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照君心 > 第88章 番外三:师父(五)[番外]

照君心 第88章 番外三:师父(五)[番外]

作者:白鸷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3 11:48:16 来源:文学城

赤王与太子同归于尽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没了主帅的赤王军被与葛平汇合的赵熠杀了个措手不及,南境匪首被葛平一剑将头劈作两半,待到赤王叛军尽数被俘,已是半月之后。

短短十几日,这世间便换了天地。

然而这一切已与萧宁无关了。与尘世相隔的秘境中,他正站在一处漆黑的礁石上,面朝大海、背靠松涛,略带咸腥的海风梳刷过他散乱的鬓角,他的衣袂飘飞如云。

少年苍白得宛如一个白描的纸人,衣襟下的纱条洇着血色,忽然间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过头来眼神复杂地看向来人,低低咳嗽了几声,轻声呢喃道:“先生。”

谢桓看见萧宁这幅摇摇欲坠的模样,眉头微微蹙了一下,但也没流露明显的情绪,只是淡淡地道:“你身体未好,莫要在这里吹风了。”

那日坠崖后,萧宁是被谢桓在不归峰下从一堆乱石中挖出来的,他彼时已没多少生机,全凭谢桓那夜硬塞的平安符堪堪吊着一口气。就算是以谢桓去尘的修为,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从鬼门关拖了回来。

待到萧宁意识清醒已是第四日的上午,此时天光已然大亮,阳光透过窗棂照进他多日未见光的双目中,他微微闭了下眼又再度睁开,反复几次后才看清眼前的景物——周围陈设颇为雅致,床边桌案上摆着一尊红泥小香炉,袅袅轻烟从炉中飘出,送来阵阵迥深的熏香味。

正当他挣扎着起身时,屋门忽然开了,一位青衣道人转过屏风走进里间,他见萧宁醒来便倒了杯温水递给他,又一挥袖袍随手将燃着的香炉熄灭,“酴醾香,有安神功效,但吸入过多易引人入幻梦。”

“咳、咳……多谢先生相救。”萧宁勉强挤出一个惨淡笑容,仅一年光景,谢桓还是那副光风霁月、尘埃不染的仙人模样,而他却国破家亡、青丝白发。

萧宁此时脑子里一团乱麻,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他环顾四周,只见窗棂外竹影交错、草木横斜,便问道:“先生,这是何处?”

“我家。”谢桓停顿了一下,似是觉得自己的回答过于草率,便又补充道:“也是我的门派,一处不在**之内的秘境。”

“先生,您可知外界局势如何?”他问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朔王率军与中州守备军汇合,赤王与南境山匪已被剿灭。”

“多谢先生相告。”萧宁听了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算是连日来唯一的幸事了。他整理了一下纷乱的心绪,再度问道:“先生,按理说修士不应干涉尘世,我又为前朝储君,您为何救我?”

谢桓闻言心中便明白,萧宁还未对他放下警惕,但他因为道心的缘故七情六欲很淡,即便听出对方话音中的不信任也没有丝毫不悦,他也不欲多做解释,只道:“你命不该绝,我只是按天道行事,还有……”

萧宁已经习惯对方张口“天道”闭口“天道”,对于这个回答也并无多少意外,然而谢桓的后半句话却令他如遭雷击——

“我也不算干涉尘世,毕竟你已经是修士了。”

萧宁擎着茶杯的手一滑,杯中水顿时泼了自己满身,温热的水浸湿了他尚未愈合的伤口,引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而他此时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细枝末节——什么叫“已经是修士了”?

谢桓不动声色地接过萧宁手中的茶杯,又掐了个净身诀将他身上的水渍烘干,做完这一切后才徐徐道:“那日你于不归峰上一剑入道,你的根骨确实很好。”

九州之上多少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迈入玄门,走上长生之路,甚至有痴狂者如齐朝的末代君王,因沉湎求仙问道导致国运衰落。萧宁喉咙滚动了一下,没有说话——长生并非人人所愿,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他怔怔地坐在原处一言不发,谢桓也没有打扰他,只在旁边的梨花木椅上坐下,沉静得宛如青山。良久,萧宁终于回过神来,他见谢桓没有离开的意思,便苦笑着问道:“先生可还是有话要说?”

