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527章 第五二七章 寒崖雪

战山河 第527章 第五二七章 寒崖雪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4-06-18 22:16:31 来源:文学城

五二七、寒崖雪

二爷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利如冰斧,重重地砸在世人泯损的良知上。

同样也在靳王的心口撕裂般炸开。

然而他的神色没什么变化,只是静静地盯着篝火,连眸底的光都冷却了。

“什么……”祝龙盯着那本《燕云方志》,全身几乎动弹不能。

谢冲更是难以置信,“这到底怎么回事?”

二爷将眼神从靳王身上移开,不疾不徐道,“元熙四十七年末,宣南王从云州调运三十万石粮草远赴前线,原本是为了补给因长久围攻太原粮草不济的情况。然而万万没想到,粮草抵达前线的速度远比宣南王军攻下太原的速度要慢。”

谢冲:“这是为何?”

“因为从西北集结了一支义军及时奔赴太原,在两方僵持不下时,他们为宣南王大破五王敌阵赢下了宝贵的时间——这支义军的首领就是高凡。”二爷话音很轻,混着洞中滴落的泉水声,震起浑浊的回音。“异军突起,太原解围。宣南王军大获全胜,随即撤离太原。然而在返云途中,突遭兵袭,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大军已经陷在九川出不来了。”

二爷抬手在舆图上虚虚地圈了一下,“刚激战完数日的军队哪还有力气抵御强敌,多是残兵伤将,又遇冰雪阻困,粮草衰竭。恰巧同一时间,五王兵败垂成,被魏衍携军追逼至鱼子沟。九川啊,和鱼子沟……仅一涧之隔。”

图中那条恒断东西的天堑好似从天而降的一柄生斧,将九川和鱼子沟一斧豁开,石藓上似还留着凿印。二爷手指轻抚,沿着那条蜿蜒崎岖的叠嶂缓缓游走,声音沉缓,“想必当时被困九川的姚疆怎么也想不到,刚被自己如困兽般围剿的手下败将,竟这么快又跟自己囚在了一个笼子里。”

谢冲盯着那几处地方,好一会后,才发出一声轻叹,“难道魏衍当时受命围剿鱼子沟的五王残部,其实还探出了一只手,同时制挟了被困九川的宣南王军?”

“目前只从地形看,不能确定魏家军是否同时携领了逼困宣南王军的密令,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有魏家军层层包围鱼子沟,留给宣南王军向西北撤离的唯一一条路——‘九川通峡’,被彻底封堵。南临囚谷,西北深涧,东山险壁,无路可走。于是姚疆逼不得已死中求生,派出一支敢死队,护其胞弟姚清杀出重围,携夤丘剑和逐龙珏奔至北鹘大都,想从玄封皇帝手里借兵,为兄长解困。然而玄封皇帝非但没救,反而断其剑,杀其人,甚至派海是恒秘密亲赴回头岭,掘了姚家数十年来积攒的万贯家银——这是后话。那边,姚疆见弟弟迟迟未回,再在九川耽搁下去恐全军覆没,于是向东逆流而上,迫不得已从陡峭的南坡爬上九龙道——也就是咱们脚下,枕生峡的前身。”

霎时,一阵阴风刺骨,呼啸着掀开了尘封多年的血窗。

结痂的疮脓散出恶臭的腥气,呛得人呼吸发涩。

荒唐的“史实”就如一尊雕银镀金的圣鼎,皇家夜宴,歌舞升平,鼎心温着的好酒被美人的玉手一拨,搅出五彩斑斓的火色;然而圣鼎华贵易碎,禁不起敲磨,稍稍一划,就破了。人们惊慌失措,拆东墙补西墙,仍堵不住美酒肆意横流。

哪知历史的真相就如这鼎中温酒,捧起来一闻才知,这哪里是什么琼池玉液,分明是刚刚落地的铡刀下,溅出的一碗血。

宣南王军逆风雪攀上九龙道,在南山陡峭的石壁上留下成千上万道指甲磨烂后深刻的刮痕。可惜原本拟想的通途并不存在,当他们好不容易攀上高崖,打算从东路撤军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最后一支终结战局的南朝王军——

他们手持战斧,有备而来。

无数门火炮对准峡口,一齐点火——山崩地裂。

三十万宣南王军无路可逃,被活活烧死在九龙道峰顶,筑起的火墙足有九天之高,连天空都灼成了炽烈的淡金色,犹如东南方聚散无常的一抹烧云。

四分五裂的人尸、断骨,混着乌血汇聚成河,石缝里挤满了四散奔逃的残兵,一层兵烧死了,又一层栽进火中,一层摞着一层。

漫山遍野,落雪成红。

撕裂的惨叫洞穿云霄,酆门震碎,鬼府难安。

等到火消云散,九龙道云顶的山被劈成两半,一侧生,一侧死,生死相依,祸福相倚。砌起的骨山被巢车推平成骨海,埋入深涧,再一层层浇筑生泥,将整个新峡变成一副无事发生的太平样子。

