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 第4章 无辜牵入局 一步一谜题

昭烈皇后的碎碎念 第4章 无辜牵入局 一步一谜题

作者:绳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8 19:08:44 来源:文学城

我拖张椅子过来,抄手坐在书桌对面。

江恒又思忖稍许,才道:“我承蒙父皇不弃,奉旨修行,在玄元山静思悟道七载,原一心只求修得三毒除灭、与道合真,度此残生。无奈母后常牵念挂心,恐我无人侍奉,因而先后赐下郑、张二妾。我本已再三婉拒,可旨意已下,人已入府,也只能将她二人安养后院,尽力善待……”

我一时愕然:这神仙,是唬我,还是真要成仙?

“我原已再三申明,只此二妾,万万不必再误他人。”江恒顿了顿,“可自十二弟夭亡,母后长年忧思成疾,去岁年末,更是一病不起。她于病榻垂泪相求,唯愿见我立妃成家,如若不然,便是九泉之下也难安眠。我实不忍心,恰逢父皇有意为诸兄弟择选妃妾,故而,万般无奈之下,选了你。”

我更为惊愕:不是皇帝随意指我给他,而是他见那天花乱坠的自荐书,有意选我?董元奎是吹我天星下凡、祥瑞加身吗?

“娶亲实非我所愿,只为求母后安心养病,才令你无辜受累。”江恒对我颔首致歉,“今后你在王府,一切自主,但有所需,我尽力偿还。”

“你……拿我尽孝?”我不忿道。

江恒面露愧色,错开目光,抿唇不答。这左右为难的神情,真真儿好个孝子!

“你要修你的纯阳道,固你的童子根,关我屁事?”我蓦地火冒三丈,指他大骂,“你是要个爷们儿,就把我仨放出去,没得占着茅坑不拉屎,毁人一辈子!”

大概从未听过这等粗言秽语,神仙不禁蹙眉。

我这才惊觉自己口不择言,竟将堂堂亲王当那帮小子臭训,是嫌脖子太硬,想跟那斩首大刀一较输赢吗?

我忙吸一口气,硬吞下三分怒火,可愣喊不出半句求饶,更别提起身磕头赔罪,只坐在椅子上,低头紧攥双拳。

大概是仙人有仙量,我正忍气吞声间,又听他平声慢气道:“你们既已入府,无故放还,声誉受损,宗室弃妇也难再婚配,余生何以度得?至少保有诰命在身,安心留在府中,医药饮食,不必忧心,钗环首饰,尽力供给,交际玩乐,只要不逾宗法,我也不多约束。”

我稀得你这巴掌大的破王府,马都跑不开!

我心中如此痛骂,到底不敢再口出狂言,气憋得浑身发抖。

江恒又道:“我自知有负于人,也再三同母后申明,到你为止,绝不再纳他人。故而……还请你暂且与我做戏,令她安心,也免她再生此意。”

我道他这般客气,果真有求于人!打行武师时兴收个关门弟子,到我这儿,成他关门小妾?妈的,我怎生这样倒霉,无端端卷进这破事里头!

我只恨不得把枪杠子取来,往他身上狠砸几棍,再砸烂这重重院门,骑上风火轮,直接回西北去!

“王爷,我替你分析分析。”我狠掐手指,尽力按住脾气,“为人父母的,给儿纳妾,当然是想抱孙。你不忍违逆长辈,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此事绝不会到我为止。你至少也得立个正妃,扯上一张夫妻情深的大旗,不愿三妻四妾,才勉强堵得住人口。”

江恒面露为难:“本有此意,可都虞候官职卑微,立你为妃,确是难办。再过两年,我设法为你请封郡君,也算侧室——”

“我爹官小,你就挑个大官啊!非得紧着我迫害?”我气愤不已,干脆破罐破摔,交代道,“照实说吧,那道上书是我爹死对头捣鬼。我行伍人家,生性刚烈,只凭本事杀敌立功,谁稀得卖儿卖女?”

江恒闻言诧异,眼神略慌一瞬,立刻错开目光,像是在思考什么,却没再说话。

我掐住掌心,尽力再将怒气按住,忍气吞声交涉道:“王爷,从中捣鬼的是董元奎。你误信他的谗言,以为我家上赶着结交皇亲,原也怪不得你。可是我会走路就习武,能认字就读兵书,求的是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不是到这后院来当个鸟儿雀儿,穿金戴银关一辈子。如今阴差阳错,事情已然这样,再去追问过错也没意义。你有你的难处,可我这一生,就要为你的难处,生生折断吗?”

