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258章 第二五八章 少年

战山河 第258章 第二五八章 少年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03 18:18:35 来源:文学城

二五八、少年

靳王不禁露出肃然起敬的神色,看向祝寒烛的眼神也逐渐锐利起来。

那一年朝廷下令围剿烛山,烈元帅带兵杀至烛山,却因为在阵前看到了祝孟贤手执一只银枪,一人独战群雄。他下令“不牵连妇孺,不迁怒乡里,”,那些解释不清的东西便任由天定,哪里还管什么黑色白色。

那条长长的暮河浅滩,从桑乾河分流,夕阳与落雨各自参半,将烛山染至殷红。就这样,烈元帅于阵前手刃匪头,却终因为那人英勇无畏、不甘低头的神色而收回了刺出的那一枪。

“烈元帅最终撤军烛山,在朝廷中,那算是明明白白的抗旨不遵。”祝寒烛续又讲道,“再后来,又过了很久,烛山上来了信儿,说是由一个小将军送来的。列元帅辗转托人送来的信中,说明了山下狼平县知府那个案子的真相,将案件始末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一番,凶案破了,一夕之间真相大白,往年百姓们对于烛山祝家的误解慢慢淡化,那么多年……我祖父保持缄默,没有分毫辩白,最后倒是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

世间万物大抵如此,若有一人将那天地山川倒转于画案上,有一人信了,便会有千人信,紧接着千万人信——于是那山川天地便真就成了画中的模样,后人宁愿相信那副画中上下倒转的天地、东西逆向的河流,也不愿亲自去看一眼真相。

人间乌合之众,人云亦云,总将听来的谣言当成真事儿信着,没人愿意扔掉那幅画亲自一窥真相,平白让那山川天地被人误解。但,一旦有一天真出现一个人戳破了曾经虚构的假象,那些曾经出言谩骂、不肯松口的人,便又会当做无事发生,转头来匍匐在地,对着那山川天地跪地一拜,供上无比虔诚的青烟香火。

祝寒烛不免唏嘘,“若是当年换一人杀至烛山,想必,祝家早就在那时就被灭了,哪里还有后面的故事。”

靳王慢慢点了点头,“那后来呢,你又是怎么进燕云十八骑的?”

祝寒烛站起身,掸了掸手上的灰,指了指后门,“王爷,这屋子里烟重,咱们往山崖上走走吧。”

靳王跟随祝寒烛从宗祠后门走出,往更深的林子里走去。

这条石子小路还未被人修葺,身前身侧盘根错节,荆棘杂草丛生,需要随时随地用手拨开挡在身前的错枝,才能通行。两人就这样走了半柱香的功夫,终于出了这片密林,来到一处开阔地,远方三座大山映入眼帘,像是三座直耸入云的高柱。

这山崖高百丈,纵深而下,笔直陡峭的断崖就像是削铁如泥的宝剑瞬间斩断的一样。

祝家祠堂背靠北峰断崖,倒是与九则峰上二爷住的石头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靳王望着这茫茫苍山云海,昔日如烟往事忽然荡入心中,他不免有些感慨,“祝先生,你方才所言你祖父和烈元帅年轻时的过往,让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祝寒烛难得正儿八经地聊个天,“王爷您说。”

靳王深吸了一口气晨间的雾气,眉间稍缓,他的唇色被这冷风吹得略显发白,瞳孔中似乎擦了一层清霜,“云州龙王庙前一战,你派人追至龙王庙后的窄巷里,要对烈衣赶尽杀绝。”

祝寒烛的脸色阴沉下来,“王爷,您这是要兴师问罪么。”

靳王没有应他这句话,而是自顾道,“自从方才听了祝先生讲述的关于祝家和烈家的往事,我想,你们两家之间的牵绊是分不开的。我其实一直都不太懂,你对于烈衣为什么会生出这么大的恨意,真就是因为在那年的重阳节的家宴上,他无意间借由你的手送给鹿云溪的那盏云山琴吗?在我看来,这明明是一件好事,你明明就知道,烈衣当时根本就不知道云山琴里藏着梅花图的秘密。以先生的聪慧,当然明白,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的错,都是情有可原的,谁也没长‘身后眼’,哪里能猜准云山琴里面暗藏玄机。”

祝寒烛的眼光渐渐冷漠下来,没有说话。

靳王侧目看了他一眼,继续试探道,“你不至于因为云山琴的事迁怒烈衣,你进穹顶八年,也不是因为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恨他?而且在我看来,你嘴上嚷着要杀要剐,实则每每放水,到了该合作的时候,你也没有半分含糊。”

祝寒烛眼神中升腾起怒火,猛地一甩披风,气急败坏地说,“我就是讨厌他那人惺惺作态,虚与委蛇!”