此后的三十五年,岁月荏苒,光阴不息。

枕生峡裂断的谷口长年飞雪,再未沐浴过春风。

“九川……”二爷有一搭没一搭地捻着手指,幽幽地说,“那批粮草都已经到九川县外了,却被朝廷一旨军令截断,竟还是以五王战粮的名义。在那个多方混战的乱世,宣南王私自调运这批粮草时恐怕不是以自己军队的名义,而是乔装成商贾,走□□代官道,就为防止内部兵变,没想到竟成了他全军覆没的死结——父亲劫粮时未见宣南王军服,便认为叫嚷的兵士皆为冒充宣南王军的五王残部,哪成想朝廷下令劫杀的本就是宣南王马上要运进九川的救命粮——战后父亲‘劫粮’这一壮举还成了他们口中所谓‘致五王困饿而死的致命一击’。”

二爷沉甸甸地叹了口气,“随后拜将封帅,论功行赏。宣南王被认定是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其大破太原的功绩铭刻在南朝的史簿上。父亲携劫下的粮草在太原暂守八个月后转调云州,从此替了宣南王的位置,镇守燕云。而那三十万石粮草也从‘急备粮’摇身一变‘困济粮’,才有了这本粮志上前后两次不同的文印——前者是出库时的姚疆,后者是入库时的父亲。‘鸠占鹊巢’、‘渔翁得利’,云首他们是这么说的吧……”

二爷说到这里,忽然讽刺一笑,“在宣南王冤困而死的血碑上,烈家……的确划过这一笔。况且我在想,父亲当真不知道吗?”

“季卿!”靳王冷喝。

二爷没有停,自顾道,“哪怕当时父亲猜到自己劫断的不是五王军粮,死战当前,军令如山,他也——”

“季卿!”

“——必须服从。”

然而这也仅仅是猜测,真相永远无法追溯。总不能把死人挖出来摇醒了问问。

更何况,枯骨山海相连,皮囊烂完了,骨头都一个模样,哪里还分得清谁是谁。

……

死一般的静寂,山洞中只闻刺耳的水声。

又一阵僵持后,靳王终于呼出一口长气,站起身,冷冷地撂了一句,“我出去透透气。”

祝龙正要起身去跟,被二爷抬手按住,“让他一个人静静吧。”

谢冲看了他一眼,试探地问,“季卿,你说的……是真实的么?”

“重要吗?”二爷唇角弯起,扯出一丝若有似无的惨笑,“姚家从高祖皇帝起,世代镇守燕云,曾数次解困边境兵危,在民间声望极高。不然那‘熔窑铸血鼎’的谣言是从哪传出来的?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鸟尽弓藏这种事,历朝历代都不见得新鲜。只不过这一次,‘飞鸟’还没杀尽,‘良弓’就提前藏了。”

谢冲的手指不偏不倚地蹭着火苗,被燎了毫无反应。

祝龙试探地问,“季卿,我一直都想问,咱们一路走上来,沿途那十八根柱子……我看你盯着莲花座底的鬼画符发了半天呆,那到底是什么?”

二爷一时没有接话,抬头朝外瞧了瞧雪色,顺手从身后拿起一件披风,起身往外走,“今天的鬼故事气着人家了,我去哄哄。两位哥哥先休息吧。”

峡口上,潮水冲击石壁,将多年以前残留的甲痕逐渐磨平、淡化、无影无踪。

靳王犹如一尊石塑,无声无息地立在崖口,背脊直挺,身如劲松。

望着深空雪月,他周身寒气慑骨,似拢着一层拒人于千里的冰封,将平日熠熠升金的暖意彻底吞尽,杀气蔼蔼,终于跟他手中的燹刀浑然不分。

几名士兵巡逻到此,见他衣衫单薄,正杵在谷口吹冷风,刚要上前询问,忽然被几丈外的寒戾之息震了一下,犹犹豫豫却步,愣是没敢往前。

“我去吧。”这时,二爷走过来,朝几名士兵摆了摆手,“夜间风寒,巡逻时多穿点。”

“是,将军!”几人连忙退开,顺手往旁边的石缝扎进几蔟火把。

二爷走到薛敬身后,掸落披风,利落地披在他肩上,又将绳带为他系好。低头看了一眼他始终紧握刀柄的手,神色淡淡一收,“时刻谨记,金铁之声助涨杀念,能兴战火,亦可祸人心。无论何时,别被你的刀吞没了意志。”

薛敬剑眉微蹙,紧握刀柄的手指渐渐松开,几不可闻地应了一声,“是。”