说及此处,我竟鼻酸起来。

江恒没回话,似还在思索方才那一瞬间慌乱所想的事。

我不愿任他摆布,退让三步,撂底谈判:“你要我替你抵挡一时,我可以帮忙。但皇后赐你丹若,摆明是求你多子多福,只要没儿子,我有心也挡不住。不如……立个君子协定,我至多留三年,你是跟那两房去生,还是抱养借种,我一概不管。三年期满,你送我百套甲,放我回西北去。”

江恒思忖良久,为难道:“百套精甲,实非我所能。”

是是是,私藏甲胄五套便可满门抄斩,百套甲是我痴人说梦!

“那就直接放人,我只当是断臂求生,白赔上三年!”我不甘瞪红了眼。

江恒细察我神色,良久,才错开眼神:“是我亏欠。”

他模棱两可,似话里有话,可我真不爱拆这些线头,直接快刀斩乱麻,站起来道:“原该立个字据,可走漏风声也是麻烦。你修仙问道,自有老天看着,跟我去指天发誓,击掌为盟,成不成?”

“好。”江恒这倒答得痛快。

我当先推门出去,左右探看,院中无人,只莫问立在后房与阁楼的连廊处,似在把风。

我懒怠得管这主仆俩到底通过几分气,负手走在前,领江恒出来,又拿眼神催他。

江恒似又在暗察我神色,片刻后,才收回目光,立定指天道:“今恒与樊宝珠立誓,得卿襄助,感佩于怀,三年期满,去留自主,厚礼相谢。”

我一挑眉:“就这?‘若违此誓,天打雷劈’呢?”

“世间何来天雷?”江恒略微摇头,正色向我,“誓只对人,不必对天。”

不信天雷,那他修个狗屁仙,问个王八道?这江仙儿,八成还有谋划,心虚着呢。

罢了,想我小小淑人,能以下克上,将亲王逼迫至此,也算大捷。穷寇莫追,我身在敌营,还是谨慎为妙,不然真踩他底线,外头那帮侍卫可不是摆设。

“成。”我阴阳怪气一声,伸手邀他击掌。

江恒举掌与我相击,然后我便干脆转身向后房去。

“去何处?”江恒问。

“洗澡。”我没好气儿道,“走一天的汗,受一天的气,泡澡解闷。怎地,你要来?”

说罢我也不管他,气势汹汹来到后房,唤西生来烧水。

西生眼神闪躲,红着脸窥我半天,忍不住问:“宝珠姐,王爷……”

这丫头不够机灵,还是先别与她说。于是我道:“累瘫了,不用管他。”

西生脸更红,埋头倒好水。

我闷不作声泡至水凉,才心烦意乱地起来擦身,披散着湿发回屋,却见江恒斜靠在暖阁的软榻上,还未就寝,望向花窗外,似在思索。

这些京都人,成日藏不完的鬼心思。

我懒怠得理他,自上楼去歇息。

翌日晨起时,头发却未干透,揉乱成一团。

这鬼地方,怎就这样潮湿?非得用炭火烘发不成?真没一处称心,偏还要瞎耗三年!

罢了罢了,就当是借调更戍,三年后回我西北,还是一条好汉。

早膳时,我借机问江恒,说我两月不曾练武,恐技艺生疏,可否许我在院中练枪。

他有求于我,自然好说话,只说别伤着人就行,临走前又多嘱咐一句:“王福全与丹若深得父皇、母后器重,切勿如昨夜那般与人说话。”

是,我昨夜嚣张,可不也是他欺人太甚?只要那二人不来惹我,我招惹他们做甚?当我是后院妇人,闲得无事玩那些争风吃醋?

他都不下凡来,我仨争个什么?争着随他飞升仙宫,当个座下童子看守丹炉啊?

待江恒离开,我便让范九月去外院唤范十月,把我那枪头子带进来,好容易安上,刚尽兴耍过两套,又一身的汗。

这东京,真是烦死个人,怎就这样潮湿?要是在西北,出汗不到一刻钟就干透,现在非得再去冲洗一遍才能舒坦。

我心烦意乱等至午膳时分,又心烦意乱用几口。

这厨子,也不知来自哪州哪县,手艺全不地道。羊肉也不好,昨日的羔羊太烂,今日的羊排太柴,又骚又膻,哪像我西北的羊肉,肥而不腻,滚在锅子里,老远就鲜得人直咽唾沫。

这鬼东京,这破王府,且待爷爷几枪捅烂它!