靳王不急不躁,盯着他遮掩的神色轻声笑了一下,“祝先生,你真的那么想要烈衣的命吗?他死了,你真就开心吗?”

祝寒烛咬着牙,手心握拳,不住地颤抖。

“龙王庙那一战,你虽然派人追至后巷的,但是你是真心让他们下杀手吗?”靳王字字珠玑,步步逼紧,“还是说,你另外派了人前往营救,一旦烈衣不敌祝家死士的围攻,你还是会留下一招,将其从险境中救出。”

“……”

“再有,我在云山楼的时候,你口口声声嚷着要寻他报仇,却还是当着我和鹿山的面保证城破之前绝不动他,鹿山说‘因你们有同一个目标——就是破城’。但是祝先生,如果你真那么恨他,先将他杀了,再助我破城不是也可以,为什么非要用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甩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给自己,只为了暂时留他一命。”

靳王见他神色一滞,紧接着道,“井下密道中的火|药库,烈衣跟我说,你曾答应了他,会尽快帮他将火药运出;盲庄一战,我让李世温带鹰信去狼平溪谷,彼时你已经到了烛山,而且一直派人盯着盲庄一战的动作,如果我们在半山一战一旦遇到危险,等在附近不远的祝家死士一定会奋力施救——”

祝寒烛嘴硬地说,“你怎么——”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靳王上前一步,盯紧祝寒烛闪躲的眼神,“因为我们一路行船至密林,再从密林回到盲庄,我看见过烈衣发鹰信给你。我知道,你派人一直在暗中等着,一旦我们有情况,你一定会冲出来。”他叹了一声,随即放缓了语气,“祝先生,如果我猜错了,那此刻我不应该被你困在烛山,我可以在谢冲的手里,可以在萧人海的手里,也可以在杨辉的饮血营……你可以任由我死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管不顾,你为什么冒着这么巨大的风险,用整个烛山保护我?还要为了破城一战将祝家元老悉数召回?你没这个必要,天高海阔地闯荡绿林不是更好?毕竟你于穹顶八年,舍弃自由之身只为寻求一个真相。何必呢?”

祝寒烛的脸色随即阴沉下来,他没有动怒,而是一声不吭地听靳王继续说,“你保我在烛山得此片刻喘息,一方面是因为烈衣将我托付于你;而另一方面,你是真心想要搭救于我,你嘴上说着任我们死活不论,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若是我们两个任一人死了,首先,你自己心里都不会好过,甚至会感到愧疚和自责,即便最后陈寿平领军压境,云州城破了,你真就觉得这会是一场胜仗吗?是你想要的胜仗吗?”

“……”祝寒烛轻声吸气,松开了握紧的拳头。

靳王观察入微,见他神色稍缓,才又道,“我若是你,又真那么憎恨一个人,我不可能派人保护他和他身边的人,我只需要坐在一边隔岸观火,等收渔翁之利便可。我何必冒着天大的风险在早已荒废的烛山招兵买马,委曲求全,定要和一个‘仇家’做一场君子协定,还定要将他要保的人留在烛山,并在他毒发之际,拼尽全力救他。祝先生,你没有你口中说的那样恨他,你更不是鹿山口中那个尖酸刻薄、反复无常的小人。”

靳王看着眼前这个饱经风霜的强者,听说“祝龙”被自己亲手埋葬,穹顶的八年将他所有的怒火都压抑在那个不大不小的地坑里,终年不见天日,即便偶尔从心中冒出的火焰能冲破头顶上那个天窗,还不是头一个灼伤了自己。这么想来,祝寒烛对于烈衣,是抱有私心的。他可能从未真心想要那人的性命,平日里喊打喊杀,只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否则……那八年隐忍痛苦的时光,又如何消磨心中残存的恨意和不甘。

