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展昭·青山依旧 > 第12章 第十一章 江湖议庙堂 馆驿明原委

阁楼之上,颜卿手执长箫,一曲《平沙落雁》淡远苍劲。悠悠箫声传至屋内,昏睡中的展昭不自觉的动了动眉毛,乐声入耳,眼前仿若沙流清浅,云程万里,秋江天际,群雁飞鸣起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颜卿应声回眸,不知展昭何时站到了自己身后,他收起玉箫,背倚斜阳笑着看向来人。在展昭看来,颜卿那下意识的嫣然一悦,恰若出水芙蓉,不带一抹尘泥。

颜卿引展昭进屋,还没等展昭开口询问,颜卿便道:“茹一阁的老板死了,听说,是午后醉酒,倚在二楼栏杆听曲,栏杆断裂,坠楼而亡。”展昭刚想说什么,颜卿又道:“展兄,我虽不知他们将你引到舍下是何用意,但颜某与此案绝无牵连。”展昭颔首,片刻后低声应道:“展某信你。”或许连展昭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他只是下意识觉得,颜卿,不像是坏人。

听到展昭那一声“展某信你”,颜卿竟一时愣住了,他……对自己,就这么没戒心?未及多想,颜卿又道:“此案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还是在牛角湾底下三丈。”

“阁主所言不错,大名府奏报被压,就是不想牛角湾地下工厂暴露,至于转运使周沆,一旦启程赶往澶州,大名一事便有败露的可能。只是……凭苏泽煜一个从三品,如何敢谋杀御赐钦差,又陷害杨家一门忠良?”

颜卿握着玉箫在房中踱了几步后,道:“展兄,这个案子,不能再查下去了。自圣上下旨彻查大名府奏报被压一事以来,一连伤了八条人命,天波府也险些被满门抄斩,至于大名,一旦事情败露,恐怕也是死伤无数。”展昭听到这话,有些不乐意了,他正襟危坐,朗声道:“此案牵连甚广,明眼人一看便知,背后主谋必是位高权重的朝中重臣,倘若不彻查此案,揪出幕后元凶,如何澄清玉宇,还这世道清明?”

“治国安邦,稳定为上,故先圣有中庸之说,遇事权衡利弊,两害相较,择其轻者而从之。眼下大名一案,越查越乱,人越死越多,况且,现今正值多事之秋,朝堂之上多番议论黄河改道尚未有所决断,澶州赈灾一事也因周沆被杀案暂且搁置;而逍遥散,荼毒大名百姓已久,再这样下去,势必谣言纷起、民心燥乱。”颜卿意识到自己言论涉政,随即抿了抿唇,叹了口气转过身去,但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展兄方才也说,此案牵连甚广,那朝中涉案者,便绝不止一人,如今只见群狼不见虎,想要彻查,绝非易事,此时图之,只恐动摇社稷根基。”

展昭被颜卿激得有气难撒,一时涨红了脸,竟也没多想为何颜卿一个江湖人士谈论起国事这般头头是道,强压心头躁动,他沉声道:“莫非,你知道是何人主使?”颜卿没想到展昭会问出这么一句,他摇摇头,应道:“五凤楼中那位,或许知道。”展昭没再多言,他向颜卿告了别,转身离去,颜卿没有拦,他知道展昭是入宫请旨去了。

展昭在阁楼与颜卿一番争论,赶到宫中时,已至掌灯时分,被内侍告知赵祯仍在垂拱殿与几位重臣商议疏通六塔河一事,他心中不由得想起颜卿所说的话,“两害相较,择其轻者而从之。”大名一案折射出的是蠹居棊处,而黄河治水则是利在千秋。

正思索间,内侍传旨召展昭入见。

“展护卫来的正是时候啊,朕方才接到大理寺丞奏报,周沆遇刺一案,已然罪证确凿,明日便开堂审理,连日来卿多方奔走,替朕分忧,朕心甚慰。如今,澶州赈灾迫在眉睫,便有劳展护卫再代朕走一遭,如何啊?”展昭跪伏在殿内,只听得一头雾水,周沆一案告破?不等拟旨,展昭便奏道:“陛下,此案尚有诸多疑点……”赵祯摆摆手,叹了一口气,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徐徐图之。”展昭心下一惊,颜卿所料果然不错,官家应是知道幕后主使是谁,可……难道当真要任由蛀虫蚕食?他蓦然抬眸,看向御案上的赵祯,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出声,赵祯猜到展昭想问什么,也没有多言,只着他领旨退下。

