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176章 第一七六章 城乱

战山河 第176章 第一七六章 城乱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03 18:18:35 来源:文学城

一七六、城乱

上个月,连笙带着三雪交代的东西抵达幽州,在林竟的总兵府里安顿下来,渐渐地,倒和小敏成了好友,两人天天围着那些蛇和连笙从伦州带回的饮血夹商量对策,俨然将抗夹制敌的大任背在了自己身上,林竟便嘱咐了几句,便放任他们在后院的小屋子里尽情捣鼓,反正自己暂时也没工夫理会这件事。

幽州城门已紧闭数日,无论是鸿鹄的狼、还是敌军的虎,皆还未出手。

原本在林竟面前屁都不敢放的丁大人,此回是真忍无可忍了。

林竟走前曾扬言要带回足够军备补给,可从鸿鹄杀回来后,他非但没带回一粮一草,回城后下达的第一道指令却是——“紧闭城门,非得军令,军民皆不得擅自出城,违令者,杀无赦。”

这是丁奎自接任幽州知府后,接到的最高布防指令。靳王临行前,将幽州的城防全权交付给了林竟,此时不说靳王会如何打算,就算有所筹谋,如今他身在何处,尚不知晓,就算是知道,也是爱莫能助。

“城中一切动乱由我担着,是死是活都算在我头上。”林竟背对着丁奎,正躺在榻上闭目养神。

丁奎今早是在从噩梦中惊醒的。

忍了数日的丁大人,终于忍无可忍,天未亮,便踏着晨露,披着贵如油的春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总兵府,临阶的时候还摔了一跤,这会儿看着不搭不理的林竟,被扭伤的老腰更疼了。

“林竟,你到底要干什么?!”

丁奎也是豁出去了,他听林竟这套“死活算我头上”的话听了太多遍,耳朵都快磨出老茧,此时实在是不吐不快,便将满心的担忧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你现在紧闭城门,老百姓进不来也出不去,真闹起事来怎么办?你是大笔一挥,将军令张了出去,这后头出了乱子,屁股让谁擦?要我擦啊?你是嫌我这父母官当得太稳,死得不够快,是不是?!”

林竟淡定地假寐。

“你别装睡!你给我起来!”丁奎要上前去推林竟,被初九拦了一把。

“丁大人,要不初九给您泡杯普洱,还是王爷去年走前留下的。”

“喝哪门子的闲茶?”丁大人气急了,连靳王存的陈年普洱,都俨然变成了祸害,“你们看看他,他这个样子,哪有半点总兵的气魄!不行,林竟,你今天就得去把那禁令撤了,要不然,敌人没打来,咱们城中的百姓真要被困死了!”

“禁令不能撤。”林竟忽地从榻上坐起,冷着脸,“除非丁大人杀了我,再去请命,换一任总兵。”

“你!!”丁奎全身发麻,冷汗都顺着额角淌了下来,“你这说的什么混账话?!”

“我最后说一遍,禁令不能撤,若是有人敢在城中造次,杀无赦。”林竟收起了他一惯玩世不恭的笑,冷峻地说,“丁大人,你身为幽州的父母官,如今该做的,不是来置喙我布兵的方案,而是应该去安抚民众,叫他们学会闭嘴少开腔,都好好在家中待着!”

林竟说到这里,走了两步,走到丁奎面前,轻轻叹了口气,“我带兵不如陈大将军,布防也不如二爷,但是我总知道一点——这幽州的城门不能破!你只要在这城中一日,就好好地给我当你的官,你若是不想干,想随着那些民众闹事,我连着你,一样办!”

丁奎脸色彻底白了……

“还有,如今军民皆不能出城,无补给可得,只能凭我们自己。大武!”

冯大武猛然被唤,当即一应,“在!”

“去,开仓放粮,将官粮库中的粮食分批量分给百姓,有妻女老人的,每家多匀一些;开募军令,城中非残障的男子,不论年龄,皆可登记入军册,若是不愿当兵,也行,只要看着没病不残的,粮食也不用给,叫他自寻生路去,但若是因为这事去闹,丁大人,你知道该怎么应付刁民吧?”