此刻,祝寒烛眼神中的怒火逐渐湮灭,转而代之的是一丝悲寒的凉意。只见他错步走到崖边,望向那三座矗立进云端的大山,慢慢出尽一口闷气。

靳王跟上前,站在他的身侧,“你我如今到了这个地步,陈年往事还有什么是必须藏着掖着,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他侧过身,正视祝寒烛的眼神,诚心诚意地说,“祝先生,本王需要知道真相——你到底因何迁怒于烈衣,又不得不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恨意中执意与他合作,定要助我破云州城。我想……你祖父与烈元帅的事,只是一切的起因,很明显,你的故事只讲了个开头。”

祝寒烛挑了挑眉,忽然自嘲地笑了一下,换上了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笑容,哑声道,“自从那一次烈元帅撤军烛山之后,祖父对他感激不已,并告诫我爹,往后烛山祝家与云州帅府要世代交好,不得反目。祝家在帅府的扶助下,身份慢慢由黑转白,从人人唾弃的山野匪类变成了老百姓口中镇守一方的大善人。就这样,烛山银枪在狼平一带的声誉渐渐崛起,慕名而来的勇士也越来越多,谢冲就在其中。”

“谢冲?”靳王神色微微一变,“我听二爷说……谢冲是自己找上门的?”

祝寒烛的眼神寒意又起,“他是从仝县来的,徒步千余里路。与他相识的那一年,我十五岁,在栗阳城外——那是烈元帅带兵攻打烛山的三年以后。”祝寒烛淡淡一笑,陷入回忆,“我第一次离家闯荡江湖,正好是十五岁那年,却不料出师不利,在栗阳附近的一处集市上遭歹人暗算,被他们绑在了一个黑黢黢的溶洞里。”

“那些人是……”

“是之前杀害狼平县知府那群杀手的余孽。”祝寒烛说,“因为那件事,烛山险些被灭,烈元帅因为临阵收兵而违抗了旨意,因此获罪,被罚了半年的俸禄。烈元帅后来派人查了那个案子,还了祝家清白,将那伙杀人凶手绳之以法,却不想,那背后牵出来的是北方绿林中一个复杂的杀手组织,叫‘乌墨帮’。他们将我锁在那个洞里,不闻不问,不给吃喝。我捱了三天以后,又有一个少年被他们扔了进来,那孩子全身伤痕累累,等到半夜,那少年好不容易醒了,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认识你。’”

靳王连忙问,“那少年是谁?”

“他就是烈衣的长兄,烈亦平。”祝寒烛说到这个人时,眼神中透过一丝温柔,“那少年眉目俊朗,温润如玉,骨子里却异常的坚毅。他确实认识我,因为当年烛山一战时,他曾经随父亲出征,在暮河浅滩看见过带着我逃走的父亲和母亲。当时他一个十岁的少年,比我还小五岁呢,他让我‘别怕’,说他会把我救出去的。呵……”祝寒烛不由地轻声一笑,“你能想到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孩子,煞有其事地握着你的肩膀,坚定地说‘我会把你救出去的’,我当时就被他逗笑了,他却没笑,而是开始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我就坐在一边看着他画图、磨石头、思考……”

祝寒烛紧接着换了一个姿势,将酒葫芦挂在腰间,往一边的大石头上一靠,“你猜后来怎么着?他一个刚刚十岁的孩子,愣是凭着一块削尖的石头,将我们手上的铁链磨断了,他真就带着我冲出了那个洞穴。他做到了……我从没在一个孩子眼中见过那样果决的眼神——我们两个人,在没有救兵的情况下,杀出了那些人的包围。”

靳王微微蹙眉,不由震惊,“只你们两人?一个十岁,一个十五?”

“是。”祝寒烛看向他,“烈亦平极其聪明,他趁乱劫了一匹马,与我死里逃生。”

“那人胆略过人,即便只有十岁。”祝寒烛说到此人,不免心生敬佩,“后来,我们一路逃出了那片山谷,过了沉叶林后,又被赶来挟持的杀手追上了,彼时我两人已经杀至力尽,全然没了反抗的余力。就在这时,从林中冲出了一个叫花子,他拼着一身蛮力,助我们杀出了一条血路,硬是撑到了烈家的援军的到来——那个救了我们的人,就是谢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