二爷走到崖边,濒临深不见底的绝壁,不疾不徐地笑了笑,“殿下,你看远处连绵的群峰,九渡青山尽收眼底,你已身在绝顶,入眼的福祸总要比旁人多——你既已下令将整个峡口豁开,翻出了断封泥底的真相,这一步踏出去,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绝壁。南朝丰碑上或已磨平的旧疤被彻底撕开,从今天起,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亦死生无悔。”薛敬沉道。

二爷微微一震,不得不承认,如今殿下的胆气和魄力都已今非昔比。

他们彼此清楚,从下令炸开峡口那一刻起,九渡青山的这团烈火就如烧云一般,彻底灼上靖天的云顶。或许在满朝文武眼中,这位刚刚问鼎北境的靳王殿下,正如一阵劈山断海的凛风,卷着腾腾杀气,正式扎进南朝的心脏。

可惜过程堪比凌迟,所以他疼啊……

“既然无悔,何必如此呢?”

薛敬深深地吸了口气,身体微微动了一下,“但我没想到,皇庭这一刀竟划得这么深。一家失熛,百家皆焚!太脏了……”

二爷回过头,见他整个人楔在巨石压迫的阴影里,仿若一叶荡入乌海的孤舟。

他默默走过去,从石缝中拔|出一簇火把,插在巨石下,将崖顶巴掌大的地方照亮了,漆墨散尽,周遭终于暖和起来。

结果刚一触碰薛敬冰凉的手,那人下意识缩了一下。

二爷深深地望着他,“怎么?连我都碰不得么?”

薛敬退至火光照不到的地方,用极微弱的声音问,“你不恨吗?”

“恨谁?”

“……”是啊,恨谁呢?

到底是恨手段阴毒、致他家破人亡的云首,是恨藏匿帅府多年、人皮兽心的的鬼门刀主,是恨泄露舆图的神秘杀手抑或不择手段的五王余孽,是恨和南朝一江之隔、强夺云州的北鹘军府,还是恨误导元帅劫下三十万军粮、为烈家徒添祸水的薛氏皇庭呢?

三十五年恩怨难休,物是人非,他恨无可恨啊……

手起刀落的人心狠手阴,窥不得寸许天光,连累自己这身血都是脏的。

薛敬怔在原地,整个人死气沉沉,一言不发。

二爷温然一笑,扯过他的手背执意覆在手心,“你看,你都说不清要我恨谁。欸——再躲,我可打了。”

“……”薛敬不敢躲了,只能僵硬地任他拉着。

“吾王心怀天下,血是暖的,心是热的,一点也不脏。”二爷扶起他的下巴,迫他正视自己,“一腔血替不了,这身骨削不断,娘胎没得选,出身由天命——唯有江山可覆,昏史能翻!”

“……”

“埋进泥底的忠骨总有一天重见天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二爷笑意更深,“吾王分明皓月之光,要纳璀璨百星入怀,这点殇,算什么呢?”

“……”薛敬呼吸微促,全身难以控制地抖起来。

二爷近前一步,眸光微闪,“血身虽死,军骨未亡啊。吾王要为活人置一份安稳,为亡者讨一句公道,伤春悲秋的活,就赏给旁人做吧。抱一抱,好不好?”

薛敬的眼底复燃一团烈火,反手攥住二爷的手腕,狠狠将他拽进怀里,然后将脸埋在他耳根,濒死般深吸了一口气。

他发间残留药香,依稀还有雪的味道。

于自己而言,这好像是世间最干净的所在了……

“真会哄人。”

“还不是我把你哄大的。”二爷轻抚他的后背,笑意一拢,“好了,说正事。”

“你说,我听着。”

二爷任他蹭着自己的脖子,慵懒地说,“我这些天一直在想——‘云首’。从目前已有的线索看,特别是方老师留在瓷胎上的藏头字,很可能云首的身份就是当年那个假死的义军首领‘高凡’。就算不是他,也必然是曾誓死效忠宣南王的某个亲信。当年姚疆冤战而死后,非但姚家辖制多年的云州军府被烈家接替,就连埋在回头岭的万贯家财也被北国大皇掘走了。悲愤交加、走投无路之际,云首只能被迫依附同样正在流亡的五王旧部,借赢惠王遗孤这层皮,逃至岭南,骗取你大皇兄淳王的信任,用五王多年来在北境铸造的‘金丝带’养兵、制|毒、藏匿,静待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如果说淳王是在云首穷途末路时迫不得已与虎谋的‘皮’,那太子对于他来说是什么呢?现在无论从哪方面看,云首其实都在暗中借太子的势力布网——承恩阁就是其中之一。”