谢桓注视着面前少年的眼睛,那双平湖般的双目中微光明灭、虚弱不定,仿佛一盏飘摇的河灯,随便来一阵风都能吹灭,他不禁垂下眼帘回避了对方的视线。片刻后,他缓缓道:“或许现在说有些不合时宜,但你需仔细斟酌未来的道路。”

“我曾说过你是天命之人,意思是就像在赌坊下注一样,你命运的筹码格外大,即便是无心之举都可能令这天下震上一震。”

谢桓的语气轻描淡写,言辞委婉克制,可字字句句却如重锤般砸在萧宁心头,猛然间他意识到了什么,这一年内发生的大小事情如走马灯般飞快地在脑海中闪过。

起初他只是翻出了东海县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却引得先帝清洗朝堂,以致文武百官风声鹤唳,赤王与蛮人大军压境时无人可用。齐朝的覆灭固然是陈年的积弊所致,但若没有先帝那番偏激之举,何至于给蛮人留下了趁虚而入的机会,赵熠又何至于对齐朝失望透顶呢?

他曾痛恨祸乱朝堂的修士,一心想重新撑起这座将倾的大厦,却成为了它彻底垮塌的导火索,甚至自己也阴差阳错地迈入玄门,走上这条漫漫长生之路。

十六年的凌云之志与鸿业远图宛如一个可悲可叹的笑话。

萧宁胸口一阵气血翻涌,一口气没上来,竟猛地呕出一大口血,鲜红的血点溅在雪白的前襟上,宛如凄绝的热泪,纵使淡漠如谢桓,此刻瞳孔也蓦地收缩了一瞬。

“凝神。”他双指并拢,飞快地点在对方胸前的天突穴上,而后缓缓下移到璇玑、神藏、华盖、膻中,直至鸩尾,“感受体内灵力的流动。”

过了好一会儿,萧宁终于缓过这口气来,不知是否是因为真的累了,他眼中的光又黯淡了几分,好似蒙上了一层潮湿的雾霭。

谢桓见他的气息逐渐平缓下来,便将灵力从对方体内撤去,可萧宁却忽然伸手拽住了他的袖子。

“先生……”萧宁的声音低得几不可闻,谢桓注意到那双眼睛里盛着的神色,那是一种他之前从未在对方眼中看到的情绪——迷茫、无措。

“先生,我该怎么办……”

如果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那我究竟该怎么办?我分明如此热忱地深爱着这世间。

谢桓注视了他良久,而后轻声道:“随我修行吧。”

闻言,萧宁的目光闪烁了一瞬,谢桓看出他神色中的挣扎也没有出言再劝,他起身走到门边,合上房门前平静地道:“你不必急着给我答复,等伤愈后再做决断也不迟。你若不愿,我届时便送你离开。”

***

耳畔的浪潮声此起彼伏,几乎要将萧宁的声音淹没,他听见自己如是说道:“先生,我愿拜你为师,随你修行。”

谢桓看似给了他选择,但萧宁知晓自己别无可选,如今外边的局势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趋势,他身份过于特殊,贸然出现只会再度将局面打乱。

不如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做一个死去的人,直到岁月将他遗忘。

“好。”谢桓轻点了下头,并不意外这个答案,可对方突然抬起头来直直地对上他的视线。

“师父,恕弟子冒昧。”萧宁不禁攥紧了宽大袖袍掩盖下的手,“我虽拜您为师,但我并不认同您的道,您顺应天命,而我仍相信事在人为。”

他胸口剧烈起伏着,这番话仿佛用尽了全身上下所有的力气。谢桓是长生之人,一个王朝的兴起与衰败在他眼中平凡得宛如日升日落,他像山海一样肃穆,如微风一样淡然,他静观人事代谢,闲看古往今来,残篇断简阅尽后,方知世事一场大梦,而他始终是一位清醒的行者。

因此,萧宁注定无法理解谢桓,谢桓也不需要旁人理解,他有自己的道,只需往前走便是了。

萧宁等待着谢桓的回应,入门第一日便在师父面前大放厥词,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大逆不道。

“这样就好。”

萧宁身躯一颤——他说什么?

