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414章 第四一四章 戎衣

战山河 第414章 第四一四章 戎衣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4-06-18 22:16:31 来源:文学城

四一四、戎衣

“簪七秀女图?”薛敬道,“所以这幅画画的是当年选入后宫的七名秀女。”

林惠安连吓带喘地说,“是……是泽济六年,从岭南封地进献入宫的七个美人,但经过内侍层层筛选,最终只留下一名,后被陛下钦点,封为——梅妃。”

薛敬淡淡呼出一口气,缓缓松开掐住他的手,往后退了两步,“梅妃娘娘,萃阑殿的主人,她是岭南人?”

林惠安哆哆嗦嗦地点了点头,“梅妃娘娘入宫之前,原名秦若梅,是从民间选进封地的秀女。入宫之前,一直住在王府,学针刺女红,而后与另外六人一同入宫,封妃后,多年来颇得陛下宠爱。”

薛敬眼神无波,淡淡道,“岭南封地,这么说,她的确是我那大皇兄进献入宫的秀女。”

“是……”

“你是从哪得来的画?”

“是、是我偷出来的。”林惠安的眼珠子快速转了几圈,话音发出刺耳的轻颤,“这幅画一、一直挂在娘娘的寝宫墙上。萃阑殿大火前夜,我整理娘娘寝宫时,偷、偷偷拿走了。隔日大火烧起来后,小孟从火海中将小公主救出,秘密送出宫。而我……则带着那幅画逃走了。出宫没多久,靖天就发了讣告,陛下昭告天下,梅妃娘娘因失女之痛,引发心疾,正月没出就故了。听人说,娘娘死的时候,身边连一个伺候的宫人都没有。从那之后,再没人记得娘娘的样子,只剩下我手中那幅画了……”

林惠安说到这里,竟然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这是头一次,见他为旁人的死掉泪,竟还是伤心欲绝的恸哭。

薛敬盯着林惠安好一会儿,直到其哭得不能自已,将心前一片快干的衣服又哭湿了,才将眼神收回。他没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石室。

“顾大哥。”

顾棠紧跟过来,直言道,“王爷,我的确不知道梅妃竟来自岭南淳王府。”

薛敬微微点头,没想到,萃阑殿大火竟也牵扯岭南封地。他那位多年未见的大皇兄,一向噤若寒蝉,却是用心良苦。

“王爷……”顾棠脸色阴沉,“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薛敬低头盯着那柄刀,沉道,“我要扒开穹顶那道石门的封条,亲眼看一看,‘金丝带’这条航路的终极点,到底藏着什么!”

顾棠蹙眉,“可二爷的意思……是让您按兵不动。”

薛敬沉默片刻,冷道,“本王决议已定。若不亲眼看一看穹顶底下的东西,那么多人为此舍身,就都没有意义了。”

顾棠不再进言,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既如此,在下愿意奉陪。”

薛敬无意识地捏了捏铃刀刀柄,低声问,“顾大哥,你说……他会不会怪我?”

“会。”顾棠走近一步,“我仔细想了想,我也怪了怀远十年。他当年走的每一步,若有半分惜命,也许我们不会走到阴阳相隔的地步,但我又一想,这不正是他那人应做的抉择吗?这道理我许久不懂,一味地活在憎恨和惋惜里。可直到有一天,我听见一个人说——‘这世间诸多遗憾,大都因当初没做选择,可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没得选。’是啊,起初无论怎么选,这条路仿若都是既定的,回头看时方知对错,却已无力挽回。王爷,您从来就不是听话的人呐。”

是啊……他从来都不是听话的人。

龙纹如毒蔓,蝎钳般遮盖心口,时限将至,薛敬的眼前总是飘散青灰色的火。心绪一震,心魔骤起,长久以来不曾被侵蚀的心脉一旦被外力震荡,便顷刻间变成了要将人挫骨扬灰的火捻,痛灼之下蔓延冰燹,若千万条蛇噬心啃咬。

行将至末期,瞳中五光十色,遍及光怪陆离。

他仿若置身红砖绿瓦的高楼深阙,天空变作琼海,湛蓝无际。然而一个红色点正突兀地荡在天海上,起起伏伏。薛敬忍不住伸出手,却发现原本遥远的天海竟近在咫尺,只稍稍撩一下水波,就能将风筝拿起。

然而,红色的风筝到了手中,却骤然间变作一团血肉模糊的肉泥——那是一张被砸得稀烂的女人脸,步摇黏在耳边,五官却已不见,明明已是一滩烂肉,她的嘴巴倒还吃力地勾起,冲着薛敬温柔致死地笑了一下。

……

“啊!!”伴随一声低哑浑浊的惊喘,薛敬蓦地坐起。

“王爷!”顾棠连忙扶着他坐好,关切道,“你还好吧,方才你说着说着就栽下去了。”

薛敬下意识地抬起手,目色空洞地盯着自己的双手,定了片刻神,忽然一阵腥涩感从喉咙里涌上来,他控制不住地弯身一边,浑身颤栗地呛出几口黑血。

“王爷!!”顾棠忙从袖子里掏出一瓶药,倒了几颗出来,胡乱地塞到薛敬嘴里,连拍带打地逼他咽了下去。

薛敬喘了口气,稍一咂摸出味儿来,又皱着眉想了片刻。

顾棠解释道,“青海阁前,二爷给我的,说是对你有用。”