丁奎:“……”

林竟又道,“幽州进入最高军备,这场硬仗,咱们只能自己来打了。”

他想起了靳王临行时嘱咐自己的那些话——“没有援兵,没有粮草,守住幽州,实非易事。”

幽州,也终于到了需临阵以待的危险之境了……任是林竟再是淡定自若,此时也不免一声长叹——杨辉和万八千的兵马一旦汇合,一个明枪,一个暗箭,幽州城门若是大开,任由谁都能无障碍进出,那才是将北方的“心脏”拱手让人。

丁奎不置一词,林竟看了看他,屏退了众人,将他领到沙盘前。

“丁大人,我方才说话有些过头,您别往心里去。”林竟轻声道。

“无妨。”丁奎也是被他逼急了,言语有过失,此时人家给了台阶,他便顺着坡,自个滚了下来。

“丁大人,我本不想告诉你,怕你过度担忧,但是眼下幽州城陷入水火,再不说,便算我有所隐瞒了。”

随后,林竟便将自己在千丈崖看到的种种都告诉了丁奎。

果然,丁奎听完,下巴差点吓到地上,“什么!?鸿鹄也要反?!”

“不是鸿鹄要反,我看着,二爷如今应该也不知道,万八千这匹狼,终于入狼群了。”

丁奎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惊愕之下,他终于点了点头,“难怪你要紧闭城门,勒令谁也不要进出……”

林竟没有回应,只是看着沙盘仔细盘算,屋内安静了片刻,两人都无话。

不一会儿,丁奎忽然对着门口叫了一声,“初九!”

初九连忙进门,“丁大人!”

丁奎沉着气,下决心似的,“安平王府的粮库还剩多少粮?”

初九想了想,“不多,足够千人用上半月。”

“开仓,放粮!”丁奎扬了扬手。“大牢给本官腾干净,敢闹事的,全部给本官抓进去!”

林竟一愣,回头望着丁奎。

只见丁奎阴着脸,额头的皱纹都纠结在一起,对着林竟重重地“哼”了一声,捂着腰一瘸一拐地走了。

终于,连安平王府的粮仓都被林竟和丁奎合伙“打劫”了。

这偌大一座幽州城,往后生死终于不再是林竟一人担着,还有个人称“胆小怕事”的丁大人为其分担一二,林竟挑了挑眉,终于碍着面子,没在冯大武这二愣子面前笑出来。

“大武,你多派些人去保护一下丁大人,免得他受刁民欺负。谁敢动丁老头一根汗毛,人头算我账上。”

“是!”

殿下,我能做的,便就这些了……

林竟想,若是幽州城破,效仿哥哥林志也并非难事,大不了赔上这条命,无非是抽刀了断的快绝罢了。可当初对靳王的承诺便不能兑现了,林竟活到现在,生平也没做过几件好事,偏“答应过旁人的事说到做到”这一件,是他的准则。

如今,陈寿平和靳王各自为阵,将幽州这枚赌注全权押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个人生死实属小事,能守住这幽州城,才算真本事。

终于,在立春那日,幽州城的禁令彻底纷传于众。林竟和丁奎联手,势要将幽州的荣辱和存亡分担到城中的每个人头上,闹事的入狱,不接受募兵的缺粮,各家各户人人自危,更有各种宵小之辈妄图煽动逃跑,真就被林竟抓了回来,杀之以儆效尤。

幽州城外数百里不见一人,可谓坚壁清野。

这一招“以令制民,不容抵抗”的政策引来轩然大波,民众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

林竟当了回恶人,丁奎也难辞其咎。从来胆小怕事、通达变通的丁大人,这回竟硬气起来,手段和林竟一样狠。

因为他们谁都知道,幽州是最后一道屏障,若是破了……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正月十五,上元灯节。

这几日,云山楼的热闹劲儿似乎平息了下来,许是整个城都笼罩在战事告急的紧张之下,又或者,搜城的触角终于伸向了这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云城东街。

不管怎样,今年的上元灯节总还是要过,祝寒烛似乎对于这个节日尤为在意,早了三天就让管事的张罗起来,对面的醉春楼还送来了几坛醇香的老酒,祝寒烛就差人回赠了几段新排的曲谱,算作来年的谢礼。

自从东河丑市一战后,祝寒烛对薛敬的态度表面上没什么变化,言语之间却仿佛有了改变。管事的也不解,总觉得自家主人看这年轻人的神色,分明增添了些许……敬畏之情。这是他跟随祝家这么多年,从未在祝寒烛脸上看到过的神色,以至于连带着自己也不敢在那年轻人面前造次了。

回来那夜,靳王生死垂危。祝寒烛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撬开了东街口上一家药铺的门,逼着老板卖了自己一株救命的老山参,配合着那两颗续命的药丸,总算是将人从生死一线上拉了回来。