就在我暴躁到极点时,忽觉身下有些不对劲……不会是,来月信了吧?

自离开西北,这月信就全乱了规律。我毫无准备,忙唤西生来看,果真污了裙子。我只好让她去找些草木灰来,过不多会儿,她带回几张丝制的月事布,里头夹棉,还有草药香。

东京娘儿们可真金贵,就这东西还得用丝的?

穿换停当,我暂回二楼卧房歇息,西生又坚持要去端炭盆,替我烘干午前冲澡时溅湿的头发。

就她出去的空挡,我不知怎地,竟忍不住掉下两滴泪。

我最厌的就是这月信,最厌的就是这月信!若我是男儿身,换樊宝玉来做小老婆,该多好!反正他娇气,生得又白,换他在这里干吃饷不干活,白捡个三等诰命,他怕是做梦都得笑醒。

老天爷何苦给我俩开这玩笑?

听见脚步声上楼,我忙把泪捻了,板着脸待西生烘头发,她竟又开始叨念什么头油香膏。

停停停!

爷我不是娘们,不用那头油,不抹那香膏,也更不要那什么钗环粉儿!爷想去跑马,想去干仗,哪怕是偷看寡妇洗澡也成!

攥拳板脸老半天,我终平复情绪,问西生:“西西,这些东西,方娘教的?月事布也是她给的?”

西生应是,我略思忖,道:“头发梳好,咱把院里的人事安排安排,你当管事。”

“不行呀,我什么都不懂。”西生连忙摇头。

“就因你笨,才要当管事,免得被人欺负。”我一点她脑门,“我不用王府的人,你把位子占住,事我自己管。”

西生惶恐地抿嘴,我捏她脸颊,勉强笑道:“兵非益多,厮养足也。我只带着你和九月,你得给我顶住咯。”

西生嘟囔着没听懂。

哎,原先我就不该嫌她个丫头啰嗦怕事,不带她干仗长本事。要是我那帮“侍卫亲军”齐齐变作丫头,都带进来多好。

罢了罢了,我自己顶住就成。客居三年,又非要在这里开疆拓土,和那“清英帮”“青箬堂”“绿蓑党”四雄争霸。只守个巴掌大的卧云阁,问题不大。

安抚好西生,我携她到一楼正堂,让方娘把卧云阁一众人唤来。

我只三等淑人,院里配的人不多,除方娘外,还有四个丫鬟并一个婆子。

方娘自称“原副管事”,恐怕实是“原管事”。这两日观她在内办事细致有序,在外能协调他院人情,对我也态度恭谨,便也还作副管事,主管院内屋外事,并嘱咐西生跟着人家好生学。

那婆子姓王,四个丫鬟分别唤周佩佩、朱五儿、金翠儿和邓梅儿。我只瞧周佩佩机灵顺眼,可人情还未查清,先留作观察,与余人负责屋外看门、洒扫、浆衣之类的杂事。

只西生和范九月管屋内。因范九月要替我四处查探,不能招眼,便假作贴身女使,兼管采买,便于进出。江恒不来时,她俩轮流在二楼外间值夜,范九月若需夜潜外出,也神不知鬼不觉。

先这般粗略安排,也免得令法不修、权责相混,多几日便各自轻慢,惹出些乱子来。

至于外院,我倒暂不忧心。

午前范十月进来送枪头,报他们已在西街第五间院安置,暂且无事可做。

范十月我虽不熟,可观范九月便知,斥候营里正经训练过的,比我那帮乌烟瘴气的小子靠谱。陈天水年纪稍长,还算稳重,敦石头纯是个憨子,倒也不爱生事。

另还有一老兵武叔,因年过六十,已到拣退的年纪,故而老爹安排他携带老妻,随我归京都祖籍。这些老兵,别看拉不动弓舞不动刀,都是数经征战,真刀真枪杀过人见过血的。老人家喜清静,他携武婶在第五间院旁的小套院里居住,闷不声儿镇着,小子不敢造次。

只可怜我那爱马风火轮,如今留在西街院子里,许久不曾撒蹄子跑过,怕是比我更憋屈。

安排停当,我又请方娘遣人去清英斋传话,说我身子不方便,他暂可不必来。

这神仙果真顺坡下驴,只遣莫问来问安,又送来些红糖雪梨阿胶枣,并跌打药膏,以示慰问。

怎地?他当月信是我练武不慎,受伤流血吗?