薛敬撑着墙壁起身,用力笑了笑,“紫雀丹,太医院里续命的玩意,是谢冲给他的。”

顾棠低头看了一眼那白玉做的药瓶,觉得金云使从南向北揣了一路的好东西,瞬间变成了沾了瘟的祸灾。

薛敬默不作声了片刻,故作不知地从顾棠手中将药瓶拿了过来,仔细地揣进了自己心口。又用袖子随意地擦了擦唇边的黑血,若无其事地调侃,“给我吧,顾大哥可别糟蹋了太医院花重金养出来的好玩意。”

顾棠捏着拳,神色紧绷,“我说句不中听的,王爷您时限将至,若是丑时之前出不了穹顶,您怕是要死在里面。”

薛敬此刻的面色如浆染昼白的蜡纸,连嘴唇都是清灰色的。手指连通心包,他此刻整条胳膊都在随着心间撕扯的剧痛微微打颤。然而他毫不在意,仅是轻描淡写地笑了一下,“我说过……只要哪怕还有一刻,都是生机。”

顾棠瞧他心意坚决,便不再规劝,“那接下来,听凭王爷吩咐。”

薛敬颤巍巍地走到石室门前,低头盯着那三个被绑住手脚、塞住口舌的西山巡逻兵,躬身将其中一名士兵口中的棉布揪出来,缓缓问,“小子,你叫什么?”

“常……他们叫我小常。”这年纪轻轻的小士兵吓得哆哆嗦嗦。

“小常。”薛敬点了点头,这么一丁点动作已经耗尽了他全身力气,他不得不靠在一边的酒坛上喘了几口气,朝身后的顾棠抬了抬下巴,令道,“就他吧。顾大哥,西山尸地,我让这三人给你打头阵。”

顾棠不做迟疑,“那……我何时引战西山尸地?”

“再等等。”

“等什么?”

“地底下的动静。”薛敬用指骨轻轻扣了两下凹凸不平的地砖,“等地底下传来火响,咱们就动兵。”

东火燃,南水畔,北风至——只待“西雷”。

今夜三方火焰相继腾空,伴随东街凤栖阁失火、桑乾河南岸的火簇和东河丑市以及北风亭的火带,依次升空的火簇,犹如放肆入云的三盏孔明灯。

“时辰刚刚好。”二爷站在东河马场的高丘上,眼见北方火光升空,他脚步微一转,便去往马厩方向。

此刻东南风吹过,将他的人影没入隐秘的火光之中。

这样死寂的夜色里,尽是此起彼伏的闹声。老百姓们诚惶诚恐,胆子大些的,几乎都从家中跑了出来,仔细看着风向,随时随地准备收拾行头跑路;胆子小的。则是战战兢兢地躲在家里,没钱跑路,便只能全家等死。

这一次的战火说烧就烧,连个祥瑞预兆都不见,也不知道这一回的云州城,究竟是要连|战还是易主。

马厩里除了几匹马之外,不见人影。不远处的佛堂黑着灯,二爷抬手抚摸那匹刚刚吃饱喝足的白马,只见它微微抬头,趾高气昂地猫了二爷一眼,便继续转过头睡觉去了。

二爷再次将草料放进食槽中,用棍子拌匀,一边动作,一边与那匹白马聊起闲天来。

“父亲曾说,‘眼中紫缕贯穿瞳子,上下彻者,千里马也。’(注1)”他倾身上前,抬手轻轻抚摸白马眼下的那条紫缕,耐心解释,“意思是,眼上被这条紫线上下贯穿的马儿十分稀少。”

白马好似烦躁地摇了摇头,喷了口粗气,跺了跺马蹄,转了个身,将屁股对准了他,可能是嫌他话多。

“脾气不小。”二爷浅笑一声。

观察片刻后,他十分殷勤地转了个圈,亲自绕到马头,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我小时候也曾遇见过一匹白马,那匹马名叫‘山鬼’,是我最好的朋友。山鬼是一匹没名没姓的野马,陪了我九年,最后不幸战死沙场——是为救我而死的。”说到此处,他忍不住长出一口气。

白马听不懂他的话,虽然闭着眼,耳朵却仍竖得高高的,像在不自觉去找这人的话音。

二爷伸手取下柱顶悬挂的马鞭,仔细地摩挲了片刻,“抱歉,将你错认成了我的朋友。因你实在与它太像了……”

白马昂起头,强壮有力的马身宽阔健硕,马首威风凛凛,头骨棱角分明,顶尖有一簇暗红色的毛,犹如将军头顶尊贵的甲胄;伸手触碰马头,顿感鬃毛轻软柔顺;马腹和马肋张大,马背强壮,四腿颀长;正面看去,犹如龙头高举,大有驱逐敌兵于万里封疆之势。

“世人只认汗血宝马,却不知,这等紫缕穿贯瞳仁的马儿才是千里良驹。”二爷伸出手,凑到马鼻前,让它嗅了嗅,“来,交个朋友吧。”