祝寒烛见多了生离死别的故事,见惯了死里逃生的人,却从没有在谁身上,见到像靳王这样的求生**,仿佛就算十殿阎罗钦点他入境,他的半截身子已然湮没在血海冥河之中,只要拼得哪怕一线生机,他也会横刀向前,一步一杀,碎尽牛鬼蛇神,将自己从地狱拉回人间。

二楼雅间中,薛敬正坐在案前,看那方云山琴,他神色如常,几乎没将外人对自己的态度之变放在眼里,仿佛那夜在船上、将林惠安吓得肝胆俱裂的小王爷,一夜间又恢复成了原先那个面带微笑、审时度势的青年,而那夜将人置之死地的骇人一幕,似乎早就随着东河的水,悄然奔腾入海了。

银枪归故里,宝剑赠英雄。

祝寒烛没有“宝剑”,却只有这方云山琴了。

靳王醒来的那日一早,祝寒烛便什么都没说,只是将包好的琴放在了他手边,然后转过身离开了雅间。

靳王抬手摸着云山琴,毫无血色的唇角忽然勾起一抹淡笑。

傍晚,祝寒烛料理完楼下地琐事,又推门进了雅间。

“还在看呢?”祝寒烛将人参汤递给靳王,“祝某人从不赖账,说过送你了就是送你了,绝不反悔。”

薛敬失血过多,身体未好,此时笑起来都有些吃力,却还是自然地冲祝寒烛笑了笑,道,“祝先生多虑了,本王只在想一个问题。”

祝寒烛挑了挑眉,“什么问题?”

“云山有曲安然至,弄雪城关引梅香。”薛敬伸出手,慢慢摩挲着琴身,有意无意地将琴身的每一寸都摸遍了,这才缓缓道,“先生当年,肯定听过这句诗。”

祝寒烛仔细地回忆了片刻,摇了摇头,“从没听过。”

薛敬倒是有些诧异,“鹿云溪没有告诉过你?”他见祝寒烛面露难色,便补了一句,“抱歉,事出有因,先生请原谅本王直言不讳。”

“没事,”祝寒烛扬了扬手,收起了平日那犟驴脾气,生硬地说,“十年过去了,伤口再深,也都结痂了。你是说,云溪瞒着我?呵,我不如她通晓音律和诗文,这么一句酸诗,就算她念过,我哪儿能记得。”

薛敬不置可否,“也是,毕竟紧凭一句诗,我无法猜解。”

祝寒烛忽地来了兴头,“怎么?这酸诗里头,有门道?”

“应该有。”薛敬将那参汤一饮而尽,用袖子擦了擦嘴,“先生值得本王信任吗?”

祝寒烛一愣,猛然盯上薛敬那讳莫如深的眼神,一瞬间仿佛自己便是那夜船上被按在床板上的林惠安,冷汗顷刻间从头顶冒到了脚尖。他连忙躲开了对方射过来的视线,有意无意地将眼神移到了别处,吸了吸鼻子,思索着该如何回这危险的、过于试探性的一个询问。

若直说“值得”,显得太过直白,更会令人无端升起一顿猜忌,倒将自己置于不胜不败的危险之地了;若避重就轻地说些其他,这样明显的掩耳盗铃之意,在如此精明的人眼中,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于是,祝寒烛老谋深算,择选了一招将计就计,反将一军,“王爷觉得……祝某人值得信任吗?”

“值得。”薛敬的回答短促又坚定,他从始至终眼神未动,仿佛在回答一个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问题,他见祝寒烛又是一愣,便又笑着补了一句,“自从穹顶之中,先生用拨琴片与我搭话那刻起,先生便是值得本王信任之人。”

祝寒烛还未反应过来,就见薛敬调整了坐姿,手指慢慢扣紧了云山琴,用一种笃信的嗓音问道,“先生愿与我同舟共济么?”

祝寒烛:“……”

“先生不答,本王就当是你答应了。”靳王似乎皱了皱眉,当着祝寒烛的面,他的手扣住云山琴的琴箱,低声说,“还请祝先生原谅本王,实在是逼不得已。”

“什,什么?”

紧接着,还没等祝寒烛反应过来,薛敬猛地扣住琴盒子,猛地一掰,琴盒蓦地分成两段……

“你……你!”祝寒烛眦目欲裂,怒吼道。

薛敬盯着地上的云山琴,又按住祝寒烛欲扑过来的手臂,沉声道,“如果我没猜错,解开这句诗的机巧就在这把云山琴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