动,腌肉纵使泡软也难咀嚼,故而自能沾荤腥以来,每日便有一罐鱼汤。鱼可从山溪里现捞,只是为保温,棉布包里还得塞许多烧热的石头,分量不轻。薛六娘总是唤同帐一人同去。

这次回来的,却有三人。唐远提着热水桶一同过来,隔着军帐叮嘱我:“热水只你一人用,不要乱分。”

“大家共患难,自然要同吃同住,水也要同用。”我拒绝道。

“你重伤在身,自然需要优待。”唐远严肃劝诫,“热水难得,明日恐要变天。勿逞一时之强。”

我咬唇沉默片刻:“好,我尽快养伤。”

唐远在外默立片刻,低头道:“受屈了。”

“是我拖累。”我摇头,又问,“外面,情况如何?”

“消息太乱,只是听说……”唐远顿了半晌,“京师,陷落。”

虽是早有预料,可这消息依然惊得我如坠冰窟。

堂堂大梁,泱泱之邦,竟就这般轻易丢失国都,大厦倾倒?

那江恒如今身在何处?可是去投奔忠州附近的云安军?此时圣驾定然已南移,他可是与云安军一同,前去会师护驾?

也亏得他被贬南下,免遭此劫。这几个亲王里,竟是卫王最倒霉,被亲爹随意舍弃,送去辽营谈和,有去无回。

我勉强定下心神,小心翼翼问:“贞儿姐,可有踪迹?”

唐远垂头暗恨:“尚未寻到。”

“怀玉,可还好?”我又忧心问。

唐远冷哼一声:“不中用的小子,只会躲女人后头哭。不用管他。”

“他才十三。”我辩护道。

“十三不小了。”唐远怒道,“空留着唐家的血,竟这样没种!”

带兵的人发起怒来,自是多三分威势。帐内两个娘子立刻吓得惊叫一声,抱着彼此瑟瑟发抖。

唐远听见帐内动静,低头拱手道:“唐突。唐某告退。”

当夜我又辗转难眠,只觉这广袤天地,似缩小成这方小小军帐,如此逼仄黑沉,且还要不断塌陷,将所有人埋入地底。

翌日昏沉醒来时,我思量一阵,召来众妇孺商量:“咱们平白受人保护,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能动的,都去洗衣拾柴。张婶子年长些,劳烦你带大家分一分活计。六娘子,你也去问问唐指挥那边有伤兵没。我不需日日看着,你能帮忙就帮忙。”

薛六娘不愿意。我又劝道:“你帮他们便是帮我。如今外头彻底乱了,他们凭什么要守着一群干吃饭不顶事的妇孺?”

众人依言而行,有几个娘子遭辽贼祸害,如今连男子衣物都不敢碰。我只好再三安慰:“别怕,唐指挥是好人。等他这边事了,我托他带咱们投奔个安全之处。天大地大,总不至于处处是辽兵。”

众人这才战战兢兢去洗衣,夜半时分,帐内仍有低低啜泣声,让我不禁想起布坊那群织娘。

当时起灾有贼,尚且吓得她们惶惶不可终日,如今京师陷落,也不知能活几人……还有府中那些仆妇,卧云阁那群丫头,被我弃在延福宫里的丹若,刚得麟儿便已成寡的卫王妃,困在后宫的众多官眷,也不知她们如今是生是死,或是,生不如死……

就这般闲置静养,伤倒是恢复得极快,再过两日便能凑合起身走动,我便以枪为拐,拄着往外挪。好在枪未损,只是那日死命拖拽,枪杆下三分处的铰链掰坏,枪杆有些弯曲。

握住枪,我心里终得舒坦,一步一步艰难挪动。

今日又晴,许久未见的太阳晃得眼迷。我举手眉前,在帐前放眼一望,除近旁两座收容难民的女帐,只不远处有三帐。想必是唐远为隐匿踪迹,让各帐分开扎营。

严谨倒是严谨,大概是吃了为人老实的亏,也没个亲爹提携,被他家那刻薄寡恩的大伯打压,故意留他断后送命。

如此一想,我倒不禁想起原先踹他那一脚。按理说,五岁旧事,理应记不清楚,可老爹总拿这事说笑,我就这么不知是记,或是臆想,他嚎啕大哭向亲爹告状的情形,在脑中一直很清晰。