谢桓没有重复一遍的意思,他安静地垂眸注视着自己的弟子,不知是否是错觉,萧宁好像看见他笑了。

谢桓接着道:“既然你已决定放下过往,便换个名字吧。”

萧宁懵懂地点了下头,他还未从方才的惊诧中回过神来。

谢桓负手而立,将目光投向波澜起伏的大海,海的另一边是人间。他斟酌着开口道:“晏清……宁晏清。”

岁岁安宁,海晏河清,望这世间如你所愿,这也是我派列祖列宗毕生所求。

自此,世间少了一位太子,多了一个名叫“宁晏清”的修士。

***

那日拜师后,宁晏清便随谢桓在归墟清修,此去一别便是三十年。三十年对寿元漫长的修士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于尘世而言,却久到足够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齐朝覆灭的那年,五月十五,原中州守备军统领赵熠入主旧皇城,称帝,改国号为「梁」。

五月廿九,西北守备军统领郭启璋归顺梁朝。

新年伊始,新皇改年号为「永平」。

永平元年,皇帝大赦天下,减赋税、徭役,整顿民间修仙之风,严打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民皆誉之,史称“永平之治”。

永平十年,皇帝命葛平为主帅,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蛮人,次年春,失地尽复。皇帝龙颜大悦,封其为“冠军候”。

永平十五年,皇帝迁都中州。

永平三十年,葛平的母亲因病逝世,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他疑是哀毁过度,竟大病一场,引得皇帝亲自下诏派人探病。

打发完皇帝派来的一群心怀鬼胎的人后,刚才还虚弱得卧床不起的侯爷一个鲤鱼打挺蹦跶起来,打了桶水把脸上擦的粉洗了个干净,而后冲到后厨下了三十个饺子,一柱香的功夫便炫了个精光,差点连盘子都吃了,愣是没瞧出一点病人的模样。

酒足饭饱的侯爷抹了抹嘴,心中感慨万千——为了把一生精明的皇帝蒙住,他活活饿了自己三天三夜。

此后不久,葛平便上书解了帅印,告老还乡,就像昔日旧友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嘱咐的那样。

那人已死了三十年。

葛平离京的那日推辞了皇帝的所有封赏,三十年间的赏赐和结余下来的俸禄原封不动地码在侯府里,他本人骑着一匹瘦马在熹微的晨光中孤身一人离开了京城。自此之后,他便只是葛平、葛易安了。

离京之后他也曾去旧都看过,屹立了四百多年的旧皇宫如今仅余只檐片瓦、残垣断壁,他脚下的这座古城曾恢弘鼎盛、人才辈出,昔有名士高歌于道,王孙闻之倾杯一笑,这座城曾繁华过、风流过,也曾凄惨过、哀艳过,多少是非成败,终付一纸史书。

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

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葛平路过旧都时,恰有伶人搬演前朝懿贞皇后**于坤宁宫的故事,词曲唱腔无不令人潸然泪下,而他却只是静默地坐在笙歌靡丽之中。

灯灺酒阑,唏嘘而散后,葛平骑着马赶在城门落下前离开了,自旧皇城中吹来的晚风轻轻梳刷过马背上的鬃毛。

月朗风柔,那阵三十年前吹落杏花的微风再度拨乱了他的鬓角。

葛平闭上眼,数不清的过往在眼前流过,他不禁哼起了方才伶人唱过的曲调,“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四百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他越唱声音越大,还不住地用双手打着拍子,宛如当年那些结伴而歌的名士,路过的行人纷纷对他投以惊异的目光,而他却丝毫不以为意,反倒唱得更加起劲,仿佛要将经年的郁结一吐为快。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歌至此处时,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宛如一根粗粝的琴弦骤然崩断,他猛地将马勒住,在那一声悠长的嘶鸣中最后回望了一眼暮色笼罩下的旧都,眼前浮现的却是那人少时的模样。

只是回头万里,故人已然长绝。

他停顿了许久,待到再度开嗓时声音不复先前的高亢,甚至喑哑得几乎听不见——

“放悲声唱到老。”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廿一史弹词》杨慎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桃花扇》孔尚任

这一章的主题是“落定”,下一章是“告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8章 番外三:师父(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