薛敬从他肩上抬起头,向后靠在岩壁上,抱起臂,“云首是为灭我薛氏江山而来的。他用大皇兄的封王权柄豢养出了鬼门铃刀,同时又借乌、炎二党渗透北国,铸造出了殃祸南北十数年的饮血营。按理说,他定然还需要一只伸进南朝‘心脏’的手,助他倾覆超纲——渗透六部九卿,吞并皇庭禁卫,清杀薛氏忠良,除掉所有曾试图反抗和背叛他的人——比如方怀远,比如顾棠。”

二爷走到崖边,皑皑雪峰间飘着化不开的浓雾,将最接近真相的那座山峰彻底掩去。他神色不明,心事重重,“那缘何太子会如此信任他?鬼门铃刀、蓝鸢镖局、甚至被派来北疆秘密执行消杀任务的金云使,也在徐济荣刚一露马脚后说杀就杀,半点不见手软。若没有皇权倚仗加持,不可能这么嚣张。东宫啊……权柄之强势绝不是远在南境的一块小小封地能比的。淳王为登帝位轻信云首,那太子呢?过不了几年,熬死了他爹……”

二爷冷不丁回头一瞧,发现薛敬脸上五味杂陈,突然意识到不妥,“那个……”

“没事,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薛敬抱臂走到他身后,沉沉一笑,“反正我都远嫁了。熬死了他爹,然后呢?”

二爷没心思理他这茬,若无其事地继续,“皇位就是他的,兜这么大一个圈子,就为除掉你?何必呢?”

“你是觉得太子不应该轻信云首。”

“我是觉得他这样太蠢了。”二爷直截了当,半点余地都不再留,“如果你是太子,身在储君之位,会轻易相信一个从岭南封地不远万里投奔京师、主动敲响东宫龙案的门客么——哪怕此人智谋过人,堪比奉孝、孔明之流。”

“你是怀疑,他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寻常的联系?”

二爷叹了口气,没有接话。

这时,谢冲正好从洞中走出,要往巡逻兵那边去,二爷忙叫了他一声。

谢冲走过来,“睡不着,想去盯盯巡兵,你们还不睡?”

二爷看了看天色,“反正天快亮了,回程的路上睡吧。对了三哥,我其实一直有个问题,前阵子战事繁忙,没腾出功夫问你。”

谢冲点了点头,示意他问。

二爷上下打量着他,片晌后,忽然问,“你于太子有恩么?”

不光谢冲,连薛敬都跟着惊讶。

“你……你为什么这么问?”

二爷瞧他这神色,立时心知肚明,“看来我猜得没错。救命之恩?知遇之恩?还是干脆拜了把子?”

“救命之恩。”谢冲连忙说。谈及自己有恩于别人,难免有些局促,“刚入京那年,京郊猎场,太子骑的战马受惊,是我……冒死救下了他。”

“难怪。”

“为什么说‘难怪’?”薛敬问。

二爷直言,“难怪三哥一入京师十四载,从承恩阁一名小小酷吏一路爬到总使之位。其间虽有坎坷,却都能在危急时刻转危为安。敢问,一个毫无背景、背叛老东家、又是被烈家军正式除名的庶子,背后若无人力保,如何能在云首织开的‘刀网’上活下来?毕竟他们当年用如此卑劣的手段陷害你,就是为了将你从‘天骑三’的位子上踢开,好将这个位子名正言顺地换给显锋——不杀你,不是养虎为患么。”

薛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十四年来,助谢冲在京师平步青云的人竟然是曾经蒙受他救命之恩的太子!所以二爷才一直怀疑云首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假如云首早已用卑劣手段挟持了太子,这些年不过是将他当成个明面上施展权术的“提线木偶”,凡事逼他如淳王般听命于自己,那他大可不必一直留着谢冲,还任谢冲在承恩阁一路爬到总使之位;

——但如果他们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彼此各取所需,以利换利,那就说明太子手中的权柄还没有完全被云首瓜分——也就间接说明,云首在靖天织开的刀网还没来得及布到最深。

二爷又道,“三哥,你这次北上,带来的手下非但全军覆没,你自己还差点在北鹘大都的地宫中揭了老上司的遮羞布——”

毫无预兆的一句话,让谢冲悚然一惊,“季卿,你——”

二爷不以为然道,“怎么?你跟王爷明里暗里打哑谜,什么左手刀右手剑的,还说能用左手跟你战至平手的人,承恩阁里没剩几人。明明早就认出来了,还装。他‘贺人寰’的名讳是什么穿肠烂心的剧毒吗,就这么说不得?”

“……”谢冲哑了。

二爷缓步谢冲跟前,意味深长地笑起来,“原本我还担心呢……眼下来看,多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三哥,你会因为自己当年一念心善,平安回到靖天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7章 第五二七章 寒崖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