樊宝珠,你瞧人家,已带兵好几年。你自视西北一霸,竟是光杆一根,落魄如同丧家犬。

老爹这三个儿,大约只有大哥顶用。不知他们如今可还好?赤霄关远在西北,应该,暂无大碍吧?四处战火纷乱,樊家军是坚守边关,还是撤防回援呢?

若是西北赤霄、龙泉两关也失守,西祁趁机打进来,那大梁,可真就全完了啊……

我体力难支,边思边行,没几步便挪不动,见面前一块被日头烤热的石头,撑住枪杆慢慢坐下。热气渐渐浸上来,那总是坠痛的小腹才好受些。

薛六娘虽未明言,但我这辈子,大概是不能有后了。

没事。樊宝珠。没事。神仙不还活蹦乱跳么?给他多娶几房小老婆,他生的就是你生的,还免你遭那生产之苦。

挺好。樊宝珠。因祸得福。挺好。

“樊姑姑。”稚嫩的声音打断我的思绪。

我抬头一看,是于娘子的女儿,当日便是她们躲在土郎中屋里,险些被一同搜出。

“怎叫起姑姑了?”我疲惫笑问。

“娘说樊姑姑救了我们,今后樊姑姑就是果儿的亲姑姑,果儿长大后要孝顺姑姑。”丫头笑着递来一把野花。五六岁的丫头,瘦得不成样,脸颊挂不住肉,手也似小鸟爪子。

我怔怔接过那花,捏得花杆弯折,嘴角扯动半晌,最终低头涩声道:“你不乖。好端端的,招我做甚?”

话音刚落,眼泪忽然止不住涌出,我捂脸哽咽,倒把果儿吓得六神无主,抱着我不住道歉。

成吧。从今往后,天底下流离失所的孩童,都是樊宝珠的侄儿侄女吧。

暗自哭完这一通,我连忙擦干泪,免薛六娘看见忧心。再过几日,我的体力逐渐恢复,正想找唐远商量后续打算,江怀玉却说他前两日得了消息,已带人出去找唐贞儿的下落。

这一回,不论结果,他大约也不能继续逗留。

当夜月明,树影在帐幕上摇曳不息,我又无法入眠,想去寻一个东西。

那支枪簪,我一直贴身藏在袖中,这几日托薛六娘在附近找过,没找见。想来是那日衣衫扯破,簪子也掉在原地。

小小仙儿被我弄折了,簪子,总得找回来吧?

趁夜潜下去,问题不大。不然过两日还不知要去往何方,恐怕就再也寻不回了。

我偷偷取枪往外走,撩开帐帘,借月色观察。这几日大致留意过哨兵在何处,何时换防。唐远将人散得太开,又不许兵士接近女帐,我趁夜从密林里钻出去,有隙可寻。

只有一人比较麻烦。

果真,刚走出没几步,便听背后一声:“樊姐姐。”

“呃……我睡不着,散心。你回去睡吧。”我转身哄骗道。

“我保护你。”江怀玉道。

我瞧他缠着绷带的手臂,无奈道:“我下山寻个东西,去去就回。你这断手的伤兵,只会拖累我。”

江怀玉黯然垂头:“那……我让他们保护你。”

“私事,不必麻烦他人。”我挥手道,“人多动静大。大半夜要是有辽兵,我老远能见着火,一人好躲。”

“不成。”江怀玉还是拒绝。

“随你。要不就去告我,要不就在这里把风。”我懒得纠缠,以免引来哨兵,撇下江怀玉,潜入夜色,往山下行去。

一路歇了三回。短短几里路,竟让我歇了三回!