纯阳童子,屁事不懂。

入夜时分,我将前日府内闲游所记,略作一张舆图,交给范九月,让她寻机再细探各处小路、小门,以及侍卫巡防的时间、路线。

倒也不为大闹天宫,只是到一处地方,不将这些记熟,就如同自戳双目,心里总不踏实。

就寝前,我靠在二楼窗畔远望,刚觉烦闷的心情平复下来,又听一阵唱念声,隐约自浸月池那边传来。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

我恶狠狠瞪向清英斋二楼那一点如豆的灯光,心中大骂:闭嘴!你清静,爷不清净!

其后几日这神仙都不来留宿,范九月假意值宿二楼外间,探查就更为便利。

经她所探,王府侍卫只一都,未满编,不到百人,刀手占五分,枪手占一分,余下四分是弓手。

这倒与赤霄军配比大为不同。赤霄军弓弩、炮军独自立营,步军以枪盾为主,每人均配长刀作副手。想是街巷中长枪施展不开,所以京都禁军主要还以刀作近身武器。

那七八十个侍卫分作四班,每日三班轮换,一班歇息,大多戍卫在王府各出口,也需沿外墙巡视。

不过据范九月观察,巡视的侍卫十分懈怠,只要班头见不着,便各自找角落打盹。班头则更无所顾忌,往往就近钻铺子里饮茶喝酒玩关扑,到换班时才懒洋洋晃出来。

换作在赤霄军里,擅离岗哨得挨三十军棍,若是战时离岗,则直接绞死。至于博戏赌钱……呃……只要不在战在岗,老爹这主管军纪的都虞侯,大多睁只眼闭只眼。

总之静王府的防卫可谓筛子一般,尤其是后花园北墙,长时间都不会有侍卫巡过。我只需出卧云阁转北,过一道小桥,沿小路至浸月池北侧小坡上,爬树就能出去,连飞龙爪都不用带。

并且,这条小路沿池曲折向清英斋,十分便利,全不用从守一堂南面绕一大圈。但凡那神仙半夜念经,我只消十分之一刻,就能直袭敌营,直取敌首,耳根清净。

亏得他作息规律,只每日辰、亥两时念诵两刻钟,声也不大。只是卧云阁、清英斋两处都高,中间又只隔水面,我耳力奇佳,才隐隐听见。

除却地形防卫,范九月还大致探清府中人情。

大约因王府新立,主子又是世外仙人,不讲世俗排场,仆从不过五六百,大致分三拨。

一拨自宫里赐下,多由王福全和丹若差使,架子不可谓不大;一拨是卖身奴婢,人数较少,多任内院各处管事,如方娘和周佩佩亲娘曹管事;一拨人数最多,占六成以上,竟是雇佣。

江恒还在玄元山修道时,便置办有慈善堂、医馆、布坊等产业,立府后从中挑选部分,雇进王府办事。

一国亲王,食邑上万,我竟不知他是穷还是抠,竟舍不得多买些奴婢?

他自留的人手则更少,常用只二人,一个叫莫问,一个叫不惹。

莫问是打小儿在宫里伺候他的小黄门,原不叫这名儿,去玄元山后才改叫莫问。莫问兼着守一堂大管事,但那处空置,实则长年贴身随侍江恒。因是心腹红人,时常有人向他打听,他只摇头晃脑“莫问”“莫问”。

不惹是山上捡来的孤儿,如今年纪尚小,刚满十三。这小子厉害,但凡谁惹江恒不快,主子涵养好不计较,他叉腰就骂人。原先丹若偷爬江恒的床,他从清英斋直将她骂出来,一路骂到青箬院,嚷得全府尽知,后险些因此被皇后治罪,是江恒力保下来,名义上免去清英斋管事之职,充作下等小厮,实则还是心腹爱将。

是以府中皆道:这莫问,是叫他人莫来问;这不惹,是叫别人不敢惹。

原还有个叫无功的,据传在钱财上不干净,无功变作有过,被王福全拿住,撵了出去。

剩下还有离尘、致虚等人,偶尔跑腿办理杂事。

听听——莫问、不惹、无功、离尘、致虚——我倒要在卧云阁好生瞧瞧,几时天上能降朵祥云,把这神仙接走。

府中人情大致如此,关键还在江仙儿身上。

我再三琢磨他那夜言行,总觉他还有事隐瞒。眼见着莫问问不出,不惹惹不起,在府中也再难查出什么,不如叫范九月跟她哥联手,在外去查。

“他自称是奉旨修行,那应是七年前。那年太子、郑王都因谋反被赐死、发配,应有一场血雨腥风。就照这线索查。”我吩咐范九月。

范九月领命,消失在夜色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