白马呼哧呼哧地喘了两声粗气,前蹄跺了两下,抬头嘶鸣一声,终于低下头,用额头顶了一下他的手。

二爷笑了笑,从腰间摸出一块黑色的方巾,拴在了马鞍下方,“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你我可说好了,往后你是我的朋友,生杀帐里,也有你的三炷高香。这‘拜山令’是我的见面礼,往后,就有劳你了。”

马儿“哼哧”了两声,这把子算是拜过了。

“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唔……‘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你头戴红鬃,威风凛凛,不然……就叫你‘赤松’吧。”二爷凑近马耳边,低声说,“我如今驭马的本事不济,可别摔我。”(注2)

他一边柔声轻哄,一边抬手轻抚马身,用和哄孩子睡觉差不多的音调喃喃地说着,鼻息轻盈,还带着些许气声。

马儿按捺不住,扬蹄而起,想要随他奔出马厩。

“欸,不行。还没到时辰,乖一点,在这里等我。”

随后,二爷走出马厩,抬步向西边那座佛堂走去。

佛堂外没有点灯,门还落了锁。

二爷轻车熟路地绕到后门,到底没敢在佛前动刀开锁。

他从后门进入绕到前殿后,有意识地将短匕回鞘,立足于百盏长明灯前,神色肃然。随后,他撩开衣摆,双膝跪于蒲团之上,恭恭敬敬地对着台前的烈家长生牌位,以大礼相敬,虔诚地三叩首。

“父亲、母亲、大哥……清明未竟,季卿来祭奠你们。”

他嗓音低沉,眼神幽邃。他将准备好的一壶祭酒呈半圆洒在身前,起身时,恭恭敬敬地为龛上的长生牌位上了三炷香。

万物一夕有光,又随烟尘瞬息幻灭。

神佛伟岸,睥睨苍生。

耳边忽然传来雨声,二爷抬起头,然而金光罩顶的佛堂空无一人,可那激烈的暴雨却像是从屋顶砸下来的一样。他轻轻闭上眼,仿佛置身于淌着雨的开阔庭院,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身着小小明光甲,正在大雨中扎着马步。

可他小小年纪,虽然累,只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十六岁的大哥从院外疾跑过来,为幼年的弟弟撑起一把伞,秋雨慢慢变成冬雪,混着冰雹砸下,“噼里啪啦”地砸在油纸伞上。

“哥,我今天练功偷懒了,爹爹罚我,不站够一个时辰,不准去睡觉。”小小少年委屈巴巴,扑簌扑簌地掉着眼泪,似要将所有委屈都咽回肚子里,“哥,盔甲好沉,可以不穿吗?”

他幼年的身体矮小单薄,光是两片胸甲就压得他喘不过气。

哥哥蹲下身,平视这个一直以来被自己捧在手心里心疼的弟弟,笑着说,“不能褪甲。”

“为什么不能褪甲?”

“疆场上的战士,只两种情况可以解甲。”

“哪两种?”

“山河止戈,抑或战死沙场。”哥哥伸手将弟弟眼角的眼泪擦去,“将来,你会成为一名战士,甚至成为一名将军。小将军,你穿的是铠甲,是戎衣。”

年少的“小将军”似懂非懂地盯着哥哥的双眼,似乎从他的眼中看见了两团无声的烈火。

父亲说——“燹兵摧顽城,春草复戎衣。”

是以哥哥名“城”,弟弟名“衣”。

“时至今日,山河尚未止戈,天下未平。而我的铠甲,早已不见了……”二爷睁开眼,看见佛龛上香烟绕团盘生,灵位上的字清晰可见。

当冷冰冰的佛堂只剩下烟火,当曾经唾手可得的温柔荡然无存,从此迷途不再点灯,长路又遇灾雪,便铸就了这人从前往后所有的不幸。

于是茕茕一生,长途漫漫,哪怕再遇见一点点闪烁的微光,便如嶙峋孤月陡落西山,竟巧遇高穹之上星移斗转。

那才真是雪中送炭的幸事。

“好在,我遇到了一个人,亦算此生无憾。”

他勾起唇角的时候,眼波如暖水,笑意似春风,柔软的话音中带着呢喃的关慰,叹息的气声几近迂回,甚至能和暮色中的浅溪镜流平分秋色。

“今夜此战终始,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随后他站起身,走至门前,眼见三方明灯入星云,万顷夜幕之上,星汉如雾,微雨及尘,仿若从此纷争尽去,不问哀鸿。

今夜此战——

一者愿,生者余生,无受灾病惊扰,四喜同驻,盛泰丰遂;

二者愿,逝人永逝,有幸永眠故土,佛前奉火,万古长安;

三者愿……

同一人,两心相亲,血骨相浸;

生时,听晨钟暮鼓,相偕至老;

死后,有山河作塚,共拾一棺。

从此百代兴废,与我何干。

注1:眼中紫缕贯穿瞳子,上下彻者,千里马也。——出自《太白阴经》

注2: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出自《楚辞·远游》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4章 第四一四章 戎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