樊宝珠,你可当真像条断腿野狗啊!

曾家村就在山脚,我那日纵马并未逃出多远,辽兵弓马娴熟,当即就决定射马了。

是啊,有兵多好。我那日哪怕有十个兵,那群狗彘就只配碎尸万段!这一路上,西生和敦石头也不会丢,范十月也不会死,唐贞儿也不至于生死不明。

可如今的樊宝珠,樊三爷,樊爷爷,就是只丧家犬,一无所有,一无所用,就连接近那片树林,都在瑟瑟发抖。

樊宝珠,你给我硬气点!不就是被人揍了一顿?不就是被人揍了一顿,有什么大不了?

我强迫自己摒弃杂念,往前走去。小路已清理干净,清明月光下,既无马尸,也无人尸。

我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唐远要藏匿踪迹,这些功夫必不可少。我怎会连这也忽略掉?

那枪簪,究竟是被谁捡去,还是随意丢弃了?

但既已来此处,便没有不找之理。我暗暗捏拳,指甲深陷掌中,用疼痛稳住心神,借着月光,一面竖耳戒备,一面低头搜寻。

还好,神仙心思巧,那对一白一黑的阴阳鱼,不多时便跳入视线。我急忙扑过去,从薄土中扒出枪簪,却发现它短了半截。

簪子,断了……

我心里没由来一阵恐慌,又忙暗自安慰:没事,显眼的半截尚在,不显眼的半截定然也在附近。再找找,再找找……

我满心都是这一断两截的不祥之兆,只顾低头扒土翻找,越找越慌,越找越慌……

“为何擅自离营?”

冷肃之声忽在背后响起。

我惊得一颤,这才发觉方才竟完全没戒备周遭动静。好在这声音我识得,便转过头去,只见清澈月光下,仿佛站着个江怀玉。

再仔细辨认两眼,我就知是错认,毕竟高那一大截的个儿出来。倒是唐贞儿真没唬我,这两舅甥的面相真有些相似。只是那小子总猫儿似的温驯低眉,而面前这个,炬目如鹰,正带着两分怒意,锁向跪地翻土的我。

我非兔子,也不怕鹰,只是的确理亏,便低头道:“对不住,下回不犯。”

“回营。”唐远也不多话,转身欲走。

“你……容我半刻钟。”我叫住他,“半刻钟,我寻个东西。寻不到便算了。”

“何物?”唐远回身问。

他这一问,我反倒不好意思承认。是啊,怎么娘们兮兮,为支簪子便不管不顾跑下山来?真是越活越回去。

“何物?”唐远又问。

我咬咬唇,赧然承认:“簪子。靖王……亲手所制。我不想连簪子也丢了。对不住,是有些蠢。”

唐远沉默片刻,问:“何种样式?”

我将怀中那半截拿出来,摊在手心:“上半截在,下半截还未寻到。大概,就是三寸长的……白玉杆。”

这东西确实难找,我只要了半刻钟,便也不再耽搁,继续低头翻找。

“歇着。我找。”唐远说罢,蹲到我身旁找起来。

我出乎意料一愣,又想到这是私事,不好高高挂起,便又伸手往地上摸索。

唐远横我一眼:“歇着,养好体力,东西寻到便速速回营。”

他既这样说,我也不好再坚持,只能在旁寻一棵树倚着,双手抱紧那歪杆的枪,略作歇息。四周林声凄凄,夜鸦啼鸣,树影似人影摇晃,我又有些惶恐,不自觉用指甲狠掐虎口。

没事。樊宝珠。没事。现下你就踏在此地,堂堂正正踏在此地。你看清楚,什么都没有。只是被人揍了一顿,只是被人揍了一顿,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大不了……

就这般心神不宁站过不多时,这明目似鹰的指挥倒真把东西找来,走到我面前,递来一支小小的白玉杆。

我连忙将两截簪子合到一处,紧握在满是冷汗的掌心里,心中默念:仙儿,簪子断了,但两截都在。我这半截还未碎,你那半截也不许碎。只要不碎,便还能再合到一处……

如此一念,我竟险些哭出来,急忙将泪意忍住,塞着鼻子低头致歉:“对不住,添麻烦了。”