待殿门阖上,赵祯才漫步走到烛台前,凝神望着微微摆动的火苗,悠悠念道:“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而展昭,手握圣旨走出宫门,心中早已泛起千层涟漪:自己刚刚查出头绪,便要开堂审理,莫非案子涉及到皇亲国戚,官家才如此草草了事?可依照官家的性子,不该啊……他仰头望天,一时如鲠在喉。

令展昭没想到的是,不仅周沆一案侦破在即,就在他领旨北上的前一日,大名府也发来加急文书,奏报被压一案涉及朝中重臣,包拯已带着一干疑犯启程归京。

就在张清赶赴堤坝查看后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被派遣到牛角湾的王朝马汉便回来了。

“大人,属下二人依照展大人所说,果在牛角湾找到了制毒工厂,只是,一连几日都不见有人前往,只恐是对方察觉事情败露,将那处工厂作废了。”包拯听到这儿,有些沉不住气了,忙道:“我等尚未有所动作,如何会走漏风声?若是那工厂

当真废弃停用,那我等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人勿忧,我兄弟二人这几日除了监视地下工厂,还曾暗中走访牛角湾附近村寨,确有所获。”王朝说着示意马汉带人进来,包拯偏头瞧去,只见马汉身后跟着一个粗眉环眼的男子,身着短装,骨架坚实,一看便知是地里的好劳力。王朝接着道:“我与马汉走访了牛角湾附近的三个小村,村子都不算太大,加起来约莫百十户人家,可这百十户人家无一例外,均无壮年男子在户,皆是老弱妇孺留门,这位小兄弟则是马汉在上营村走访时遇上的,他知晓此中内情。”

包拯将目光移到那名男子身上,那男子对着包拯连磕了几个头才说道:“包大人,小的名叫王六,是大名人士,家住上营村,半年前,官府征丁,将上中下三营的壮年男子都抓了去,我们被安排在牛角湾开凿洞穴、建造工厂,后来才知道,那工厂是用来制作一种叫做逍遥散的东西,只因小人肯出力、干得好,便被提拔为小队的头领。那日小的正领人正在林中进货,却不防被人从身后敲了一掌,而后便不省人事。”那人说的急,不觉有些口干舌燥,他停下来咽了咽口水,才接着道:

“呃,说来也怪,清醒后四处寻不见工友,又有半年未曾归家,故而只身回家探亲,就在家中碰上了二位差爷。”

公孙策见他不停吞咽口水,知道他渴得紧,忙到了一杯水递过去,王六也在包拯的允许下站起了身。包拯问道:“是何人领队抓的壮丁,你等制好的逍遥散又是送往了何处?”王六接过水一饮而尽,抬起衣袖擦了擦嘴应道:“回大人,带队抓壮丁的小人不认识,不过,看他们的衣服,倒像是州府的官兵。至于逍遥散,是送至了禄荣堂。”

得到证词的包拯再也坐不住了,随即命王朝马汉召集人马,亲自带队前往城南查封禄荣堂,并命人在城中广而告之,第二日要在大名府衙开堂审案。

可就在当天夜里,牛角湾后山轰的一声巨响,震得屋舍动荡,包拯等人急急起身查看,原来是都水监丞张清顺着左右两堤而下,勘察堤坝,察觉若掘左堤泄水,使分流洪水,引水至蒙山盆地,则未等积水成湖,两岸千亩良田便毁于一旦了,于是当即下令停工,改掘右堤。至于包拯听到的那声巨响,便是掘堤时挖开了右岸的一处矮丘,不曾想那小山包中竟冲出一股大水,夹杂着阵阵腥臭,待水流尽,有人抬着火把凑近一看,登时惊呼,下一刻便觉腹中一阵翻江倒海,径自一旁抚胸干呕。

包拯和苏泽煜先后赶到,现场已被在场督工的张清命人清理过一遭,可仍是在数尺开外便觉有腐臭入鼻,远远便见坍塌的矮丘旁横七竖八躺着不下数十具尸体,皆是皮肤污绿、颜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胸腹部显著膨胀隆起,包拯屏息皱眉,看着一步步走近的张清,他自事发便一直守在此地,此刻,已经被尸臭熏得泪流满面,刚欲张口,又是一阵恶心涌到喉间,他忙摆手,示意包拯走远些说话。

颜卿和展昭意见分歧那段,算是给两人身份定位不同做的一个铺垫吧,因为身份不同,他们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后文才会因为某些事情起冲突 吵到动用冷暴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一章 江湖议庙堂 馆驿明原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