唐远也不多话,只道一句:“回营。”

他这回下山没牵马,应是顾虑马蹄声在静夜中传开,反而引人注意。这人步伐轻健,如豹行山林,是以方才接近时,我一时失察,也情有可原。不过他顾虑我有伤在身,走得极慢。上坡时,略走在我后几步,下坡时,又略走在前几步,像是怕我走着走着忽然滚下去似的。

刚进山半里路,唐远便让原地休息,默默坐在不远处的石头上,仰头望月,似在沉思。

我想起江怀玉说,他前几日带人去找唐贞儿,便试探问:“贞儿姐,有下落没?”

唐远望月沉默许久,忽然弯下腰去,双手颓然撑住额头。

是啊,当初我与西生、石头走散,也明知是找不回了。可不论是生是死,只要一日没找见,就如同血刺插在心口,一动便流血,一动便流血。

“对不住,是我拖累。”我歉疚道。

“不关你事。”唐远依旧颓然撑头,含恨自怨道,“是江怀玉没用。我也……没用!”

他这番模样,我不好再劝,只能静坐不语。夜里的冷石头浸得小腹一阵抽痛,我只好悄悄倚住枪杆,跪坐于地。

“怎么了?”唐远察觉到我的异样。

“没事。”我不好解释自己为何不愿坐着,便将话题岔开,“接下来,有何打算?与巨阙军汇合?”

唐远沉默半晌,苦笑道:“回不去。我算是……逃兵。”

我暗惊一跳。

虽说各路军都在乱行乱转,溃败的也不在少数。可有些事,不上称没四两,上称千斤打不住。逃兵的罪名一旦压下来,他这半大不小的营指挥,可早过了“十五日绞”的刑量。

“唐德勋命我死守骧龙口,好让百姓内迁,他七日后派人接应。”唐远咬牙道,“可我守了十日,根本无人接应,粮草已绝,人也折损三成。所以我……弃守而逃。”

此前我已从唐贞儿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她家那好大伯心胸狭隘,向来打压庶出旁支的子弟。军令如山,这回他定是想借机除掉唐远。好在这小子原先老实巴交,如今倒不如我所料那般不知变通。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此逃非彼逃,你做得对。”我安慰道,“那样的绝地,还能带兄弟们撤回来,你是英雄。他容不下你,总有人慧眼识珠。”

唐远良久无话,似是望月出神,月光在那身黑软甲上描一层银边。最终,他涩声回一句:“多谢。”

“那今后,有何打算?”我又问。

“原想就近投奔晋阳,可守将似有投敌之意,遂离城另投他军,全速驰援京都。谁料半路得知京师陷落,援军竟就地而散,我无可奈何,只能先往陇安,想确认你们是否已入城避难。可赶至陇安时,城池却已被辽军攻破……”唐远沉默半晌,无奈道,“先探探消息,后定去处吧。你不必顾虑,安心养伤便是。”

“好。我恢复得极好,若需拔营,不必顾虑。”我驻枪站起身,“歇好了,走吧。”

唐远点头,跟在后几步上山。我驻枪在前缓行,月凉如水,春寒湿凝,我又想起一事,问:“这是几月几日?”

“应是三月初。”唐远答。

三月初?

原来,自我逃出东京,竟还不足三月,却漫长得仿佛已过半生……

“三月初啊……”我怔怔轻喃,苦笑感慨,“樊三爷都已弱冠,竟没热热闹闹大办一场。回头把辽子撵出去,可得补上。”

身后那同日生的小子,倒是没出声。

再往前行一段路,便有人接应。中途,唐远又让歇过几回,慢吞吞归营已是卯时。天色微亮,月已西沉,淡星稀疏,若非刻意观察,压根瞧不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